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子女婚恋,放心吧。除非社会大倒退,人们生活艰难。如果社会照常稳定发展,技术进步的话,将来应该是原来越少的年轻人对恋爱结婚感兴趣。将来估计至少有一半的人口,一辈子不会结一次婚。
一个是经济发展,女性越来越经济独立,不需要结婚找饭碗,对结婚的动力不足。男女双方都经济独立,自给自足,没有结婚的经济动力。当然如果贫富差距够大,男人比女人有钱的话,总还是有人希望通过婚姻提升阶层。但是有钱的应该只是金字塔顶端少数,所以激励不了大多数人结婚。
二个是养孩子成本越来越高,愿意付出那么多的年轻人会变少,嫌孩子麻烦。没有动力要孩子的话,就没有必要结婚。
以后住在密集型住宅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生活便利,服务多样,不需要家庭提供生活服务。年轻人都是在网络社会中长大的,习惯了网络社交,不见得需要结婚恋爱对象日日相对的陪伴。网络游戏会各种推陈出新,技术越来越先进,感觉越来越仿真,AI越来越贴心,谈恋爱不如打游戏好玩,还没有麻烦,不需要付出那么多,一旦付出马上能获得快乐的回报。当然不谈正经恋爱不等于没有性生活。
真正在网络社会中长大的,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网上跟人message比面对面跟人讲话更comfortable. 网络游戏目前还只是主要征服男孩子,等AI游戏发展突破后,当游戏能照顾女孩子情感的时候,当女孩子觉得恋爱游戏比生活中的普通人更有吸引力时,更多的人不要恋爱结婚了。
总会有人恋爱结婚,但是不结婚的会越来越多。瞎聊聊。
1. 非法移民难民,吃福利的生小孩的多。
2。AI代替不了人的性爱,结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哪怕结了离,离了再结,多数人还是走这过一过程。
大多数的网络新技术,不都是最早从网上色情业开始发展起来的吗?社会需要人们结婚来稳定,但是个人未必愿意为了社会而结婚啊。当然总还是有人会,但是不想的人会越来越多。
美国人就比欧洲人爱结婚。我要猜想原因的话:1。美国比欧洲贫富差距大,所以人们有结婚的经济动力。2。欧洲社会福利比美国好,所以美国人更没有安全感,需要结婚来获得稳定的生活。3。欧洲人生活在城市里的多,美国人生活在乡下的多。社会服务没有那么便利,又比较寂寞。
但是会为了生理特症,女人美貌如花,从20到40,短短几年。
再经济独立,心理强大,有爱了,一定想稳定。男人可以40如花,越成熟越有魅力。
当然有特例,一般情况男女有差异。连同性恋都想结婚,被社会认同,也是求稳定。
女人社会地位很强,同工同酬,离婚财产一半,不会照顾女方。
女的原意结婚,也愿意离婚再结婚,如果找到合适的人。
因为婚恋也是市场竞争,越往后,好的男人都被套住了。
年轻人结婚的动力就越来越不足。你好像是说女人比男人更想结婚?但是女人也比男人更多提出离婚。
没有恋人能从20多到了40岁还愿在一起的,反人性的,爱情就那么几年!
