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风情(1):在稀薄的空气中(下)

d
dztang
楼主 (文学城)

玻利维亚风情(1):在稀薄的空气中(下)

早上两点钟的时候,我们出发了。刚从Advanced Base Camp(ABC) 出发上了不到五十米,一个很陡的坡把我们挡住了。只见Andrews 和Palarion互相合作,两个都上去了以后,才把我们一个个的拉上去。

一个小时以后,连着上了两个近50度的陡坡,我已经精疲力尽,成了队里的“困难户“。非技术攀登,我们前脚后脚,这上了冰了,怎么差那么多啊。这以后可怎么办啊!这不是因为腿力不够,也不是因为耐力不好,是因为太久没有进行冰上训练了!!!在非技术攀登的训练里,我的小腿的力量提高了很多。但一旦穿上雪靴和冰爪,登山还要依靠的是前脚掌的力量。周围没有冰山的话,早知道就应该去学跳芭蕾舞了。更糟糕的是,我的左右腿力不均匀,左腿强很多。每当用左腿作为主动腿的时候,左腿先上去,右腿再跟上,干劲十足。但在很陡的坡上,我们要之字形攀登,随时脚要跨过绳索交换方向,左右腿交替作为主动腿。用右腿作为主动腿的时候,我那条不中用的腿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也提不起来。把全队的速度就拉了下来。最主要的是,冰爪的使用也不是很熟练,毕竟上次做技术攀登已经是六年多前的事情了。最致命的是,一条腿抬不起来的时候,左右冰爪很容易相碰。很多时候,这是自由滑落的主要原因。黑暗里,零下10几度的冰雪上,我的内衣全湿透了,一下子把自己的体力消耗了许多。

至于冰雪训练,前篇说过,我也不是一次都没做过。在大西北的时候,华盛顿州的第二高峰,Mt. Adams,圣海伦斯火山,俄勒冈州的最高峰,Mt. Hood,我都上去过。Mt. Adams和Mt. Hood都需要技术登山的装备。可那些个山上去过的人太多了。尽管年复一年的下雪,前人的脚印一窝窝的,我们跟着那些脚印,上山就像走楼梯一样。这Illimani上,今年不知道有没有超过50个人上去过。45度的冰坡上,踩冰全靠我们自己走出来。

就这样,前一个小时里,我实际上是在实战中做冰爪的技术训练。过了那两个近50度的坡,山势稍微缓了一点。紧接着,我看到我生平第一个要跨越的冰裂缝(Crevasse)(以前在珠峰,落基山,和乞里马扎罗也见过冰裂缝,但从来没见过这么深的,而且要自己跨过去。)灯光照上去,裂缝大概有10多米深,一米多宽,两道冰裂缝的中间有个小岛,大概有半米见方,前脚要先跳到岛上,再跨过去,所以人要连跳两步才能跨过。跳过这个冰裂缝,我要求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暂停。

再启动的时候,我缓了过来,变向,冰爪技术也成熟了许多。在后面的近两个小时里,我一步不拉的紧跟Andrews。这时候,我看见后面的Boris不行了:每走三四步,我身后的绳子绷得紧紧的,Boris在后面歇了下来,跪在地上。到了5800米的时候,Boris就再也走不动了,趴在雪地上呕吐起来。


行进中的Boris,5800米。

我自己得过高山病,在珠峰本营路上的 Pheriche 也去参观过高山上的诊所,和那些医生们有过长时间的讨教。所以,对Boris的问题很紧张。上到顶还有六百米,我的第一感觉是,今天没戏了。这时候,我才认识到,当时来Illimani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如果自己雇佣自己的向导,四天多加200美元,这样的话,有问题的话,我不会牵累同伴,也不会被我的同伴牵累。但现在?。。。

在停顿的过程中,Palarion带着Chris和Harriet已经走远了。这时候,我问,“Boris,你还能走多远?要不我们回去?”。在这个登山过程中,在任何时候,向导都不会把我们分开,要不全上,要不全下,这是底线。Boris 很坚决的说,“让我们再试试,我还要上”。于是,我们继续前进。前面又是一个50来度的陡坡。Boris停顿的时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长。他不停的在问,“离六千米还有多久?”。“还有150米”,“还有100米“。。。我也暗暗的骂娘了,“奶奶的,我们走了一个小时,怎么才上了100米啊?这上到猴年马月去啊!”看着Boris的样子,我也不好说什么。

