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古今】从日食,推算孔子和老子第一次约会是哪一年哪一天早上几点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城)

前言:本文写于去年夏至后一天,并非严谨的考古和科学论证,你可以当一个趣谈,一笑而过。万一撞上了是真的,也没什么。日食就是日食,“上帝之钟”。:-)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可以看做一年中“最光明”的日子。

如果恰好这一天发生日食呢?不知是何寓意?

去年夏至,就发生了一次日食,而且是日环食。什么是日环食?月球距离地球很远,以致于不能挡住整个太阳,但又刚好重叠,就形成上面的“上帝指环”,显得更加神秘。

特别地,本世纪内,一共有四次夏至日食,分别是2001年,2020年,2039年和2058年。上世纪夏至日食,只有一次,在1982年。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五次夏至日食,是相连的,彼此都是正好相差19年。

上一次这个现象,在三四百多年前。下一次,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日食这个现象,挺好玩。它不仅仅是咱看了玩,拍个照片。从科学的角度,日食、月食,就是一个钟表。

咱们的钟表,不过是对日食、月食的一个简单模仿。你有“上帝之钟”精确么?

正因为有这个钟表,所以咱现在很容易推定历史大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古时候重要人物,生卒年月。

比如,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老子和孔子相遇的故事。一共有好几次,其中估计是第一次,特别有意思,孔子说了,那一天刚好发生日食。

 

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


孔子回忆说,当年,我和老子一起在地方上,帮忙主持葬礼,大家伙正抬着棺材走在送葬的路上,此时突然发生了日食。

这时大家惊慌失措,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孔子和老子两个大名人都在,到底听谁的?

孔子因为不知道日食到底要多久,担心等太久死者不安,主张继续前进。礼貌性问老子您觉得呢?

老子却说,丘啊,叫大家停止前进,把棺材放在道路右边,大家都暂时别哭了,等日食过了再继续。这才符合礼。

孔子是以礼成名的,听老子说这样更符合礼,在咱们看来,像是被打脸了。但圣人毕竟是圣人,立即照做了。

 

办完丧事,孔子还是有点不服的,就问老子: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说,既然是送葬,就不可往回走,只有往前和暂停两个选择。既然不知道日食要多久,那么坚持继续前进就不合适。诸侯去朝见天子,都是白天赶路,晚上休息,我们出国旅行,也是如此。送葬也是,都是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晚上看到星星,出来继续赶路的都是些什么人呢?犯罪分子吧?还有千里迢迢回家奔丧的吧?

日食,天一下就黑了,你怎么知道,天一下黑了,会不会看到天上的星星呢?这是不吉利的。所以丧葬中遇到日食,我们要停下来,等日食过后再走。

 

讲的头头是道,又是洛阳来的人,孔子一下就服了。至于棺材为什么要放道路右边,不用讲。因为古时丧葬打仗,是凶是不吉利的事,以右为尊,这是常识,不需要向孔子解释。

就这么一个小过招,孔子知道自己没有老子学问大,再过了一些年,感觉可以了,跑到周都洛阳,去继续向老子“请教”。其实也有点,像比武那样,再去比试比试的感觉。

 

那么孔子和老子这一次过招,是哪一年?

我们查史书查不出来。但查日食,能够大概推算出来。因为,日食就是个钟表,你可以通过数学一直往前推,往后推,铁定不出错。

孔子第一次跟老子过招,一般大家相信发生在孔子17岁时,“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孔子出生于前551年,那么孔子17岁,应该是前534年或前535年。

日食应该是“北京时间”的白天,不能距离中国太远,经过排除法,我锁定两个日食时间:

 

前535年3月18日,傍晚6点26分34秒,日全食,4分8秒

前534年3月8日,10点25分26秒,日全食,4分44秒。

 

相比之前,我更倾向于前534年 3月8日这一天。因为前535年3月18日那一天,有点晚。老子自己都说了,不会在日暮送葬。死者为大,要在白天送葬,傍晚、夜晚看见星辰,是不吉利的,不尊重的。

所以我进一步锁定是在公元前534年3月8日这一天。

具体时间是北京时间早上10点25分26秒,日全食,一共进行了4分44秒。至今像我们四川一些习俗,送葬是早上举行,中午12点之前一定要下葬。四川和山东,自古以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有类似的习俗。

早上10点多,这个时间段,很符合这个习俗,能赶在中午12点之前下葬。

日全食,说明整个天都黑暗了。不是日全食,老子不会说到可能会看到星星。4分44秒,很特殊,可能就是让我们见证,两大圣人第一次相遇的伟大时刻。

你觉得呢?

这一天,发生在2554年前。

 

 

y
youcaige
孔子和他老子的第一次约会不是孔子出生那天吗?

好文

陶陶三
调皮。哈哈。
核桃小丸子
三哥这篇真好,有推理有知识有文化有风俗,笔触还有趣味。
平等性
有知识,有文化,有古今,陶兄是俺们走廊的三好文青 :)
雪晶
看了之后害我想去查老子的生辰,虽然很容易,可也不是我的习惯~~~
云霞姐姐
三哥好有学问,有点听天书的感觉。你说是哪天咱都信!去年日食,周围爱好摄影的人可忙呼了,也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杰作…
陶陶三
小丸子核桃大仙喜欢这一类,哈哈。
陶陶三
老了,老了,只能叫文学少年~~~
陶陶三
老子生辰这种事儿,让喜欢知识冲浪的写就行了。
陶陶三
嗯,持续4分44秒,如在现场掐表~~~
平等性
莫不是笔误?难道不是 ~~~ 文学骚年 :)
陶陶三
很清纯,很清纯。
平等性
对啦,你Youtube新的一集《柔》讲得极好,大赞!
陶陶三
原来平兄在看。我还以为早已经没人看了,只有我家猫猫和我看,哈哈。谢谢一直关注哈。
平等性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逃得过俺的手心呢 :)
雪晶
有点晕,给个链接呗~~~
平等性
来啦,来啦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X-E8rxjMM&t=3s

 

 

 

 

陶陶三
你让我多做一会儿帅哥啊~~~
A
Anthropologi
就问这世上的事儿有陶陶不知道的么?^_^
陶陶三
有,安妹的模样儿,哈哈。
A
Anthropologi
不是都画给你看了么。
陶陶三
哦,那我真知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