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1)》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 池上: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私人宅院里的人工湖。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身于一个中下层官宦家庭。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中唐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后因战乱等因素迁徙于符离(今属安徽宿州)和江南(今江苏和浙江)等地。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年)进士及第,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盩庢(今周至县)尉、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户部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回朝后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后加朝散大夫。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文宗宝历二年(826年)间,他先后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白居易晚年(约55岁后)大多居于洛阳香山履道里宅邸中,除短暂任河南尹之外,大多任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高官闲职。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8月去世,享年74岁,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的诗在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与元稹、张籍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留下了大量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而且这些诗作大多具有平易通俗,朴实真挚的特色。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流传千古的长诗名篇。白居易的作品在其生前就已享有盛名,广泛流传于各阶层,还远及西域、朝鲜、日本等地。白居易还是一位较早写词的唐朝诗人,他的几首小词也流传甚广。
白居易共有近3000首诗歌存世,为唐朝诗人之冠。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数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文集在白居易暮年被抄写五部,分存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等处。《白氏文集》75卷中有71卷流传至今。
诗词影响力总体评分: 8
宋雨:白居易这首诗区区20个字,非常浅白,字面解释可能比对骆宾王的《咏鹅》还短。然而,围绕这首小诗的方方面面有不少可说的东西......首先,这首小诗好像不押韵哎?
唐风:“回”与“开”在中古音里是押韵的,在《平水韵》的里,两者都位于“灰韵”部。“回”在当时的读音可能类似于“怀”。其实在一些方言里,至今“回”就是读“怀”字的音。
宋雨:这是一首童趣十足的小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很有画面感。能撑小船的孩子也不会太小了,至少的有7、8岁吧。而另一方面小娃用竹篙撑小船,不像是一个很宽阔的水面,而更可能是一个池塘。
唐风:小孩子做事常常是顾头不顾尾,偷采了莲蓬,却“不解藏踪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哪想到小船划过,“浮萍一道开”。不要说小船,哪怕一只鸭子或鹅游过,都是如此。小船把浮萍拨开了,重新恢复原样是需要时间的。
宋雨:可以想见,白居易那时应该是个很可爱的老头子,看到白莲被小娃偷采,没有大吼一声,而是提笔写下孩童的天真可爱。然而,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白居易并不是在写自家的莲花被小孩偷采,而是在借童趣回忆江南水乡的美景?
唐风:如果不细加分析,这个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因为白居易在中年后期曾经先后担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切身的感受。在他定居东都洛阳多年之后,即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了著名的《忆江南三首》,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入蓝”,是千古佳句。
宋雨:据清华大学谢思炜教授《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乐天时任太子少傅(悠闲的三品高官)分司东都洛阳,《池上》比《忆江南三首》写作时间早两年。这会不会是一首“忆江南”小诗呢?而且,中原地区气温较低,湖泊水面较少,在那个时代有种植荷花吗?
