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2/18/10329698.html
当然我不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认识非常有限,可是每次旅行,小住,都有同样的感觉。
记得社会学家孙立平写过,很多恶,源头是贫穷。但是抹去贫穷之后,还有心理变态的现代病。。。
也同意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类的行为越文明。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体会的。
就是说好人, 坏人在各个地方, 各个阶层都有。 受过高等教育, 生活富裕的人也会做不道德的事. 一般来说他们比较会包装自己, 不会像村妇那样骂街当众打架
可能说笑贫不笑娼有些过分,但是以前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对残疾人智障人的歧视是有目共睹。
这些年赵本山下去了,可能好一些。但是对女性的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今年春晚那个贾冰小品的台词就受到很多批评。
感觉保护关爱女性弱势群体的声音虽然比以前多了一点点,但是总体依然非常微弱。主体旋律还是歧视。
洛基山区,中西部大平原,美加边界,有些地方的经济数据非常低下,生活水平很低。年轻人都走了,留下一些老人,死气沉沉。
不过,民风纯朴,乐于助人,也非常热情。开车非常礼貌。社区邻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鲜花盛开,小教堂里典雅朴素,每个人穿戴整整齐齐。
我到过美国本土所有的州。那些宁静的社区,简直是世外桃源。唯一不行的是经济。看得出来。
我觉得美国最不好的地方,反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烧杀抢掠,肮脏龌龊。
其实最后结果就是大家都多少受歧视,年龄,性别,地域,家庭状况,残疾智障,金钱,更别提同性恋什么的。
说52岁的华人老妇被白人殴打……
很让人失望……
大龄未婚女性, 英语对应的是什么词? 怎么界定中龄,大龄, 老龄?
借用国内的新闻报道语言, 岂不成了老龄男性歧视大龄未婚女性?
识,但是没有正规培训,所以歧视还是公开的。是对所有人的歧视,人们一边反对别人歧视自己,一边歧视别人,自己意识不到。其实对男人的歧视也厉害,比对剩女歧视更厉害。对剩女歧视是过分关注。对穷男人的歧视是视为空气,开除男人籍。女人们谈论男人,抱怨男人时,是自动排除穷男的。
在海外华人圈子里也有很深的烙印。网上常见的现象是互相财富的攀比,然后自认为是富人群体的趾高气扬。吵起架来,只要说对方穷,好像是自己最大的胜利
https://www.amazon.com/Poor-Economics-Radical-Rethinking-Poverty/dp/1610390938
这两个作者是MIT教授, 2012年出版的, 2015年他们俩结婚, 2019年夫妻俩获诺贝尔奖。
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 我自己就是穷人的思维方式, 想看看再来反思一下。 还没读多少, 非常喜欢。
刚来美国读书时, 功课跟不上,如果去请教中国男生, 如果男方是已婚人士, 那对你根本就不耐烦。 美国同学都很热情,知无不讲。
后来上班了, 在美国慢慢安定下来了, 对美国同事和邻居们的那种愿意帮助人的意识印象太深了。
再后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文化背景给我们的scarcity mindset. 我们眼里觉得这块pie如果别人吃了,自己的就少了。 可是我们不会想着这块pie可以做得更大的。
我才刚读一点,不是说教的书, 作者在第三世界很多年搜集了很多真事, 发人深思。 以后等我读完了, 有机会再接着交流。
比如:家庭关系不合、邻居关系不合、同事关系不合……倒不一定都是不公引起的。
大部分对父母还应该是过得去的吧?我觉得
因为美国的总体经济水平在那里。
但去过西弗吉尼亚、东肯塔基、俄亥俄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体会一下那种贫丑,你的世外桃源就要变生无可恋的悲惨世界了。
美其名曰锻炼锻炼,人都挺好的,可能因为那里自然条件好,属于被政策人为地贫穷,而作者的家乡很可能是自然条件很差的。不得不提,我去的农村很早就有传教士去工作了,也许有些帮助。
美国的农村再穷,和国内的穷乡僻壤不是一个级别,没法比。
归根结底,作者那种地方的恶贫穷是根源,不是暂时的短期的,是长期的没有出头希望的一代一代的贫穷。。。作者最后总结的三段不错。。。
英国的老殖民地?