天渐渐的亮了,我们已经在冰上走了四个小时。这时,Andrews开口了,“看到前边那个平缓的地方了吗?那就是6000米了。这里往上大概还有50米”。


Illimani ,6000米左右的高度。遥遥相望的是拉巴斯附近另一座高峰,Huayna Potosi(6084米)


Boris和Andrews,Illimani,6000 米。

六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六千米的高度。这是一个比较平缓,狭长的小平台。我们往上又走了一小截。但再往上,一个大约60度的斜坡,在我们面前高高的耸立着。Andrew说,“前面是我们所有的里面最艰难的一段”。我反复的问Boris,“还能走吗?”,他把头埋在膝盖中,一句话也不说。虽说,我的双脚已经基本适应了冰爪,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脑子也还算清楚,但不知道怎么搞的,说出话来,口齿不清。说了三遍,才把一句话完整的说出来。我想这大概是在6000米高度的高山反应吧。看看上面,Chris和Harriet已经攀上了最艰难的一段,在我们上面一百多米的地方歇着。脑子里算了算,照这速度,450米的垂直高度,我们少说也要再爬四个小时。终于,我走到Boris的边上,拍拍他的肩膀,“算了,我们下去吧”。我花了好大的勇气说出这句话,三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就这样白费了,再撑下去的话,要是Boris问题更严重的话,还有下山呢,我们两个都会给向导Andrews带来很大的危险。尽管,我们对向导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Andrews和Palarion都是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中训练出来的。上来的时候,正是我对冰雪技术攀登准备的不足,体力透支后,好几次,Andrews用绳子拉紧了我。我已经给Andrews带来很多的麻烦了。

Boris终于抬起头来,轻轻的对我说了声,“对不起”。这个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许多的语言沟通。我紧紧的和他握了握手,但什么也没说。我们谁都为此已经付出了许多,我们谁都想登顶。但有的时候,人失去了斗志,就失去了一切。。。我们不得不返回了。


下山的路上,Illimani,5700 米左右。

下山的路一点也不比上来好走多少。但是体力消耗毕竟小了很多。看着前面的Boris走路摇摇晃晃的。好几次,我说,“多休息一下,多休息一下。”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再走到那冰裂缝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因为我的左腿是强项,所以,我想用左腿先跳到那小岛上,然后跨越冰裂缝。但前面已经没有任何调整的空间了。战战兢兢的花了一两分钟的时间,才把两腿调整过来。等我跨过冰裂缝的时候,发现内衣又湿透了。这不是体力消耗,这全是吓的。

九点来钟的时候,我们走回到了ABC。距离我们出发,整整七个小时。Boris钻近帐篷,二话没说,就倒在了睡袋上,睡了过去。我拼命的推他,“别睡别睡,我们下去吧。睡在这太危险“。他理都不理我。


从ABC看我们最后一个下坡,全面是那两个十字架,后面三个小人影是Chris,Harriet,和Palarion他们一组登顶后,从山上下来。Illimani, 5500 米

十一点来钟的时候,我站在ABC,鼓掌迎接Chris和Harriet。他们登顶成功并顺利的回来了。看着他们最后走下的那段路,我才体会我们刚才所经历的。说心里话,有的时候一个人并不知道他(她)所经历的困境和危险,直到有一刻,看到别人也跟着这样做了。

看到他们回来,我回到帐篷,再次猛推Boris,试图叫醒他。这次他起来了,跑到帐篷外没两步,弯下身子就又呕吐起来。我拿了点水给他。然后,马上去找Andrews,“我们必须下去了。他在这个高度太危险。我又不认识下山的路!“。

如果得了高山病的话,快速下降往往是最好的解救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下降300米或更多,很多很严重的高山病人莫名其妙的都好了。当然,前提是他(她)还走得动。几分钟以后,我们不得不出发了。


下山途中,Illimani, 5000米左右

Boris摇摇晃晃的,Andrews和我们两个慢慢的往下走。下山的路上,我们的膝盖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Boris停下的次数很多,他不仅呕吐,走前还拉肚子。我想他身上除了意志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在支撑着他了。很快的,Chris,Harriet,和Palarion也赶了上来。这么多人,我想,Boris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下山途中,Illimani, 5000 米左右

