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布回言,再小谈新加坡

D
DYLM
楼主 (文学城)

先澄清一下,我昨天的问题没有对小布不敬之意。相反,一向很喜欢小布。且不言其聪明活泼,她的大度与器量更让人起敬。再者,本人非常赞赏新加坡,甚至认为对华人而言,新加坡是全球首选的安居乐业之地。美国朋友不服气了,呵呵。看到不少网友留言对新加坡好奇,想了解更多,我就谈两句。

大凡普通人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人文教育,社会价值等方面:

收入及税收,新加坡的平均薪水比美国低,但华人很容易出头,认识不少40出头,已经在公司里做到高层,CEO/CFO/VP级的待遇,当然公司规模要小很多。个人所得税率应该是全球第二低的,仅次于香港。

安全,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女孩子半夜12点行路,也不必害怕。

教育,PISA排名,多年名列全球第一,不过这几年,上海排名追平新加坡。学校风气保守,中学4年 (12-16岁),好学校都是男女分校。考试定终身,公平可也有弊端。

医疗服务,先进和高效。更难得的是,费用及其便宜!特别是和美国相比。不过,孩子矫正牙齿比较贵。可能是因为去expat的诊所。

食,美食天堂,就不必多言了。补一句,有不少物美价廉的庶民级美食。

衣,选择多多,且适合华人身材及审美品味的服饰。爱打扮的帅哥美女,在这里会被人注意到。没有华人在西方社会中,无人欣赏之苦。满街华人,皆我族类,都和我一样的眯眯眼,觉得轻松自在。

住,这方面美国完胜!但公平而言,新加坡公寓的设施丰富而现代,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壁球,桑拿,蒸汽室一应俱全。

行,地铁四通八达,高速公路规划合理,堵车问题尚好。不过,车价世界第一高。

社会价值,保守而传统,当然异类总是有的。

一人之言,无关对错,参考而已。

风雨下的马六甲海峡

X
Xingfujiaren
新加坡对华人来说是最宜居的地方之一。但是

有一点很重要你忘了提:气候。湿热不是每个北方人都能忍受的。

还有文化:多元化,是的。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狮城文化少些底蕴多些现实物质。

政治:政治清廉这个没得说,但基于大家长制。精英治国、和教育制度一样,初小就开始淘汰分流,对人才发展很不利,尤其男孩。

X
Xingfujiaren
新加坡对华人来说是最宜居的地方之一。但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2
2017wx
地方太小, 还没北京城大
p
pureleaf
新加坡什么都好

就是单调乏味,太小了,气候单一,人就像关在精美笼子里鸟,想放风就得出国。

布兰雅
新加坡是唯一一个华人扬眉吐气的地方。

而且这种扬眉吐气不是基于欺负他族,而是种族和谐共处。

台湾不错,可惜没名份。

中国大陆华人为主,可惜没互联网。

香港不错,但有倒计时,悲壮。

马来西亚,有固打制。

美国,天天担心,被歧视,被打抢。

亚细安国家,怕排华。

其他国家,少数民族。

新加坡,没有季节,女孩子衣服只有一季。。。。。。

 

D
DYLM
确实,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也就15公里的圈子,大了还不方便呢
D
DYLM
说得好!!咱们反而可以歧视别人,哈哈!
2
2017wx
有种生活是自由自在,不是一出门一天就逛完全国. 郭德纲曾经形容过怎么报天气预报
布兰雅
同意前半部分。鸟笼么,挺好的安全家园,门自己开。钥匙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住在高墙内,出来要“越狱”,“翻墙”。VPN。据说护照逐步被收了。

布兰雅
其实普通人,每天还不是住在同一个城市里。一年出城几次呢?

美国很多人没到过纽约,很多人。有不少人一辈子只到过两个州。

中国人,以前的通婚圈只有50里,15英里。都是一轿子能抬到的范围。

 

X
Xingfujiaren
如果新加坡允许

拥枪会怎样?种族和谐有时只是一表象,有时很脆弱。从中国移民维持华人人口本身就说明还要华人为主才行。但趋势是马来人口越来越高,还会靠从中国移民嘛?未来不可预测

布兰雅
新加坡不能拥枪,但别忘了每家都有军人。

马来人一生一群,但不别害怕,离马来西亚的情况还远。船到桥头自然直。

2
2017wx
李光耀还是有高智慧, 后面人会继续吗?
布兰雅
有啊,比如 第一流氓(DYLM)。
雨女
要是俩人拌嘴,想玩藏猫猫,还得出趟国。:)
X
Xingfujiaren
和美国一样。年轻一代会要求更高的平权。有一天

把李光耀描绘成racist和tyrant 有没有?如果更高的平权,引进中国人会被人当成种族歧视一种。如果不引进。最终马来人口会占优势,到时,政治气候会大变

布兰雅
新加坡出国,比北京出城还容易。

从住家到楼下的巴士站地铁站有Covered Linkway,伞都不用。

地铁直通机场检票口,起飞40秒就出国啦……

D
DYLM
1分钟过海关,真实数据
雨女
而且来美国连签证都不需要。
a
alwaysluck
有一问题: 如果新加坡的人口不是6百万而是14亿,保持同样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模式

西方国家允许它如此发展吗?

