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1)

d
dztang
楼主 (文学城)

今日中国:走访贵州乡村小学纪实(上)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是旧中国贵州的真实写照。六十多年过去了,今日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繁荣的背后也有许多鲜为国人所知的事实。每次回国,我去的不是上海,就是北京。“翻天覆地”几乎就是一种understatament,过于含蓄的解释,因为每过两三年回家,我经常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八年前,我在西藏呆了近一个月,看到日喀则的红灯区和冈仁波齐雪峰边的游牧民生活,那种反差让我目瞪口呆。Rob Gifford写的一本“China Road”(中国之路),他把他沿着国道312从上海到哈萨克斯坦3000多英里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了这本书。为了这本书,我和认识多年的朋友争论不休,几乎反目。今年回国,我想着再去趟西部,就想自己亲眼去看看,因为这里才是中国的草根(grass roots)。

先说明一下,我不是什么家,作家,摄影家,慈善家,不是记者,不属于任何机构的志愿者,也不信教,是个没有信仰的人。我仅仅是酷爱旅行,而且崇尚真实自然的旅行。我对贵州自知甚少,就知道有个黄果树瀑布,出茅台酒。但贵州有很多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布衣族,彝族,水族,瑶族,这些是我最向往的。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在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http://www.*****)的义工。我知道他们一直在为中国边远地区的学校凑款建学校,建图书室,资助贫困学生。了解到他们最近有一批课桌椅刚刚做好要从贵阳运到织金县附近的学校去。我说,“那好,我就搭车跟着去看看吧”。我知道,那里附近有个织金洞,当然少不了苗寨。就这样,促成了这次四天的贵州之旅。三双袜子和三条内裤,小毛巾,牙刷,牙膏,洗发液,一本书,一个袖珍相机,装在一个不到十磅的小背包里。我甚至没有一份地图。还好的是,我有两个OCEF在织金的协调员的电话号码,这就是我的全部。

走以前,由于课桌椅还没装上厂家的汽车,而且车还是等到半夜才发。于是我决定先自己去织金然后和他们在那里碰面。飞机到了贵阳,坐了机场大巴再换乘公共汽车,就直奔了金阳长途汽车站。车上看到的贵阳是个无趣的城市,尘土飞扬,到处都在拆迁。到了市中心,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耸立的毛主席的雕塑和仿贝律铭的巴黎卢浮宫外的玻璃金字塔遥相呼应着,让我哑然失笑。

虽然织金距离贵阳只有157公里,单程65元的车费,但因为绝大多数是山路,长途汽车却要开五个小时左右。长途班车很多,40来分钟就有一班。从贵阳出发,很快就上了国道沪昆高速(G60),我在想,就这样的路去织金,OCEF没有搞错,去捐助这种地区的学校?这高速公路和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没有任何差别,路边上现代化的加油站,小卖铺应有尽有。一个小时不到,汽车向北走上了一条岔道,这是条来去两条的窄窄的车道,颠簸不平,前面的装煤的大卡车过来,我们的汽车不得不停下让道,边上就是陡峭的悬崖。再过了不久,我们经过一个小镇,镇子里全是装煤的大卡车,这是一个黑色的世界,煤灰满街,污水横流,几家车铺,几家餐馆,死气沉沉的,除了卡车司机见不到几个人。出了小镇,窗外望去,山峦起伏,山道蜿蜒,这才离开贵阳整整一个小时。我意识到,这次的“旅行”不会太平,虽然心里坎坷不安,但我知道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这是个很漫长的旅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知道我已经到了“草根”的深处。其实,和许多沿海城市一样,今日的中国农村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沿着通柏油路的地方。沿路我不时见到“希望小学”眼前闪过,农家乐的标志遍地开花。没错,和任何中国的农村一样,农民有了点钱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房子翻盖了,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同时,在路口很多村庄的边上,许多载客的摩托车主在边上等着,那里还有许多分叉口通向更多的没有柏油路的村庄,这些才是真正的贵州农村。

