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没有墓碑,我唱首歌给母亲【世界日报】

x
x潇潇
楼主 (文学城)
专题/在天堂驛站唱首歌給母親 瀟瀟 2022-05-08 02:26 作者在媽媽墳前草地上,唱歌給她聽。(圖皆由作者提供)

清明,南加今日天藍,萬里無雲,陽光灑滿大地。

玫瑰崗去了無數次,終於找到了媽媽,那裡沒有墓碑。感謝隔壁一位長眠於此的先生,每次去都是先找到他,然後向南跨三步,那片小小的草地就是媽媽的位置。我嘗試為媽媽補做一塊碑,或是做一個插花的水罐,哪怕是草地上鑲嵌一顆石頭當標記,都不能。

一早起床就試了幾套裙子,為選一套清爽合身的裙子,就像回國去媽媽家一樣,讓她看著舒服。無論何處相逢都應該衣冠整齊,媽媽就是這樣的人,記得小時候有人敲門,她都會說:「等等!」然後去衛生間對著鏡子捋捋頭髮再去開門。人是要面子的,要面子的人生不太會出格。南加州玫瑰崗墓園有如通往天堂的驛站。

  開車去花圃買了一大堆花,這些年親朋好友紛紛搬去了玫瑰崗,我感謝他們生前給我的扶持和厚愛。玫瑰崗墓園是通往天堂的驛站,願他們在天堂相聚,同樣愛我的媽媽。

60號公路轉605公路就可以看到路牌Rose Hills,陽光抹在樹上,流淌在公路上,親撫著每一位匆匆的行人。玫瑰崗青翠的草坪上今日遍地鮮花。「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是清明節,萬物復甦之際,也東方人祭奠故人的日子。我想這與西方4月基督復活節接軌,基督率領他的信徒們越過死亡幽谷在天堂裡復活。這一天應該是清爽明淨的,沒有眼淚。

小草坪上 沒有墓碑

  開車向墓園山頂的大教堂駛去,在教堂的右邊一片小草坪上可以找到媽媽。碧綠的大草坪波浪般起伏,小道兩邊停滿了車,這是南加州華人集聚的墓園。來自亞太地區的人們都用傳統方法祭奠故人,在墓前放上鮮花、水果還有酒,氣球風輪和各類玩具色彩斑斕在風中飄逸。坡上有些地方明顯可見燒過紙錢的痕跡,可能是那些趕早掃墓的人燒的吧?想起國內山區的墓園在清明節這一天都是濃煙滾滾,哭聲震天以示孝順和思念,人們認為死亡是絕望;而美國是基督精神建國,死亡是復活,換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重生。

   我一直喜歡美國墓園,喜歡遼闊的青草地,片片石碑平躺仰望藍天,這裡寧靜,風和日麗給人內心的平等和平安。近年來在大片草坪墓園邊角處,又悄悄豎立起一些大理石墓碑。它們高矮不一,還有搭建成豪門似的墓穴,有門、有窗、有院子,不知什麽人到了地下還霸氣著,建座豪墓永久占領「風水寶地」冷眼俯視人間大地。這一塊塊樹立起來的墓碑雄偉著,上面刻著的多是東方人的名字,這些重新站立起來的各色墓碑又弄出點陰森森的恐怖感。我喜歡簡愛的一句話:「當我們越過墳墓來到天堂,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她和富豪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終究以一場大火燃盡了所有財富,而昇華到精神純淨的境界。這玫瑰崗墓園裡重新矗立起來的各式墓碑試圖拉開靈魂的距離,但我還是堅信人類進步的腳印不會止步在墓園裡。

  山頂上那座灰色大教堂的天窗是一大片藍天,人們在寬敞的教堂裡追思送別,逝去的靈魂就從這大天窗飛向天堂,然後到青青草地安息。教堂向南,越過一個大草坪,媽媽就在小道對面的草地上。我向那位黑色墓碑鄰居先生鞠個躬,謝謝他為我指路,三步之外就是媽媽安息之地。這裡沒有墓碑,我把鮮花放在草地上。媽媽已經等我好久好久……。清明時節,玫瑰崗青翠的草坪上遍地鮮花。

沒有眼淚 只有溫情

我能感到媽媽的靈魂今天就在這天空上面輕柔地迴旋,她看到我來一定開心,我輕輕地說:「媽媽,今天我和你在一起,我們不要眼淚,只有溫情」。天空無限清純藍透,沒有一絲雲彩,我就像回到上海丁香公寓媽媽的家裡一樣,媽媽一定很開心。此時這片小草地都充滿了媽媽的愛,我彷彿看到媽媽在微笑,周圍的空氣都暖和起來。媽媽,你一直以為我從小羞澀不會唱歌,我想唱給你聽,你一定會意外驚喜的!我把小音響打開,唱那首給老師媽媽的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

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

  小喇叭清脆歌聲在青青草地飄過,隨風灑落在山坡,在這靜靜的墓園裡,自己的聲音今天都特別純真透亮悅耳。我坐在草地中央,一首一首地唱給媽媽聽,心裡是無限的美好和安寧。撇開上海那些沈重傷痛的往事,媽媽一生太辛苦了;媽媽美麗又有才,會彈琴、能唱歌,畫畫也出眾。她善良正直呵護她的每一個學生,對我們兒女更是竭盡寵愛。我感謝媽媽把她的美麗善良留給了我,還給我寫作的靈感和歌喉,讓我的人生充實喜悅。媽媽傳給我智慧和勇氣去面對生活,一步步地走到美好的今天。媽媽給我的這份「遺產」是無價的,一生受用,誰也搶不走。感謝你!我親愛的媽媽!

