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跑到干呕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落花飘零
楼主 (文学城)

这几天看到的那个帖子,说男运动员常年运动的主动脉硬化比预期年龄厉害。于是各位大叔们不禁惶然

虽然没有原文,但是主动脉硬化和预期年龄这些东西,都是一个非常量化的东西。

更要命的一点是,所谓“常年运动”的运动员,这个差别简直太大了。

我觉得做这些research的人,很大的问题是,他们本身大都不是serious的运动员。他们对运动的理解,就是发一个问卷,每天跑多少,甚至更粗暴,每天的“运动时间”是多少。

我们村里的三项俱乐部,每一个人走出,你都可以说他们是“常年运动”的运动员吧,但是我们自己心里知道,谁是每天非常structured,饮食,训练,都不乱来,谁是心血来潮搞一票的,搞完还要喝酒撸串的。

至于运动时间,可以是闲庭散步,睫毛膏都不会花掉的,也可以是跑到干呕抽筋吐白沫。,所以你一个问卷,调查三百个男运动员,就得出主动脉硬化比别人厉害,我觉得这样的实验,noise 太大,confounding factor太大。

说实话这样的实验,是很难做得很准确的,就算心率,跑量一摸一样,每个人的treshold的又不同,小布喵儿爸的闲庭散步,就是我的吐白沫阈值,那怎么算呢。

但是有个很重要的一点,不需要实验就能告诉我们,是要有structure,要有consistency,要科学训练,要注意营养。老生常谈,最基本的道理,但是也是最难听进去的

 

喵儿爸
So I don't give a damn. lol
b
bbcc2001
可以是闲庭散步,睫毛膏都不会花掉的,

哈哈哈哈,男运动员没有睫毛膏吧?

嗯非常同意,光光用‘常年运动’太太笼统了,或者一些量化的具体到个人身上也没有可比性。

也许每一个同意做问卷的,都带一个运动手表,Garmin or 别的之类的记录下来然后用一些比较关键的参数(如心跳,配速等)做出的research结果应该更有代表性一些

f
fuz
花主申请个课题吧
L
LittleEasy
比如有时的我。哈哈
g
gossipgirl8
哈哈,你们常年跑步的随便warm up就让我歇菜了。但是我平衡能力技巧性不错的哦。各种球类都能玩一玩。
严惠姗
我考大学前坐在体育场看台上嚎英语,一女运动员闲庭信步地练长跑,她一直保持速度,姿态优美,80分钟后她口吐白沫,我口干舌燥

这个情景我一直记着,那个脸蛋儿红扑扑的中长跑女运动员真的是飒爽英姿,美极了。

严惠姗
小布跑个8公里才是个热身,我每天的5公里就快到我的天花板了。小布是小超人,又年轻,咱们仰望,鼓掌就行了。
小恩小惠
跑步最大的好处就是跟自己比。

而且比昨天是否有进步都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要坚持了,就是赢家。跑速啊心率啊啥的进步了,那是坚持之下必然的客观结果。要是能坚持带着睫毛膏跑上一年,也一样了不起呢。

布兰雅
不是超人,只是跑过几个超马。
羽绒服
我觉得跑到干呕就是过了。

强度太大了。也许只是push自己的极限,也许可能会push 过头了。谁也不能预测未来,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我跟一帮年轻人出去backpacking,其中两个大概是新手。那天很热,有个女孩爬的脸蛋红红的,西人的小女孩,白皙的肤色红红的,真是好看, 但是她的嘴唇是青白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嘴唇这个颜色的。我前面问她要不要休息,她说不要,可这时我就坐下了,说休息一会。大概30分钟后,她脸色才没有那么红,嘴唇的颜色也缓回来了。我们重新开始,我还帮她背了大概2公斤的东西。其实休息的地方离目的地最多2公里,后面1公里基本是平的,就我们休息的地方,大概还有1公里是要爬坡,可能150米,200米的爬高。这个要是走,大概40分钟也走完了。那个女孩可能20都不到,最多22的样子。不休息,对这个年龄的人,也许也不会有什么,不过我觉得让她休息,避免了出意外的可能。

像下面帖子也说了跑步脸红红的,80分钟后口吐白沫 (https://bbs.wenxuecity.com/ydjs/45543.html),不知道是不是形容词用错了

 