早上五点多就从上海出发了,一路上,飞机,机场大巴,公共汽车,长途汽车,该用的交通工具都用到了。终于,近黄昏的时候,我到了织金。路上就花了整整12个小时。OCEF的协调员L女士在车站等着我。


织金的夜景

 


康熙年间彝族父女修建的财神庙

晚上和织金的OCEF协调员L女士,Z女士吃饭的时候,去织金洞到此一游的念头就已经取消了。L女士是织金财政局的会计,而Z女士则是一个苗族的”赤脚“医生。这些志愿者们不单单贡献了许多她们的业余时间,而走访贫困山区学校的费用都是她们自己掏的腰包。更不要说,她们自己就捐献了许多的财物给周围的学校。今后的两天里,我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去访问五所小学,都在织金县内,板桥乡魁书小学,城关镇西湖小学,官寨乡家乐小学,城关镇民乐小学(前田坝小学),和绮佰乡中山小学。

第二天,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魁书小学。位于板桥乡的魁书小学是个公办小学,但位置偏僻,离织金县城还有30多公里。为了带我去魁书小学,L女士请了一天的假,带上我们俩人的午饭。没有地图,我也没有任何方向感,也许我仍然沉浸在昨天崎岖的山路上五个小时的奔波里,半个多小时的山路过去了,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下车。“我们该走路了”,L女士说。前天晚上下了点小雨,早上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说真的,山里的空气真新鲜。走了半个来小时后,我们看到了远处魁书学校的旗杆,但走过去还要下个大坡,再往上。


去小学的路上


魁书小学

和我旅行的信念一样,我的照片必须反映出我的眼睛里的,必须是真实的,不带修饰的,不带个人情绪的。我不想去哗众取宠:明明是光明的,却去拍阴影下的黑暗;明明是美好的,却去拍角落里的丑陋。尽管我所看到的令人难以置信,但以下所看到的是当今中国落后农村不可否认的事实。


魁书小学(1)


魁书小学(2)

魁书小学的校长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无奈的和我们说,“再过几年就退休了。绝大多数和他共事的老师也快退休了。新来的年轻老师,呆不了多久就跑了,他(她)们熬不住这寂寞也吃不了这苦。但愿新教学楼盖好了,能吸引点人才来”。


魁书小学(3)


魁书小学(4)


魁书小学阅览室。当我们问校长学生们有没有课外活动或是阅览室可供阅读的。当我们想看看他们的阅览室的时候,他羞愧的说,“我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看这些”。


OCEF织金协调员L女士和孩子们

政府已经花了60万在为魁书小学建新的教学楼,今年九月开课同学们就会有新的教学楼了。新教学楼离老楼还有一里路。但这六十万仅仅是为了教学楼,并不包括课桌椅和阅览室,也不包括修一条通往新教学楼道路的费用。为此,老校长不得不动用原本是用于教学的办公经费征购土地和修路。但他已经没有任何经费可以用来更新教室里的课桌椅了。


魁书小学新楼


魁书小学旁边

巧的是,在回织金的路上,我们幸运的搭上一辆煤矿的吉普车。车上坐的是煤矿的老板之一,福建来的邓总。这家煤矿就在学校的边上,从他的口中得知,煤矿在学校征地和修路的过程中,已经提供了不少经济上的援助。


魁书小学,课间的孩子们

回到织金,马不停蹄,L女士又带我来到了西湖小学。座落于织金县城关镇西湖村,是县城关镇一个办学点,离县城中心近3公里,多年来一直没有教室,都是租用村民的房屋。教室给孩子们上课,也没有任何的学生活动场所及其他教育附属设施。虽然离县城近,但那里流动人口多,并不是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学校可以上。于是,三年前,村里的几名其他老师一起筹资,亲手修建了现在的民办西湖小学。学校从开始的3个班22个学生,扩展到现在的7个班184个学生。


西湖小学(1)


西湖小学(2)


西湖小学(3)


