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朋友们说,为啥现在糖尿病这么多,以前人不是也天天吃米面么。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说法,现在网络丰富,大家都可以自己自学成才哈,得出自己的结论。
从历史来看,糖尿病不是最近才有的,中国古时候就有记录,消渴症。 以前的人平均寿命低很多,大部分活不到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就因为传染病和其他意外死亡了。
另外以前的人贫富差距很大,富人糖尿病其实比例不低的,只是没有诊断手段而已。穷人吃不饱,所以也不存在糖尿病。
中国大富之家还讲究个锦心玉口,鄙视海吃呼喝,欧洲的贵族肥胖的那就非常多了,比如那个娶了六个老婆的亨利五世,肥胖,脚伤不愈,阳痿,那不是典型的糖尿病么。
非洲人的镰刀红细胞病,是因为以前非洲疟疾肆虐,镰刀病变的红细胞,对疟原虫是可以有效抵抗的,因此这类人活下来,现在在美国疟疾很少了,镰刀红细胞病就成为病了。
血色沉着病,因为北欧的食物缺乏,能够更多吸收铁的人活了下来,但是到现在,这些带有基因引起过度的铁沉积,反而成了疾病。、
相似的道理,人越活越长,营养越来越好,优胜劣汰就也就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了。古时候谁能最大程度的利用糖,储存脂肪,就活下来了,现在正相反了。加上工业化资本家没有良心的添加各种糖在食物里,自己基因不咋样的,再不注意的话,就成为优胜劣汰的牺牲品了。所以千万不要再老是说,我奶奶以前每天吃红烧肉吃甜食,活到99,你奶奶和你,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好吧
有关Diabetes Mellitus的描述公元前 250 年左右就出现在记录里,意思是排出糖分的意思。古中国,古印度,都有描述,糖尿病人的尿液会吸引蚂蚁。早在古希腊医者就意识到这些病人的尿中有甜味,消瘦,多尿。他们鼓励这样的患者多喝水,多骑马,减少甜食(看看,人家这健康意识!)。
波斯的Avicenna (980–1037)在“医学经典”第一次详细介绍了糖尿病。他描述了异常的食欲和性功能的下降以及甜尿。他还发现了糖尿病性坏疽。
而关于糖尿病最早可见的英语医学记录,大约在 1425 年左右的医学文献中。
Joseph von Mering 和 Oskar Minkowski 在 1889 年发现了胰腺在糖尿病中的作用。他们发现,胰腺被切除的狗出现了糖尿病的所有体征和症状,并在不久后死亡。
1910 年,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 爵士发现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岛素所致。他将调节血糖的化学物质称为来自拉丁语“insula”的胰岛素,意思是岛,指的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Langerhans islet cells。
1921年加拿大全科医生Banting和和他的医学生Best 第一次从狗身上提炼到了胰岛素,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进程。为此两人在192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们与团队中分享了奖金,并且宣布这个专利是免费的,造福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
1922 年 1 月,多伦多总医院 14 岁病人 Leonard Thompson 成为第一个接受和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让他有多活了13年,在27 岁死于肺炎。
为了纪念Banting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1年将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Banting这个医生一定得记一笔,因为这个人,相当于我专业里的张三丰祖师。他也保持了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年轻的记录(32岁)。
这个张三丰,从前也是很不得志的扫地僧,大学一年级想学艺术和神学被退学,被迫学医,毕业后却找不到医生的工作,只能奔波在不同的学校里做讲师,后来自己开了诊所,又运转不良。
但是所有的扫地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读文献,然后融会贯通,最终成为震古烁今的一代武林宗师。从狗身上提炼胰岛素他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但是他有毅力,据说他解剖了100多条狗。。。现在估计要被动物组织告发。他有着广泛兴趣,从矽肺、癌症、溺水机制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 除了医学学位,他还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他还是一名画家,曾参加助的北极圈上空绘画探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担任英国和北美医疗服务部门之间的联络官,他着力研究与飞行员的在高空缺氧晕厥的问题,还参与 发明了 G-suit,以防止飞行员在转弯或俯冲时受到 G 力而昏迷,他甚至在自己身上测试毒气和解毒剂,看看它们是否有效。
1941 年 2 月Banting不幸在纽芬兰的一场空难中丧生。那天他是准备坐飞机去参与Gsuit的改进。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班廷医生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写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糖尿病早就有了,只是以前人不知道,死了就死了,中医更是会说肾虚啥死的的。所以我们印象里至于最近几十年才有糖尿病。当然现在饮食过度,缺乏体力劳动,中国现在是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的国家,和美国并驾齐驱,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家族史很牛逼,随便吃都没关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问以前的人为啥不得糖尿病的,都是因为以前只认识穷人,不认识富人?
