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传教,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说,他说的每一句话,经过阿难“如是我闻”的复述,都成了佛经;一条是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心相印,传给了大迦叶。
两千多年下来,这两条路都在走。写成文字的经律论,已经浩如烟海,分出了众多门派。心心相印,也通过师徒薪火相传,智光不灭,传递至今。
在中国,念佛的净土宗,和心传的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他们彼此之间,说得有时也不一样。到底这个经传和心传,是怎么回事儿?
经是否等于心?
是否我只通过读经,就可以悟道。或者我完全不读经,只靠心,就可以悟道?
这里我写个女儿国的故事,简单打个比方。当然,任何比喻,都是有天然缺陷的。耳听为虚,心听为实。你若与我心心相印,自然会以心听,去往我想表达的那个方向去听。
话说开天辟地以来,女儿国与世隔绝,除了第一代女王,见过男人和男人上过床以外,百世以来,女儿国的国王和臣民们,都没见过男人,更不用说和男人有性爱经历了。
但是大家好奇啊。
女王慈悲,就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了一本《与男人做爱经》,描述了男人的样子,和男人的做爱经历和整个感受体验。
千百年来,这一经书,在女儿国一直奉为经典。成年的女人们,阅读这一经典,可以领悟做爱的感觉。她们中最聪明的女子,甚至可以将这一感受解释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让听者如痴如醉,好像她真得做过一样。
人们都通过经书,认为自己领悟了真理。
直到一天,女儿国有一个尚未读过经典的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男人。
此处故事省略一百字。
总之,她做了,有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性体验。她亲眼见到了男人,也经历了整个过程,体验到所有的欢愉。
回到女儿国,一夜之间,她发现,其她所有人都说得不准确,就是国中那最聪明的女子“讲经”,也说得不对。但是要她自己说,她也说不出来,但她就是明白无误、十分准确地知道,男人是什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怎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这是什么?
这就是顿悟。
这就是真正的领悟。她甚至没看过经典,和卢惠能似的。
而文字描述,始终有限。即便第一代女王是真知,但用文字描述就会有限,再经历过历代,这么多解读,就更容易远离真相。
因为不同的解读,还发展出多个门派,各执一词。
这个女子,虽然不能完全描述真实的性爱经历感受,但是她能十分自信地,告诉大家,你这个说法不对,你那个说法不对。这样,通过经书的领悟,也更加接近真相。
久而久之,大家都相信了这个女子。她做了新一代女王。通读《与男人做爱经》后,与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印证,又写了一部《与男人做爱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补充。
所以,悟道,离不开文字,也不能依赖于文字。可以利用文字,给我们以启发,但不能沉迷、偏执于文字。文字不仅可能描述的是失真的东西,即便描述的是真实,也是受到文字的局限的。
不信,你现在就给大家用文字描述一下男根是什么样的?你描述一万句,抵得过看那么一眼么?假如这些文字描述,再给一个从没见看过的女子阅读,她脑里形成的画面,与真相会有多远?
所以,文字无法替代用心诚挚地去悟,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
一定要用心去参,一定要去行动和体验。反过来,只是靠心去参,只是去行动,也是不够的。因为可能像众生一样,浑浑噩噩,烦烦恼恼,痛痛苦苦,经过了几十年,都过了大半辈子了,甚至垂垂老矣,偶然一天才可能开悟。
经文,就像一个老师,可以给自己一点提点,一些启发。和自己的经历、体悟,这么相互一印证,就可能更快可以豁然开朗了,也许三十岁就悟了。剩下的人生,你可以从容应对,安然自足,平静快乐。
心、经同用,不偏执为上。卢惠能只听得《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差不多悟道了。当然,他也是因为无意中听到这么一句经文,否则他即使悟道了,他甚至连他已经悟道这件事,他都一直不知道。
修行是不容易的,因为是需要不断的总结,超越和觉悟。然而,修行又是快乐的,就是因为有不断的总结,超越和觉悟。
那么,生死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不过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个过程而已。
甚至超越生死,也不过还是心安罢了。
不悟了本来面目,是做不到心安的
直到一天,女儿国有一个尚未读过经典的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男人。但见:
“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枝生,美甘甘同心带结。一个将朱唇紧贴,一个将粉脸斜偎。罗袜高挑,肩膀上露两弯新月;金钗斜坠,枕头边堆一朵乌云。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妮;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颗;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直饶匹配眷姻谐,真个偷情滋味美。”
——摘自女儿国国王的经书。
《金瓶梅》。:-)
读经可以,受教我还是很谨慎的。
现实生活中,按照老子揭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谛:首先在“无亲”二字上,永恒的道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亲疏而影响,天道法自然,其作用客观自然;其次,“人之道”与天之道的结合点在一个“善”字,而善即是善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于自我而合道,体现于外就是大德之人。真正的善人是有好的命运和机遇的。因为善人能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能宽容坦然地对待面临的一切,尤其能化解心中的怨恨而不留余怨,在大是大非上,不感情用事,而从真实公平上去处理所有的事。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天道的护佑,天道之心也只会降临到这些善为道的人身上。
佛祖传教,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说,他说的每一句话,经过阿难“如是我闻”的复述,都成了佛经;一条是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心相印,传给了大迦叶。
两千多年下来,这两条路都在走。写成文字的经律论,已经浩如烟海,分出了众多门派。心心相印,也通过师徒薪火相传,智光不灭,传递至今。
在中国,念佛的净土宗,和心传的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他们彼此之间,说得有时也不一样。到底这个经传和心传,是怎么回事儿?