西湖小学,校长室兼老师办公室兼阅览室


西湖小学,L女士和小学校长


西湖学校前嬉闹的孩子们

正中午的时候,我们要离开西湖小学了,校长和老师硬要拉着我们一起吃午饭。这些OCEF协调员们已经来到这所学校无数次了,校长就把她们当作财神爷们一样。因为只有她们,才有希望把资金落实到位,帮助重建学校。但半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始终没有落实,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L女士给他们看了我们自己带的午餐,最终打消了他们的念头。山里人的热情让人难忘,但这志愿者们最基本的准则不得不遵守。

下午一点来钟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官寨乡,Z女士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贵阳厂里运来的由OCEF捐赠的学校课桌椅。


OCEF捐赠的刚刚装好的课桌椅

 


官寨乡乡政府门口的苗族孩子们


沿路上,贵州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个这样的公告牌,官寨乡也不例外

吃过午饭,L女士还要去上班,于是,Z女士带我去家乐小学。家乐小学路实在不好走,大卡车都开不进去,课桌椅都是用小卡车分批运进去。颠簸的泥土路上小巴都不愿进去。装课桌椅的小卡车也坐满了,我们就只好雇摩托车自己进去。否则的话,从家乐小学到最近的大路口,来回要走三个小时。好的是,在颠簸的土路上这种摩托车后的感觉,我在几个月前的哥伦比亚旅行中刚刚经历过。


去家乐小学的路上


Z女士和刚卸空的小卡车


路边玩耍的小孩


OCEF捐赠的待装的课桌椅


家乐小学边的小村庄

家乐小学是由家乐寨里的杨家两兄弟建立起来的,因为当地实在偏僻,附近没有学校,最近的学校也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要是下暴雨天的话,别说山陡路滑,甚至非常危险。所以这里的失学率非常高。这两兄弟,在贵阳做过装修,寨子里也算是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为了让寨子里的小孩们能读点书,他们建了这所小学,村民们共同掏钱,盖了三间屋作为教室,乡里给点旧的课桌椅,然后每个小孩的家里掏点学费,就付给三个老师算是当工资了。


家乐小学(1)


家乐小学(2)


家乐小学(3)


家乐小学,中间穿白衣服的女孩自己才小学毕业,她就已经在教一年级了


家乐小学,加盖的楼上是OCEF捐赠的未来的图书室和办公室


家乐小学,一场暴雨过去,厕所的屋顶被刮走了。学生们现在用的厕所是露天的。有老师说,他有见过小学生在课堂里把屁股里的蛔虫自己拉出来。

我实在不知道我该如何描绘我当时的心情。除了捐过一点钱,我和OCEF没有任何工作上的关系,我只知道他们在很低调的为中国教育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也试图在这篇纪实报告中不搀和任何我个人的情感,但当我亲眼看到这一切的时候,这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

乡村小学就像一口井,而那些孩子们就像那些在井底的青蛙,而那些老师们就像是在往井里灌水。当那些挣扎的青蛙浮出水面的时候,他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世界。否则的话,他们看到的天空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当这个属于他们的世界真正的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会看到那些他们的父辈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当他们走出来的这一刻,机会在他们面前展示。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抓住每一个机会。至少他们看到了机会,看到了希望。

但我们太有责任和义务去为他们创造这种机会。这口井太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保护,去维修,去关爱。


贵州省织金县绮佰乡中山小学

当我把这张照片放在网上不到12个小时,我看到了一个留言,“Somehow this image made me very emotional”。我又回去细细的看着照片里女孩的眼睛。冥冥中,我也变得感性起来。

如果你去OCEF的网站http://www.*****,告诉他们,因为我的这篇纪实报告,你愿意用你一个星期的午饭钱去资助一个山区的孩子,我会很感动;即使你没有钱,只是再去转告你周围的朋友,我也会很感动。在这里,我想展示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次旅行经历,一个当今中国实实在在,却还没有得到很多人关注的事实。我只是为我自己所看到的而感动,并和大家分享,仅此而已。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没有景点的“旅行”,却也是我生命中影响最深的一次旅行。

 

待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哥伦比亚风情:走在贩毒的小道上
叙利亚风情(1):时光在这里停滞
伊朗风情(4),德黑兰为什么需要核电站?
黎巴嫩风情: 枪林弹雨后的文化碰撞
伊朗风情(2): 假如她们没有了头巾?
c
changjia
2 楼
好文章。参与过一个类似的项目

也在贵州。有时间自费考察一下

W
WoKuiA
3 楼
GDP的85%被国家拿走,为什么不能支持乡下?
b
borisg
4 楼
顶。大家与其去什么亚马孙撒哈拉满世界转不如捐些钱给穷孩子。
军人后代
5 楼
读了你的“井和青蛙”的比喻,心酸!感动!

