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自己的职业,每天都接触死亡,医院里每天死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并发症,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死却完全没有生活质量的人,有多少人写过报道呢?
每年几百万个人跑马,纽约半马死了一个,全世界的人都发消息给我,告诉我跑半马的风险太大了。
如果按照这个概率,那每次一个糖尿病人因为并发症去世,是不是就应该上来发个贴,提醒大家不要吃糖?
小布从来不忽悠人跑马,我虽然开玩笑但是也不轻易忽悠人打铁,每个走上这条路的人,都不是一时间的鸡血,大浪淘沙,能够经过这个痛苦的磨练过程的,身体到精神上,其实都不需要人来劝的。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可以负责任地说,比别人要清楚吧。
每个病人去世,大家尊重他们的隐私,从来不会发帖说,谁让他们不听医生的话吃这么多,blah blah。
为什么运动员去世,大家就要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做出各种毫无根据的猜测,谁让他半夜去跑步,谁让他没事去爬山,吃饱了撑的,在家门口散步不好么。。。
斯人已去,家人已经很伤痛,不要再去无谓猜测。尊重每个运动员。
他怎么去世的,我不想猜测。
“为什么运动员去世,大家就要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做出各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其他坛都在讨论, 运动坛更应该讨论。
没看见谁在冷言冷语。
而且也不是 毫无根据 (跑步回家, 突然倒地,。。。。)
那些为了一个目标, 为了一个追求(无可非厚)而运动的,属于例外的人群。
那些不运动的人最喜欢谈这些,来证明自己的“不要过度运动”的理论。
两者都要。 多讨论多长知识。 多了知识应该会多一些智(部分智是天生的)。
对不对?
我贴过一个统计报道。
我在乎运动的安全。
现如今吃瓜太容易。运动还是不运动,如何运动,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就是了。
我的 “ 快走 -> 跑步” 也是分期分速度在进行。
或者平时慢跑,一下子加interval的。
平时的体检报告,有没有心脏问题;
锻炼历史,最近的训练是不是连贯;
出事前的生活规律,睡觉好不好,压力大不大;
有什么习惯,喝酒么?
等等等等。
在这一切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得出他运动过度的结论,网上这样的跟帖太多了。
至于隐私,是另外一个话题。
https://bbs.wenxuecity.com/ydjs/43126.html
提醒他,加量要按部就班,多一步都不要跑。还发悄悄话给他。
人体的潜能很大,普通人只用到了20%。
比如,生理上不能跑马拉松的人非常罕见。但怎么练怎么跑,那就要科学和坚持了。
这个定义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不可机械量化的,每个人因为身体一直在变所以这个定义对于每个个体也在不断变化。对你是过度的,对她可能不够,对我今年是过度的,明年可能就不够。说到底,不要把别人的定义套用在自己身上,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最重要的就是:实行科学训练,不要蛮干。
还有一条就是,别对别人指手画脚,因为别人啥情况,别人自己都未必了然。盐教授在他那个马拉松情缘系列里谈到过,他本人以前就曾经对长跑大放厥词(主要就是说过度运动),后来马拉松完胜,到现在打铁了。他说从自己的经历得出感受,从不劝别人长跑,有缘人自然会跑过来。我很赞成这个角度。现在对于那些劝我不要过度运动的,我觉得也适用这个思路,不用互相说服,这个不是说服的事情。
我还带过跑马的徒弟。用悄悄话,每天每周的训练数据,里程,心率,速度,我可以大概分析出。
同时也了机了他/她的年龄性别体重经济生活方式等等。这样我有个轮廓。这大概是我的职业习惯。
每个人都不同,不能笼统一句:医生我发烧了,吃什么药?
根据关系亲疏,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 我和lg之间,那是相互逼迫对方锻炼,两个人都不想锻炼的时候,那说明真的需要躺平了
我因为自己的职业,每天都接触死亡,医院里每天死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并发症,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死却完全没有生活质量的人,有多少人写过报道呢?
每年几百万个人跑马,纽约半马死了一个,全世界的人都发消息给我,告诉我跑半马的风险太大了。
如果按照这个概率,那每次一个糖尿病人因为并发症去世,是不是就应该上来发个贴,提醒大家不要吃糖?
小布从来不忽悠人跑马,我虽然开玩笑但是也不轻易忽悠人打铁,每个走上这条路的人,都不是一时间的鸡血,大浪淘沙,能够经过这个痛苦的磨练过程的,身体到精神上,其实都不需要人来劝的。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可以负责任地说,比别人要清楚吧。
每个病人去世,大家尊重他们的隐私,从来不会发帖说,谁让他们不听医生的话吃这么多,blah blah。
为什么运动员去世,大家就要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做出各种毫无根据的猜测,谁让他半夜去跑步,谁让他没事去爬山,吃饱了撑的,在家门口散步不好么。。。
斯人已去,家人已经很伤痛,不要再去无谓猜测。尊重每个运动员。
他怎么去世的,我不想猜测。
“为什么运动员去世,大家就要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做出各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其他坛都在讨论, 运动坛更应该讨论。
没看见谁在冷言冷语。
而且也不是 毫无根据 (跑步回家, 突然倒地,。。。。)
那些为了一个目标, 为了一个追求(无可非厚)而运动的,属于例外的人群。
那些不运动的人最喜欢谈这些,来证明自己的“不要过度运动”的理论。
两者都要。 多讨论多长知识。 多了知识应该会多一些智(部分智是天生的)。
对不对?
我贴过一个统计报道。
我在乎运动的安全。
现如今吃瓜太容易。运动还是不运动,如何运动,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就是了。
我的 “ 快走 -> 跑步” 也是分期分速度在进行。
或者平时慢跑,一下子加interval的。
平时的体检报告,有没有心脏问题;
锻炼历史,最近的训练是不是连贯;
出事前的生活规律,睡觉好不好,压力大不大;
有什么习惯,喝酒么?
等等等等。
在这一切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得出他运动过度的结论,网上这样的跟帖太多了。
至于隐私,是另外一个话题。
https://bbs.wenxuecity.com/ydjs/43126.html
提醒他,加量要按部就班,多一步都不要跑。还发悄悄话给他。
人体的潜能很大,普通人只用到了20%。
比如,生理上不能跑马拉松的人非常罕见。但怎么练怎么跑,那就要科学和坚持了。
这个定义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不可机械量化的,每个人因为身体一直在变所以这个定义对于每个个体也在不断变化。对你是过度的,对她可能不够,对我今年是过度的,明年可能就不够。说到底,不要把别人的定义套用在自己身上,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最重要的就是:实行科学训练,不要蛮干。
还有一条就是,别对别人指手画脚,因为别人啥情况,别人自己都未必了然。盐教授在他那个马拉松情缘系列里谈到过,他本人以前就曾经对长跑大放厥词(主要就是说过度运动),后来马拉松完胜,到现在打铁了。他说从自己的经历得出感受,从不劝别人长跑,有缘人自然会跑过来。我很赞成这个角度。现在对于那些劝我不要过度运动的,我觉得也适用这个思路,不用互相说服,这个不是说服的事情。
我还带过跑马的徒弟。用悄悄话,每天每周的训练数据,里程,心率,速度,我可以大概分析出。
同时也了机了他/她的年龄性别体重经济生活方式等等。这样我有个轮廓。这大概是我的职业习惯。
每个人都不同,不能笼统一句:医生我发烧了,吃什么药?
根据关系亲疏,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 我和lg之间,那是相互逼迫对方锻炼,两个人都不想锻炼的时候,那说明真的需要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