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虽说是感觉,很个人化,但终归很难摆脱道德视角。

禾口
楼主 (文学城)

如果只是说是个人情感体验,那么概念可能就比较清楚。大众就无需在爱的概念下,被动共情。

当然作为编辑,导演,让人共情是他们目标。设定各种场景,细节,挖掘各种人对爱的传统经验,排除不利于体验爱的因素,可能的事实,引导人体验“爱”,然后剧中的个人情感体验就让观众们在“爱”中共情了。

是爱终归难于摆脱道德视角,良心视角。太偏离的事件,就很难让人不思考,而简单共情其中。道德,良心,是非感等在人感觉中作用很大的。

祖母绿珠儿
道德观也很个人化:两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有共同的道德观也可以非常相爱。
桃子苹果
站这儿!
禾口
那是,道德也有局限性的。

道德的范围比个人大些。我的意思就是提到个人感受,一切都是无可争议,但是提到爱就是群体确认的感受了。比如恋尸癖认为他的爱很纯粹,很深入。但是大众不会把这种感觉认可为爱情。是他个人的情感体验,只不过他喜欢用这个爱的词而已。

两个坏蛋之间爱情,和他们作的恶不是必然联系的。他们的爱情可以是传统模式的。

打个比方,坏人做事是坏的,不常规的,但是他吃的饭很可能是常规的。所以吃饭和做事是两码事。混在一起讨论就是另外一个方向了。

但是,导演为了共情目标就会有意混在一起。他会表达成,你看,他吃常人的饭,做那么多正常,好的事,所以他也是好人了。:)

禾口
你的联想其实和我想表达的不是有很紧密的关系。:)
螺丝螺帽
这个是实在的生活中见过的

黑帮夫妻

毒犯夫妻

 

只要臭味相投,就是相爱

只要香味相投,就是相爱

只要双方都不爱味道,也可以很相爱

。。。

祖母绿珠儿
就是这样~
祖母绿珠儿
你说的是社会性广义的爱。。。
禾口
是的,我说的是社会广泛的爱的感受,这个感受里面道德,伦理等起作用的。
禾口
不相投也可以爱的。爱情太复杂的,所以,套路太多,也容易被忽悠。
祖母绿珠儿
在国内的一个感受就是媒体整天宣扬道德高尚的故事,可不可以反过来解读

因为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越来越焦虑,因此媒体和社会要用道德体系来约束人。

禾口
我不判断好坏啊。

但我知道,情感独角戏,也是会引人入胜的。不只是简单的lonely体验。因为独角戏中虽然没有反馈,但能体验为王和全然自由的感觉。可以越过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消耗。

看看迷恋性玩偶,甚至沉溺嫖妓的等等。都有这种成份在里面。不是简单的为了满足性欲。

祖母绿珠儿
把刚才的跟帖删了。。。
禾口
那是另外话题。我是说已经存在的道德感,观念等。
寂寞的烟花
他爱上女孩的时侯,女孩还没受伤变成植物人,建议去看电影,不要受我写的影响,你是认真思考的人。
寂寞的烟花
我写得苍促,远没有电影丰富,而真实的人生也远比我写的复杂。
禾口
你想让导演影响我?

哈开玩笑。你写得挺好的。每个人都有权从自己的角度体验。我只是喜欢跳出情感,解析事件。不推崇,也不想贬低。

寂寞的烟花
哈哈,我今天忙,有空时再和你讨论爱,现在先把这个弄完

禾口
不是自己动手吧?
寂寞的烟花
不是,但是我设计的,最后的安装我要指挥。是我自已家的。
D
DoraDora2008
道德视角就是他人视角吗?自己当然沉迷于自己爱情的感觉罗,觉得自己是出于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吗?
D
DoraDora2008
对别人有没有伤害应该由别人自己说了算。否则那些杀了全家自杀的也是出于深深的爱,怕自己走了没人能像自己那么爱家人照顾家人了。
D
DoraDora2008
再看了一下你写的,就是导演千方百计让观众代入了,观众只站男主视角,只体验自己很爱很正确的感觉。
桃子苹果
才看过网上一篇简.奥斯丁的评论文章

“简?奥斯丁与她可爱的女人们”

描写人类的爱情的文学作品不一定总是合乎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总会有人有超前的,或者独特的角度去描写,去演绎。

有的会被社会逐渐接受,有的会逐渐被淘汰或边缘化。

究竟什么能被后人逐渐接受,是文学家艺术家们的探索和追求,大浪淘沙,总有人能把握中生活中比世俗道德更美好的东西。

有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讨论,也是很有意义的。。。。

 

 

 

 

 

D
DoraDora2008
道德是变化的。不合当时道德,但是因为社会条件变化了,可能合后来社会道德了。
糯米粥
汪精卫和陈璧君?
桃子苹果
所以文学作品对爱情的表述和解释,不一定受作品当时的社会道德标准的制约。太超前了,可能要到很多年后才被人接受。

文学家,艺术家,不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传世的价值,能挖掘出比社会道德更持久的美好,而不仅仅是现实的影像?

有人有那样的洞察力和表现力,有人没有,都在尝试。。

D
DoraDora2008
最后还是历史潮流说了算。如果潮流正好往那个方向去了,就算你踩对点顺应潮流了。
z
zhuangqiushui
我们底下的讨论和你现在的感想都是基于烟花的影评上的,个人认为烟花的影评给影片“加戏”了,电影本身并非那种深情款款的基调,也是出于
z
zhuangqiushui
探讨究竟什么是爱的目的。。。
禾口
你说的没错。

其实回想从前我自己也很热衷于超前的情感观察,体验。并试图在这种超前中寻找公正。比如20多年前,认为同性恋也是可以真爱,不能被歧视。

如今判断对错不再是我观察的重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

禾口
那挺有意思的。谢谢告知,你说得我想看看了。

我不喜欢太煽情的。

禾口
差不多的意思。不过下面秋水说电影不是我想象的这种意思。
桃子苹果
总会有人是不被社会大多数接受,不被理解的少数,他们可能会去争取自己的利益或者说基本权利。至于大多数人能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愿不愿接受这些人,是少数人自己也无法掌握的。

是否公正,就是X者见X的问题了。

z
zhuangqiushui
我也是从我的视角看片,多视角的电影才比较有有趣吧,这是个离经叛道的导演,不过煽情应该是没有的
糯米粥
Wow, 桃子你这个观察太老道了
糯米粥
不全是—朵拉,我现在才明白更多的时候偶然后面有必然。你描述的这个“正好”,更多的是因为艺术家惊人的洞察力
D
DoraDora2008
就像生物进化一样,任何时候都有艺术家朝任何方向的作品,就看潮流最终选取了哪位就是哪位。

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其实是没有方向的,只是某种突变为正好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就得以繁荣起来。关于人类,就是人性不变吧。符合人性的,符合当时社会变革方向的,会繁荣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