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420)

Y
YMCK1025
楼主 (文学城)

 

上海抢年轻人,越来越稳,准,狠 Original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1-12-08 11:42

 

 

曾经心思保守的年轻人们很有可能重新燃起拼搏上海滩的希望,毕竟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

 

 

 

 

文 | 高越

编辑 | 楚明

运营 | 橞楹

 

 

 

11月29日下午,韩琳的几个微信群同时炸开了锅,讨论源头都是关于上海落户的新消息。

 

几个关键信息迅速被提取:在沪应届研究生、5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直接落户。今年上海应届毕业生为20.7万,研究生占比三成,也就是说最多有几万人有机会不再掰着手指头算积分。

 

“人在公司坐,户口天上来。”少数签约了5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毕业生成为被钦羡的对象,但韩琳却错过“大馅饼”。她今年7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签约了一家位于静安区的公司。得知新政出台后,她抱着一丝希望致电咨询,“哪怕现在辞职,重新找工作都可以”,但好不容易打通了频频占线的电话,却被告知“有过社保缴纳记录不符合应届毕业生身份”。如今,韩琳恨不能吃了后悔药,“早知道就晚几个月找工作了”。

 

这是高姿态的上海,又一次果断出手抢人。

      放开口子    

上海,又一次破开吸引人才的新口子。

 

其实早在2018年,上海就伸出了友善之手,开始放宽落户限制。只不过颇为矜持,只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开放直接落户通道,能享有这个福利的人还是极少数。

 

到了2020年9月,上海再次向本地的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大4所985高校应届本科生,以及全国双一流高校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抛出橄榄枝。

 

这一次,很多年轻人抓住了枝头。钟小可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西安念完本科后,被保研至了一所双一流高校攻读小语种专业,从研二开始,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把“落户”二字挂在嘴边。当时,上海还在执行“积分落户”政策,钟小可掰着手指头算分,甚至还打算去考一门证书加上2分。

 

随着新政出台,她一下子被推进了“入围圈”,落户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在家人的催促下,钟小可早早比对着2020年的政策提前两三个月准备好了成绩单、三方协议等资料。今年7月第一批落户正式开始,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户口本和身份证,前后只花了2个月,她成为幸运儿。

 

社交平台上,一张张带有“红本本”的照片昭示着这些“新上海人”的喜悦与希望。

 

佟嘉是最早吃到蛋糕的人,她本科是一所双非,硕士就读于双一流,抱着对上海小资生活的向往在毕业后入沪从事互联网工作。本想着自己只能“居转户”熬过7年,没想到户口突然从天而降。政策发布的隔天,她就向公司人事提交申请,最后踩着截止日期获得落户审批。

 

58天完成落户,佟嘉拿到新身份证的那一刻,“突然有归属感了,好像我能在这立足了一样”。

 

一张上海户口,对许多人来说拥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可以不用、不能不办”,是很多新政落户毕业生的想法。拥有上海户口,意味着手握了入场的门票:有资格购房,能够买车、上牌照,保障子女上学,甚至是申请公租房,即便这些需求一时难以完成。

 

“应届生身份只此一次,必须抓住机会,为未来做准备。”哪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海只是短暂停留的港口也没有关系,“最后用不上,总比想用时没法用要好”。

 

比起长远的便利,钟小可更想抓住眼前的实在。等到缴纳社保满1年后,她打算排队申请公租房,她提前做过功课,一户两室一厅、75平米左右的公租房只需要3千多元的租金,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甚至最长可以居住6年。

 

应届生们前赴后继,希望拿到落户魔都的号码牌。

 

▲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关于毕业生落户上海的政策受理通知。图 /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官方微信平台       抢人大战    

“抢人大战”并不新鲜,自2017年打响第一枪后,各个城市的斗法从未休止。

 

杭州首发制人,应届生不限学历,更有1至5万不等的人才补贴和每年1万的租房补贴,真金白银换人才。宋志就是闻风而动的人,他念完本科后在老家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单一又缺少冲劲。听说补贴政策后,他动了心思赴杭,选择不浪费自己的社交才能,转行电商。

 

由于过了应届毕业生申请时间,他选择的是人才引进政策。在他看来,杭州适合年轻人,既有优于二三线的工作机会与环境,又没有一线大城市的生活负担,“气候养人,还是包邮区,干什么事情都很方便”。

 

西安、成都凭借“网红城市”出圈,吸引人才聚集。“黑马”西安曾创下“一天内迁入人口8050人”的记录,成都的“蓉漂”计划广告大屏幕甚至驻扎在杭州地铁客流最大的地铁口。

 

入局者前赴后继,各大城市持续加码。有的只需身份证即可落户,有的提出高额买房补贴,前者放话“一人回原籍,全家安排工作”,后者承诺“子女就近入学读公办学校”力图扫除观望者后顾之忧。拼速度、拼福利,一路从暗战打到了明面。

