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练

方外居士
楼主 (文学城)

诗云

      自古沧桑虽变幻,村居原是血亲延。

      保家争斗男儿勇,祖艺失传何太怜。

 

用团练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我见过什么团练,而是觉得我所经历的可能就有过去团练的影子。

生产队的时候人们除了过年的几天休息基本上每天都在劳动,基本没有机械,相当辛苦。农忙的时候忙地里的,农闲的时候老弱妇孺在家干些轻松的活,青壮年要出外工,大部分是无报酬地去修水利设施,还要自带口粮,这点可能还不如古代的徭役。那时国家穷,靠这种方式低成本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集体生产也容易组织人力,现在肯定没有人愿意免费干了。当然这也为后来分田单干创造了条件:因为水利设施不用愁了,这是后话。

以队为单位青壮年在外一住几个月,和其它地方来的人免不了会有争强好胜打驾斗殴的事。那时候经常听出外工的人回来讲他们如何把别人打了。随着打驾的事越来越多,队长有点着急了。

我们全村都是本家一个姓,队长有四十多岁,虽然家里孩子多很穷,却颇有威信,人们叫他叔。这天回来找了村里几个年长的一商量,决定恢复解放后基本就中断了的祖传武术,从六岁到十八九岁未婚的男丁都要参加。

我们村在当地颇有名望,原来村里有一套祖传武术,男丁人人都练,远近皆知。好几十年前,估计是清末民初的时候,曾经与几十里以外的一个村进行过械斗,大胜,从此在当地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好几代人了周边没有人敢小觑。

现在队长重开武术,把村里几个六十左右的师傅请出来教,队里算工分。村里更有一位八十多的老师傅,参加过当年本村成名之战,有名的高手,平时不参加教练工作,人们有疑问时就会来找。练武时严防被外村的人看见,也不许私练其他村的武术。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天晩上在村公屋里练,有时白天也练。小点的只练拳术,大的还要练棍术。虽是小屁孩,我也不落人后,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村里重点培养的还是那十几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因为急着派用场。其中就有几个练的不错的,也有天生神力不太用功的。有一天一个后生不服老师父管教,叫起板来,要过场比试比试,结果老师父一拳打来弄得鼻青脸肿。据小伙后来讲述:老师傅的拳头长了眼睛一样,头躲哪跟哪,根本躲不开。

自从开练武术后,听到打驾的故事就更多了,大家都处于某种亢奋状态。但就像上学一样,有时候也逃课。一天晩上全村的小孩都跑到外村去看电影,师傅没有见到人就告诉了队长。第二天晚上队长把人召集起来开骂了:“你们这些*****的,贪玩不好好练,以后出门被人欺负了活该,丢祖宗的脸,不要怪我们。” 一顿骂下来,以后大家再也不敢逃课了。

武术训练多年后还是结束了,原因却很唏嘘。我们村与邻村有一块未划清界限的地,这一年我们村抢先在那块地上种了水稻,成熟之后邻村却收割了正放在地里,队长令七八个大小伙去把稻子抢回来,结果被邻村的人围住给揍了。消息传回来,队长不干了,要复东门,号召全村青壮冲进那村把人给打了,有人被打成胃出血,还打破了坛坛罐罐。事情闹到了公社,结果是队长被撤职,队里赔医药费。老队长下台之后村里的武术也没有人坚持办下去了。后来村里的老人陆续去世,年轻人也失去了兴趣,祖传的武术逐渐就失传了。

 

 

复东门:被欺负后再去把场子找回来,就是复仇。

花似鹿葱
你的故事我读着很新奇。
k
kirn
原来居士是打群架和散户的高手。俺务必以后惦记着在方外“划清界线”~~~不能惹了他
k
kirn
俺是隔壁村的~~~
l
lovecat08
故事不寻常啊!
方外居士
村里长大,要传承祖辈的各种经验,很多事情是城里闻所未闻的。
方外居士
哈哈哈。村民们虽然打驾,过后不久就忘了,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一样会来往热闹。
方外居士
是呀。要说故事,还是小时候的最多。感觉长大后故事反而越来越少了。
k
kirn
那倒不一定。你说说昨天干嘛了,要不大伙帮你编几个故事出来?书版举行接龙活动~~~
方外居士
哈哈哈,小K别这样,怕你还不成吗?
S
Shubin
谢谢分享。既然是祖传的武术,有拳术还有棍术,那应该有个名号吧?
方外居士
还真不知道名号。只知道创始人是一个跛子,强调下盘稳,不花里胡哨,样子难看。
S
Shubin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那么或许可以用地名来称呼了。 : )
方外居士
那是小地方,说出来也没有人知道。
l
ling_yin_shi
尚武如果不修心,就危险了。原本被欺负最后也会变成欺负人,大家都一样了。
方外居士
是这样子。村野小民,哪里能想这么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