唐风:经过考证辨析,我们现在几乎肯定,白居易这首《池上》不仅的确是描写洛阳本地,而且是写他的自家带大片水面的园林......首先,气候、气温不是问题。据古气候学家研究,中国的隋唐是一个温暖期,国都长安屡屡出现“无冰无雪”的暖冬记录。在中原,茶树种植的北界也曾到达淄博-开封一线。
宋雨:白居易本人是一个与荷花有缘而且特别喜欢荷花的人。公元815年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在庐山东林寺第一次见到了成片的白色荷花,立刻非常喜爱,而且萌发了把荷花引种到北方的想法。在《东林寺白莲》中他写道,“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日后杭州的荷花更让他大开眼界。他后来的确成功地将荷花引种到他在长安的庭院之中。
唐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自杭州刺史北归后,便有归隐之心,他在洛阳香山履道里购买了已故散骑常侍(皇帝的顾问,尊贵但无实权)杨凭的旧居,并加以扩建改造,使之成为一片占地近20亩,有大片水面的园林,以此作为晚年宅院。
宋雨:洛阳香山履道里即今洛阳东南郊洛龙区安乐镇狮子桥一带,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今天看来没有什么湖泊水面,但据考证这里的水道在过去的年代里因自然和人工的原因发生多次改道。白居易那个时候有一些溪流、水塘和人工湖是非常可能的。
唐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57岁的白居易入住这座园林后,每谈及此园,多以“池上”称之。他在《池上吟》中写道:“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余。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在《池上篇》中,更言及“白莲”种植在池塘中:“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至此,我们关于“池上”位于何处的考证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宋雨:白居易之所以选择东都洛阳作为他的安度晚年之地,与他的所谓“中隐”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他远离了政治中心长安,17年后去世。就在他入住洛阳的那一年,他写下了《中隐》诗,表明其“中隐”思想的成熟:“大隐隐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做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唐风:“中隐”是白居易官场20多年深思熟虑后的主动选择。他认为“大隐”离权力中心太近,难免危险与跌宕;而居于民间的“小隐”过于贫穷而寂寞,所以选择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隐”。而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到东都洛阳做俸禄丰厚的闲职高官,对他来说最为合适。这也使得他在中晚唐复杂的政治生态下得以善终,同时能将自己的作品几乎完全保存到后世。
宋雨: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有一个较长的孕育过程。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33岁的白居易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他目睹了 “永贞革新”的失败和革新派士大夫“二王八司马”被贬、甚至被赐死的过程。这种宫廷政治的残酷,令年轻的白居易非常震惊,甚至产生隐意,这在他当时的诗作中就有所反映。
唐风:十年后的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缉拿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到谗言。其后白居易又被人诽谤说他母亲因看花而坠井而死,他却写了“赏花”及“新井”诗,有悖礼教。因为以上理由,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宋雨:白居易被贬谪的主因,后世分析还是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了当权者。一般认为,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中隐”思想的起点。另外,当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还有一种观点,他认为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如火如荼,两派相互仇恨。白居易虽不想选边,但因姻戚、科举等关系,不能不隶属牛党,因此他在朝中地位尴尬。要改变这种局面,除采取消极态度之外别无他法。
唐风:白居易的“中隐”,注重的是人生的闲适和丰富的物质享受,即“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而这种享乐态度在他于洛阳十几年的生活中是积极实践。在《醉吟先生传》中他写道:“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若兴发,命家童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数十章。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
宋雨:有人说,白居易的“中隐”是遵循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我感觉这恐怕是拔高了。白居易的仕途除一次短暂的贬谪之外,并没有“穷”(不得志)过。比起大多数官员,他官运亨通。他本可以担负起朝中大臣的责任,更好地“兼济天下”。他晚年时回忆翰林旧事时说“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不知是得意还是遗憾。然而人生不可两面兼得,远离权力中心、不做事以躲避不测,正是他主动的人生选择。
唐风:虽然白居易在其晚年的“中隐”期间,通过文人的大量唱和以及所谓“七老会”,促进了东都的诗歌创作和文化繁荣,但在我本人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光鲜的经历。他近乎醉生梦死的生活,哪里还有早年《卖炭翁》的作者的影子?这位大量蓄养和勤换年轻歌妓的高官,还是那位在《琵琶行》中对下层妇女充满尊重与同情的士大夫吗?
宋雨:我是白居易的崇拜者,我比较关注诗歌艺术层面。白居易在洛阳17年,写了一千多首诗,然而,不要说像《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那样的杰作一首也没有,就连普通的佳作都很少。他那段时间的山水诗数量极多,但质量与价值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当一个曾经伟大的文学家失去了人生的锐气和广阔的视野,整日在自娱自乐中消磨时光的时候,他已经不再伟大了。这是我对白居易晚年“中隐”生活的遗憾。
(试英译)
On the Pond
A boy poles a small boat,
Collecting lotus in secret.
Unnoticing tracks they elucidate,
On duckweeds when he does float.
