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枣的年代

n
nolie
楼主 (文学城)

79年开始。

 

?很快翻完了几百本连环画,看完了《天方夜谭》、《堂吉诃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西游记》,半部《封神演义》,一大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等,安徒生的童话、《红岩》、《林海雪原》,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三部曲,乱翻了法国的一堆老小说家的书,无法看下去。

 

八十年代前半期就突然转向了文学期刊。

 

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全部的头部刊物应该一种不拉,几乎期期读完。有《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应该是最不喜欢的)、《收获》(最爱)、《花城》、《当代》、《十月》、《芙蓉》、《钟山》、《时代的报告》、《解放军文艺》、《世界文学》、《译林》。真不知道那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可能是头一份赶上九年制改十二年制的,又还卷得不厉害,所以在搞完了各种竞赛培训,玩了少年宫的无线电班,看了无数电影之后,居然看能看了这么多刊物。

 

然后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期,有了一个很好的图书馆,而且《收获》、《世界文学》影响了我的口味,转向重点读现代文学流派的作品,应该是把当时国内那第二号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全部中国先锋青年作家和国外作家的全中译本读遍,尤其是德、法两国的现代小说和戏剧、美国垮掉的一代、拉美文学爆炸、苏联的新文学。

 

另外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内那阵编译文化丛书的出版狂潮,经济、政治、社会、哲学、人类学,还有武侠。幸亏我是在一个最宽松自由的学校里念了一个最不象理科的大杂烩理科专业,基本是上了一年半还算老实的学后,就开始大量逃课,所以能看这些乱七八糟,最后还能毕业。

 

八十年代末,?风云突变,执意去了最偏远的地方,工作之外,除了和小伙们喝酒和姑娘们喝茶,除了背字典备考,就是僧侣般的日子里,用随身听听着崔健、玛当娜、海顿、巴赫、莫札特和柴可夫斯基,读商务出的汉译古典名著,比如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回忆苏格拉底》、《奥义书》、《金枝》、《理想国》等等遥远的古籍。

 

然后,就是洋插队。一面是面包的问题变得更实际了,一面是生物钟的警告?读闲书嘎然而止。记得的就三本,一是号称站街女手提包里都有的霍金的那本《时间简史》;一是重读了当年令我心潮澎湃的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居然发现已无动于衷;最后是了了一个几十年的愿,咬牙切齿地读完了普罗斯特的巨幅裹脚布《追忆似水年华》,感叹自己怎么就对一个形影自怜的法国病人念念不忘了这么多年。

 

从此,只有了手机垃圾桶。

p
purple123
海量啊
咖啡珍珠
很美好,很充实!
螺丝螺帽
好多熟悉的书名和杂志名。看来小弟也是喜欢读杂书的人
桃花好运
好记性,我都忘了当年读的杂志名
军大衣
感觉咱是同时代的人,所以文学期刊读的都一样,再给你补一个,今古传奇

另外我喜欢的期刊还有两本画报,连环画报和富春江画报。

收获也是我最爱。

对了,影视期刊还有后来80年代末开始的世界时装之苑之类的时尚杂志那些,估计你个理工男没啥兴趣了,也或者兴趣挺大就是没好意思说。

军大衣
再补一个:啄木鸟

那时候,文学期刊真是火爆啊,现在全去网上了

军大衣
再补一个:萌芽,这还是上海本土文学期刊呢
n
nolie
是的,这个主要是说(正经)文学期刊

其它的,如你提到的连环画报、大众电影,还有科学画报、无线电等等。

好玩的是,那时杂志上有整部电影的分镜头剧本,满足了很多好奇心,而是到了大一上摄影课时,还不时想到剧本里的镜头转换的提示。

桃子苹果
知道自己很老了。。。

还是被你狠狠的提醒了一下。。

巴尔扎克的小说,读过不少,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就记得这几个书名了。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也是那时第一次读。。。

 

 

桃子苹果
这个期刊名也有点似曾相识。。。
桃子苹果
我记得收获,其他都是看了这个才想起来的。。
桃子苹果
读者文摘?

前两天刚在微信上看到读者文摘出了一套综合版。。庆祝发刊多少年。。。

微信短视频里的小姐姐还提醒说那是送给上一代人的好礼物。

r
rabbit123
没错,读者文摘,印象深的是 “一碗荞麦面” 和 一个故事(记不得故事名),

故事的情节是,两个朋友和一个狗到森林打猎,不知道什么原因,写故事的人想趁着打猎的乱

射子弹打他的朋友,狗看透了他的心思,他的朋友看到一只鹿,想瞄准打鹿的时候,他在朋友

的身后拿枪瞄准了朋友,狗的眼神看上去很悲伤,就在他射子弹的瞬间,狗纵身一跳,挡在了

他和朋友之间,子弹射中了狗,他抱着狗,狗在他的怀抱中闭上了眼睛,他非常后悔,从此不

打猎,想念狗。

r
rabbit123
航空知识
桃花好运
对,读者文摘 是看的最多的杂志
n
nolie
《文汇》是本很好的综合文艺杂志

另一本是90年代开始追综的《读书》,那时是比较洋派。

新千年网上书店大热那阵,我又越洋订了几年,好像是秦晖当主编那阵,感觉方向有点变了,像新儒家、新左派什么的?印象不太深了。

桃花好运
那时候一有空就去图书馆找杂志看 :-)
p
purple123
我记得看安顿的绝对隐私
军大衣
读者文摘内容好像挺杂的,文章都不太长,我家好像还订过。

只不过到我爱看期刊的时候,就是那些背胶装订的厚刊物了。读者文摘很长时间都是骑马钉薄薄一册。后来是不是还改名读者?

 

军大衣
刚想提这个32开的读书,跟外国文艺,世界文学一个开本的,再后来还有万象,也是这个大小
军大衣
当时文学大热,全国各省都有自己的原创文学期刊,上海是收获和萌芽,后者定位为年轻新晋作者发表的处女作田

像lz说的花城是广州的,钟山是南京的,芙蓉是长沙的,等等等等

军大衣
法国文学当初就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

莫泊桑,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当然还有很多作者是被“批判”的,比如福楼拜,普鲁斯特

俄罗斯文学也是一脉,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科夫到后来的革命作者高尔基等等,你不会没有读过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吧?这一本还是我妈强推给我的,可是我怎么也读不进了,那时候正在读刊在啄木鸟上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趣味已经完全两路了

再往后一点,日本作家也渐渐流行了,特别是三口百惠的电影,把川端康成带火了,,,哎,大师泉下有知,会不会生气?再后来,村上君啊,东野君啊,,,一直流行到今天

军大衣
分镜头剧本不就是manga连环画脚本
军大衣
上图!

n
nolie
知道但真没读过卓娅和舒拉

俄罗斯大师的真没读过,主要是新一代,还记得的名字有:癌病房、第四十一、未列入名册。

川端康成是初、高中时读的,当时真的被他的那种文字和氛围冻住了(尽管当时居然不爱看《血疑》。然后再从他看到夏目漱石,但印象却不太深了。

王朔是当快餐看,当时更多看莫言、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

桃子苹果
你提到的这些

我都看过。。革命作家的看的反而少。。

当年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前几年借了本英译的罪与罚,听不下去了。。。

但日本的看的很少。

 

军大衣
有意思的是,离开中国之后,发现对同一时代的外国作者

我们跟别人的参考是不一样的,比如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这样的,原先国内基本看不到什么,连批判都没有对象。审查过滤一直做得蛮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