让理想飞
我觉得UCL不是随便找的三百运动的男生,这大学很好研究员不会太傻。studied over 300 ‘masters’

studied over 300 ‘masters’ athletes - those aged over 40 who had taken part in over 10 endurance events and had exercised regularly for at least 10 years.  这300个master级别的应该是和花布头级别相当的,能坚持有structured.,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吃海塞。伦敦找长期坚持锻炼自律的男生很容易,我们健身房几个branch都能凑够。论文只是说有这个现象,但不知道原因。而且我觉得差十年很多了,即便考虑样本误差,也基本可以说现象是男的master athletic 心血管年龄比实际年龄要老,也许没十年那么多。

还有我想请教把自己搞得要吐算运动过量吗?我唯一能把自己逼到吐是中考800米为了满分。长大以后健身房都是不会虐自己到吐或是嗓子眼有血腥味的地步

 

https://www.ucl.ac.uk/news/2022/jun/endurance-exercise-may-affect-bodys-largest-artery-differently-men-and-women

落花飘零
就像我文章里说的,master atheletes差别太大了,很多人的饮食其实是很差的,但是自己并不觉得

如果大量训练,但是饮食不注意,还喝酒,我觉得和普通人相比可能更差。

mater athelete有的一年跑一个马拉松,有的一年跑20个马拉松。有的周跑量20, 有的周跑量50,有的每天睡五个小时还要全职工作,有的没有全职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有的只游泳,有的骑车跑步啥都干,但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是endurance athelte。所以除非这些factor都控制了,否则我想象不出他们怎么去比较这些。

搞研究的人如果本身不是长期锻炼的,很难体会到这些分别。这个跟大学好坏没区别。我锻炼之前,也不懂这些。再好的学者,如果这方面不是他们的领域,就很难说。当然没有原文,谁也不知道。我也只是一时想到。

锻炼的level不同,我今天跑步到那个程度,心率也只有165,而且一停下来心跳可以迅速恢复,很多人在这个坛子里说动不动心率就170. 因为我长期有氧打酱油,要push到170已经很难了。

对一个运动越了解,对自己身体越了解,越敢push,否则总是会有各种质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职业自行车手在做interval的时候,边上都要放个垃圾桶的,下来以后集体呕吐。当然我不是拿自己和他们比较。只是给出一个reference。每周的high intensity时间控制得非常少,但是push的时候就要push,这样才能保持心肺功能。那些整齐的小梳子,是长年累月的训练出来的。

again其实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愿意搞的人,拉不住,不愿意搞的人,也拉不动,大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行了。

布兰雅
这篇推特文已经流传很广。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法语,中文。

其中北医三院的心脏科徐医生有个访谈,要点如下:

1. 手表最大摄氧量不准,动不动就60,实际没那么大,建议做个测试。

2. 不要过量跑,每周超过10小时的话,心脏负担要小心。

(10小时?平均跑速10的话,年跑量超过3000英里就要注意)

3. 多些间隙跑,也就是落花那种小梳子。

4. 过量跑步会带来心肌肥厚,纤维化,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等心脏问题。(过量的范围见上面的2)

一篇文章采用了徐医生、韩国的和你这篇推文。三篇文章都建议不要过量运动。

对我来说,每年低于1000英里算不足,超过3000也可以,但要注意监测了。

只要你每年的跑量在1000到3000英里,属于最健康的U型曲线的锅底内。

文章最后说:不要过量锻炼,不表示不要锻炼。不锻炼的人群发生心肌猝死的概率,是锻炼人群的50倍。

 

另外,

让理想飞
以每周跑超过10小时来定义运动过量的话,我觉得坛子里很多人都过量了。我想这10小时是广义的,不只是跑步,和跑步强度差不

多的骑车游泳和健身房都算在每周10小时

布兰雅
不一定。

去年我比赛比较多,有19个全马,一个超马。平均两个星期多点就一场比赛。所以一直处在Tapering and Recovery 之中。所以去年的跑量只有1500英里。我长跑训练的配速算8吧。那就是一年200小时。每周还不到4小时。离10小时相去甚远。

大前年,我有过一篇文章是每周70英里什么体验。那周末跑20英里的话,平时跑4天,每天早上一个半马。按我的配速计算,每周只有9个小时多。我不认为坛子里大部分人能超过我的量。而且,那只是我的训练高峰期。总跑量只有2500。平均每周不到7小时。

羽绒服
“搞研究的人如果本身不是长期锻炼的,很难体会到这些分别“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按照这个逻辑,那搞糖尿病研究的都要得糖尿病吗?

