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超高音速导弹

P
Porcelana
楼主 (文学城)

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是超高音速导弹。一般来说超高音速指至少五倍音速。但对一般所指的超高音速导弹,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弹道导弹从大气层往下对着目标俯冲时速度远高于五倍音速,但我们通常不称这种为高超音速导弹,只称弹道导弹。一般说的高超音速导弹另一个条件是轨道变化多端不容易拦截。这之间的差别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东风21和东风26是弹道导弹,东风十七则是一般所说的超高音速导弹。弹道导弹,譬如东风21和东风26,拦截并不困难。美国的标准三型及标准六型防空导弹可以在不同阶段拦截导弹导弹。一般所说的超高音速导弹,譬如东风17,拦截起来比较困难。对一般所称的高超音速导弹的有效拦截,是现在许多人在加紧研究的领域。

一般说的高超音速导弹有两种不同的技术。

1. 滑翔体:这是把滑翔体弹头达到大气层边缘,再从那里滑翔下来。滑翔体技术是二者之中技术比较简单的。能做弹道导弹的大概都能做出来。但这种技术需要把滑翔体弹头达到大气层边缘,需要比较大的火箭。结果就是这种技术的导弹体积相对比较大。体积相对比较大的导弹对陆军和海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空军的话得要考虑飞机容量的问题。

2. 吸气引擎:这是压缩空气的喷气引擎,是从喷气引擎发展而来的。这种技术不需要把弹头先打到大气层边缘,而是在大气层里高速飞行。这个技术在二者之间是比较难的。因为这是从喷气引擎再往前发展的,首先你得有高超的喷气引擎技术,而世界上拥有高超喷气引擎技术的没有几个。吸气引擎方面的技术研发美国可能是世界领先的,俄罗斯可能是第二。美国曾经在高速喷气侦察机上做过深入的研究,譬如当年美国的SR-71黑鸟高速侦察机至今可能仍然保持喷气机的速度记录。因此吸气引擎是美国的强项。

因为滑翔体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研发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已经研发出来。2024年公开部分的国防预算里陆军和海军都有编列暗鹰导弹的采购预算。美国陆军部长不久前在一次公开谈话里证实陆军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今年年底前会成军服役(2024会计年度从今年10月开始。)海军则计划把暗鹰导弹先配置在驱逐舰上然后再配置到潜艇上。海军因为需要做比较大的更动来配置暗鹰导弹,因此服役的时间会比较晚。

空军也有自己军种研发试验成功的滑翔体高超音速导弹,但在2024会计年度的公开预算里并没有编列这种导弹的采购预算。空军也有吸气引擎技术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空军可能是想等二者都出来了再决定二者采购的调配。

陆军和海军的暗鹰导弹相当impressive,公开的资料说射程超过2700公里,但成本比战斧高出一个数量级。这种大概只用来打对方高价值的目标,譬如对方的航母和指挥中心,其他的目标大概就留给战斧和标准六型了(标准六型虽然原是防空导弹,但也可以当对地或反舰导弹来用,优点是速度高达3.5倍音速,缺点是弹头比较小。)

 

 

波段王
请直接给出世界前三名的国家
奔流12959
你大概不知道,美国AGM 183A 明年的拨款只能制造一枚样弹,基本就是取消了

射程太短,战斗部尺寸重量太小,没效能

P
Porcelana
很难排名。一来许多国家的数据没有公开。二来拉锯赛也很难排名,

譬如东风17出来得比暗鹰早,但暗鹰的射程远高于东风17。(东风21和东风26是弹道导弹,不是一般说的高超音速导弹。)

 

P
Porcelana
这是空军版,我文章里提到了。不是你说的原因。而是空军也有吸气引擎技术的项目。我认为
P
Porcelana
空军在等二者都出来了再决定二者的采购调配。
P
Porcelana
AGM 183A的问题是体积,这是滑翔体技术导弹的问题和缺点,体积大。飞机配置这个占弹舱空间无法配置太多枚。
P
Porcelana
空军比较喜欢吸气引擎技术的高超音速导弹,体积小,同样弹舱空间可以配置许多。
P
Porcelana
现在的隐形战机导弹都放弹舱里不外挂了,外挂影响隐身效能。
P
Porcelana
陆军和海军的暗鹰导弹体积比AGM 183A还大得多,但陆军和海军不在乎,他们没有空军战机弹舱空间的问题。
奔流12959
183A是美军唯一通过试验的型号,其他“先进型号”都在PPT里
P
Porcelana
乱说。陆军的暗鹰(LRHW)今年年底前就要成军服役了,陆军部长不久前的公开演讲证实了。
P
Porcelana
2024会计年度公开预算里都编列采购预算了。2024会计年度今年10月开始。
P
Porcelana
陆军部长的证实暗鹰(LRHW)年底前成军服役在里面这篇文章的第15段:

https://www.voanews.com/a/us-army-secretary-lays-out-strategy-for-war-with-china/6985136.html

 

P
Porcelana
暗鹰(LRHW)高超音速导弹的制造工厂一年前就开张了。看这里:

https://youtube.com/watch?v=rFGvu8J2ayc&si=EnSIkaIECMiOmarE

 

奔流12959
暗箭早在两年前的2021就开始装备美军部队,但直到2023年的今天,所有的试验都是失败的
奔流12959
愿意分析一下为什么吗
P
Porcelana
如果这样为什么生产?为什么编列采购预算?为什么计划今年成军服役?
奔流12959
你洋洋洒洒谈了半天吸气式,举出来的LRHW结果就是和DF21一模一样的弹道导弹加滑翔弹头,合成体还没一次试验成功过的
奔流12959
SRM 试验是指什么,知道吗

最核心的滑翔体弹头,SRM 测试了吗?