三点多的时候,我们回到了4300米的Basecamp。在暖洋洋的太阳下,Boris 看上去好了很多,头上盖一块毛巾,在睡大觉。Chris,Harriet,和我几个轻轻松松的聊着天。一个瑞士人跟着他的向导也来到了Basecamp,在今后的几天里,他也将攀登Illimani。这种大山居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五点来钟的时候,我们走回到了Trailhead。除掉中间休息的两三个小时,今天我们走了整整十二个小时。Palarion,Chris和Harriet则是更长。今晚,我们将在农户家的后院里,搭帐篷睡觉。


晨雾中的村庄,Illimani Trailhead,3900米


村里的小孩(1),Illimani Trailhead,3900米


村里的小孩(2),Illimani Trailhead,3900 米

第四天的下午,我们回到了拉巴斯。


广场上的小孩(1),拉巴斯


广场上的小孩(2),拉巴斯

“‘在稀薄的空气中‘后记”

其实这篇“在稀薄的空气中”是个我个人失败的纪录。本来,我甚至在犹豫是不是要把它拿出来。但无论如何,我必须把它记录下来。 这种挫败感并不很容易就消失。因为你不可能把画面定格到5500米的 ABC,再去试一次。即使要去再试一次的话,你又要从零开始,从海平面开始。这种代价太过于沉重了。

在我走的时候,我一个朋友摘录了Stacy Allison(她曾经登上了珠峰)书中的一段话送给我:

“如果你试图去战胜这座大山,那最后的胜者一定是大山。你不应该去征服她,你应该去和她合作。

我不去和大山抗争,我不去征服任何东西。哪怕最后我站在了山顶上,我的胜利在于我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纯粹的乐趣在于站在这星球上,看着周围的山峰,在短暂的时刻里,感受到我是这大山的一部分。这时,我的精神在升华,我的声音和生命的赞歌融合。我攀登为了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因为我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回到珠峰。“

在前篇里,看到那多么多鼓励的回帖,我很感动。其实,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去登山,为什么要去徒步?“ 每次回来,脚底板上无数的干裂,有的时候水泡叠水泡。其实,登山的过程无比枯燥,前脚上去,后脚再跟上,一种很机械的运动,我痛恨这一切。我很想念意大利Cinque Terra的pasta,海景面前一杯葡萄酒在手;想念西班牙Bilbao的tapas,一口一个,混暗的灯光下,背景音乐是欢快的卡门;想念柬埔寨金边的烤鱼,那美味的椰子汁拌在一起,餐馆里的后厅是金碧辉煌的佛像。。。

可每次回来,好了伤疤忘了疼。于是,年复一年,又重复的去干那些自以为是“cool”的“傻事“。

但有一点很重要:在生命里,我们不可能都掌握有分寸的危险(measured risk)。于是,我们永远没法知道我们到底能走得多高,跑得多快,跳得多远,潜得多深。但是,我们必须永远去做新的尝试,这和性别无关,和年龄无关。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还有,在旅行的途中,我总能经历许许多多的感动,就是这些感动让我一次次的背包出门。看到那些背夫坚忍不拔的毅力,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他们的快乐。看着山里人孩子,一副天真无邪的笑容,往我的身上钻。我看着她的肤色,再看看自己的。世界就此简单的融合在一起。

往往是这种最真切的生活,而不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也不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堂,也不是罗马的斗兽场,让我更着迷,让我更陶醉。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切,让我变得更恭谦,更珍惜,也更坚强。正是这些,才是旅行给我所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


下篇预告,“玻利维亚风情( 2 ),喝酒的好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另类的旅行:去那些“美国名胜“干吗?
巴西风情(5):上帝的城市
巴西风情,大结局:里约不眠夜
巴西风情,引子:寻找梦中的亚马孙
巴西风情(1):亚马孙河和马瑙斯
e
erdong
2 楼
SF~~~~
l
lonely-hiker
3 楼
我的胜利在于我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Totally agree
e
erdong
4 楼
DZ兄, 太让人敬佩了-这次不为你的勇敢坚毅,而是为你的高尚人品

我这样好吃懒做,贪图安逸的人没有勇气去尝试如此艰辛的旅程,但我被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m
mengxu
5 楼
先冒泡顶唐大侠新作!午餐时细看。

我最近马不停蹄地玩,上上礼拜在Havasu Falls那里,4日里天天走路在10 miles以上,very good hikes。可比起唐大侠的冰爪行走,还是差了很多。:)
刀爷爷
6 楼
真是了不得!
泉水
7 楼
宝贵的经历,谈不上失败。

