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三重唱 李叔同、雅歌词 老地雷,树烨子演唱

雅歌1
楼主 (文学城)


《送别》原歌曲是美国《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J.P Ordways写的。这英文的歌词其实不咋样(下面附录),但经过李叔同改写的歌词,这首歌变成了中国(华人社会) 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英文歌词唱起来反而拗口,意境下乘,俺曾经一度认为这首歌应该是属于中国人创作的,因为歌词和旋律契合,很有东方的味道,不似西方音乐!更没有摇滚乐的因素。当然这首歌John P. Ordway在1868年所写的,当时美国也没有摇滚音乐,要到1970年代才出现摇滚音乐。所以当时许多美国的世俗歌曲,其实是带有东方音乐的元素的。没有意大利歌剧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味道。比如《科罗拉多之月》,是地道的美国当代流行歌曲。

李叔同是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填词,名为《旅愁》的版本。然而李叔同的《送别》也只有一节,只唱一遍的话,大概最多就是1.1分钟, 显然不够长,有些人就是重复唱,第二节稍微改几句。后人一直企图想要第二节的歌词来延伸李叔同的优美歌词,而不破坏原有的意境,与《送别》相符,又可以推进远歌词意境的歌词“接龙”,但始终没有可以衔接很好,风格相融,可以很好无缝接轨的第二节歌词出现!

本人就企图这么做,请大家指教!

这首《送别》即使增加第二节之后,还是不够长!一般流行的歌曲,加上前奏,间奏,和结尾,都是在3-5分钟,而这首歌最多3分钟以内,而且是要用很慢的节奏来演绎。

也有人想要加长这首曲子的旋律,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可能比另外写一首原创歌曲更难!旋律是有格式和旋律主题的,要扩充而又不改变这“旋律的主题”是很难的!

本人在这首改变的《送别》企图扩厂旋律50%,从 AB格式变成ABC格式,BC是原来的旋律, A是B格式的前奏(prelude),带有A格式的因素。

另外,这首歌曲第三段,改为小调,增加离愁,悲伤的因素。最后一段是新接龙的歌词,回到原先的大调。这样凑合成四段,大约4:30分钟。平均一段大约1:10分钟。

 

非常荣幸得到老地雷和树烨子演唱,老地雷唱主旋律和女高音部分,树烨子演唱女低音。这女高音部分也可以是男高音来演唱。

 

附录:

原英文歌词: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Home,Dear home,childhood happy home, When I played with sister and with brother, 'Twas the sweetest joy when we did roam, Over hill and thro' dale with mother. (Chorus)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Sleep balmy sleep,close mine eyes, Keep me still thinking of mother; Hark! 'tis her voice I seem to hear. 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Angels come,soothing me to rest, I can feel their presence and none other; For they sweetly say I shall be blest; With bright visions of home and mother. (Chorus) Childhood has come,come again, Sleeping I see my dear mother; See her loved form beside me kneel While 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Mother dear,whisper to me now, Tell me of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Now I feel thy hand upon my brow, 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送别》三重唱 李叔同、雅歌词 老地雷,树烨子演唱 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四个必要条件和1个基本假设 Danny Boy Duet 日本失落的20年真实原因,未来有解吗? 江泽民的历史功过,西方媒体歌颂的真相
老地雷
送别可以是欢快的,阳光的,期待下次一定能再见的;也可以是

悲伤的,凄美的,今日一走不知何时再能重逢的那种。雅歌这首歌的新编曲用音乐的大小调充分表现了两种不同情绪。我唱和声时是开着别的声部一起唱的,学唱过程中也顺便学习了雅歌的和声学。小调部分以前没唱过,听着这样的编曲和和声让我一下子也进入了凄美的送别情境,谢谢雅歌的邀请。我自己的声部很多地方有待进步,不过目前就这水平了,抛砖引玉,期待更多人的演绎。

