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在下面说绞尽脑汁,我又惊到一次。第一看到这个词就怕怕的。
绞,就是把人吊死的那个绞刑的绞;
脑汁?啥?脑髓,脑浆?我知道有个菜是活猴脑,难道以前....?不能想下去了。
某年的HSK,汉语水平考试(中文托福),有道题:
他绞尽( _ _ ),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
A- 墨汁, B- 脑汁,C- 豆汁,D- 果汁。
可苦了一群小老外,选脑汁的几乎没有。太恐怖了。
我查了一下这个词,说是成语。但并不是什么自古以来的成语。而是老舍的小说里的。那很新的一个词啊,老舍文革投北大未名湖的那个。他为吗要这么说呢?我好奇。
查了他的简历。满人,20几岁去英国一个乌儿逮鬼的学校当了几年讲师,转到新加坡做了一段时间中学老师,回中国做了教授,应该是长期在北京。
北京?那我知道北京有个廉价饮品,叫豆汁。就是用做豆腐的糟粕,也叫豆腐渣,拿来发酵,煮煮,大街小巷胡同口,和大碗茶差不多意思。外地人受不了那个发酵的怪味,喝不下去。
那,老舍肯定是爱喝豆汁的。起码是很熟悉豆汁。是不是也爱喝豆腐脑儿,我不知道。我猜,老舍说的绞尽脑汁。是不是豆腐脑,豆汁?而不是令人恐怖的脑浆子?
绞呢?我查了做豆腐的视频。把豆子打碎,煮啊啥的,然后放进一个大纱布里,使劲拧啊拧。豆浆都流到下面的大缸里,里面剩下的就是豆腐渣了。拧,北方人就是说绞的吧,
那么使劲的拧都拧不出来了,实在是榨干了。和新加坡好客中心的Sugar Cane Juice 差不多。榨到一滴不剩。
最后一个疑问。这个绞豆汁,和思考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刚巧有个脑字,老舍就联想到了呢?他随便这么一想,倒好,吓坏所有考中文托福的莘莘学子。
豆腐脑变豆腐的“汁”是压出来不是“绞”出来的。
你吃没吃过老北京炸酱面?你们家会不会是混在北京的南方人?
89前几天还发过一篇王致和的帖子,笑死我了
就有人怀疑他是卖羊肉串的,,,其实留点胡子还真有点像
我们住在海淀区,傍边就是北大清华八大院校,跟紫禁城里的老北京还不完全一样。
我一高中同学去外地上大学,人说你怎么跟电视上的北京人说话不一样啊
有空翻翻,老北京的味特别足,禁得起反复嚼
书读读就可以了,真的豆汁就不必了
是她浴火重生之后
你父母是不是祖籍南方人?
其实是祖籍东北
我一直感觉你是南方人:)
连我这种原先吃素的都很喜欢
赶快回来改,我就知道你要写宕机
东来顺例外
种族主义者、黑人和不识数的。
叫卤煮火烧。。。那时候干冷的冬夜,跑到路上,找个卤煮摊,人从锅里捞出一堆不可名状的东西,切吧切吧搁碗里头,然后浇一勺莫名奇妙的液体,,,
等到要结帐了也没见上来,催了一下服务员,她指着一个军棋子大小的说:这不就是艾窝窝吗?
