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lockdown以来,大家情绪都不很高,昨天巴巴地等来总理讲话,很多小商家都希望政府能允许他们开门营业,至少能借着圣诞前这个机会挣回一点口粮,可是这丁点希望也破灭了。按照政府所说,如今医院和重症室压力还在持续增加,到12月1日或许小业主们可以开始营业--我就在想,如果真的离圣诞只有那么几天,那么各家年货商铺还不得挤得头破血流?那,不会是圣诞新年一结束,我们就又要开始第三次lockdown了?有这个想法的人肯定也不少。电视里播出一个小业主对着屏幕哭诉,我现在真的一无所有了!
愁苦的情绪蔓延起来很快。接连两日,我接到3个女友发来的信息,都是对疫情和封城感到疲倦厌烦。我很想介绍她们来这里吐槽。眼见着就快一年了,时局并没有起色,乱象倒是纷呈。说起来lockdown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其实因为心头乱糟糟,反倒很难静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甚至读一部有深度需要真正思考的书都显得那么烦人。
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把lockdown的每天安排上各种事,每件事就给一小时左右的空档,一旦疲乏立刻换频道。因为事情多,就这样催着赶着,一天下来也顾不上观照愁苦了。比如一周3次采购,每天半小时运动,1小时书法,1小时琴,2小时翻译(分两段),2小时创作,2小时阅读(分两段),2小时厨房(分两段),盯1小时娃的功课(这是最近新任务),1小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其他的事情就“溜溜缝儿”,一天下来忙得不可开交,还未必能够全都完成。
写在这里,但愿所有朋友都能平安宁静充实。
现在个人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小业主,所以国家lockdown是大举措,不是随便用的。哪可能像中国那样,想做就做,然后删帖
----教育你一哈
讲正经的:
现在国家必须把人民托起来,免得社会动荡。
比利时数据好了几天,老百姓都开始问什么时候开禁啊?结果昨天数据接着坏...到12月份,你等着看,政府的压力会非常大,因为老百姓就是不愿意相信密闭的狭小空间,比如餐馆,健身房,亲朋好友的在家里的聚会是传播最危险的地方。Dina在九月份去了威尼斯,怎么样,牛X吧?她回来就直接邀请我们去她家聚餐,因为她知道我们不久要回西班牙了。这是老规矩。她今年夏天就没停过接待各路朋友,带朋友在比利时玩,有时候根据规定不得不在餐馆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便tracing。游泳的时候我告诉她,聚会聚餐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常凯家就是这样灭门的,你我都知道,但她问:哦,是这样吗?然后接着做...
Dina真心不是低素质没文化不理性的人吧?但安全感太强的人民,就是危机不起来,我讲了很多次了。
现在老百姓问政府:要不然圣诞前打疫苗,打完过圣诞
老百姓都是巨婴
https://www.msn.com/nl-be/nieuws/nationaal/van-gucht-waarschuwt-voor-opeenvolgende-bubbelfeestjes-in-eindejaarsperiode/ar-BB1aYQeT?ocid=msedgdhp
https://www.msn.com/nl-be/nieuws/nationaal/andere-godsdiensten-hebben-feesten-ook-niet-gevierd/ar-BB1aYMUw?ocid=msedgdhp
翻译成英文,直接翻译中文没法儿读的
长痛不如短痛,这可是血泪教训。
我们政府已经做的不少了,但是经济指数一路坏下去,怎么办?早知如此,何必如此,既然如此,当然也只好如此如此。
但是最终还是失业了,因为公司破产了。现在他的救济金吃饭房租只能付一样,他说,跟所有在我这处境的人一样,我选择了吃饭,所以只能不付房租了,我很羞愧。
都5年了,8岁的淡定那时候只有3岁,但是他依然记得非常清楚。
这是连锁效应。政府确实已经做了很多了,可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面面俱到不可能,但是稍微有点不公又遭到抗议和起诉。
那种决绝,只有中国政府做得到。你还记得那是几号?全国封禁啊!那么多餐馆,酒店,旅行社,旅行运通,春节市场,等等,全部都准备好了,10-15天的货和活动,全部取消,作废!但网上鸦雀无声,15亿人啊!哪个政府做得到?