真的要吓一跳 。。。
男的写啥? Bachelor? 写这个挺好, 立马解决了英国妹妹嫌弃人家学历低的问题
那个区域确实很穷。但也很美啊。在大烟山的北侧,阿帕拉恰山脉里。冬天的雪,初冬的雾霭,在山上公路可爽了。
Virginia Tech也在那儿。我们去了不止一次。秋天很好看。
那个区域没落了。西弗吉尼亚的首府在查尔斯顿,我们住在不错的酒店,靠着河,有个音乐台。可是,冷冷清清的。没有生机。
不过夜里还是非常漂亮的。群山上的小镇,繁星点点,和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2/18/10329698.html
当然我不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认识非常有限,可是每次旅行,小住,都有同样的感觉。
记得社会学家孙立平写过,很多恶,源头是贫穷。但是抹去贫穷之后,还有心理变态的现代病。。。
也同意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类的行为越文明。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体会的。
就是说好人, 坏人在各个地方, 各个阶层都有。 受过高等教育, 生活富裕的人也会做不道德的事. 一般来说他们比较会包装自己, 不会像村妇那样骂街当众打架
可能说笑贫不笑娼有些过分,但是以前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对残疾人智障人的歧视是有目共睹。
这些年赵本山下去了,可能好一些。但是对女性的歧视依然非常严重,今年春晚那个贾冰小品的台词就受到很多批评。
感觉保护关爱女性弱势群体的声音虽然比以前多了一点点,但是总体依然非常微弱。主体旋律还是歧视。
洛基山区,中西部大平原,美加边界,有些地方的经济数据非常低下,生活水平很低。年轻人都走了,留下一些老人,死气沉沉。
不过,民风纯朴,乐于助人,也非常热情。开车非常礼貌。社区邻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鲜花盛开,小教堂里典雅朴素,每个人穿戴整整齐齐。
我到过美国本土所有的州。那些宁静的社区,简直是世外桃源。唯一不行的是经济。看得出来。
我觉得美国最不好的地方,反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烧杀抢掠,肮脏龌龊。
其实最后结果就是大家都多少受歧视,年龄,性别,地域,家庭状况,残疾智障,金钱,更别提同性恋什么的。
说52岁的华人老妇被白人殴打……
很让人失望……
大龄未婚女性, 英语对应的是什么词? 怎么界定中龄,大龄, 老龄?
借用国内的新闻报道语言, 岂不成了老龄男性歧视大龄未婚女性?
识,但是没有正规培训,所以歧视还是公开的。是对所有人的歧视,人们一边反对别人歧视自己,一边歧视别人,自己意识不到。其实对男人的歧视也厉害,比对剩女歧视更厉害。对剩女歧视是过分关注。对穷男人的歧视是视为空气,开除男人籍。女人们谈论男人,抱怨男人时,是自动排除穷男的。
在海外华人圈子里也有很深的烙印。网上常见的现象是互相财富的攀比,然后自认为是富人群体的趾高气扬。吵起架来,只要说对方穷,好像是自己最大的胜利
https://www.amazon.com/Poor-Economics-Radical-Rethinking-Poverty/dp/1610390938
这两个作者是MIT教授, 2012年出版的, 2015年他们俩结婚, 2019年夫妻俩获诺贝尔奖。
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 我自己就是穷人的思维方式, 想看看再来反思一下。 还没读多少, 非常喜欢。
刚来美国读书时, 功课跟不上,如果去请教中国男生, 如果男方是已婚人士, 那对你根本就不耐烦。 美国同学都很热情,知无不讲。
后来上班了, 在美国慢慢安定下来了, 对美国同事和邻居们的那种愿意帮助人的意识印象太深了。
再后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文化背景给我们的scarcity mindset. 我们眼里觉得这块pie如果别人吃了,自己的就少了。 可是我们不会想着这块pie可以做得更大的。
我才刚读一点,不是说教的书, 作者在第三世界很多年搜集了很多真事, 发人深思。 以后等我读完了, 有机会再接着交流。
比如:家庭关系不合、邻居关系不合、同事关系不合……倒不一定都是不公引起的。
大部分对父母还应该是过得去的吧?我觉得
因为美国的总体经济水平在那里。
但去过西弗吉尼亚、东肯塔基、俄亥俄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体会一下那种贫丑,你的世外桃源就要变生无可恋的悲惨世界了。
美其名曰锻炼锻炼,人都挺好的,可能因为那里自然条件好,属于被政策人为地贫穷,而作者的家乡很可能是自然条件很差的。不得不提,我去的农村很早就有传教士去工作了,也许有些帮助。
美国的农村再穷,和国内的穷乡僻壤不是一个级别,没法比。
归根结底,作者那种地方的恶贫穷是根源,不是暂时的短期的,是长期的没有出头希望的一代一代的贫穷。。。作者最后总结的三段不错。。。
英国的老殖民地?
真的要吓一跳 。。。
男的写啥? Bachelor? 写这个挺好, 立马解决了英国妹妹嫌弃人家学历低的问题
那个区域确实很穷。但也很美啊。在大烟山的北侧,阿帕拉恰山脉里。冬天的雪,初冬的雾霭,在山上公路可爽了。
Virginia Tech也在那儿。我们去了不止一次。秋天很好看。
那个区域没落了。西弗吉尼亚的首府在查尔斯顿,我们住在不错的酒店,靠着河,有个音乐台。可是,冷冷清清的。没有生机。
不过夜里还是非常漂亮的。群山上的小镇,繁星点点,和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