【走廊夜话】韩国君主里的那一点儿中国人的血,都是当初打那一鞭子芦花飞造成的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城)

夜话,聊一点大家多少都知道,但藏了一点历史小奥妙的。

因为这几天,我从“二十四孝”里,抽出了四个,取名“中国四大孝子”。二十四太多了,记不住,里面还有一些老头装嫩、坑儿养母这样的鲁迅看不下去的。找出四个鲁迅都喜欢的,结了。

李氏朝鲜,以儒教立国,自然也喜欢玩孝。

看看韩国当今流行的四大面值钞票。

 

 

一千和五千两老头,是师徒。前者叫李滉,号称“朝鲜的朱熹”,和朱熹一样,除了是鸿儒,还特别喜欢陶渊明,在朝鲜修建了一座陶山书院。后者叫李珥,年轻时去陶山书院,拜李滉为师,也成为一代大儒,是李滉儒学思想的传承者和变革者。

想想看,陶山书院,在韩国的影响。和陶渊明的关系。:-)

 

 

最大面值五万元上的女子,是李氏朝鲜历史上一位大贤母、大才女,叫申仁善,正是李珥的母亲。

是不是感觉比咱的毛周刘朱工农兵学商,有学问有气质一点儿?:-)

 

五大钞票上,只有一万元的那位,是李氏朝鲜的君主,相当于“朝鲜的李世民”的世宗大王李裪。从夺取江山来看,他爹更像,从施行仁政来看,他更像。就是李世民打下江山、杀兄逼宫那些事儿,都被他爹朝鲜太宗做完了,所以到他这儿,几乎做的都是好事儿,留下最干净的名声,其中最有名、影响最深远的一件,即训民正音,发明了朝鲜谚文。

朝鲜谚文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是让平民百姓更容易识文断字,更多人可以读书,一个是让朝鲜在文化上,和中国保持相对独立,不要被同化了。

 

两父子,倚重一位重要的女人,闵氏。

骊兴闵氏,是高丽王朝以来的名门望族。朝鲜太宗夺取王位,多有闵王后外戚之功。而世宗大王,正是闵王后生的嫡子。

闵氏,是朝鲜的外来姓氏。可以追溯到高丽王朝明宗时期的太子太傅、宰相闵令谟。闵令谟的曾祖父,叫闵称道,他本是出使高丽的北宋大臣,因为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难以回国,就在朝鲜骊兴定居下来,受到高丽君主礼遇,成为名门望族。

为什么礼遇呢?

闵称道的祖先,一直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里的“鞭打芦花”(又叫“闵损芦衣”、“芦衣顺母”、“单衣顺母”)的那位闵子骞。

朝鲜以儒治国,儒学昌盛,一读到《论语》“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自然对闵称道的后人骊兴闵氏肃然起敬。

 

骊兴闵氏,一直到大韩帝国还出了两个皇后。大韩帝国二世而亡。李氏朝鲜末代国王、大韩帝国首任皇帝李熙的皇后是闵氏。生的儿子,类似溥仪的末代皇帝李坧的皇后也是闵氏。

厉害吧?

 

 

 

 

核桃小丸子
陶山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孔子学院吧,负责一带一路完成中国梦的,三哥逮到机会就替淘家做广告:)

把儿子关木箱子饿死的是哪位大神来着?

陶陶三
不是我做宣传啊,是韩国人的钞票在做,look:

 

一千元钞票背面的就是陶山书院。

 

我做,就改成陶三书院。:-)

 