 

事实上,“抢人大战”的确成效斐然。成都、西安、杭州、长沙、苏州、武汉等主力军,10年内新增人口均超过了200万,涌入了一大波新鲜血液。

 

年轻血液流动到别处的时候,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则更早面临“老龄化”。上海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23.4%,也就是说每4个上海人里就有1位是老人。同时,这个数字也是4个一线城市中最高的,约为深圳的4.4倍。上海迫切需要更多年轻的面孔。

 

前两次放开的口子显然并不能满足上海的需要,这一次,它将目光落在了五大新城。

 

五大新城,分别是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它们远离主城区,但被寄予发展成为“1+5”上海城市群的厚望。听起来似乎一片光明,但究竟具体什么企业、岗位符合落户标准,至今未有详细文件。手持“H”开头的取号票,聚集在落户办理大厅内的年轻人们产生了疑惑:所说的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具体指哪些?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个,他们只知道落户难度一度排前三的上海,终于将门槛降了下来。

 

一旦魔都出手,对位于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南京和无锡等城市,甚至对于其他二线城市而言,都是不小的利空。尤其是杭州,作为距离上海只有100多公里的城市,距离实在太近,一旦再次站在同一起点竞争,很容易被抢去风头。

 

曾经心思保守的年轻人们很有可能重新燃起拼搏上海滩的希望,毕竟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多个调查报告显示,90后年轻人愿意工作与居住城市前三位,依然是北京、上海与广州。

 

钟小可在选择城市和工作时,也曾在北京和上海之中游移,唯独没有考虑过安徽老家的省会合肥。她喜欢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厚度,但面对落户难度与生活压力却不得不望而却步。相反的是,她看到了上海不断释放的放开信号,这给予了她一些希望,“我是可以留下来的,是能在这里扎根的”。

 

多位落户的“新上海人”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有人看中上海的医疗、教育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有人喜欢上海逛不完的博物馆、艺术馆和脱口秀演出,还有人纯粹心仪于上海的格调与氛围。

 

▲ 图 /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留住“塔基”    

不仅求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上海更要求“塔基”,也就是一些“年轻的、未来的、有特点的基础性人才”。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互联网下半场的主战场似乎逐渐向上海转移。这个曾经被认为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正以惊人速度在赛道上发力追赶。各个大厂纷纷入沪建立分部:阿里巴巴“三总部三中心”入驻普陀;华为研发中心落户青浦;腾讯华东总部选定徐汇;美团与B站相隔3个月先后置地杨浦,做起了邻居。

 

不仅大厂,游戏公司也发起了“抢人战”。各大公司广发英雄帖,薪资一波更比一波高,一位游戏策划向每日人物透露,自己入职1年涨薪幅度达到30%,不过这只是中游水平,他认识一位“画师”,仅仅几个月就从4万涨到了8万元。但在2020年,其他城市同行业的涨薪平均速度仅为10%到20%左右。

 

更有广为流传的例子是,某头部大厂首席游戏图形设计师着手跳槽,拒绝了开出130万和150万元的2家知名厂商,转而投向上海某正在大力扩张的新兴公司怀抱,年薪200万元。头部电竞游戏企业纷纷集聚上海滩,正在形成颇为成熟的产业圈。

 

互联网、游戏、文娱,产业转移的同时是无数年轻人的涌入,他们出现在了漕河泾和五角场,甚至未来会源源不断出现在五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

 

新的血液注入后,最明显的变化是:租房价格的上涨。金九银十的旺季到来时,各个小区楼宇之间不断穿梭着中介与租客,他们步履匆匆,嘴也说个不停。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房源都因此涨价了20%以上。许多居住在新区附近的人或有担心,这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节区房”——原指字节跳动房租补贴范围内的房子,现在泛指大厂附近被拉高租金的区域。

 

一些城市疯狂拉人后,后遗症也会陆续凸显。西安曾因短时间内吸纳人数过多,不得不宣布“新落户不满3年者,其子女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引发大量吐槽;杭州也在短短几年间从宜居天堂变成“新内卷阵地”,房价更是扶摇直上。2018年,市中心就突破了5万元大关,就连不被看好的萧山都站在了3万元的高岗上。

 

如果落户即买房,目前五大新区平均每平米两三万元的价格,对于年轻人来说就像一块诱人的蛋糕,但未来这些人也可能在无形之中推高五大新区的房价。

 

究竟能不能做好魔都的“塔基”,是很多想要落户的年轻人担心的问题。

 

上海市曾规划,到2025年之时,五大新城常住人口规模要达到360万,而目前人口规模尚未超过300万,这意味着未来4年内,还有几十万的人口余额在等待年轻人占满。在规划图上,五大新城就像是“20年前的新浦东”,但在钟小可等人眼中,这还是一个“过于偏僻的区域”,“青浦几乎与江苏接壤,南汇更是靠近了入海口”。