人性就像以前冷眉目讲的,都喜欢喜新厌旧,只是。。。。。。。
1. 老大结婚后不愿要孩子很适合他。
2. 老二以后成家,给我机会建大房子,当然孙女孙子教育等等,让我的人生更多姿多彩。
3. 以后的社会婚姻在,出轨不是道德败坏,只是人性和现实的妥协
也可以有财产安排,两码事。
另外养孩子和结婚无关。结婚不结婚还是离婚,父母的角色不变的,都受法律保护
以后夫妻是否想养孩子,养几个孩子,我觉得这个不应该会和现在有很大变化 。
年轻人谈恋爱不会晚的,哈哈哈哈,打游戏和谈恋爱不矛盾…同居或结婚会比较晚,这是肯定的。趋势已经在那里了……
虽然这种本能期望作为一种道德套在人身上的情况越来越弱。个体在自我体验,活在当下的意识高涨。但是因为死亡的客观存在,想想延续生命的欲望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虽然好多新生代不愿生孩子,但冻卵这种流行可以说明问题。而且那种自己得癌症濒临死亡,却拼死也要生下小孩等现象也是有心理基础的。自我充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自我消失的恐惧。
除了将来,人的记忆,自我意识等可以明确传递,自我消失的恐惧感才会减弱。不过那个时候,其实自我也没有绝对的意义了。
我2天前跟RM看房,就是想找那地区的房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十年后的计划。
当然结婚作为一种标志,也是对人的安全感有保障作用的。随着社会变迁可能会有变化。
现代人的选择很多,不需要结婚靠男人养活自己,自己可以活得很好。
男权社会普通男女都会对这种女性有敌意。
也可以达到单性繁殖,只要提供自己的精子或卵子,就能领回完全克隆的小孩,比如3岁的小宝贝陪伴,而且一直是那个3岁好玩的年龄。
女性社会地位高,经济独立,就算生孩子养孩子都可以不需要男人了。而婚姻最初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稳定社会保护后代繁衍。既然社会文明到女性独立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婚姻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男性的角色恐怕得重新定位自己才行。比如,如果女性不打算生孩子,但还是愿意有性关系,这时候男性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反正社会越文明,孩子越生越少。。。这是趋势。
至于孤独的问题么。既然性关系和孩子都可以不必靠婚姻来解决,那真是愿意自己住自己住,愿意跟谁住跟谁住,以后估计(非同)女性搭伴过日子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一道追剧,一道粉明星,一道做饭,一道逛街买鞋,衣服还能互换着穿寻找搭配灵感。
男的恐怕得渐渐地掰弯了
现在以及有苗头了,特别是东亚国家。 有统计10-15%的日本年轻女性完全没有恋爱结婚的兴趣。国内的小女生也大量沉迷恋爱网剧,恋爱游戏,养宠物胜于积极择偶结婚。年轻男性经济条件有限,成熟晚,求偶能力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公司里有几个年轻同事。
俩个单身,好像一直也因为自身各种毛病(脾气暴躁或者追求完美)没有谈对象。第三个是和一个巴西女孩结婚,和这个女孩在美国的一个聚会上认识的,女孩好像是nanny。。第四个是正常的结婚。
思想的沟通有网络就可以了
比如手下的质感,情感的反馈,我很怀疑。AI替代不了真人,只是个替代品而已,跟真人比,low maintenance,但有真人,谁会搞个假的呢。
用网络来交流思想比面对面更透彻, 因为更有想象空间,更容易勾起共鸣和心灵的感应.
思想沟通也是网络更透彻,还成本小,不用付出和妥协,没有生活摩擦。
程度上说,日本社会比美国社会更文明,我是这样认为的。
Gen X的确是网络一代。。。不过这次疫情中,这些习惯于网络世界的年轻人,还是很受影响。
他们比Boomer们更需要社交,不仅仅是虚拟世界中的社交。这和组织家庭的需求当然不是一回事。
人是很矛盾,纠结的动物。。。向往自由和承担责任,爱和被爱,倾听和倾诉,孤独和陪伴,都是人的需要。
子女们的婚姻,或者没有婚姻,都是他们人生的体验,是他们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重要标志之一,能看着他们一步一步地体验,是做父母的欣慰。牵挂一生,也是我们早已对自己的许诺。
以后婚姻应该不是生活唯一的选择了,要不要孩子也跟婚姻不一定有关系,人们也不再认为婚姻就该天长地久的默认值。。。
这两个概念,不重叠的。
代孕谁也不靠,谁也不欠,听公正的!