烨子的中低音很稳,听着她的声部,让我更有情绪演唱,谢谢烨子。

总算又完成一个作业,to do list里面又可以check off一个。

雅歌1
老地雷说得对,送别也可以是欢乐的。俺这版本是偏向不知何时能再相逢的设定,知交半零落是有些伤感的。据说李叔同当初写这个词是

送给好友的,那位好友告诉他"家里破产了”,以后难再见面了。

雅歌1
这第一段比较轻快,轻盈也是反映风景的描述,“芳草碧连天”,夕阳美景, 起伏的山峦,是比较乐观的场景开头。
沿
沿途美景
老师们玩得好高级!!新编曲的再创作,加上雷姐和叶子老师的多声部合唱,就是给老歌穿上了新衣!这么美,怎么送得走啊!收藏!!
雅歌1
谢谢沿途美景收藏!
一荷
优美和谐,三赞!
C
CLary
地雷姐的漂亮高音和树叶老师的醇美中音相映成辉,美极了!雅歌老师的词做得很有意境,我记得这歌有第二段啊
诺福克
声音好优美啊!
爱听歌的奥黛丽
雷姐高音出彩,叶子中低音稳健,编曲新颖,精彩的合作!
阶若
太艺术了 !象山水一样层叠设计有空间时间的离别意境!!地雷姐和烨子的声音都特别华丽!相辅相成!!
雅歌1
谢谢一荷旅途中过来支持!
雅歌1
这所谓的第二节(或第二段)也是别人自己补上去的,而且歌词只有前半段稍微改变,后半段是一模一样的。
雅歌1
谢谢诺福克光临留言!
雅歌1
谢谢奥黛丽 留言鼓励!
雅歌1
介若也是原创高手,这称赞人的话也说得很有水平!感谢了!
y
yeyang
有新意。。。和声是亮点,唱出了层次感,赞!!!
雅歌1
谢谢班长!周末愉快!
移花接木
给经典添砖加瓦, 大赞编曲演唱之外,我觉得我还多一脑洞,赞视频!
雅歌1
谢谢移花接木,周末愉快!
艾茶
赞创意编曲,还有地雷和烨子的美和美唱。视频也很赞!
老乔治
这首耳熟的歌曲改编后的重唱,更能显出她的诗意啊!热烈鼓掌!
偶尔掉链子
三个声部好清晰,和谐丰满 专业好唱!
蜀风雅韵
多声部的和声编写、演唱无一不专业和谐,经典歌曲换了新颜!鼓掌三赞!
雅歌1
谢谢艾茶,周末好!
雅歌1
谢谢老乔治!
雅歌1
谢谢美女!
雅歌1
谢谢美女!
管它春夏与秋冬
如果同Dvo?ák: Symphony №9, "From The New World" - II – Largo相比

单就旋律的表达效果而言,各种版本中,还是要数

Dvo?ák: Symphony №9, "From The New World" - II – Largo
里的意境最为深邃和悠远。

6
66的山梁
1915年李叔同填这首词时中国音乐就是各地民歌及戏曲吧?感觉好像是美国1868年时的流行歌曲流传到了日本,再流传到中国并
雅歌1
欢迎光临!谢谢评论,古典音乐和交响乐的意境太高深,光从旋律,若没歌词,比较难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旋律只能表达情绪

如喜怒哀乐,但更高尚的思想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见义勇为,哲学理论,就不是单纯的旋律可以表达的。有些古典大师是自己留下解说,那一段旋律要表达是什么。比如教堂的钟声,走伸展台的意境等。

雅歌1
戏曲只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中国的传统诗,词的旋律,在明朝277年统治下,“乐”被消灭了,以至没人真正知道中国传统的音乐

是如何的。只剩下地方民谣,山歌等。至于民国初年的曲风如以黄自,刘雪庵等的曲风是多少具备中国元素的,不是纯粹的西洋或东洋音乐。日本传统音乐的小调与中国的是明显的有差别的。西方音乐当时都来自教会音乐,美国更是如此。大部分传统改革宗的教会音乐是在1800-1930年之间写的。

翔歌
强强联合,老歌生辉,和声添彩,词加新意,为你们叫好!
雅歌1
谢谢海大师光临,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