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国lockdown了,但是中小学还得继续开学。在这个多事之秋假里发生了不少不寻常的事,比如放假前最后一天放学后,有位历史老师被恐怖分子斩首。之后又有连续几起恐袭,连带着外交危机,,,如果假装忘记了病毒的话。
教育部早就在琢磨明天这个开学日如何安排。本来有计划把学生返校时间延迟到10点,然后在校园安排默哀仪式悼念这位受害的老师,并且再一次强调共和国的核心价值,作为给孩子们公民课的内容。
但是几天后这个计划改变了,说返校时间如常,默哀仪式改在各教室内举行。
法国人又画了漫画来嘲笑政府成天出尔反尔。而作为中共国出生而成年的人,我对这个信息的解读却是,,,有危险。虽然早早地把娃赶去睡觉了,但是我真的有点想让他们明天翘课一天。
我们这里如果疫情不加重,中学下学期开学。
都是在血与火的战场拼杀
老师也上年纪的比较多,他们多少有些话语权。
还是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呀。
希望一直不需要用。
我说的危险不是这个。
前天开始全国封禁了,但是学校照常开放。
就是这样有点太窝囊。
服软了?
学校遭遇恐袭就是早晚的事,真的也不在这一天了。我们这些小民,就是拿命为一些人的自由背书的。
万一遇到恐袭如何逃生。网上找一下,这一方面的资料挺多的。就是压低身体,快速逃离现场。美国有防弹的书包,不知法国有吗?总不能老不去学校吧?
我们三级警戒的时候学校也关门的,不能保证社交距离的地方都关门,包括商店,但是不太限制大家活动范围,所以满海滩公园都是失学少年失业中年,这样封城也比较好过点,大家在户外也比较自觉保持距离。
可以一直选择网课。住公寓,父母没时间的,可以选择去学校。一刀切的化不人性化。
我们掉头特快。。。
学校特别容易传染,我们第二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病毒也是极端分子,不搞干净,就是乱糟糟的,似乎没有一个中间选项。。。如果让家长任选的后果就是一部分人永远得呆在家里。。。
我一个音乐友人的女儿读clarinet硕士,支付着城里昂贵的宿舍费,却只能在网上与导师一对一地练习;儿子刚放弃读了半年的全奖体育特长生因为大学没有漂亮女孩,新的大学得付全费有漂亮的女孩却一天都没法见面…每个人都非常frustrated……
所以politician不敢让步,一让步,以后去Church也不敢了。小马还算硬气,应该再硬气,把木木赶出去。怎么赶?又是个头疼问题
至于上学,如果直觉不安全就不要去了。直觉有时很准。命要紧。
有些人没有居留权只有签证的就进不来,有个父亲因为工作先来了,老婆准备搬家的事情结果东西来了人没来。。。。而且娃才生了没多久,那个爹可怜的,娃现在都要学走路了。。。还有其他很多故事,我们边境封锁严格,对一些人其实挺残忍的
什么人都有啊
老妈在国内病危,也没能回去,太惨了…
其实我也不反对,只要大家都戴好口罩,做好卫生,孩子染重病的风险并不很高。虽然条件不够,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调整,比如让娃回来午餐。现在确实政府下令了,6岁以上的小孩也得戴口罩。。。
可是我们又有了其他的危险。
圣诞节也许会有特殊规定稍微放松几天吧,也许。
可是,很多不自觉的,连带影响其他自觉的,没办法...
我们全国lockdown了,但是中小学还得继续开学。在这个多事之秋假里发生了不少不寻常的事,比如放假前最后一天放学后,有位历史老师被恐怖分子斩首。之后又有连续几起恐袭,连带着外交危机,,,如果假装忘记了病毒的话。
教育部早就在琢磨明天这个开学日如何安排。本来有计划把学生返校时间延迟到10点,然后在校园安排默哀仪式悼念这位受害的老师,并且再一次强调共和国的核心价值,作为给孩子们公民课的内容。
但是几天后这个计划改变了,说返校时间如常,默哀仪式改在各教室内举行。
法国人又画了漫画来嘲笑政府成天出尔反尔。而作为中共国出生而成年的人,我对这个信息的解读却是,,,有危险。虽然早早地把娃赶去睡觉了,但是我真的有点想让他们明天翘课一天。
我们这里如果疫情不加重,中学下学期开学。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都是在血与火的战场拼杀
老师也上年纪的比较多,他们多少有些话语权。
还是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呀。
希望一直不需要用。
我说的危险不是这个。
前天开始全国封禁了,但是学校照常开放。
就是这样有点太窝囊。
服软了?
学校遭遇恐袭就是早晚的事,真的也不在这一天了。我们这些小民,就是拿命为一些人的自由背书的。
万一遇到恐袭如何逃生。网上找一下,这一方面的资料挺多的。就是压低身体,快速逃离现场。美国有防弹的书包,不知法国有吗?总不能老不去学校吧?
我们三级警戒的时候学校也关门的,不能保证社交距离的地方都关门,包括商店,但是不太限制大家活动范围,所以满海滩公园都是失学少年失业中年,这样封城也比较好过点,大家在户外也比较自觉保持距离。
可以一直选择网课。住公寓,父母没时间的,可以选择去学校。一刀切的化不人性化。
我们掉头特快。。。
学校特别容易传染,我们第二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病毒也是极端分子,不搞干净,就是乱糟糟的,似乎没有一个中间选项。。。如果让家长任选的后果就是一部分人永远得呆在家里。。。
我一个音乐友人的女儿读clarinet硕士,支付着城里昂贵的宿舍费,却只能在网上与导师一对一地练习;儿子刚放弃读了半年的全奖体育特长生因为大学没有漂亮女孩,新的大学得付全费有漂亮的女孩却一天都没法见面…每个人都非常frustrated……
所以politician不敢让步,一让步,以后去Church也不敢了。小马还算硬气,应该再硬气,把木木赶出去。怎么赶?又是个头疼问题
至于上学,如果直觉不安全就不要去了。直觉有时很准。命要紧。
有些人没有居留权只有签证的就进不来,有个父亲因为工作先来了,老婆准备搬家的事情结果东西来了人没来。。。。而且娃才生了没多久,那个爹可怜的,娃现在都要学走路了。。。还有其他很多故事,我们边境封锁严格,对一些人其实挺残忍的
什么人都有啊
老妈在国内病危,也没能回去,太惨了…
其实我也不反对,只要大家都戴好口罩,做好卫生,孩子染重病的风险并不很高。虽然条件不够,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调整,比如让娃回来午餐。现在确实政府下令了,6岁以上的小孩也得戴口罩。。。
可是我们又有了其他的危险。
圣诞节也许会有特殊规定稍微放松几天吧,也许。
可是,很多不自觉的,连带影响其他自觉的,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