钦佩志愿者的无私和孩子们的坚韧,看看乡村里大人、孩子的眼神,觉得还是有希望的!谢谢你的文章,让我们知道存在于中国的另外一个世界。

t
tang07059
6 楼
DZ好样的。有没有顺便拍一下织金县政府办公大楼?

就算没有,从第一张模糊的大红灯笼夜景中我们已经能猜出来了。

我看过中央台放的一套南京某大学三十年代拍的川西乡村的考察影片与照片,那里的偏远贫穷与贵州应该在一个级别上。但小学校基本是青砖楼房,学生们穿着土布的校服,整整齐齐。也有很多民居的照片,基本是茅草屋。县衙门也拍了,比民居好不了多少,县长站前面,就像个破破烂烂的老农。据说西康省主席军阀刘文辉有命令,哪个县长的衙门比当地的小学校漂亮,该县长就会被撤职。

我去年去云南没有深入,以为看到了农村,但还是柏油马路的两边。觉得中国还是发展了很多,起码大马路两边的老百姓的日子还可以。

缺失也很大,希望工程本身就是政府的耻辱。基础教育主要就应该是政府的事(除了象非洲一些政府有比没还坏,或实在太穷的国家),怎么能主要靠民间的、慈善的力量呢?政府又不是没钱,不是整天说不知往哪投吗?还要“救济”美国人民?

d
dztang
7 楼
谢谢以上回帖的.要是用:"与其:"和"不如"造句的话,那么更确切的是

我们与其评价,愤青,和抱怨,不如实践,传播,和行动。

我花了两个晚上,写到早上两三点。要是版主们能帮我置顶,上页,我将会不胜感激。这里来过那么多次,还是第一次,做这样“无理”的要求。

 

 

m
mizi
8 楼
很珍贵的经历!谢谢这用心写的好文!
s
sridhar
9 楼
顶!楼主是一位thoughtful, considerate的好人

哪利用水是不是不方便?好像桌椅除了破旧以外,还很脏,孩子们的衣服也不怕旧,就怕脏。我觉得许多乡下人很懒,这也是他们不能发达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国和印度的教育体制落后,可也是世界上最盛产博士的地方。要知道美国的技术移民职业移民中中国和印度的比例。

云燕假日
10 楼
谢谢你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乡村小学真实的一面,当我在多米尼加看到他们的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中国形成的反差。

提起多米尼加在多数国人眼里可能是很不起眼的一个落后的小岛国,可是人家的义务教育是实打实的,全国学龄孩子教育全免费,全国所有学校统一的校服,我们穿越大半个多国看到的孩子着的都是一样的校服,干净得体。说来说去还是政府和政策,光靠民间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顺便贴两张多米尼加乡村小学的PP过来。

欣赏你这句话 “我不想去哗众取宠:明明是光明的,却去拍阴影下的黑暗;明明是美好的,却去拍角落里的丑陋。”相反俺个人也不欣赏,明明是落后贫瘠的地方,去要刻意去拍 得那么唯美,拍出所谓光与影的和谐来,然后就是陶醉在一遍较好之声中,还美其名曰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听起来简直就是个笑话,真要让自己在那些地方住 两个星期,我看这些人就受不了了。

c
changjia
11 楼
至少可以住BUDGET HOTEL,把4/5星旅馆的钱省下来助学
云燕假日
12 楼
以中国和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算,按比例博士也不见得就很多。
g
gx123
13 楼
Bravo, Tom.

We too sponsored re-construction of a primary school in 08 earthquake zone, which was said to be done this year...

a
amastroller
14 楼
支持 DZ~!!