看来还是心理太紧张,头天睡眠不足,体力透支。

那山很漂亮,要是我,到了雪线也满足了,不会登顶。
北京西城区
8 楼
奶奶的,看到第一张的背景,我的心就跳出了脑壳!只此一次,今生足矣

说道高山反应,真是不可预见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记得在帕米尔高原,到边界红旗拉莆(海拔5050米)去时已经是高原上的第三天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没想到我们在当地的翻译和她的两个朋友,也都是塔吉可克当地人,竟然在路上就迷糊得一塌糊涂,举步为艰,当时因巴局势动荡,边界对外并不开放,除了我们一行人,还遇到几个北京去的摄影专业人士,他们居然下了车就瘫在路边,更不要说背上背包去走那最后的200米。我上去问他们要不要帮忙,他们当时也是话都说不出了,只见嘴动却出不了声音。边防战士叫他们的司机赶紧送他们下山。我为他们惋惜,千里迢迢来了,却不能如愿。谁让这高山反应因人而异呢。

虽然没有登顶,但这篇绝不是失败的纪录,试想,如果你抛下boris而独自前行,恐怕最后登顶得到短暂的喜悦后,更多的是终身的隐痛。。。十分佩服你们挑战极限的勇气,伙伴间不离不弃让人感动,患难见真情,患难显人格,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疲劳的情况下你还能拍照,说明大脑一直是清晰的,意志也是坚强的,超赞,膜拜一下!

。。。往往是这种最真切的生活,而不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也不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堂,也不是罗马的斗兽场,让我更着迷,让我更陶醉。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切,让我变得更恭谦,更珍惜,也更坚强。正是这些,才是旅行给我所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 - 真理啊!虽然我没有你这么酷的经历,但是感受是一样的,请允许我面向美国那什么什么区,再次膜拜!:)))
某部炊事员
9 楼
看过以后,也想去试试。这“后记”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言,很感人。
a
ada2005
10 楼
这是一篇用生命和毅力书写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你努力了,你是成功的!
看风景
11 楼
我不喜欢登山或荒野徒步,但是我敬重追寻个人爱好,挑战自我的人们.

可能倒退许多年,可能我会认真想想是否自己也可以...

自己爬不上去, 看看别人的经历, 赞叹一声, 叫一声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 不同的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观情况,适合有些人的,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只要自己喜欢,有乐趣就好了, 别人的看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当然, 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其他人的爱好和风格, 或者说自己的爱好和风格就一定高于其他人.

有人最喜欢巴黎的博物馆, 有人最喜欢巴黎的美食, 有人最喜欢去巴黎购物, 这才是丰富多彩的世界, 不能评论说看博物馆比购物高尚, 只要自己高兴就好了.

有人喜欢大山, 有人喜欢沙滩, 有人喜欢城市, 有人喜欢人文历史, 有人喜欢时尚, 有人喜欢音乐艺术, 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人爱好, 没有高下之分.

喜欢唐班的最后一句话: "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切,让我变得更恭谦,...... "
-
--1234567-
12 楼
6000米,你狠! 这高度这辈子也就坐飞机到达过,hehe
王医生
13 楼
登山的乐趣在于攀登的过程,顶峰只是一个目标

"The struggle itself towards the heights is enough to fill a man's heart."

可能换了Huayna Potosi就能达到目标了.据说这是业余登山者的目标,比较容易,也是我的目标.
冬梦
14 楼
你又一次探索了极限

因为你活着!俺的葱白之情(不知有没有人喜欢俺这洋泾浜上海话:))又如巨大的冰川,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啦:))

谢谢上次关于swahili的回答,太忙未回。俺以为有个幽默动机没理解,果然话出有因。:))

如果人生是个花蓝,你采集的是最美丽淳朴的花朵。
云游8505
15 楼
非常佩服。人活着比成功登顶更重要,那个法国人会感谢你的和敬佩你的。

很羡慕那些攀登雪山的人,更佩服还能把这过程写得栩栩如生与人分享的攀登者,超赞!
顾剑
16 楼
同意这一点。我也不是玩野外的类型,不过,我会努力尝试一下

比如,爬将近6千米的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看风景
17 楼
你计划什么时间去非洲最高峰?
l
laoyangdelp
18 楼
无语,敬佩