 

▲ 发展劲头强势的青浦新城。图 / 视觉中国

 

一些打算落户的毕业生有着自己的打算:找一家注册在新城但可以在市区上班的公司,或者办完落户就跳槽,工作和租房都在市区。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五大新城只是被勾画出草图,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公共交通并不十分便利,配套的社会服务和休闲娱乐也还远远不够。

 

上海户口的吸引力恰恰更多在于被描绘出来的色彩斑斓的部分,上面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丰富的生活,还有发展的机遇。这些对于现在的五大新城来讲,无疑存在短板。

 

留住年轻人的脚步或许容易,要留住他们的心,还要看上海的魔力。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钟小可、佟嘉、韩琳、宋志为化名。)

 

 

============================================================

 

 

直播围猎孙卓 每日人物 2021-12-09 11:3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字母榜 Author 毕安娣

 

阔别14年,孙卓终于和亲生父母相见了,和他们一起上热搜的,还有一群举着镜头直播的“吃瓜主播”。

 

 

 

 

文 | 毕安娣

编辑 | 王靖

来源 | 经授权转自字母榜

 

   

深圳被拐儿童已成长为山东少年,作为电影《亲爱的》的原型,他被找到的消息牵动着整个中国互联网世界。12月7日,是孙卓随亲生父母回湖北老家看望奶奶的日子。

 

没曾想,许多人期待的认亲现场,却被主播们搞成了“新闻发布会”。主播瞪着孙家,媒体的摄像机也将主播们一起框了进去。昨天,#多名主播晚上在孙海洋家直播求关注#的话题上了热搜,已经有2.7亿阅读。

 

 

 

蹭热度、蹭流量、无耻、没底线……在相关评论区,网友嘴下不留情,把在现场直播的主播们喷成了筛子。许多人又想起了被小马云、大衣哥支配的恐惧,要命就要命在,镜头里的人并非主动,而是“被直播”。

 

“你们快点一下关注,待会儿停播了,你们就找不到了。”

 

在媒体发布的视频中,父亲孙海洋站在家门口,围着他的手机不止一层。其中一个主播在催促观众关注后,对着手机解释:我们没有打搅人家,打搅人家就不会来了。他还抬头问孙海洋:“我们打搅到您了吗?”

 

孙海洋笑盈盈摆摆手,表示不打搅。

 

网友却气不过,在评论区嘲讽:“人家客套一下,你还当真了。”并大胆发问:“人家让你住下你也不客气是吗?”

 

如一位网友所言:“都在蹭流量,不是真的关心找到孩子了。”

 

 

 

1

 

大树底下好乘凉,自2016年直播兴起之后,利用“大树”就成了一些主播发流量财的金钥匙。

 

还记得小马云吗?他大概是第一个被关注到的“大树”。2016年,江西8岁男孩范小勤因为长相酷似马云走红,人称“小马云”。

 

而这也是一个“不是真的关心孩子”的故事。

 

没过几个月,小马云就出现在了一个中年男子的直播间。视频中能听到男子不断说“笑一个,笑一个,吃吃鸡腿”“看这里,看这里”等,而“小马云”则一脸茫然。网友们看到这个农村小孩不知所措的在镜头前,心里不能平静。

 

 

 

“你是他的什么人,凭什么拿他炒作?”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人们连这句质问都说不出口了。小马云被一位名叫刘长江的“老板”带走外出上学,并为其做包装,将他彻底推向网红的生活里去。

 

小马云频繁的出现在镜头前,甚至在娱乐圈中现身,一同出镜的,还有一位美貌的保姆。网友们翻出刘长江的履历,指着“华人第一催眠大师”满腹狐疑,但也只能看着,摇头,继续看着,继续摇头。

 

今年初,小马云被送回了家乡。有一些显而易见的“进步”,小马云发福了一些,还学会了“阿里巴巴”和“爱你么么哒”。但不管是个头还是文化水平,小马云似乎都暂停在几年前,再出现在镜头里,还是一样的黝黑,还是挂着一样不甚整洁的衣冠,画面背景中的家庭环境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要说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小马云的父亲——那个苦苦支撑一整个家庭的独腿男人——名下注册了两家公司,一个叫“江西小马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刘长江;另一个叫“小马总(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是刘长江长期的合作伙伴王进峰。

 

 

 

“大树”本身,是晒太阳的那一个罢了。阴凉是给别人的,小马云好像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转了一圈,被放回了原地。

 

也许正是因为小马云这样的事在先,“素人网红”被利用,是这届网友很敏感的一件事。

 

2020年,丁真刚走红没几天,摄影师胡波就邀请他去做直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面是娴熟的直播间主持,一面是手足无措的璞玉男孩,网友这次吵得很凶。最后,胡波澄清了一番,并再也不去触碰丁真相关的事。幸运的是,丁真也成为了一个正面的例子,没有变成一棵悲催的“大树”。

 

套路见得多了,网友也升级了。此番孙卓认亲,听到直播的主播说“不打搅人家”的时候,网友发来连环问:场地费付了吗?直播打赏和人分吗?