我都傻眼了,心想不是lockdown了吗?怎么会这样。回来听广播才明白。
头两天所有人都在震惊中,过了几天才醒过味来。。。
我们3月封城的头两天也是很安静的,第一波封禁其实真的也还算好了,无非没有城管到处去抓打麻将的。。。但是这一次封禁明显人们不愿意配合了。有调查说这一次,超过6成的法国人承认自己违反过封禁令。照这样下去,如果真有第三波疫情,这唯一的板斧也卷了刃了。
删帖!这不是秘密。
然后就逐步开禁了…
今天调查是4成的受访法国人认为自己会失业。我认为情况不至于糟到这个程度,但能说明人们对前景的悲观程度。
最难的就是封禁最后一个多月。熬过来的就活了,熬不过来的,,,就。。。很多看似熬过来了,其实并没有。中国人也真的是能忍,韧性十足。
的时候,意大利都死成什么样了!老百姓要封的。
我们都已经知道病毒传播凶猛,所以希望学校开学就让孩子们戴上口罩。
但是政府非要坚持说小孩子之间传染率目前不太高,是不是会传给家人还在观察,,,,他们非要等“生米做成了熟饭”,就是说小学生里感染率达到危险阈值,传染了家人,造成了死亡之后,研究研究,再投个票,然后下令让小朋友们戴上口罩。
确实这就是“求证据”的科学态度。。。如果你有小孩,想让孩子身先士卒当这个“科学证据”吗?
今天这个纪念活动我是没过去看,要是过会儿想遛遛腿脚倒是去可以献几朵花,正好顺便也支援一下还在坚持开门的花店。
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输入性病例是点式分布,根本无法控制的…中国干脆把国门关了,所有俄罗斯的中国人全堵在门口回不了家……
这也就是中国政府做得到!
是初中生传染最厉害,小童的确少。
还记得当时中国也是这样?全家死绝,小童甚至幼童没事儿
我们养小娃的都知道,一到秋冬季,娃就会带回来各种病毒,感冒,流感,肠病毒,轮状病毒,水痘,猩红热,,,凭什么新冠就不会呢?都经由呼吸道传染的。感冒流感乱七八糟的病毒我们已经身经百战了,免疫力多半是可以扛一扛的,尤其“一线”--我家照顾病娃的是我,但是我病倒的几率远远低于娃爹。但是新冠是新病毒,传染力更强,可能的危害也更大。父母提点卫生安全的要求,并不过分啊。
我在同学群里说,看着吧,未来几个月,中国会封锁国境线。我同学里很多都是做跨国生意的,经常国内国外跑,立刻就有人反驳我说,怎么可能?外贸不做了难道喝风?我当然就没有強下去,,,然后呢,,,然后大家都看到了。
我打开广播,听到是广告,家庭用摄像监控。。。然后第二个广告,防盗门,,,第三个政府公益广告,要求大家保持社交距离,不要聚会。。。
我们周围书店和花店很多。这次有个新的网站叫邻里,上线后可以看到周围各家商铺的联络方式,哪些还在营业,哪些需要提前订购,如何取货等等。说明还是有人有求生欲和行动力的。
鬼混,父母在家上班也不专心...等等等
卫生措施和信息透明度。
完全消灭风险是不实际的。
但是大娃这个年龄比较痛苦,是真的。我们家有网课的条件,但是我能理解很多人家没有这个条件。你知道巴黎的住房状况的,很多人家原先都没有安装光缆宽带,平时上班用公司的,下班之后就是4G,家里没有电视,晚上泡吧泡剧场泡电影院泡爬梯。。。
也不能要求他们在匀出个人时间来同时照顾远程教学。即便是实体课堂的教学,也已经出现人手短缺。因为如果有员工确诊,密切接触者就得隔离,老师隔离了,哪里去找代课老师。还有一些老师原本有基础病的,在疫情期间也可以申请减少教学的。如果学校要求“准病假”的老师负责远程教学,他们也不愿意,一门课是一个专业,不同年级的课如果没有备课,也不大可能立刻上手。总之,一个字,乱。
看我上面回咪呜的。尽量少聚会少见人,病毒就在身边。祝你们全家顺利度过这次疫情!
https://bbs.wenxuecity.com/kghy/3377309.html
中学有网课和混合(混合就是隔一天回学校)两种选择.