她现在在summer camp不住家。聊时她说吃的东西不太健康。几乎每顿都是油炸,多盐的food。但那是camp提供的食物,孩子没选择。比起米面,是不是油炸,多盐的food更不健康?
医生告诉他患上了“糖尿病”,这个病自古就有叫做“消渴症”。父亲时年62岁,和我现在一样年龄。
从那以后,糖尿病这个名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糖尿病一直伴随我父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26-2020),所幸没有受苦于严重的并发症。
致敬现代医学的研究者们,致敬落花医生!
上次你提到你妈妈糖尿病前期,我意识到瘦人也很要注意饮食。跟我的身材苗条的朋友聊,我也提饮食健康了。
谢谢你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科普。
一型二型,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讨论点。一型只有糖尿病的10%,大部分这里的人都要考虑的是二型的风险
刘少奇 糖尿病 , 贺龙糖尿病, 朱德糖尿病, 华国锋糖尿病 。。。
父亲兄弟姐妹7人,其他人没有患糖尿病
原帖楼主说她低碳饮食,那我就想应该是几乎不吃米面或者非常少量。可后来又看有人说她吃大量面包。所以一天吃一两片和吃一个欧包还是有质的区别。而且面包也不同,软面包和粗粮欧包几乎是两种食物,如果自己做,就知道一个更接近于甜品了。
中年以后衣食无忧,而且饮食发生极大变化 - 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很高,和童年/少年时期相比。不知道这是不是原因之一。
如果是这样,我们估计风险也很大,只能反人性过苦行僧的日子。
如果只是碳水摄入量引发糖尿病,素食者中难道不是糖尿病更普遍才对?虽然他们也会从豆类摄取,但是不可能避免碳水的。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研究。
他们的素食,高油,高精细碳水,大部分印度女性不规律运动,体脂比几乎都是高。
这个也apply到中国的女性
今早看到视频号“眼科小超人老梁”写道:《着手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她父亲40多岁被诊断为糖尿病,她30岁已经出现糖耐量受损,高血脂,她说:糖尿病是万恶之源。她为促进肌肉生长,喝蛋白粉,做力量训练。这一点,她跟你挺像的。她还说”女性腰围要控制在74厘米以下,如果大于等于80厘米,那么就意味着走在糖尿病的路上。“
我挺讨厌这个老梁,她是个狠角,她对领养她的姑姑够狠。她为50岁退休而攒钱,但是她有的话还是挺对的。
他很自律,没有不良嗜好,物质生活要求低。
另外,晚年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也有一定作用。
我有一个姑姑活了98岁。
做娘的都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爹的就容易风吹草动,兵荒马乱
但在非洲以外地区这个优势变劣势了,就变成了病。血色素沉着是同样道理。
这就是进化论,择优汰劣不是绝对的,是要看环境的,某个环境下的正常,换个环境就可能引起疾病。所谓的病和正常都是相对。
昨天的宝藏,今天的垃圾。 转瞬间 红颜枯骨 沧海沙漠
我那时小小年纪,就觉得他太酷了。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是,他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时,很紧张口吃,说的断断续续,他的学生侃侃而谈,风头盖过他。还记得电视剧里他治疗的小病人是一型糖尿病的一个小姑娘。电视剧应该叫shared glory或者类似。
落花医生写得太棒了。
让人一半期待万分,一半毛骨悚然
经常看到朋友们说,为啥现在糖尿病这么多,以前人不是也天天吃米面么。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说法,现在网络丰富,大家都可以自己自学成才哈,得出自己的结论。
从历史来看,糖尿病不是最近才有的,中国古时候就有记录,消渴症。 以前的人平均寿命低很多,大部分活不到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就因为传染病和其他意外死亡了。
另外以前的人贫富差距很大,富人糖尿病其实比例不低的,只是没有诊断手段而已。穷人吃不饱,所以也不存在糖尿病。
中国大富之家还讲究个锦心玉口,鄙视海吃呼喝,欧洲的贵族肥胖的那就非常多了,比如那个娶了六个老婆的亨利五世,肥胖,脚伤不愈,阳痿,那不是典型的糖尿病么。
非洲人的镰刀红细胞病,是因为以前非洲疟疾肆虐,镰刀病变的红细胞,对疟原虫是可以有效抵抗的,因此这类人活下来,现在在美国疟疾很少了,镰刀红细胞病就成为病了。
血色沉着病,因为北欧的食物缺乏,能够更多吸收铁的人活了下来,但是到现在,这些带有基因引起过度的铁沉积,反而成了疾病。、
