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赵紫阳申辩摘要

w
weed123
楼主 (文学城)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赵紫阳申辩摘要[140]

我仔细回想了自学潮和动乱发生以来这些日子我是怎样做的,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或不妥。

一、胡耀邦同志的追悼会举行以前,常委内部没有什么分歧。

二、追悼会结束后,我提出三点意见:一.追悼活动已经结束,社会生活应纳入正常的轨道,对学生游行要坚决劝阻,让他们复课。二.对学生要采取疏导方针,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各种形式的对话,互相沟通、增进理解。三.无论如何要避免流血事件,如果出现打、砸、抢、烧、冲行为要依法惩处。李鹏同志和常委其他同志也都同意。

三、四月一十四日到三十日晨我不在北京,对这一段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四、我在五月三日北京纪念“五四”大会上的讲话,事前经过了政治局、书记处同志的审核,送审时,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根据这些一意见,我们对稿子做了多处改动。

我觉得,这次会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坚持两手抓,不能忽视政治领域的工作;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跟上,主要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必须跟上。……我主观上认为,这是真正为党和国家的前途着想。多年来,在经济改革上,我是积极的,大胆的,但在政治改革上,我一向持谨慎态度。我也曾自称是“经济上的改革者,政治上的保守者”;近年来,我的思想上有了变化,感到如不把政治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不仅经济改革中的难题很难解决,社会、政治各种矛盾也会日趋尖锐。我的这种想法,影响着我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观察和处理。我觉得,在今天党的会议上,我应该讲明这些心里话,向同志们交心。很可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希望同志们批评帮助!

五、我五月四日会见亚洲银行理事年会代表的讲话,本意是想促进学潮的平息,同时也想使外资增强对中国稳定的信心,讲话发表后,开始听到的是一些好的反映。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问题。李鹏同志也对我说,话讲得很好,他在会见亚行年会代表时,也要呼应一下。这次讲话的调子比较温和。我的这次讲话,从当时各方面的反映看,效果还可以。后来同志们批评我的讲话未经常委讨论,这是事实。不过,中央各位领导同志接待外宾时的谈话(除正式会谈方案外),历来都不提交常委讨论,一般都是根据中央的方针自己去准备。

六、五月八日的常委会和五月十日的政治局会。四月二十七日的大游行后,学生们坚持要我们改变四月二十六日社论的定性。我非常为难。我当时的想法是,先绕过这个问题,在廉政和民主建设方面办几件好事,使群众看到我们正在做出努力,事态也许会逐步平息。……我的基本想法是,把廉政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廉政同民主、法制、公开性、透明度、群众监督、群众参与等密切结合起来。五月十三日上午,我和尚昆同志在小平同志处汇报时,向小平同志报告了这些想法,小平同志赞成,说,要抓住这个时机,把腐败问题好好解决一下,要增加透明度。

七、关于我同戈尔巴乔夫谈话的问题。十三大以后,我在接待国外党的主要领导人时,曾多次向他们通报,我党十三届一中全会有个决定,小平同志作为我党主要决策者的地位没有改变。我的目的是让世界上更明确知道小平同志在我们党内的地位不因退出常委而发生变化,在组织上是合法的。这次访朝,我也向金日成主席谈了这个问题。我跟戈讲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惯例了。问题在于这次作了公开报导。……照理说,这些内容的话,是不会给人以一切事情都是邓小平决定的印象的。我实在没有想到,这样做,反而伤害了小平同志,我愿对此承担一切责任。

八、关于五月十六日夜间的常委会。我从朝鲜回来以后,听到各方面对四月二十六日社论的反映很大,已成为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结子。当时我曾考虑,可否以适当的方式,解开这个结子,以缓解学生的情绪。……在五月十六日晚的常委会上我提了一下这件事,这是第一次在正式会议上提出。李鹏同志说,社论中所说的“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是小平同志的原话,不能动。我当时不同意这种说法。