储蓄,就是居安思危的结果。
未来两周,可能中学要改变了。
每天就报个数, 而且目前我们想测也不容易测, 这个数据的准确程度也打折扣的。
但是病人还会继续增加。其实现在看起来,除了工作场所和家庭内部传染,主要还是酒吧餐厅咖啡这些地方,大家不戴口罩一坐半天还说个不停
所以再等几日数据吧。
即使有一两个开始能做到,只要对外不能像中国那样一直限制输入和追踪,时间长了一样破功。
二次lockdown以来,大家情绪都不很高,昨天巴巴地等来总理讲话,很多小商家都希望政府能允许他们开门营业,至少能借着圣诞前这个机会挣回一点口粮,可是这丁点希望也破灭了。按照政府所说,如今医院和重症室压力还在持续增加,到12月1日或许小业主们可以开始营业--我就在想,如果真的离圣诞只有那么几天,那么各家年货商铺还不得挤得头破血流?那,不会是圣诞新年一结束,我们就又要开始第三次lockdown了?有这个想法的人肯定也不少。电视里播出一个小业主对着屏幕哭诉,我现在真的一无所有了!
愁苦的情绪蔓延起来很快。接连两日,我接到3个女友发来的信息,都是对疫情和封城感到疲倦厌烦。我很想介绍她们来这里吐槽。眼见着就快一年了,时局并没有起色,乱象倒是纷呈。说起来lockdown之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其实因为心头乱糟糟,反倒很难静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甚至读一部有深度需要真正思考的书都显得那么烦人。
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把lockdown的每天安排上各种事,每件事就给一小时左右的空档,一旦疲乏立刻换频道。因为事情多,就这样催着赶着,一天下来也顾不上观照愁苦了。比如一周3次采购,每天半小时运动,1小时书法,1小时琴,2小时翻译(分两段),2小时创作,2小时阅读(分两段),2小时厨房(分两段),盯1小时娃的功课(这是最近新任务),1小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其他的事情就“溜溜缝儿”,一天下来忙得不可开交,还未必能够全都完成。
写在这里,但愿所有朋友都能平安宁静充实。
现在个人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小业主,所以国家lockdown是大举措,不是随便用的。哪可能像中国那样,想做就做,然后删帖
----教育你一哈
讲正经的:
现在国家必须把人民托起来,免得社会动荡。
比利时数据好了几天,老百姓都开始问什么时候开禁啊?结果昨天数据接着坏...到12月份,你等着看,政府的压力会非常大,因为老百姓就是不愿意相信密闭的狭小空间,比如餐馆,健身房,亲朋好友的在家里的聚会是传播最危险的地方。Dina在九月份去了威尼斯,怎么样,牛X吧?她回来就直接邀请我们去她家聚餐,因为她知道我们不久要回西班牙了。这是老规矩。她今年夏天就没停过接待各路朋友,带朋友在比利时玩,有时候根据规定不得不在餐馆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以便tracing。游泳的时候我告诉她,聚会聚餐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常凯家就是这样灭门的,你我都知道,但她问:哦,是这样吗?然后接着做...
Dina真心不是低素质没文化不理性的人吧?但安全感太强的人民,就是危机不起来,我讲了很多次了。
现在老百姓问政府:要不然圣诞前打疫苗,打完过圣诞
老百姓都是巨婴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https://www.msn.com/nl-be/nieuws/nationaal/van-gucht-waarschuwt-voor-opeenvolgende-bubbelfeestjes-in-eindejaarsperiode/ar-BB1aYQeT?ocid=msedgdhp
https://www.msn.com/nl-be/nieuws/nationaal/andere-godsdiensten-hebben-feesten-ook-niet-gevierd/ar-BB1aYMUw?ocid=msedgdhp
翻译成英文,直接翻译中文没法儿读的
长痛不如短痛,这可是血泪教训。
我们政府已经做的不少了,但是经济指数一路坏下去,怎么办?早知如此,何必如此,既然如此,当然也只好如此如此。
但是最终还是失业了,因为公司破产了。现在他的救济金吃饭房租只能付一样,他说,跟所有在我这处境的人一样,我选择了吃饭,所以只能不付房租了,我很羞愧。
都5年了,8岁的淡定那时候只有3岁,但是他依然记得非常清楚。
这是连锁效应。政府确实已经做了很多了,可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面面俱到不可能,但是稍微有点不公又遭到抗议和起诉。
那种决绝,只有中国政府做得到。你还记得那是几号?全国封禁啊!那么多餐馆,酒店,旅行社,旅行运通,春节市场,等等,全部都准备好了,10-15天的货和活动,全部取消,作废!但网上鸦雀无声,15亿人啊!哪个政府做得到?