相似的道理,人越活越长,营养越来越好,优胜劣汰就也就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了。古时候谁能最大程度的利用糖,储存脂肪,就活下来了,现在正相反了。加上工业化资本家没有良心的添加各种糖在食物里,自己基因不咋样的,再不注意的话,就成为优胜劣汰的牺牲品了。所以千万不要再老是说,我奶奶以前每天吃红烧肉吃甜食,活到99,你奶奶和你,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好吧
有关Diabetes Mellitus的描述公元前 250 年左右就出现在记录里,意思是排出糖分的意思。古中国,古印度,都有描述,糖尿病人的尿液会吸引蚂蚁。早在古希腊医者就意识到这些病人的尿中有甜味,消瘦,多尿。他们鼓励这样的患者多喝水,多骑马,减少甜食(看看,人家这健康意识!)。
波斯的Avicenna (980–1037)在“医学经典”第一次详细介绍了糖尿病。他描述了异常的食欲和性功能的下降以及甜尿。他还发现了糖尿病性坏疽。
而关于糖尿病最早可见的英语医学记录,大约在 1425 年左右的医学文献中。
Joseph von Mering 和 Oskar Minkowski 在 1889 年发现了胰腺在糖尿病中的作用。他们发现,胰腺被切除的狗出现了糖尿病的所有体征和症状,并在不久后死亡。
1910 年,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 爵士发现糖尿病是由于缺乏胰岛素所致。他将调节血糖的化学物质称为来自拉丁语“insula”的胰岛素,意思是岛,指的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Langerhans islet cells。
1921年加拿大全科医生Banting和和他的医学生Best 第一次从狗身上提炼到了胰岛素,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进程。为此两人在192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们与团队中分享了奖金,并且宣布这个专利是免费的,造福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
1922 年 1 月,多伦多总医院 14 岁病人 Leonard Thompson 成为第一个接受和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让他有多活了13年,在27 岁死于肺炎。
为了纪念Banting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1年将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Banting这个医生一定得记一笔,因为这个人,相当于我专业里的张三丰祖师。他也保持了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年轻的记录(32岁)。
这个张三丰,从前也是很不得志的扫地僧,大学一年级想学艺术和神学被退学,被迫学医,毕业后却找不到医生的工作,只能奔波在不同的学校里做讲师,后来自己开了诊所,又运转不良。
但是所有的扫地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读文献,然后融会贯通,最终成为震古烁今的一代武林宗师。从狗身上提炼胰岛素他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但是他有毅力,据说他解剖了100多条狗。。。现在估计要被动物组织告发。他有着广泛兴趣,从矽肺、癌症、溺水机制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 除了医学学位,他还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他还是一名画家,曾参加助的北极圈上空绘画探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担任英国和北美医疗服务部门之间的联络官,他着力研究与飞行员的在高空缺氧晕厥的问题,还参与 发明了 G-suit,以防止飞行员在转弯或俯冲时受到 G 力而昏迷,他甚至在自己身上测试毒气和解毒剂,看看它们是否有效。
1941 年 2 月Banting不幸在纽芬兰的一场空难中丧生。那天他是准备坐飞机去参与Gsuit的改进。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班廷医生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写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糖尿病早就有了,只是以前人不知道,死了就死了,中医更是会说肾虚啥死的的。所以我们印象里至于最近几十年才有糖尿病。当然现在饮食过度,缺乏体力劳动,中国现在是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的国家,和美国并驾齐驱,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家族史很牛逼,随便吃都没关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问以前的人为啥不得糖尿病的,都是因为以前只认识穷人,不认识富人?