一口气看完,心头紧紧的,有如亲临此境。
北京西城区
19 楼
下次咱們抄个近道,從飛機上跳下去,就不用象德子那麼費勁了
y
yy888
20 楼
有趣的读文

俺准备唱《高原蓝》能用你的照片做贴吗?
a
amastroller
21 楼
葱白(东梦语)敬仰的词藻俺找不出更新的了,就不说了哈:)。小问:你就没自拍一张?
C
Chuchairen
22 楼
X2!有机会我倒想从6K的雪山滑下来:)
C
Chuchairen
23 楼
带上板,坐直升机上去,来个Heli-Ski滑下来:)
北京西城区
24 楼
那你还不如直接把我扔下去呢,我選則性恐高:)
m
mengxu
25 楼
是,徒步走路,很多时候是要看毅力了,有股意志撑着,

就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难;一口气一泻,人马上就软掉了。

这次我在Havasu时也是这样,我们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在中午大太阳下,走在高高的山岗上,当时太阳下的气温应该有100F吧?我走时,已经感觉有点不行,不过还能走动,后来同伴们发现走错路了,我马上就泄气了,那时真的是汗出如浆,衣服湿得可以拧出水来。在返回重走的交叉口,我放弃了前行,跑到瀑布下,泡了半天的水,才缓过劲来。

第二天再次前往,由于出发得早,气温不高,倒是没费太大的力气就走到了。

经历最重要,至于有没有达到目标,那是可以take it easy 的事。结伴出游,能够顾全大局,为朋友而放弃你梦想的东西,那才是真意气,我为你鼓掌!
顾剑
26 楼
还没定,这辈子一定要去爬一次乞力马扎罗,再去一次南极

而且要在结婚之前。

我明年暑假回国讲学,所以要想在中国以外玩,可能够呛。关键是,这两个我没法放在同一年之内完成:从季节上说是正好的,非洲是7月份8月份动物大迁徙,而南极的夏天是12月1月,但是放在同一年的话,这两个地方都太贵了,体力受得了,我的钱包也受不了:)

乞力马扎罗是高山反应,而南极,是晕船,呵呵。
顾剑
27 楼
咦,西班这是进步啊:原来就是恐高,现在加“选择性”了
c
carnival
28 楼
Brave & bravo!

At work, I can only write in English. Nice photos. Read both posts and waiting for more.....
C
Chuchairen
29 楼
哈,没选择性,岂不每次坐飞机都给吓死:)那飞行的高度比珠峰还高啊。
t
tang07059
30 楼
我家领导教导我说:“你的生命不属于你自己”

要不然我说不定就去学开飞机与跳伞了。

对本家兄弟是又敬佩,又嫉妒。你的高度我到不了了,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我突然产生了一个自我安慰的想法:“这个世界上能爬上六千米的人,或许比能一口气(除了加油吃饭上厕所)驰骋一千余英里的人要多“。:)
爱大米
31 楼
向挑战6000米的勇士致敬!

通读了上下篇,喜欢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感觉。


人的生命不在于成功的结果,而在于挑战的过程。有些事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完美,但尽到最大的努力,也就无怨无悔。如果不去做,就会抱憾终生。
顾剑
32 楼
飞机是封闭环境不一样,我也恐高,坐飞机从来不怕,过山车就不行
绿
绿浮萍
33 楼
太佩服了。你就当那山只有6000 米高,心里就平衡了

我只能上到那一半,3000米,还得吃药 :)。
熊猫家的小猴子
34 楼
6000米,6000米,唐班的博文厚重,让人深思,让人心灵震撼。 不在于高度,

而是通向这个高度的每一个脚印,每一寸呼吸。真诚谢谢唐班的分享!
看风景
35 楼
回复:我家领导教导我说:“你的生命不属于你自己”

厉害! 我最"疯狂"的一次,一口气开了900多迈,单枪匹马12小时,吃饭都是一边开车一边吃...现在肯定不行了.
看风景
36 楼
东非动物大迁徙什么时间都有,好象7/8月进肯尼亚,11月左右出肯尼亚

12月到6月是在坦桑尼亚境内迁徙.理论上说,什么时间去都能看到.不过,据说7/8月和11月的最壮观.

晕船不象高山反应, 晕船药很好用, 我曾经用过.
a
azureblueceleste
37 楼
wow!Admire!
o
onMove
38 楼
DZ, 失败的经历只是让自己憋上一口气, 憋足劲找下个目标给TMD饶回来
w
wunderlust
39 楼
从死亡线上归来,面对阳光下微笑的儿童/广场上的鸽子, 反差太大了!