布兰雅
可以。

打铁自身硬。

两岸不能统一,不是日本,不是美国,而是七十多年来,有这种智慧的人一个也没有出现。

自己不行,没人能救你;

自己厉害,没人能毁你。

管人家怎么看呢,不是靠洋人“允许”的。小美国佬在新加坡犯法,克林顿要求赦免,没用。

X
Xingfujiaren
中国试过,走不通。原因

1. 第一要放弃CCP,加议会和在野党。因为新体制很大一部分基于英国体制。新是民主体制没疑问的

2.第二要free market。 

如果中国采取这种体制,CCP会答应吗?

p
pureleaf
你这是指望明君么?靠一个有智慧的人救国,这观点听起来很熟悉
布兰雅
看国家。是不是君国。

君国之所以君不是因为君,而是因为民。

日月茗
新加坡只有一季,温度在哪个范围?AC全年都开?囯家这么小,水电食品供应受周边地区制约吗?
布兰雅
帝制的推翻,不是冲进紫禁城。那样只是换了个帝,还是帝制。所谓改朝换代耳。

帝制的大山在人民心中。110年来丝毫没有撼动。

袁世凯其实是对的,他太了解中国人了。历史打了推翻袁世凯那些人的耳光。

不然,中国就会像日本英国那样,新加坡也不会这么小

X
Xingfujiaren
回想

要是当年南北分治会不会南方出现类似新加坡体制?顶着锅盖说一句,我一直觉得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现代文明一些

你说的我都同意。mindset, mindset

a
alwaysluck
小布,才看到你下面回我公积金的帖子,这里跟你探讨一下

你误解了,我没有说中国是新加坡的老师啊。CPF是新加坡特用词, 当时我不清楚,我查了一下理解为类似于中国的五险一金。

谢谢给我这么多的信息。本着读书人实事求是的精神,想在几个问题上与你学术探讨一下。小布你可千万别生气,我知道你爱新加坡,但我们生活在美国这么多年,也有了更高更广的视野,推崇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你要是不开心的话,我可以删掉,我不想因此而影响咱们之间的友谊,你是我很喜欢的小妹妹。这也是我与网上持不同政见网友的态度,我尊重很多网友的人品为人,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尊重大家各自的立场,不希望因为政治观点影响彼此的友谊。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开始于1955年。(1955年新加坡还没有立国,实际上新加坡这套公积金制度最初是英国人设计的,新加坡建国后继续沿用)。

1990年新中建交,上海市长朱镕基访问新加坡,决定了中国后来30年的走向。(最后一句可能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同意的,中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80年代中国领导人先后去欧美亚先进国家学习,新加坡模式只是参考中的一种,对中国后来30年的走向不起决定作用)

第一,学习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先在上海试点,推广全国。新加坡CPF可占到工资的25%-40%,上海先试的3%好像。(同意前半句,后面的数据不太清楚了)

第二,中国在决定走台湾道路还是新加坡道路。美国建议中国走台湾式,中国最后决定走新加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是开放学习型思维,吸取各发达国家优势,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看来经济上是培育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与公有制混合的模式。中国不会听美国建议,也不会选择什么台湾道路还是新加坡道路。14亿人口的大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十亿人的赤贫经济,多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恶劣影响,用几百万人口、建国不足三十年的新加坡模式,理论上想想有可能吗?)

第三,朱镕基觉得新加坡非常好,(同意这点)

决定在中国复制400个新加坡,从上海开始。(不太清楚这个,1990年朱镕基只是上海市长,1998年才当的总理,在上海应该管不到其他省市)

所以,中国现在各大城市的住宅格局就是新加坡的图纸(啥?你的这个信息是哪里来的?据我所知上海建筑设计院几大流派,跟新加坡都没有关系。)和新加坡的小区几乎一样。

所以,重庆、大连、武汉,南京,乃至县城,式样都差不多。(不同意啊,南京、上海我很熟,没发现是用的新加坡式样。再说,现在大城市住宅样式雷同,英国人也会说新加坡用得是他们的样式…)

第四,派年轻市长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轮训。号称“市长班”,历经多年,完全体会如何复制新加坡。包括住房、地铁、公交,邻里。几乎全中国各地的市长都到南洋混过一遍。(九十年代的确派市长班在新加坡学习,九十年代初学习新加坡还很热,但从九十年后中下期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主要送到哈佛,耶鲁和其他欧美著名大学学习。当初决定到新加坡学习,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保持秩序,也就是保证执政党地位与利益,如何把民主与专制更好地结合,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长久保持中共绝对控制地位,这点在其他发达民主国家学不到)