这些研究人员,没吃过猪肉,也是看见过猪跑吧。

布兰雅
样本量不同。性质也不一样。

美国是运动比例最高的,但每年也只是每600个人有一个完成马拉松的。而糖尿病人的比例,是这个比例的100多倍。

对于马拉松这么小的团体,投入的研究远远不够。而且马拉松本身不是疾病,不能直接这样逻辑类比。

马拉松的历史很短,女性更短。而马拉松所牵涉的参数实在是太多方面了。性质和疾病是不同的机理。

马拉松(包括其他各种运动)的种类,实在是比某种疾病多不知道多少倍。加上并不是疾病,研究迫切性和投入还是小的,不能和COVID-19 相比。虽然运动医学存在不少年,但都是小科。边缘学科。相反,流行病,营养学倒是有大量政府、保险公司,商家的财力物力支持。

就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研究细致程度,各种运动的数据库,强度、长度、天气,气压,温度、湿度,人体温度,心率,肌肉的损伤、还远远不及皮毛,还没有系统化,还存在garmin、Fitbit各家厂商自己的档案里。除非真得病了,那也是送回专业的分科。

c
coach1960
你这是一种玩法,1500mile/year 的mileage太低了,比一般collegiate中跑女孩都少,

这些女孩可以勉强比赛半马,更不要说全马和超马。

You are so amazing!

落花飘零
这两码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血糖监控,肾功能检测,实行严格的blind control study。运动怎么搞,特别是这种

特别是这种问卷类型,回溯性的研究,参与实验的人,自己填个问卷说,yes i am an endurance athelet,i exercise 10 hour per week, 然后就被纳入了,没有很多客观标准。

糖尿病的大型试验,roll in period都要四到六个月,专人监测血糖,建立所有parameter的baseline。然后分组进入对照和药物。

这是为什么life style 之类的实验,那么难做,因为有recall bias, selection bias。

做运动实验,如果不是本身自己非常involve在运动的人,没有办法去分辨,你跟他们说跑量,说vo2,说interval,没用。举个很粗暴的例子,很多骑车多年的人,都从来不看power,不做任何structure的work out,虽然他们自己觉得骑车很有经验了。他们去分析这样的实验,是不能come up有效的parameter, endpoint,那怎么测量一个life style的efficacy呢。

 

布兰雅
是没有办法啊。

人家说,马拉松赛后可以休息一周。赛前也要减量两到三周。

两周一个马拉松,跑量是V形。1+2+3+4+5+6+7+6+5+4+3+2+1 = 49 英里。每周24.5 x 52 = 1274 英里。

加上20个马拉松= 1800英里。

但我不可能每天都跑啊。

落花飘零
除非,那个人虽然自己不锻炼,但是专门有运动生理学的背景,知道怎么分析运动数据
落花飘零
你是典型的以赛代练
清水胜浓茶
这个问题可以用运动手表收集数据更准确的回答。相对问卷人的诚实度,科学数据更可信

我觉得科学研究者们应该好好从这个方向研究一下。

落花飘零
life style需要很多年才能体现出结果,手表广泛使用也就是最近四五年,以后data会越来越成熟
布兰雅
也许是懒。我工作忙。每个比赛的旅程都精疲力尽啊。

周五很晚到家,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凌晨赶飞机,安检,候机,转机,再候机,降落后去租车,开到Expo,然后赶赴旅馆。

周日早上四点到五点起床,6-7点开跑。

跑完去机场,还车,安检,候机,转机,降落后回家,经常是凌晨了。早上去上班。

一年20次。

 

落花飘零
肾上腺每天都很激昂,lol
布兰雅
20个比赛,每次周末两天。还要扣除40天的训练。

24.5 x (365-40)/7 = 1137 

+ 26.2 x 20 = 1660 英里。

但我不能一天都不休息撒。1500是个我能达到的数字。

教练说1500 只能跑半马。不知道是1个半马,还是20个。

 

 

c
coach1960
自推不能太猛,“可持续性“更重要
x
xiaojunhuang
估计运动手表的数据以后会对这些研究贡献良多,去看了一眼945,嘻嘻
落花飘零
买买买,比香奈儿便宜
布兰雅
那你给我策划一下呢。

1500英里太少。怎么加?

我不敢加。你有什么计划?

其实因为赛后DOMS,我一般赛后两天都不怎么跑。然后,后面周末超量,变成了这样:

Marathon/Fly;0;0;3;4;0;12;6;0;8;6;2;0;Fly;Marathon/Fly。

40-41 miles in between.

 

布兰雅
不过手表的数据和医疗器械之间也有距离。

各人的操作,和医务人员不能比。数据目前只能作参考。

 

x
xiaojunhuang
哎呀呀,你真懂我!可是我觉得目前自己还配不上945,哈哈哈
朗朗的晴天
“跑到干呕”对自己也太狠了吧?
落花飘零
买了就配上了!赶紧的
落花飘零
你今天的配速比我快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