去年俺的西部行,一路也看到了许多乡间学校,特别是在川藏地区。也许和我们的行车路线有关,一路看到的是大多校舍都比较新,一看就是近几年新建的,大一些的学校单独成院,院虽不大,但有水泥地的操场;小的则和乡政府/派出所等行政机构共院,2-3间教室,简陋的课桌椅,但至少遮风避雨,让我很欣慰。猜测是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的结果吧。只是我们去时正值国庆节期间,学校放假,没看到孩子们上学时的情况,只好给门卫留下我们带去的文具和书籍。

真心希望中国的基础教育能日渐完善成熟,让所有孩子都至少能接受到最初的8年义务教育。

这是在海拔4000多米高的甘孜地区一所乡村小学+乡政府大院。

 

L
LVFan
15 楼
鼓掌 ~~谢谢分享你非凡的经历和对贵州贫困山区学校的关注。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t
tang07059
16 楼
同意,“说来说去还是政府和政策,光靠民间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

“实践,传播,和行动”固然重要,“评价,愤青,和抱怨”同样的重要。

对政府(中央与地方)在基础教育问题上的批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不然情形可能会好得多。就算是在这里批评,难道不是一样需要勇气的吗?

我相信捐钱的事这里的网友没少做过(我自己不记得有哪次拉下过),但是具有良知的善意批评,却很少。

D
DCDCDCDC
17 楼
"Somehow this image made me very emotional" !
g
gulala
18 楼
我看哪个在盖的学校二楼,柱子墙壁都没有一根钢材,安全会不会有问题.

不过,中国最贫困的地区好象是汉族的偏远山区

花香蓉
19 楼
中国最贫困的地区好象是汉族的偏远山区,还是政治在作怪!
a
aranjuez
20 楼
非常感人。特别是最后那个小女孩的眼神。让我们想起了在金字塔下卖书签的一个埃及小姑娘,

差不多的年纪,眼神也极相似,让人看了心里不忍。我们团里的每个成员都买了她的书签。

 

丑天使
21 楼
感人!谢谢用心写的好文。
丁庄秀园
22 楼
谢谢介绍!下个月我们要去云南参观家坛小学,
松鼠桂鱼
23 楼
最后一张照片很感人。
看风景
24 楼
首先支持DZ和OCEF的善举。其次,慈善办教育职能是补充,改善政府的教育职能才能造福更多孩子和学校

每人出一份力,帮助一个两个孩子受教育,改善一个两个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难能可贵,应该大力提倡。但是,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办不好教育是政府失职。这也是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孩子耽误不起啊。

搜了一下织金县,发现这个小县穷县的党政与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俱全,其中仅政府班子,就有30个局级单位,比如物价局,民政局,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等。显然政府机构重叠臃肿现象非常严重。官员们多,其工资福利配车办公等的花费就给人民增加了负担,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如果把这些拿来办教育如何?

假设每个县都是这样,那么,如果大家一起来呼吁体制改革,是否可能造福更多的孩子?

m
mw!
25 楼
当人们观看奥运世博、地震救援、北非撤侨时会发自肺腑地感慨

 

 

“感谢D,感谢政府,感谢国家”,看到这些心酸现实同样也会发自肺腑地感慨“D,政府,国家,你们在哪儿”?

 

我倒是建议贵州山区人民闹一闹,国家现在其实是有钱的,但不闹不给,小闹小给,大闹大给。

 

广
广陵晓阳
26 楼
难过的是这不仅发生在偏远的贵州,也发生在富裕省份的偏僻区域。2年前,

我的女儿参加一个国际义工组织到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建立图书馆。她和3位不相识的队友曾经各自为图书馆募款,共募到二万多元人民币,买了书架和1000多本书。我们家长负责他们从北美到中国的来回飞机票和在中国的费用。那次经历使我女儿终生难忘,也使我真实感受到中国发展的不平衡。谢谢你的这个记实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乡村孩子们,能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女儿说,她在做义工过程中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是还能克服,而在精神上遇到的挑战就严峻多了。首先是她和队友们在家访过程中所见到的有些家庭的贫困状况,让他们心痛。由于贫穷,许多学生的父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这些学生成了与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和生理问题,尤其是女生到了5年级青春发育初期时所面临的生理变化。因为孩子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无法在这方面帮助这些孩子们。我女儿和另一位女性义工陪伴有需要的女学生到很远的小镇上百货商店买胸罩等女性用品。更加可悲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面临失学的危险,小学毕业后,就不再继续上学了。