不过,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后来遇到问题,因为贪污严重,资金走向在中国水土不服。而新加坡的CPIB(反贪局)令人闻风丧胆,所以CPF没有出现问题。(中国公积金在中国房改市场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在还在实行,不知你指的水土不服是什么?现在有专家提出应该取消因为24%的工资比例因为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涉及到钱就会有贪污,但习上台后对贪官打击很重,情况比以前应该有好转,中国的反贪局也令人闻风丧胆。CPF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但见过资金投向不透明的报道,新加坡最大国资投资公司淡马锡的老板长期被第一夫人把持,最大电信公司而后航空公司老板是李家小公子,https://www.asiasentinel.com/p/singapores-lee-family-and-nepotism,几年前有人发文质问CFP透明度问题,好像被禁言和罚了款。所以大家开玩笑说新家坡是李家坡)

X
Xingfujiaren
建议提到上面讨论。用心思写的帖子。
p
pureleaf
说新加坡好

为什么要顺带贬低中国呢?你说橘子好吃,不一定要骂一把苹果吧。我知道很多人夸了美国就要踩一下中国,不知道夸新加坡的也是这种玩法。

对我来说VPN,Google,Facebook都是被神话了的东西,似乎没有了它们国民就是傻子,不但不能独立思考,见识浅,还让人同情。64的时候可没有网络,也不妨碍大家走上街头。中国的出版业,包括实体书和电子书,是被媒体忽视但是发展迅猛的行业,近年来一批海归或者海外的华人学者写下了大量对中西方文明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反思,欧美各类畅销书的原版很快就能在淘宝上买到,翻译版也稍后就来,还有各类读书听书app网上讲座,年轻人足不出户,照样知晓天下。实在没有时间,不然可以写具体点

酒绿春浓
点赞!
布兰雅
因为爱呀。

卢旺达大屠杀,没几个人关心,因为没关系,

现在筑起高墙,护照被收,如果这种做法还不能说,我不知道对中国的人民还有没有爱。

我不认为这是在踩。在新加坡,我是铁杆华派。

 

p
pureleaf
得!

夸你长得好看,你说,没错,我长得太好了,那隔壁老王脸上一个大麻子呢。问你什么逻辑,夸自己损人家老王干嘛,害人家站着躺枪,你说是因为爱呀,在家里我经常说老王的好话,毕竟是邻居,再说,老王脸上是长了大麻子,还不让人说!你厉害!

布兰雅
以后一定注意。
p
pureleaf
我猜

是厕所里回的贴,来不及细想,又碰上我今天吃饱了撑的

D
DYLM
点谢 :)
布兰雅
谢谢写了这么详细

回复讨论一下:

1. 1955年,东南亚大都没有建国,但新加坡一直存在,也不是马来西亚。1963年和马来西亚合并,2年后退出。CPF是英国人设计说法不太准确,当时新加坡就是英国的海峡殖民地。和香港类似,是政府。新加坡殖民地政府。

2. 我这里讨论是CPF,不是政体或者其他议题。CPF本来是养老金,但首先触动中国的是住房公积金部分。新加坡是CPF可以用来购房。所谓台湾模式,新加坡模式,都是在说CPF和住房建设。至于政体,中国没想学,没有学习新加坡的议会式,也木有学台湾,美国等,只是延续苏联式再改进。不在我的讨论范围。

3. 中国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这个对。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对新加坡的发展很惊讶,遂做出两个重大决定:改革开放,停止输出革命。当然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知道第一个。

4.  朱镕基1990年6月虽然只是上海市长,但是新中建交的先遣团,肩负邓小平的嘱托,代表中国政府探路,四个月后,10月3日新中建交。

5. 住宅模式:朱镕基访问了HDB,好像还赠送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匾。当时探讨各国模式,发现欧美的住宅格局完全不同,(别说哈佛耶鲁还不是搞住宅设计的强校)。研究了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最后发现新加坡是最合适的。新加坡的住宅有HUDC,Condo,HDB,独立屋几种。Condo和欧美的相似,但不符合中国民众买房的条件。只有HDB-CPF这样的建设、购房、管理和使用模式才最适合解决当时上海住宅问题。不知道你说的南京上海不同于新加坡是指哪方面。因为美国没有新加坡和中国这种住宅模式。英国也没有。至于图纸,哈哈,你知道多少中国人在HDB工作后回去的么。HDB是个10000多人的大机构。

6. 新加坡资金流向问题,这和CPF完全是不同的东西。淡马锡控股(何晶),新电信(李显扬)是企业。CPF是劳动者养老金。

布兰雅
:))
U
USATiger
在美国我觉的比新国更平等,有华人的优点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