  清明的小草地四處是色彩斑斕的鮮花,氣球和各種祭品,這是天堂的節日。天氣也格外柔美,不冷不熱,微風拂面;我在沒有墓碑的墓地上待了很久,感受和媽媽在一起的平安。另一坡上有個男子戴著大草帽坐在折疊椅上,身邊音樂繚繞陪伴故人;墓地是個讓人訴說思念和愛的地方,媽媽知道我的心。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2815/628061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墓园没有墓碑,我唱首歌给母亲【世界日报】 上海啊!上海! 投资百万豪宅,最后归零的人 华裔女房主遭警察开枪打死,冤!警察执法过度 纽约律师李进进被刺现场!無語問蒼天——曾慧燕
k
kirn
写的挺好的。谁能科普一下世界日报是个什么刊物啊?看到过这个词条在文学城出几次了,谷歌看不出来其在海外华侨心目中的历史地位
江上一郎
你不在美国么?-----这是几十年来在美国发行量最广、最大的华文报纸。。。
k
kirn
我很 抠啊。所以我从来不买要花钱的中国报纸,只看不要钱的法 轮 功:)那个刊物看起来特好玩,每次看得我都乐得不行

好像我呆过的地方中国店都没有这个世界日报,或者塞在哪个角落里了。反正大法放的地方特别打眼

k
kirn
刚刚回帖发现文学城把“法 轮 功” 定以为骂人的话,一屏以毙之,哈哈
S
Shubin
美东是世界日报,美西是侨报吧。送你2个免费链接,没事看着玩。印出来的世界日报一直要花银子买的。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index

http://www.uschinapress.com/

S
Shubin
再送一个免费链接,美华商报。是在大华府发行的,各华人超市和韩国超市门口免费赠送。

http://www.acminfo.net/index.html

k
kirn
谢谢谢谢。这个侨报网一点进去看,吓我一大跳,“反仇恨罪”就是第二条赫然在目,都已经侨了,还这么苦大仇深的呢

然后就是美丽的赵家公子的照片徐徐飘过。。好牛的报纸啊,怪不得不要钱

k
kirn
这个点击进去,广告占了手机满屏。。。。我还是在中国超市看本地美南新闻吧:)

你的链接收藏了好多好多,随手就来,书签都爆满了吧。。。

S
Shubin
不客气。侨报背后是中资,世界日报背后是台资吧。侨报大概才10几年,老侨都不看它。纽约时报中文版也不错,再送链接

https://cn.nytimes.com/

k
kirn
纽约时报中文版的确不错,这个在微信里常常看到。翻译(?)的人中英文文字以及文化功底该都很不错,是纽时自家的吧

我从来没对过,这个中文版是包括和英文版同步翻译的,还是大部分时间单独出自己的?我一直很好奇有这个疑问,但是懒得去查

S
Shubin
我也没查过,现在看首页好像不同步。以前有时候看看南华早报和苹果日报,苹果封了,南华好像被阿里给收购了。
江上一郎
舒斌同学有学无类,好习惯!不过,《侨报》不止十几年,80年代中从香港来纽约是《中报》,老板是台湾人,

因支持天安門血腥鎮壓--全體編輯部辭職--後來被中資收購,改為《僑報》,起碼有二十幾年了。。。

《中報》1980年在香港創辦期間,我曾擔任美術編輯。。。所以。。。

S
Shubin
江兄做过中报美编?厉害。纠正得好,服气。为了验明正身,放狗搜了一下,还真找到中报的一篇旧闻。

https://www.gvm.com.tw/article/444

k
kirn
80年做编辑,你是老前辈了,我这么称呼你,你不介意吧。那为啥侨报变成这样了呢?什么时候被北京接盘的
江上一郎
只是年长而已---不能说明什么。看舒斌同学上面转文--基本可了解了。
文革传人
谢潇潇分享。常过来玩,问好。
江上一郎
好资料!---没什么厉害的---是机缘吧---

因此认识不少香港传媒、文化精英和前辈,受益匪浅是真的。

S
Shubin
没资格有机缘也不行,厉害的都认为自己不够厉害。香港文化界的事儿,以后有疑问恐怕要向江兄请教了。
k
kirn
明白了。
江上一郎
哈哈--随时欢迎----不过,我在所知也有限呢。。。:)
原上草2017
世界日报是老牌的中文报纸,从80年代开始,我订了差不多10年了,给家里面的老人家看的。同时还有星岛日报。

世界日报的台湾联合报在美国办的中文报纸,当年是天天送到家的。

以前的报纸一般来说比较认真,比较负责任,新闻大都经过查证,不像今天的报纸,就讲世界日报,不少报道用的是小道消息,常常不顾真实,只求吸引眼球。

以前的记者和写文章的大多是台湾来的,现在从文章的风格来看,已经有不少中国背景的记者。

x
x潇潇
资深文人,敬个礼!
x
x潇潇
看到你很开心的。
x
x潇潇
世界日报是海外华文最大的报纸,联合报的海外版。唯一有稿费的报纸。

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分社,纽约,洛杉矶,温哥华,德国……各地编辑本地新闻,华人购买量大。

文学体育版面:副刊,家园编辑部在台湾。全国世界都用一个版面。

全世界华人都投稿世界日报,见报难度比较大。自由投稿,不需政审。

在华人写作者中,上世界日报有一种被文学专业认可的荣耀和喜悦。

但投稿见报的速度太慢,不如文学城发博客快,需要等待编辑批准录用,再等待刊登,需要很多时间,有些文字就会被错过时机。

 这是我对世界日报的认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