S
Shubin
匾上那个陶字好像写错了耶,来罘兄呢?此字待考乎?
云霞姐姐
三哥懂得真多!,
土豆-禾苗
“一千元钞票背面的就是陶山书院……我做,就改成陶三书院”,如果是我就搞个 THE BANK OF TAOSAN !!
陶陶三
这个好,印钞票这份工作,我喜欢干。
陶陶三
看得仔细,赞一个!韩国、日本,往往保留了一些我们古时候的一些写法,得研究一下。反正都是个陶字,这次是来自陶潜。:-)
陶陶三
谢云霞。知识让人愉悦,发现一点小奥妙,和女人吃了一块甜美的蛋糕,那种享受差不多。:-)
k
kirn
我最喜欢韩国钞票,因为面值大,觉得自己很有钱的样子。台币也面值大,我也喜欢
核桃小丸子
看韩剧,随口一说就给一亿,感觉好豪。
陶陶三
是啊,掏出一万元,叫老板来一碗面,感觉很豪~~~
大号蚂蚁
99%未必。这种家谱都是贴金编,越长的越不靠谱。况且当今中国人的血统,尤其北方最多也就明初。而且基本上就是把宋人杀光赶走

的那些草原人的后裔。两者是死敌,不是亲戚。

陶陶三
闵这个姓氏比较少见,人口不多,我觉得可能性还是挺大的。闵称道,是金灭北宋前夕,到的朝鲜。这个可以有。:-)
木有文化
韩国不是前230就被灭了么?
S
Shubin
陶山书院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陶山面土溪里,... 所以陶山面有可能是个地名,里面有链接。

https://chinese.visitkorea.or.kr/chs/ATR/SI_CHG_2_1_1_1.jsp?cid=331276

陶陶三
是啊,然后跑韩国去了啊。哈哈。
陶陶三
不是,我们往往容易因果倒置。李滉自号退溪,和陶潜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还自号陶翁、退陶。写的诗,也是陶潜风格。此外,

他被称为“朝鲜的朱子”。我们知道,朱熹就是陶渊明的铁粉一个。你可以搜搜“朱熹 陶渊明”。

李滉晚年,修了个陶山书堂,在此讲学。所在地,可能就改叫陶山面。陶山书院,是后人在陶山书堂基础上加盖、扩建而成,成为朝鲜儒学的圣地。

维基百科有介绍,提到陶渊明:

“ 李滉自幼聪明,12岁时就开始学习《论语》。 他喜爱陶渊明的诗句,18岁时写有诗句《野塘》。 [2][3] 20岁开始学习《易经》和宋明理学。”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6%9D%8E%E6%BB%89

S
Shubin
查了一下,韩国的地名,市以下分为面、邑、洞,... 。陶山书院的前身是陶山书堂,其中2个主要房间均以朱熹诗文里典故命名。
陶陶三
是的,他肯定研究过朱熹。朱熹做过南康知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在陶渊明家乡待过,

所以经常搜集陶潜轶事,还刻了个石刻,写了一些诗,这里录一首: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每寻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及此逢醉石,谓言公所眠。况复岩壑古,缥缈藏风烟。
仰看乔木阴,俯听横飞泉。景物自清绝,优游可忘年。
结庐倚苍峭,举觞酹潺湲。临风一长啸,乱以归来篇。

 

这些文人史话,彼此牵连,蛮有意思的。

 

 

 

S
Shubin
大儒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一般是要师古。韩国申遗的9个书院,基本都是与地名相关。其中之首的绍修书院,原名

是白云洞书院。李滉的书堂,估计相当于私塾。名字起得太雅,不接地气,普通人看不明白。

因为书堂里教的是儒家学问,所以2个主要房间的名字,用朱熹诗文里的典故。如果主要是教诗词,有可能取名南山学堂。

陶陶三
大多的确如此。也有例外,比如朱熹重建的白鹿洞书院,本在庐山,并不叫庐山书院,而“白鹿洞”来自“白鹿先生”。

李氏朝鲜李滉的陶山书堂,陶山之名,到底来自陶山,还是陶渊明,是先有陶山,再有陶山书堂,还是先有陶山书堂,再叫陶山,我无定论。

但李滉和朱熹,朱熹和陶潜,李滉和陶潜,人物之间的确有一些渊源。

网上有人写过一篇论文,可参考:

http://idl.lib.ybu.edu.cn/openfile?dbid=72&objid=57_55_51_57_50&flag=free

 

这个,可以继续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