她现在在summer camp不住家。聊时她说吃的东西不太健康。几乎每顿都是油炸,多盐的food。但那是camp提供的食物,孩子没选择。比起米面,是不是油炸,多盐的food更不健康?
医生告诉他患上了“糖尿病”,这个病自古就有叫做“消渴症”。父亲时年62岁,和我现在一样年龄。
从那以后,糖尿病这个名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糖尿病一直伴随我父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26-2020),所幸没有受苦于严重的并发症。
致敬现代医学的研究者们,致敬落花医生!
上次你提到你妈妈糖尿病前期,我意识到瘦人也很要注意饮食。跟我的身材苗条的朋友聊,我也提饮食健康了。
谢谢你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科普。
一型二型,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讨论点。一型只有糖尿病的10%,大部分这里的人都要考虑的是二型的风险
刘少奇 糖尿病 , 贺龙糖尿病, 朱德糖尿病, 华国锋糖尿病 。。。
父亲兄弟姐妹7人,其他人没有患糖尿病
原帖楼主说她低碳饮食,那我就想应该是几乎不吃米面或者非常少量。可后来又看有人说她吃大量面包。所以一天吃一两片和吃一个欧包还是有质的区别。而且面包也不同,软面包和粗粮欧包几乎是两种食物,如果自己做,就知道一个更接近于甜品了。
中年以后衣食无忧,而且饮食发生极大变化 - 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很高,和童年/少年时期相比。不知道这是不是原因之一。
如果是这样,我们估计风险也很大,只能反人性过苦行僧的日子。
如果只是碳水摄入量引发糖尿病,素食者中难道不是糖尿病更普遍才对?虽然他们也会从豆类摄取,但是不可能避免碳水的。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研究。
他们的素食,高油,高精细碳水,大部分印度女性不规律运动,体脂比几乎都是高。
这个也apply到中国的女性
今早看到视频号“眼科小超人老梁”写道:《着手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她父亲40多岁被诊断为糖尿病,她30岁已经出现糖耐量受损,高血脂,她说:糖尿病是万恶之源。她为促进肌肉生长,喝蛋白粉,做力量训练。这一点,她跟你挺像的。她还说”女性腰围要控制在74厘米以下,如果大于等于80厘米,那么就意味着走在糖尿病的路上。“
我挺讨厌这个老梁,她是个狠角,她对领养她的姑姑够狠。她为50岁退休而攒钱,但是她有的话还是挺对的。
他很自律,没有不良嗜好,物质生活要求低。
另外,晚年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也有一定作用。
我有一个姑姑活了98岁。
做娘的都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爹的就容易风吹草动,兵荒马乱
但在非洲以外地区这个优势变劣势了,就变成了病。血色素沉着是同样道理。
这就是进化论,择优汰劣不是绝对的,是要看环境的,某个环境下的正常,换个环境就可能引起疾病。所谓的病和正常都是相对。
昨天的宝藏,今天的垃圾。 转瞬间 红颜枯骨 沧海沙漠
我那时小小年纪,就觉得他太酷了。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是,他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时,很紧张口吃,说的断断续续,他的学生侃侃而谈,风头盖过他。还记得电视剧里他治疗的小病人是一型糖尿病的一个小姑娘。电视剧应该叫shared glory或者类似。
落花医生写得太棒了。
让人一半期待万分,一半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