哎吗,要知道这么袖珍得几乎看不见,我们俩个人,怎么也得点一打才够。还以为像家里馒头大小,俩人分一个呢。
我豆汁没喝过。臭豆腐是否浅尝过,不记得了。
我是二代北京移民。这种情况的,估计很多都没吃过这类顶级北京食品。哈哈
济公从身上搓吧搓吧,捏成个丸。仙药呢。
你那碗,很多中药都是这么回事。
因为卤煮他都可以吃的。。。
就不得而知了,,,每次我都掩面而过
也是乱七八糟
一口咸水泥,还有一股子烟,直呛到喉咙口。。。
都不想吃了
卡在嗓子眼,比较每一口都得喝水。最怕吃窝头。
没哪儿酸痛。就是觉得应该坐一坐。明天早上去跑个四英里。慢慢跑。
梦蝶在下面说绞尽脑汁,我又惊到一次。第一看到这个词就怕怕的。
绞,就是把人吊死的那个绞刑的绞;
脑汁?啥?脑髓,脑浆?我知道有个菜是活猴脑,难道以前....?不能想下去了。
某年的HSK,汉语水平考试(中文托福),有道题:
他绞尽( _ _ ),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
A- 墨汁, B- 脑汁,C- 豆汁,D- 果汁。
可苦了一群小老外,选脑汁的几乎没有。太恐怖了。
我查了一下这个词,说是成语。但并不是什么自古以来的成语。而是老舍的小说里的。那很新的一个词啊,老舍文革投北大未名湖的那个。他为吗要这么说呢?我好奇。
查了他的简历。满人,20几岁去英国一个乌儿逮鬼的学校当了几年讲师,转到新加坡做了一段时间中学老师,回中国做了教授,应该是长期在北京。
北京?那我知道北京有个廉价饮品,叫豆汁。就是用做豆腐的糟粕,也叫豆腐渣,拿来发酵,煮煮,大街小巷胡同口,和大碗茶差不多意思。外地人受不了那个发酵的怪味,喝不下去。
那,老舍肯定是爱喝豆汁的。起码是很熟悉豆汁。是不是也爱喝豆腐脑儿,我不知道。我猜,老舍说的绞尽脑汁。是不是豆腐脑,豆汁?而不是令人恐怖的脑浆子?
绞呢?我查了做豆腐的视频。把豆子打碎,煮啊啥的,然后放进一个大纱布里,使劲拧啊拧。豆浆都流到下面的大缸里,里面剩下的就是豆腐渣了。拧,北方人就是说绞的吧,
那么使劲的拧都拧不出来了,实在是榨干了。和新加坡好客中心的Sugar Cane Juice 差不多。榨到一滴不剩。
最后一个疑问。这个绞豆汁,和思考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刚巧有个脑字,老舍就联想到了呢?他随便这么一想,倒好,吓坏所有考中文托福的莘莘学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豆腐脑变豆腐的“汁”是压出来不是“绞”出来的。
你吃没吃过老北京炸酱面?你们家会不会是混在北京的南方人?
89前几天还发过一篇王致和的帖子,笑死我了
就有人怀疑他是卖羊肉串的,,,其实留点胡子还真有点像
我们住在海淀区,傍边就是北大清华八大院校,跟紫禁城里的老北京还不完全一样。
我一高中同学去外地上大学,人说你怎么跟电视上的北京人说话不一样啊
有空翻翻,老北京的味特别足,禁得起反复嚼
书读读就可以了,真的豆汁就不必了
是她浴火重生之后
你父母是不是祖籍南方人?
其实是祖籍东北
我一直感觉你是南方人:)
连我这种原先吃素的都很喜欢
赶快回来改,我就知道你要写宕机
东来顺例外
种族主义者、黑人和不识数的。
叫卤煮火烧。。。那时候干冷的冬夜,跑到路上,找个卤煮摊,人从锅里捞出一堆不可名状的东西,切吧切吧搁碗里头,然后浇一勺莫名奇妙的液体,,,
等到要结帐了也没见上来,催了一下服务员,她指着一个军棋子大小的说:这不就是艾窝窝吗?
哎吗,要知道这么袖珍得几乎看不见,我们俩个人,怎么也得点一打才够。还以为像家里馒头大小,俩人分一个呢。
我豆汁没喝过。臭豆腐是否浅尝过,不记得了。
我是二代北京移民。这种情况的,估计很多都没吃过这类顶级北京食品。哈哈
济公从身上搓吧搓吧,捏成个丸。仙药呢。
你那碗,很多中药都是这么回事。
因为卤煮他都可以吃的。。。
就不得而知了,,,每次我都掩面而过
也是乱七八糟
一口咸水泥,还有一股子烟,直呛到喉咙口。。。
都不想吃了
卡在嗓子眼,比较每一口都得喝水。最怕吃窝头。
没哪儿酸痛。就是觉得应该坐一坐。明天早上去跑个四英里。慢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