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养老,说说我的情况。
九年前,父亲生病,我放弃加拿大的工作回大陆照顾了两年,父亲走后,一直留在中国照顾母亲。
老人面对的问题除了病疼和认知能力的衰减,还有: 1.孤独寂寞 2.被人骗钱。 3.看病需要人陪
我妈就被人骗钱过,后来只好我把她的钱都管起来。
照顾老人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不要希望老人为你改变,就算他们愿意,大概率是他们也忘记。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就是这个意思。我经常要跟在我妈妈后面帮她“执手尾”,帮她关灯关水等等。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reports that 20% of family caregivers suffer from depression,比普通人高2倍。所以有那么多的看护殴打老人。
我以前的以前是7点起床,以前是6点起床,现在5点半就起床了。为了有时间做meditation和陪我妈上街。
我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5:30-6:30 meditation 6:30-7:30 锻练早餐煮一天的饭菜 7:30-9:30 工作 9:30-11:00 陪我妈去街shopping 11:30 午餐 12:00-1:30 午休 2:00-5:00 工作、学习 6:00 晚餐 6:30- 8:00 散步听书 8:30-10:00 娱乐、回复学生 11:00 睡觉 当然间中有很多procrastination
我妈今年86岁,自己出去有时会迷路,但还是保留女人的天性,喜欢出去买东西,所以我改变自己的schedule去迁就她,每天倍她上街。
有朋友觉得我牺牲个人生活和非常孝顺。但我现在非常平和幸福,而且我做的其实和孝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只是一种感恩。第一感谢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我从来不owe任何人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家人。更重要的是我父母一直给与我选择的自由,这不是很多中国父母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要回报这种恩情,和孝顺无关,我对朋友也这样。
引用Dag Hammarskjold的一句话:“It is more noble to give yourself completely to one individual than to labor diligently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masses.”
现在老人中风,失忆的比例很高。照顾这样的病人,更是要有很多的付出与困难。没经历过的人,恐怕不知道艰难。有些根本不是简单的钱就可以解决的
远香近臭,和老人相处不是件容易时。我不会建议别人回大陆照顾老人. 因为会面临家庭和工作的问题。
我之所以能够做有三个原因。
1. 我单身。
2.我出国前大学毕业后一直开计算机公司,出国在一家web management公司当general manager. 回中国后,因为不是大城市,没有类似的工作,现在辅导高考学生,英语和数理化。
3. 我本身对物质要求低。因为单身,一个饱,全家不饿。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建议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遗憾是一定会有的。
我父亲parkinson's disease被误诊为Alzheimer's disease,临终熬夜照顾了3个月,苦不堪言。因为误诊,我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neuroscience.
我妈在85岁后,认知和记忆能力下降得很厉害。我采取下面几个方法帮助她。 1. 饮食方面,避免高糖高油食物。例如:以前她喜欢的蛋糕现在都改为全麦面包。 2.每天安排她画画,计数和写日记 3.每个小时提醒她喝水起来运动。 4.多和她开玩笑。
我用https://www.ncbi.nlm.nih.gov/projects/gap/cgi-bin/GetPdf.cgi?id=phd001525.1 测试她的认知能力,现在她86岁,比85那年提高不少,我认为少糖和学习是主要因素。
都是不孝子孙似的。所以我们不爱理她。
以为我惦记父母的住房,因此正好因签证离境时爆发新冠流行,回不去了,也就顺其自然。
我估计不行,做不到
现在变成好处了。父母享福了!
记得老公妈妈在儿子面前表露过,他不再结婚,就可以单独围着父母转了~~~
从长远看,哪一个决定最好…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怎么对老二的将来最有利,也跟老二讨论讨论?少考虑些表面的因素。
我觉的我父母是好福气,有孝心的孩子围着转。
到我老了,我就只能自己识相点
关于父母的养老,说说我的情况。
九年前,父亲生病,我放弃加拿大的工作回大陆照顾了两年,父亲走后,一直留在中国照顾母亲。
老人面对的问题除了病疼和认知能力的衰减,还有:
1.孤独寂寞
2.被人骗钱。
3.看病需要人陪
我妈就被人骗钱过,后来只好我把她的钱都管起来。
照顾老人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不要希望老人为你改变,就算他们愿意,大概率是他们也忘记。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就是这个意思。我经常要跟在我妈妈后面帮她“执手尾”,帮她关灯关水等等。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reports that 20% of family caregivers suffer from depression,比普通人高2倍。所以有那么多的看护殴打老人。
我以前的以前是7点起床,以前是6点起床,现在5点半就起床了。为了有时间做meditation和陪我妈上街。
我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5:30-6:30 meditation
6:30-7:30 锻练早餐煮一天的饭菜
7:30-9:30 工作
9:30-11:00 陪我妈去街shopping
11:30 午餐
12:00-1:30 午休
2:00-5:00 工作、学习
6:00 晚餐
6:30- 8:00 散步听书
8:30-10:00 娱乐、回复学生
11:00 睡觉
当然间中有很多procrastination
我妈今年86岁,自己出去有时会迷路,但还是保留女人的天性,喜欢出去买东西,所以我改变自己的schedule去迁就她,每天倍她上街。
有朋友觉得我牺牲个人生活和非常孝顺。但我现在非常平和幸福,而且我做的其实和孝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只是一种感恩。第一感谢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我从来不owe任何人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家人。更重要的是我父母一直给与我选择的自由,这不是很多中国父母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要回报这种恩情,和孝顺无关,我对朋友也这样。
引用Dag Hammarskjold的一句话:“It is more noble to give yourself completely to one individual than to labor diligently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masses.”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现在老人中风,失忆的比例很高。照顾这样的病人,更是要有很多的付出与困难。没经历过的人,恐怕不知道艰难。有些根本不是简单的钱就可以解决的
远香近臭,和老人相处不是件容易时。我不会建议别人回大陆照顾老人. 因为会面临家庭和工作的问题。
我之所以能够做有三个原因。
1. 我单身。
2.我出国前大学毕业后一直开计算机公司,出国在一家web management公司当general manager. 回中国后,因为不是大城市,没有类似的工作,现在辅导高考学生,英语和数理化。
3. 我本身对物质要求低。因为单身,一个饱,全家不饿。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建议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遗憾是一定会有的。
我父亲parkinson's disease被误诊为Alzheimer's disease,临终熬夜照顾了3个月,苦不堪言。因为误诊,我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neuroscience.
我妈在85岁后,认知和记忆能力下降得很厉害。我采取下面几个方法帮助她。
1. 饮食方面,避免高糖高油食物。例如:以前她喜欢的蛋糕现在都改为全麦面包。
2.每天安排她画画,计数和写日记
3.每个小时提醒她喝水起来运动。
4.多和她开玩笑。
我用https://www.ncbi.nlm.nih.gov/projects/gap/cgi-bin/GetPdf.cgi?id=phd001525.1 测试她的认知能力,现在她86岁,比85那年提高不少,我认为少糖和学习是主要因素。
都是不孝子孙似的。所以我们不爱理她。
以为我惦记父母的住房,因此正好因签证离境时爆发新冠流行,回不去了,也就顺其自然。
我估计不行,做不到
现在变成好处了。父母享福了!
记得老公妈妈在儿子面前表露过,他不再结婚,就可以单独围着父母转了~~~
从长远看,哪一个决定最好…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怎么对老二的将来最有利,也跟老二讨论讨论?少考虑些表面的因素。
我觉的我父母是好福气,有孝心的孩子围着转。
到我老了,我就只能自己识相点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44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