 

SRM 只测试了固体导弹推进段,和滑翔弹头合体的试验没一次成功的

 

P
Porcelana
2021/11那次是booster rocket的问题,跟滑翔体无关,所以是“no test”,不算滑翔体失败。
P
Porcelana
真正滑翔体试验失败的只有2022/6那次。
P
Porcelana
DF21有滑翔体吗?DF17才有吧?
P
Porcelana
里面是吸气式的空军项目,刚试验成功。这项目也是空军暂时不买AGM 183A的原因。见里面: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military/aviation/a42726323/air-force-hypersonic-scramjet-missile-final-test/

 

d
dakinglaile
围观,敬仰!
P
Porcelana
这个只是空军和DARPA的研究项目,根据研究结果把产品做出来则交给雷神和诺斯偌普:

https://www.militaryaerospace.com/sensors/article/14283258/hypersonic-scramjet-cruise-missiles

 

P
Porcelana
至于LRHW,弹道导弹部分及滑翔体部分都个别试验成功过,只是合成体还没有,这也许是他们信心满满今年内就要成军服役的原因:

https://defbrief.com/2021/10/21/us-army-navy-complete-joint-hypersonic-flight-test/

 

P
Porcelana
回头来说AGM 183A,2024的公开预算虽然没编列采购的钱,但有编列$150M给AGM 183A的R&D。见里面:

https://www.defenseone.com/policy/2023/03/air-force-wont-buy-hypersonic-missiles-2024/383987/

 

奔流12959
东拉西扯的,这是概念验证试验,和LRHW没关系
P
Porcelana
所以空军并没有放弃AGM 183A,否则没必要给$150M的R&D经费。
奔流12959
DF17是高超音速乘波体,DF21双锥体弹头,能滑翔,和LRHW一样
P
Porcelana
当然给吸气式的HACM项目的钱更多啦,那是让雷神把产品做出来。空军比较喜欢吸气式的技术,体积小,适合飞机弹舱空间。
奔流12959
你就说哪一次弹体弹头合体试验成功过
奔流12959
你又把自己说浑了。LRHW不是在飞机上发射的,弹头不会用吸气式冲压发动机
P
Porcelana
但和空军让雷神做的吸气式HACM有关。
大洋bridge
中国DF17已经成军好几年了, 美国还没有一次完整的成功,
P
Porcelana
我们等着看吧,今年成军服役以前好像还要再合体试验三次。
P
Porcelana
AGM 183A当初失败次数更多,后来还是试验成功了。
P
Porcelana
AGM 183A完整试验成功了,只是因为体积大不是空军的首选。
P
Porcelana
我现在不是说LRHW,而是说HACM。
奔流12959
先把LRHW说清楚,弹头是滑翔体还是吸气发动机,有没有通过完整的试验测试?
P
Porcelana
不记得中国有吸气式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在吸气式技术研发上做得很好,虽然产品还没出来,但应该不远了。
P
Porcelana
LRHW的弹头当然是滑翔式,我在正文里没说吗?合体试验还没试验成功,但两个部分都个别试验成功过,所以他们信心满满。
P
Porcelana
如果只看速度的话,标准六型Block 1B也可以超过5倍音速的速度来打移动的军舰。
奔流12959
哈哈,99度水,哪怕差一度水也开不了
P
Porcelana
我们等着看吧。他们今年成军以前好像还要合体试验三次。
P
Porcelana
AGM 183A当初试验失败次数更多,后来还是成功了。继续努力终会成功的。
奔流12959
你自己都说了,183a太小,试验成功的难度比LRHW 差的远
P
Porcelana
小应该更难,更不容易打到大气层边缘。再加上183a因为是空中发射有空中发射特别的问题,试验成功的难度应该更高。
B
Bob007
俄罗斯的导弹也都成功,就是在乌克兰要打歪。
j
johniewalker
去查一下 X-15 --- 将近 7 倍于音速,退役于 1968年! 退役!而且是载人的,飞入外空又落地。

50年代后期老美就搞出了马赫 6.7 的 X-15,载人的火箭实验飞机,还飞过了 100 公里的高度、进入了外空,又返回地面安全着陆。这材料、控制等技术,那时候就有了。

该机在完成了所有的实验项目后于 1968年底退役,也就是包子主席收拾行装准备去“广阔天地炼红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