不能同意你的"失败的纪录"的说法。现实中,成功和失败的界限其实是很模糊的。我想你一定记得"Into Thin Air"中的女记者Sandy(那年珠峰事故时我在西雅图看/读了很多报道/书,记忆尤新),她是"成功"的登顶了,但你能说她真的成功了吗?想象一下如果你们丢下Boris不管,成功登顶,或者拖上BORIS登顶,以他的安全做代价,能说那是成功吗?
成功/失败不会只是以登顶为标准的吧。旅行也好,人生也好,有得有失,有取有弃;得失间此行/此生无憾。。。
g
gx123
40 楼
profundamente conmovido
老包
41 楼
世上只有人类不是为了生存而去挑战这些高峰。

唐班体验到了很少有人能体验到的东西,恭喜你!也谢谢你分享这一切。
g
garfy
42 楼
这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与顿悟, 读你的文章令我感同身受!
小西瓜子
43 楼
你是真正一位humble man! 敬佩
北京西城区
44 楼
恩,自从爱上摄影,我的进化那是突飞猛进啊
d
dztang
45 楼
出差在外,偶尔上下网,才半天,谢谢那么多回帖。

希望后面的也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玻利维亚,这样才能报答大家。

太多要感谢的了。不过,special thanks GX123,谢谢你
推荐的laka Titicaca的鱼我尝到了:-)
C
CDT
46 楼
写得太感人了!

感人肺腑!
看风景
47 楼
好象瑞士有最高的雪道, 海拔4000米左右. :-)
D
Desertman
48 楼
佩服然不禁想:老邓有妻,子父母吗?是否想到在6000米处回不来他们怎么办?
o
ontheroad
49 楼
放弃也是一种勇气。 佩服
边走边摄
50 楼
太佩服了!!你的意志,情操和境界都出类拔萃!
k
keeper
51 楼
佩服得我眼泪都出来了,真是勇士啊!孩子们很可爱啊!
9
9818
52 楼
佩服登山者。

我小时候也很迷登山,自觉上不了珠峰,就把目标定位离家不远的贡嘎山。当然结果是现在连5000米以上都还没去过呢。

我觉得人对登山的着迷会不会是在逃离地心引力的约束?喜欢登山的人其终极梦想一定是space station吧?呵呵
假领子
53 楼
够MAN,够义气,上路...只可怜玻璃丝同志的名声是让你给糟蹋喽
d
dztang
54 楼
别人都不能膜拜,您太后膜拜?让我多活几天吧

我给您当牛做马,还不行吗?

你问的问题很好,登山用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能丢的。
半路上,手套丢了的话,就是frostbite,ice axe丢了的
话,就是命没了。

所以,每次我拿出相机,或是脱手套,换手拿冰斧,
向导都是检查了再检查。

少有的几张照片,都是我有9~10把握的时候,我才拍的。



d
dztang
55 楼
要去的话,做个三天的。第一天好好练冰山技巧。

后两天登。我去的时候,Huayna Potosi的攀登好象
一个星期总有一到两次。

我给的网站可以作为参考。

d
dztang
56 楼
什么高尚人品?用词严重不当。要不看你是朋友,我下次删贴

行使我有限的权利。

谢谢回帖是真的。别把我撂在半空中,还好我现在岁数
到了,知道自己的斤两了。


d
dztang
57 楼
muchas gracias. tu comentario es agradecido

BTW, Trucha es muy delicioso:-)
m
moab
58 楼
太棒了. 不要遗憾没有登顶-a pro knows when to fold.

****

但有一点很重要:在生命里,我们不可能都掌握有分寸的危险(measured risk)。于是,我们永远没法知道我们到底能走得多高,跑得多快,跳得多远,潜得多深。但是,我们必须永远去做新的尝试,这和性别无关,和年龄无关。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还有,在旅行的途中,我总能经历许许多多的感动,就是这些感动让我一次次的背包出门。看到那些背夫坚忍不拔的毅力,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他们的快乐。看着山里人孩子,一副天真无邪的笑容,往我的身上钻。我看着她的肤色,再看看自己的。世界就此简单的融合在一起。

往往是这种最真切的生活,而不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也不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堂,也不是罗马的斗兽场,让我更着迷,让我更陶醉。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切,让我变得更恭谦,更珍惜,也更坚强。正是这些,才是旅行给我所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