我都傻眼了,心想不是lockdown了吗?怎么会这样。回来听广播才明白。
头两天所有人都在震惊中,过了几天才醒过味来。。。
我们3月封城的头两天也是很安静的,第一波封禁其实真的也还算好了,无非没有城管到处去抓打麻将的。。。但是这一次封禁明显人们不愿意配合了。有调查说这一次,超过6成的法国人承认自己违反过封禁令。照这样下去,如果真有第三波疫情,这唯一的板斧也卷了刃了。
删帖!这不是秘密。
然后就逐步开禁了…
今天调查是4成的受访法国人认为自己会失业。我认为情况不至于糟到这个程度,但能说明人们对前景的悲观程度。
最难的就是封禁最后一个多月。熬过来的就活了,熬不过来的,,,就。。。很多看似熬过来了,其实并没有。中国人也真的是能忍,韧性十足。
的时候,意大利都死成什么样了!老百姓要封的。
我们都已经知道病毒传播凶猛,所以希望学校开学就让孩子们戴上口罩。
但是政府非要坚持说小孩子之间传染率目前不太高,是不是会传给家人还在观察,,,,他们非要等“生米做成了熟饭”,就是说小学生里感染率达到危险阈值,传染了家人,造成了死亡之后,研究研究,再投个票,然后下令让小朋友们戴上口罩。
确实这就是“求证据”的科学态度。。。如果你有小孩,想让孩子身先士卒当这个“科学证据”吗?
今天这个纪念活动我是没过去看,要是过会儿想遛遛腿脚倒是去可以献几朵花,正好顺便也支援一下还在坚持开门的花店。
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输入性病例是点式分布,根本无法控制的…中国干脆把国门关了,所有俄罗斯的中国人全堵在门口回不了家……
这也就是中国政府做得到!
是初中生传染最厉害,小童的确少。
还记得当时中国也是这样?全家死绝,小童甚至幼童没事儿
我们养小娃的都知道,一到秋冬季,娃就会带回来各种病毒,感冒,流感,肠病毒,轮状病毒,水痘,猩红热,,,凭什么新冠就不会呢?都经由呼吸道传染的。感冒流感乱七八糟的病毒我们已经身经百战了,免疫力多半是可以扛一扛的,尤其“一线”--我家照顾病娃的是我,但是我病倒的几率远远低于娃爹。但是新冠是新病毒,传染力更强,可能的危害也更大。父母提点卫生安全的要求,并不过分啊。
我在同学群里说,看着吧,未来几个月,中国会封锁国境线。我同学里很多都是做跨国生意的,经常国内国外跑,立刻就有人反驳我说,怎么可能?外贸不做了难道喝风?我当然就没有強下去,,,然后呢,,,然后大家都看到了。
我打开广播,听到是广告,家庭用摄像监控。。。然后第二个广告,防盗门,,,第三个政府公益广告,要求大家保持社交距离,不要聚会。。。
我们周围书店和花店很多。这次有个新的网站叫邻里,上线后可以看到周围各家商铺的联络方式,哪些还在营业,哪些需要提前订购,如何取货等等。说明还是有人有求生欲和行动力的。
鬼混,父母在家上班也不专心...等等等
卫生措施和信息透明度。
完全消灭风险是不实际的。
但是大娃这个年龄比较痛苦,是真的。我们家有网课的条件,但是我能理解很多人家没有这个条件。你知道巴黎的住房状况的,很多人家原先都没有安装光缆宽带,平时上班用公司的,下班之后就是4G,家里没有电视,晚上泡吧泡剧场泡电影院泡爬梯。。。
也不能要求他们在匀出个人时间来同时照顾远程教学。即便是实体课堂的教学,也已经出现人手短缺。因为如果有员工确诊,密切接触者就得隔离,老师隔离了,哪里去找代课老师。还有一些老师原本有基础病的,在疫情期间也可以申请减少教学的。如果学校要求“准病假”的老师负责远程教学,他们也不愿意,一门课是一个专业,不同年级的课如果没有备课,也不大可能立刻上手。总之,一个字,乱。
看我上面回咪呜的。尽量少聚会少见人,病毒就在身边。祝你们全家顺利度过这次疫情!
https://bbs.wenxuecity.com/kghy/3377309.html
中学有网课和混合(混合就是隔一天回学校)两种选择.
储蓄,就是居安思危的结果。
未来两周,可能中学要改变了。
每天就报个数, 而且目前我们想测也不容易测, 这个数据的准确程度也打折扣的。
但是病人还会继续增加。其实现在看起来,除了工作场所和家庭内部传染,主要还是酒吧餐厅咖啡这些地方,大家不戴口罩一坐半天还说个不停
所以再等几日数据吧。
即使有一两个开始能做到,只要对外不能像中国那样一直限制输入和追踪,时间长了一样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