别担心子女婚恋,放心吧。除非社会大倒退,人们生活艰难。如果社会照常稳定发展,技术进步的话,将来应该是原来越少的年轻人对恋爱结婚感兴趣。将来估计至少有一半的人口,一辈子不会结一次婚。
一个是经济发展,女性越来越经济独立,不需要结婚找饭碗,对结婚的动力不足。男女双方都经济独立,自给自足,没有结婚的经济动力。当然如果贫富差距够大,男人比女人有钱的话,总还是有人希望通过婚姻提升阶层。但是有钱的应该只是金字塔顶端少数,所以激励不了大多数人结婚。
二个是养孩子成本越来越高,愿意付出那么多的年轻人会变少,嫌孩子麻烦。没有动力要孩子的话,就没有必要结婚。
以后住在密集型住宅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生活便利,服务多样,不需要家庭提供生活服务。年轻人都是在网络社会中长大的,习惯了网络社交,不见得需要结婚恋爱对象日日相对的陪伴。网络游戏会各种推陈出新,技术越来越先进,感觉越来越仿真,AI越来越贴心,谈恋爱不如打游戏好玩,还没有麻烦,不需要付出那么多,一旦付出马上能获得快乐的回报。当然不谈正经恋爱不等于没有性生活。
真正在网络社会中长大的,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网上跟人message比面对面跟人讲话更comfortable. 网络游戏目前还只是主要征服男孩子,等AI游戏发展突破后,当游戏能照顾女孩子情感的时候,当女孩子觉得恋爱游戏比生活中的普通人更有吸引力时,更多的人不要恋爱结婚了。
总会有人恋爱结婚,但是不结婚的会越来越多。瞎聊聊。
1. 非法移民难民,吃福利的生小孩的多。
2。AI代替不了人的性爱,结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哪怕结了离,离了再结,多数人还是走这过一过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大多数的网络新技术,不都是最早从网上色情业开始发展起来的吗?社会需要人们结婚来稳定,但是个人未必愿意为了社会而结婚啊。当然总还是有人会,但是不想的人会越来越多。
美国人就比欧洲人爱结婚。我要猜想原因的话:1。美国比欧洲贫富差距大,所以人们有结婚的经济动力。2。欧洲社会福利比美国好,所以美国人更没有安全感,需要结婚来获得稳定的生活。3。欧洲人生活在城市里的多,美国人生活在乡下的多。社会服务没有那么便利,又比较寂寞。
但是会为了生理特症,女人美貌如花,从20到40,短短几年。
再经济独立,心理强大,有爱了,一定想稳定。男人可以40如花,越成熟越有魅力。
当然有特例,一般情况男女有差异。连同性恋都想结婚,被社会认同,也是求稳定。
女人社会地位很强,同工同酬,离婚财产一半,不会照顾女方。
女的原意结婚,也愿意离婚再结婚,如果找到合适的人。
因为婚恋也是市场竞争,越往后,好的男人都被套住了。
年轻人结婚的动力就越来越不足。你好像是说女人比男人更想结婚?但是女人也比男人更多提出离婚。
没有恋人能从20多到了40岁还愿在一起的,反人性的,爱情就那么几年!