唐兄请查一下悄悄话
《池上(1)》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 池上: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私人宅院里的人工湖。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身于一个中下层官宦家庭。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中唐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后因战乱等因素迁徙于符离(今属安徽宿州)和江南(今江苏和浙江)等地。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年)进士及第,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盩庢(今周至县)尉、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户部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回朝后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后加朝散大夫。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至文宗宝历二年(826年)间,他先后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白居易晚年(约55岁后)大多居于洛阳香山履道里宅邸中,除短暂任河南尹之外,大多任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高官闲职。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8月去世,享年74岁,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的诗在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与元稹、张籍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留下了大量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而且这些诗作大多具有平易通俗,朴实真挚的特色。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流传千古的长诗名篇。白居易的作品在其生前就已享有盛名,广泛流传于各阶层,还远及西域、朝鲜、日本等地。白居易还是一位较早写词的唐朝诗人,他的几首小词也流传甚广。
白居易共有近3000首诗歌存世,为唐朝诗人之冠。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数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文集在白居易暮年被抄写五部,分存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等处。《白氏文集》75卷中有71卷流传至今。
诗词影响力总体评分: 8
宋雨:白居易这首诗区区20个字,非常浅白,字面解释可能比对骆宾王的《咏鹅》还短。然而,围绕这首小诗的方方面面有不少可说的东西......首先,这首小诗好像不押韵哎?
唐风:“回”与“开”在中古音里是押韵的,在《平水韵》的里,两者都位于“灰韵”部。“回”在当时的读音可能类似于“怀”。其实在一些方言里,至今“回”就是读“怀”字的音。
宋雨:这是一首童趣十足的小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很有画面感。能撑小船的孩子也不会太小了,至少的有7、8岁吧。而另一方面小娃用竹篙撑小船,不像是一个很宽阔的水面,而更可能是一个池塘。
唐风:小孩子做事常常是顾头不顾尾,偷采了莲蓬,却“不解藏踪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哪想到小船划过,“浮萍一道开”。不要说小船,哪怕一只鸭子或鹅游过,都是如此。小船把浮萍拨开了,重新恢复原样是需要时间的。
宋雨:可以想见,白居易那时应该是个很可爱的老头子,看到白莲被小娃偷采,没有大吼一声,而是提笔写下孩童的天真可爱。然而,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白居易并不是在写自家的莲花被小孩偷采,而是在借童趣回忆江南水乡的美景?
唐风:如果不细加分析,这个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因为白居易在中年后期曾经先后担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切身的感受。在他定居东都洛阳多年之后,即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了著名的《忆江南三首》,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入蓝”,是千古佳句。
宋雨:据清华大学谢思炜教授《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乐天时任太子少傅(悠闲的三品高官)分司东都洛阳,《池上》比《忆江南三首》写作时间早两年。这会不会是一首“忆江南”小诗呢?而且,中原地区气温较低,湖泊水面较少,在那个时代有种植荷花吗?
唐风:经过考证辨析,我们现在几乎肯定,白居易这首《池上》不仅的确是描写洛阳本地,而且是写他的自家带大片水面的园林......首先,气候、气温不是问题。据古气候学家研究,中国的隋唐是一个温暖期,国都长安屡屡出现“无冰无雪”的暖冬记录。在中原,茶树种植的北界也曾到达淄博-开封一线。
宋雨:白居易本人是一个与荷花有缘而且特别喜欢荷花的人。公元815年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在庐山东林寺第一次见到了成片的白色荷花,立刻非常喜爱,而且萌发了把荷花引种到北方的想法。在《东林寺白莲》中他写道,“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日后杭州的荷花更让他大开眼界。他后来的确成功地将荷花引种到他在长安的庭院之中。
唐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自杭州刺史北归后,便有归隐之心,他在洛阳香山履道里购买了已故散骑常侍(皇帝的顾问,尊贵但无实权)杨凭的旧居,并加以扩建改造,使之成为一片占地近20亩,有大片水面的园林,以此作为晚年宅院。