住:女儿与女同伴共睡的一张床。由于那所小学宿舍空间相当紧张,学校只能给女儿和另外3位同伴们二张床。二位男义工同伴们共睡另外一张床。宿舍有许多的蚊子和蟑螂。蟑螂经常爬到床上。床上有时有跳蚤出现。4位义工们原来素不相识、来自于不同的大学和国家。但是,他们相处得很好。女儿说,她为此非常感恩。



吃:二位男义工同伴们正在吃中午饭。几乎每餐都是如此:一份白米饭配一份长豇豆炒辣椒,连续吃了将近30天。由于当地食物很辛辣,女儿和3位义工同伴都患上了轻重不等的便秘。



吃:这是晚饭



喝:每人每天供应很少的热水喝。由于当地水资源紧缺,如此混浊的洗碗水必须用了再用。旁边的“干净水”看上去与混浊的洗碗水差不了多少。这位笑得灿烂的女大学生是我女儿的义工同伴,来自于加拿大。



行:家访时必须走的路。那位可爱的小男孩赤脚在凸凹不平,充满碎石子的尘土路上行走自如。他的姐姐在前面引路。姐弟二个孩子现象在当地比较常见。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通常会再生一个男孩。



家访:另外一对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姐弟。他们的爸爸妈妈到城市打工去了。听我的女儿说,照片中的女孩聪明能干,是五年级其中一个班的班长。但是,她面临着失学的悲剧。她的家人认为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不打算让她读初中。女儿和同伴们去家访,希望这个女孩能继续上学。



义工们买来油漆,自己动手将一间作为图书馆用的大教室内部重新粉刷。他们也用钱买来书架和1000多本书。上学期,希望参加建立图书馆的4位不相识的大学生们曾经各自为图书馆募款,共募到二万多元人民币建立这个图书馆。



逐渐成形的图书馆



在新图书馆中聚精会神读书的孩子们。



松鼠桂鱼
27 楼
顶善举。
D
DeepCreek
28 楼
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中国很多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都是这样的。

我小时候的学校硬件跟照片里的条件差不多,那还是距离城市只有五公里的地方,当然那是三十年前。现在我能想象稍微偏远的农村(即使在中西部还算富裕的地区),那里的小学也大抵如此。

中国有句话:救急不救穷。初级教育本来就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特别是现在国家正处在“盛世”。每年公款吃喝的钱稍微节省一些就足够了。

-
--1234567-
29 楼
80年代初你还在上小学?真乃小老弟一个。40多年前我在北京上小学时其景况与照片中

亦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北京是首都,而照片里的是偏远山区。我这样比较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的小学校也会慢慢变样。

-
--1234567-
30 楼
好文!等续集
嘉崚子
31 楼
感动, 心酸!
s
sridhar
32 楼
回复: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中国很多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都是这样的。

哈哈哈,DC 绝对是某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熊猫媳妇
33 楼
谢谢你的介绍。我这就号召我们吃喝玩乐团上这网站看看去。
L
LNB
34 楼
回复:我还有一年退休,

本来就有打算组织一些退休的留美华人华侨轮班去边远地区义务教学。请继续法有关的文章。谢谢。

幑宁
35 楼
非常感动! 也非常心酸。 那天看到云燕MM的帖子就想到国内农村的那些

小孩。 我也曾计划将来退休后去做义教,不过离退休还远,就做些现在能做的吧。

但我也很赞同以上网友的观点。救急不救穷。处在“盛世”的国家,应该负起教育的责任。“实践,传播,和行动”固然重要,“评价,愤青,和抱怨”同样的重要。

c
chanmao1
36 楼
感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