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犯错,是那种马马虎虎的人。你们可能觉得意外,从发言上看不像啊,守月发言属细心类型。
也对也不对。我心思细敏,可以把事情想得很清楚,可想清楚事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生活中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不可能事事都去细想。所以,我把事情分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在意的和不在意的。
重要的事。投资一笔钱,那是重要事。
今天本来要去看一个房,wholesale,两三周前一个陌生人打来电话,先是问我的出租房还在租吗,然后说他在附近有个房子急卖,价钱很好。有人出了31万现金,但要申请hard money,如果我能出29万现金,就卖给我。我一步一步问情况,知道这人是中间商,卖房原因模糊(房主在建另一处自住房,急需卖这房)。我问了些关键问题,比如哪些设施更新过,有无报过保险,状况,面积等,他都答了,他说房价高峰时值40多万,现在市场价在35万左右。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我能判断,大致如此。
我说把资料发给我,我觉得值得,就会去看房,我们谈得拢价钱,我就找律师出offer给你。他说好。一周过去,没有消息,上周三又打来电话,我还是说这些,他又说好,并说周六(今天)去看房。结果,我还是没拿到详细资料。或许,这人觉得我不是真有兴趣,或许觉得我过于精明,或许他本身就是骗子,总之就没有然后了。至始至终,我的内心都平静如水,未曾有过一丝机会来敲门,天上掉馅饼的兴奋。而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今天正好继续报税,报了一上午。这是我每年最痛苦的时期,因为在意,每个细节我都希望处理好,把不懂的事尽量想明白。
现在我桌子上摆着的两张单子,可见我做事的马虎。1,我要把在人寿保险公司的一笔钱拿出来,这家公司设障碍,与他们周旋了两三个月时间,才把钱转出来(去年发过贴),那时我做了准确的判断,因为明显这公司不公道,不厚道,于是反击,软硬不吃,警告不听,但我把表填错了。2,前年存了笔CD,去年忘了时间,过了可能一个月,有天看银行账户时发现不对,利率少了一半,才去本地银行,说我忘了时间,被自动renew了半年,有没有办法补救。办事员就为我申请,还真的申请成功,只损失了一个月的低利息。
上边还属于理财,不算我不在意的事。
生活中的马虎劲就可想而知了。等会儿我要去买菜(又想赖着不去,能从1点钟赖到2点钟也赖,能找到什么理由就找什么理由,比如先发个帖吧,这也是正事)。就说买菜的事吧,开个卡能省钱这个道理我知道,可我就是又懒又马虎,搬家三年多,一直到去年底的某天,才觉得“有时间”做这事,填了申请表,也不知是否真的能省个2%3%的。我的观点是在菜钱上省不出钱,一年就两三百,不是大事,不算错误不予追究。于是心安理得地马虎。
虽说我懒怠又马虎,但无论谁这么说,我都认,不狡辩不赖账,因为这是事实。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精细,面面俱到,这也是事实。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能得过且过时,就这么过。典型的懒人逻辑。哈哈
其实是通过有血有肉的繁琐的细节来表现自己对自己的观点、认知或感悟,想要表达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可谓不细腻啊。AI简化后没有了精神和思想层面的认知和反思,反而变成了简单的叙事、总结和叠加。前者如同大学生写议论文或者鲁迅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后者更像小学生在叙事或在总结鲁迅的散文,总结的高效而全面,却搞散了思想、迷失了主题。
教授当然不会读不懂,可教授的心思在看故事,用的是浮光掠影、一扫而过的心态,没有那份心情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细腻。就如同林徽因写的再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情搬着小板凳认真的倾听、用心的感受和体会。教授这样的感觉可能并不是因为楼主写作风格因细腻而显繁琐从而让教授因为读着累而失去了心情,相信教授也能这样表达自己;只怕是教授经历的多了,在别人在生活中纠结的时候他能够做到举重若轻,看得很开;多了一分阅历,也就多了一分豁达。
楼主写的是琐事,用的是思想,反思和总结的却还是平常的做事方式和行为习惯;教授仿佛是加了主观,带了心情,却也流露出了看待事物的观点和平常做事的习惯。殊途同归啊!