经是否等于心?
是否我只通过读经,就可以悟道。或者我完全不读经,只靠心,就可以悟道?
这里我写个女儿国的故事,简单打个比方。当然,任何比喻,都是有天然缺陷的。耳听为虚,心听为实。你若与我心心相印,自然会以心听,去往我想表达的那个方向去听。
话说开天辟地以来,女儿国与世隔绝,除了第一代女王,见过男人和男人上过床以外,百世以来,女儿国的国王和臣民们,都没见过男人,更不用说和男人有性爱经历了。
但是大家好奇啊。
女王慈悲,就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了一本《与男人做爱经》,描述了男人的样子,和男人的做爱经历和整个感受体验。
千百年来,这一经书,在女儿国一直奉为经典。成年的女人们,阅读这一经典,可以领悟做爱的感觉。她们中最聪明的女子,甚至可以将这一感受解释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让听者如痴如醉,好像她真得做过一样。
人们都通过经书,认为自己领悟了真理。
直到一天,女儿国有一个尚未读过经典的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男人。
此处故事省略一百字。
总之,她做了,有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性体验。她亲眼见到了男人,也经历了整个过程,体验到所有的欢愉。
回到女儿国,一夜之间,她发现,其她所有人都说得不准确,就是国中那最聪明的女子“讲经”,也说得不对。但是要她自己说,她也说不出来,但她就是明白无误、十分准确地知道,男人是什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怎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这是什么?
这就是顿悟。
这就是真正的领悟。她甚至没看过经典,和卢惠能似的。
而文字描述,始终有限。即便第一代女王是真知,但用文字描述就会有限,再经历过历代,这么多解读,就更容易远离真相。
因为不同的解读,还发展出多个门派,各执一词。
这个女子,虽然不能完全描述真实的性爱经历感受,但是她能十分自信地,告诉大家,你这个说法不对,你那个说法不对。这样,通过经书的领悟,也更加接近真相。
久而久之,大家都相信了这个女子。她做了新一代女王。通读《与男人做爱经》后,与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印证,又写了一部《与男人做爱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补充。
所以,悟道,离不开文字,也不能依赖于文字。可以利用文字,给我们以启发,但不能沉迷、偏执于文字。文字不仅可能描述的是失真的东西,即便描述的是真实,也是受到文字的局限的。
不信,你现在就给大家用文字描述一下男根是什么样的?你描述一万句,抵得过看那么一眼么?假如这些文字描述,再给一个从没见看过的女子阅读,她脑里形成的画面,与真相会有多远?
所以,文字无法替代用心诚挚地去悟,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
一定要用心去参,一定要去行动和体验。反过来,只是靠心去参,只是去行动,也是不够的。因为可能像众生一样,浑浑噩噩,烦烦恼恼,痛痛苦苦,经过了几十年,都过了大半辈子了,甚至垂垂老矣,偶然一天才可能开悟。
经文,就像一个老师,可以给自己一点提点,一些启发。和自己的经历、体悟,这么相互一印证,就可能更快可以豁然开朗了,也许三十岁就悟了。剩下的人生,你可以从容应对,安然自足,平静快乐。
心、经同用,不偏执为上。卢惠能只听得《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差不多悟道了。当然,他也是因为无意中听到这么一句经文,否则他即使悟道了,他甚至连他已经悟道这件事,他都一直不知道。
修行是不容易的,因为是需要不断的总结,超越和觉悟。然而,修行又是快乐的,就是因为有不断的总结,超越和觉悟。
那么,生死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不过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个过程而已。
甚至超越生死,也不过还是心安罢了。
不悟了本来面目,是做不到心安的
直到一天,女儿国有一个尚未读过经典的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男人。但见:
“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枝生,美甘甘同心带结。一个将朱唇紧贴,一个将粉脸斜偎。罗袜高挑,肩膀上露两弯新月;金钗斜坠,枕头边堆一朵乌云。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妮;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颗;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直饶匹配眷姻谐,真个偷情滋味美。”
——摘自女儿国国王的经书。
《金瓶梅》。:-)
读经可以,受教我还是很谨慎的。
现实生活中,按照老子揭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谛:首先在“无亲”二字上,永恒的道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亲疏而影响,天道法自然,其作用客观自然;其次,“人之道”与天之道的结合点在一个“善”字,而善即是善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于自我而合道,体现于外就是大德之人。真正的善人是有好的命运和机遇的。因为善人能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能宽容坦然地对待面临的一切,尤其能化解心中的怨恨而不留余怨,在大是大非上,不感情用事,而从真实公平上去处理所有的事。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天道的护佑,天道之心也只会降临到这些善为道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