人性就像以前冷眉目讲的,都喜欢喜新厌旧,只是。。。。。。。
1. 老大结婚后不愿要孩子很适合他。
2. 老二以后成家,给我机会建大房子,当然孙女孙子教育等等,让我的人生更多姿多彩。
3. 以后的社会婚姻在,出轨不是道德败坏,只是人性和现实的妥协
也可以有财产安排,两码事。
另外养孩子和结婚无关。结婚不结婚还是离婚,父母的角色不变的,都受法律保护
以后夫妻是否想养孩子,养几个孩子,我觉得这个不应该会和现在有很大变化 。
年轻人谈恋爱不会晚的,哈哈哈哈,打游戏和谈恋爱不矛盾…同居或结婚会比较晚,这是肯定的。趋势已经在那里了……
美国人就比欧洲人爱结婚。我要猜想原因的话:1。美国比欧洲贫富差距大,所以人们有结婚的经济动力。2。欧洲社会福利比美国好,所以美国人更没有安全感,需要结婚来获得稳定的生活。3。欧洲人生活在城市里的多,美国人生活在乡下的多。社会服务没有那么便利,又比较寂寞。
虽然这种本能期望作为一种道德套在人身上的情况越来越弱。个体在自我体验,活在当下的意识高涨。但是因为死亡的客观存在,想想延续生命的欲望是绕不过去的。所以虽然好多新生代不愿生孩子,但冻卵这种流行可以说明问题。而且那种自己得癌症濒临死亡,却拼死也要生下小孩等现象也是有心理基础的。自我充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自我消失的恐惧。
除了将来,人的记忆,自我意识等可以明确传递,自我消失的恐惧感才会减弱。不过那个时候,其实自我也没有绝对的意义了。
我2天前跟RM看房,就是想找那地区的房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十年后的计划。
当然结婚作为一种标志,也是对人的安全感有保障作用的。随着社会变迁可能会有变化。
现代人的选择很多,不需要结婚靠男人养活自己,自己可以活得很好。
男权社会普通男女都会对这种女性有敌意。
也可以达到单性繁殖,只要提供自己的精子或卵子,就能领回完全克隆的小孩,比如3岁的小宝贝陪伴,而且一直是那个3岁好玩的年龄。
女性社会地位高,经济独立,就算生孩子养孩子都可以不需要男人了。而婚姻最初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稳定社会保护后代繁衍。既然社会文明到女性独立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婚姻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男性的角色恐怕得重新定位自己才行。比如,如果女性不打算生孩子,但还是愿意有性关系,这时候男性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反正社会越文明,孩子越生越少。。。这是趋势。
至于孤独的问题么。既然性关系和孩子都可以不必靠婚姻来解决,那真是愿意自己住自己住,愿意跟谁住跟谁住,以后估计(非同)女性搭伴过日子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一道追剧,一道粉明星,一道做饭,一道逛街买鞋,衣服还能互换着穿寻找搭配灵感。
男的恐怕得渐渐地掰弯了
现在以及有苗头了,特别是东亚国家。 有统计10-15%的日本年轻女性完全没有恋爱结婚的兴趣。国内的小女生也大量沉迷恋爱网剧,恋爱游戏,养宠物胜于积极择偶结婚。年轻男性经济条件有限,成熟晚,求偶能力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公司里有几个年轻同事。
俩个单身,好像一直也因为自身各种毛病(脾气暴躁或者追求完美)没有谈对象。第三个是和一个巴西女孩结婚,和这个女孩在美国的一个聚会上认识的,女孩好像是nanny。。第四个是正常的结婚。
思想的沟通有网络就可以了
比如手下的质感,情感的反馈,我很怀疑。AI替代不了真人,只是个替代品而已,跟真人比,low maintenance,但有真人,谁会搞个假的呢。
用网络来交流思想比面对面更透彻, 因为更有想象空间,更容易勾起共鸣和心灵的感应.
思想沟通也是网络更透彻,还成本小,不用付出和妥协,没有生活摩擦。
程度上说,日本社会比美国社会更文明,我是这样认为的。
Gen X的确是网络一代。。。不过这次疫情中,这些习惯于网络世界的年轻人,还是很受影响。
他们比Boomer们更需要社交,不仅仅是虚拟世界中的社交。这和组织家庭的需求当然不是一回事。
人是很矛盾,纠结的动物。。。向往自由和承担责任,爱和被爱,倾听和倾诉,孤独和陪伴,都是人的需要。
子女们的婚姻,或者没有婚姻,都是他们人生的体验,是他们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重要标志之一,能看着他们一步一步地体验,是做父母的欣慰。牵挂一生,也是我们早已对自己的许诺。
以后婚姻应该不是生活唯一的选择了,要不要孩子也跟婚姻不一定有关系,人们也不再认为婚姻就该天长地久的默认值。。。
这两个概念,不重叠的。
代孕谁也不靠,谁也不欠,听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