还好,我总是站在地上。我知道,被人踩在脚下,或捧到天上的那人,不是我。
我也知道,时常被人捧上天或踩下地的市场,也不是真实的市场。
真知道,也无欢喜也无愁。假知道,暗自欢喜暗自愁。
能让内心安宁的,只有真知道。如同买个灯泡容易,但灯泡本身不会亮,亮的是光。
哦,思维太跳跃,这是在说解决心理问题。我没有这问题,不喜不怒。
秦王没啥大问题,有对市场看法过于消极的问题。
我经常犯错,是那种马马虎虎的人。你们可能觉得意外,从发言上看不像啊,守月发言属细心类型。
也对也不对。我心思细敏,可以把事情想得很清楚,可想清楚事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生活中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不可能事事都去细想。所以,我把事情分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在意的和不在意的。
重要的事。投资一笔钱,那是重要事。
今天本来要去看一个房,wholesale,两三周前一个陌生人打来电话,先是问我的出租房还在租吗,然后说他在附近有个房子急卖,价钱很好。有人出了31万现金,但要申请hard money,如果我能出29万现金,就卖给我。我一步一步问情况,知道这人是中间商,卖房原因模糊(房主在建另一处自住房,急需卖这房)。我问了些关键问题,比如哪些设施更新过,有无报过保险,状况,面积等,他都答了,他说房价高峰时值40多万,现在市场价在35万左右。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我能判断,大致如此。
我说把资料发给我,我觉得值得,就会去看房,我们谈得拢价钱,我就找律师出offer给你。他说好。一周过去,没有消息,上周三又打来电话,我还是说这些,他又说好,并说周六(今天)去看房。结果,我还是没拿到详细资料。或许,这人觉得我不是真有兴趣,或许觉得我过于精明,或许他本身就是骗子,总之就没有然后了。至始至终,我的内心都平静如水,未曾有过一丝机会来敲门,天上掉馅饼的兴奋。而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今天正好继续报税,报了一上午。这是我每年最痛苦的时期,因为在意,每个细节我都希望处理好,把不懂的事尽量想明白。
现在我桌子上摆着的两张单子,可见我做事的马虎。1,我要把在人寿保险公司的一笔钱拿出来,这家公司设障碍,与他们周旋了两三个月时间,才把钱转出来(去年发过贴),那时我做了准确的判断,因为明显这公司不公道,不厚道,于是反击,软硬不吃,警告不听,但我把表填错了。2,前年存了笔CD,去年忘了时间,过了可能一个月,有天看银行账户时发现不对,利率少了一半,才去本地银行,说我忘了时间,被自动renew了半年,有没有办法补救。办事员就为我申请,还真的申请成功,只损失了一个月的低利息。
上边还属于理财,不算我不在意的事。
生活中的马虎劲就可想而知了。等会儿我要去买菜(又想赖着不去,能从1点钟赖到2点钟也赖,能找到什么理由就找什么理由,比如先发个帖吧,这也是正事)。就说买菜的事吧,开个卡能省钱这个道理我知道,可我就是又懒又马虎,搬家三年多,一直到去年底的某天,才觉得“有时间”做这事,填了申请表,也不知是否真的能省个2%3%的。我的观点是在菜钱上省不出钱,一年就两三百,不是大事,不算错误不予追究。于是心安理得地马虎。
虽说我懒怠又马虎,但无论谁这么说,我都认,不狡辩不赖账,因为这是事实。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精细,面面俱到,这也是事实。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能得过且过时,就这么过。典型的懒人逻辑。哈哈
其实是通过有血有肉的繁琐的细节来表现自己对自己的观点、认知或感悟,想要表达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可谓不细腻啊。AI简化后没有了精神和思想层面的认知和反思,反而变成了简单的叙事、总结和叠加。前者如同大学生写议论文或者鲁迅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后者更像小学生在叙事或在总结鲁迅的散文,总结的高效而全面,却搞散了思想、迷失了主题。
教授当然不会读不懂,可教授的心思在看故事,用的是浮光掠影、一扫而过的心态,没有那份心情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细腻。就如同林徽因写的再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情搬着小板凳认真的倾听、用心的感受和体会。教授这样的感觉可能并不是因为楼主写作风格因细腻而显繁琐从而让教授因为读着累而失去了心情,相信教授也能这样表达自己;只怕是教授经历的多了,在别人在生活中纠结的时候他能够做到举重若轻,看得很开;多了一分阅历,也就多了一分豁达。
楼主写的是琐事,用的是思想,反思和总结的却还是平常的做事方式和行为习惯;教授仿佛是加了主观,带了心情,却也流露出了看待事物的观点和平常做事的习惯。殊途同归啊!
还好,我总是站在地上。我知道,被人踩在脚下,或捧到天上的那人,不是我。
我也知道,时常被人捧上天或踩下地的市场,也不是真实的市场。
真知道,也无欢喜也无愁。假知道,暗自欢喜暗自愁。
能让内心安宁的,只有真知道。如同买个灯泡容易,但灯泡本身不会亮,亮的是光。
哦,思维太跳跃,这是在说解决心理问题。我没有这问题,不喜不怒。
秦王没啥大问题,有对市场看法过于消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