宋雨:洛阳香山履道里即今洛阳东南郊洛龙区安乐镇狮子桥一带,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今天看来没有什么湖泊水面,但据考证这里的水道在过去的年代里因自然和人工的原因发生多次改道。白居易那个时候有一些溪流、水塘和人工湖是非常可能的。
唐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57岁的白居易入住这座园林后,每谈及此园,多以“池上”称之。他在《池上吟》中写道:“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余。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在《池上篇》中,更言及“白莲”种植在池塘中:“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至此,我们关于“池上”位于何处的考证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宋雨:白居易之所以选择东都洛阳作为他的安度晚年之地,与他的所谓“中隐”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他远离了政治中心长安,17年后去世。就在他入住洛阳的那一年,他写下了《中隐》诗,表明其“中隐”思想的成熟:“大隐隐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做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唐风:“中隐”是白居易官场20多年深思熟虑后的主动选择。他认为“大隐”离权力中心太近,难免危险与跌宕;而居于民间的“小隐”过于贫穷而寂寞,所以选择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隐”。而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到东都洛阳做俸禄丰厚的闲职高官,对他来说最为合适。这也使得他在中晚唐复杂的政治生态下得以善终,同时能将自己的作品几乎完全保存到后世。
宋雨: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有一个较长的孕育过程。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33岁的白居易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他目睹了 “永贞革新”的失败和革新派士大夫“二王八司马”被贬、甚至被赐死的过程。这种宫廷政治的残酷,令年轻的白居易非常震惊,甚至产生隐意,这在他当时的诗作中就有所反映。
唐风:十年后的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缉拿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到谗言。其后白居易又被人诽谤说他母亲因看花而坠井而死,他却写了“赏花”及“新井”诗,有悖礼教。因为以上理由,他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宋雨:白居易被贬谪的主因,后世分析还是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了当权者。一般认为,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中隐”思想的起点。另外,当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还有一种观点,他认为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如火如荼,两派相互仇恨。白居易虽不想选边,但因姻戚、科举等关系,不能不隶属牛党,因此他在朝中地位尴尬。要改变这种局面,除采取消极态度之外别无他法。
唐风:白居易的“中隐”,注重的是人生的闲适和丰富的物质享受,即“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而这种享乐态度在他于洛阳十几年的生活中是积极实践。在《醉吟先生传》中他写道:“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若兴发,命家童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数十章。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
宋雨:有人说,白居易的“中隐”是遵循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我感觉这恐怕是拔高了。白居易的仕途除一次短暂的贬谪之外,并没有“穷”(不得志)过。比起大多数官员,他官运亨通。他本可以担负起朝中大臣的责任,更好地“兼济天下”。他晚年时回忆翰林旧事时说“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不知是得意还是遗憾。然而人生不可两面兼得,远离权力中心、不做事以躲避不测,正是他主动的人生选择。
唐风:虽然白居易在其晚年的“中隐”期间,通过文人的大量唱和以及所谓“七老会”,促进了东都的诗歌创作和文化繁荣,但在我本人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光鲜的经历。他近乎醉生梦死的生活,哪里还有早年《卖炭翁》的作者的影子?这位大量蓄养和勤换年轻歌妓的高官,还是那位在《琵琶行》中对下层妇女充满尊重与同情的士大夫吗?
宋雨:我是白居易的崇拜者,我比较关注诗歌艺术层面。白居易在洛阳17年,写了一千多首诗,然而,不要说像《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那样的杰作一首也没有,就连普通的佳作都很少。他那段时间的山水诗数量极多,但质量与价值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当一个曾经伟大的文学家失去了人生的锐气和广阔的视野,整日在自娱自乐中消磨时光的时候,他已经不再伟大了。这是我对白居易晚年“中隐”生活的遗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笑对中秋月 — 心安之处是家乡 】 《唐宋韵》39. 《池上》白居易 【蝶恋花· 秋至】 【谎言重复一千遍 (2)】 【谎言重复一千遍(1) 】
(试英译)
On the Pond
A boy poles a small boat,
Collecting lotus in secret.
Unnoticing tracks they elucidate,
On duckweeds when he does float.
唐兄请查一下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