 

 

 

2

 

大树的阴凉,到底有多沁人心脾?大衣哥的故事是个典型。

 

2011年,朱之文参加央视《星光大道》一展歌喉走红,次年登陆春晚,成为家喻户晓的农村歌手。因为身穿一身军大衣,被大家成为“大衣哥”。

 

成名后的大衣哥还是选择回到农村生活,这棵大树立刻将整个村庄覆盖在阴凉之下。从此往后的十年间,大衣哥家里每天聚集很多人,被追着合影、被直播,已经是大衣哥的日常,再无清净之日。

 

据新京报2019年的报道《“大衣哥”朱之文:每天被直播的生活》,隔壁村的高贵原来是做婚庆的,后来发现拍大衣哥比婚庆赚钱,就“转了行”。靠拍大衣哥,高贵的账号拥有一百多万粉丝,2018年,他将账号卖给一家公司,赚了60万。

 

而住在大衣哥家斜对面的74岁老人,花1020元买了智能手机拍大衣哥,两个月就回了本。

 

至今,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搜索“大衣哥”,还能看到一打一打的“大衣哥经纪人”。12月8日下午三时左右,字母榜在抖音搜索“衣大哥”,有多个账号在直播。

 

 

 

更挑战想象力的是,在近日的一个“大衣哥家”直播中,可以看到大衣哥家大门一侧的一辆红色小汽车上,有一个纸板,上面赫然写着“广告位招租”的字样。

 

这车是谁的,咱也不知道……

 

乘凉乘得久了,甚至都成为了理所应当。大衣哥给全村交了一年垃圾费,三万块。第二年,大衣哥不交了,被戳脊梁骨;大衣哥给村里修了路,路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第二天路牌被砸个稀烂。

 

所以,别说什么人家大哥说了不觉得被打搅,就算人家说了,转头被说耍大牌、不近人情,被戳脊梁骨的还不是被拍的,拍人的兴许流量更好了。

 

不管打搅不打搅,都会有人去拍。怎么可能眼巴巴地看着流量溜走?有阴凉不乘王八蛋。

 

 

 

3

 

大树自己嫌不嫌晒,大树自己说了算。

 

小马云的父亲曾在2019年透露,称小马云和自己见面的次数在减少,而且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去上学。

 

大衣哥则是盼不来一份清净。在2018年,曾有村民暴力踹开大衣哥家的大门。而这整个过程无人劝阻,倒是有不少人举起手机在拍素材,博老铁一笑。事后,大衣哥自己买了工具修好了门,还说是“酒后行为”、“非本村村民”,不愧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

 

面对镜头,大衣哥也诉苦。直播凶猛,门打开乌央乌央进人,关着门人家说他端架子。家上方甚至出现无人机,24小时直播大衣哥一家子的日常。

 

 

▲ 12月8日19点09分截图,有人正在直播“大衣哥家”。

 

著名主持人窦文涛曾在节目中说,自己曾在公共场合遇到身边有年轻人在做直播,他对这样的行为感到非常不适:别人愿不愿意进你的这个镜头呢?

 

网友的愤怒也大多来源于此,在追逐流量的路上,主播们的镜头是没有骨头的触角,是没有边界的洪水,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丝毫不考虑隐私,缺少对他人的体恤。

 

然而,在流量为王的游戏规则之下,让进击的主播们“体恤他人”,着实是有些天方夜谭了。要知道,主播们疯起来,连自己都不体恤的。

 

今年,从云南“出走”了15头野生亚洲象,他们一路北上,远走高飞。这个事件在彼时具有相当的热度,为了引象南下且不伤害沿途居民,防控人员费了好大劲,媒体实时追踪象的位置,却成为了“追象人”的指南针。

 

 

 

这些主播有的重走大象走过的路,有的甚至吃大象吃过的菠萝,有的想要跑得够快、亲手拍到大象。而这样的行为,不仅可能影响防控工作,也非常危险——对追象人本身很危险。

 

面对攻击力不比东北虎弱多少的亚洲象,主播们都奔赴第一线,你说,拍拍认亲现场有什么心理负担呢?

 

尤记得,在电视媒体的时代,对着留守儿童一个劲追问“想不想妈妈”的节目,也不是没有。“流量”怎么能不和人性的弱点称兄道弟,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太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旧问题。

 

   
 
 
 

 

   
Y
YMCK1025
在基因中发现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