九、五月十七日,在小平同志处召开的常委会上,李鹏、姚依林同志批评我,把学潮升级的责任全部归结到我五月四日在亚银年会上的讲话,其激烈的程度出乎我意料之外。这次常委会再次肯定四月二十六日社论的定性,并做出了调军队进京戒严的决策。我表示有决策比没有决策好,但我非常担心它将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我来组织执行这个决策,很难得力。我是在党的会议上坦率地讲出我所担心的。会后,我再三考虑,很害怕因为我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状况而影响和耽误常委这一决策的坚决贯彻执行。我在情绪比较急躁和冲动的情况下便想提出辞职。尚昆同志知道后,立即劝我说,如我辞职,将在群众中起激化作用,并说常委内部还是能够继续共事的。我无论如何不能做使党为难的事。因此辞职信没有发出。但情况的发展仍使我忧心忡忡。五月十八日,我又给小平同志写信,要求他再次考虑我的意见,并打电话给尚昆同志,请他再向小平同志说一下。我觉得无论如何,在党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是允许的。身为总书记有不同看法如果不提出,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现在回想,辞职信虽然没有发出,但当产生这个念头,从全局来看,就是很不妥的。

十、关于五月十九日凌晨到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的学生。原来在学生绝食二天后,我就准备去看他们。后来我又几次提出要去,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去成。五月十九日学生已绝食进入第七天,有死人的危险,已经到了紧急关头。尽管我当时身体已感不适,但我还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去。因为学生已绝食七天,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去了以后,除了动之以情,劝说他们停止绝食外,还能说些什么呢。在我们看望之后,当天绝食学生的情绪已有缓和,并于当晚九时,宣布停止绝食。我不能说我的讲话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起码是没有起反作用。

十一,关于我没有出席五月十九日晚召开大会的问题。我要说明,那天我是因为有病向常委请假的。乔石同志在会上也是这样宣布的。我请了三天病假,假满以后我就没有工作可做了,也不再让我参加任何会议。情况我也就不知道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对处理学潮和动乱的问题当时总的想法就是要设法缓和与学生的对立,争取学生中的大多数,使学潮逐步平息下来。我十分担心在同多数人的矛盾尚未缓解的情况下采取强硬手段,特别是动用武力,将很难避免发生冲突和流血事件,那样就会使事态更加扩大,即使把学潮平息下去,将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最近小平同志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说,这场风波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影响的必然结果。还说,现在来比晚来好。如果从这样的高度来观察问题,我的原来的那些想法当然就成为多余的了。我当时确实没有认识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我愿意结合学习小平同志的讲话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我对李鹏同志的报告中提出的撤销领导职务的建议没有意见,但对我提出的“支持动乱”和“分裂党”这两项指摘我有保留意见。对于如何处理学潮和动乱,我的确根据党章允许的范围在党的会议上提出过自己的不同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否可行和有效,但都是关于如何平息动乱的意见。我从来没有提出过支持动乱的意见。再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潮和动乱的扩大,也不能说是我支持的。事实上从四月二十三日到月底这一段,学潮和动乱急剧扩大,而这段时间我并不在国内。李鹏同志的报告中,说我在亚行年会的讲话,使动乱升级,事实上在我讲话以后,各大学继续纷纷复课的情况,说明这种批评不符合事实。当时首都各报都有报导。这至少可以说明我那次讲话并没有引起学潮升级。五月十九日实行戒严以后,我就没有工作了,当然也再没有发表任何讲话。此后动乱的升级更没有理由说是我的原因,如果说我请病假没能参加五月十九日的会议,以后事态的发展也主要是由于我的原因引起的,这无论如何解释不通。

关于分裂党的问题。什么才是分裂党的行为?党的历史上是有案例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也有规定。我们党从来没有把在党内的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表示保留意见就叫做分裂党的。领导人之间的公开讲话中侧重点有时有些不同,口径不那样一致,人们中间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这是不断出现过的事,不能因此就叫分裂党。而李鹏同志报告中指摘我在亚行讲话中没有提到四月二十六日社论,又指摘我在已经出现动乱的情况下讲话中却说了“中国不会出现大的动乱”,但是就在第二天,李鹏同志在亚行讲话中也没有提四月二十六日社论,而且说中国要努力“避免动乱”。我认为像这样一些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出现的讲话侧重点的不同,甚至口径上不太一致,有些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都不能上纲为“分裂党”,更不能因为我请病假不能出席五月十九日会议算作“分裂党”的行动。 既然党章规定党员有对自己的处理意见进行申辩的权利(党章第一章第四条中规定:“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做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我今天就着重对这两个指责提出申辩,希望予以考虑。

w
weed123
坛里讨论八八事件,刚好找到这个,供参考。
c
chufang
我其实觉得邓最初还是想搞政治改革的,多少不知,但是8X8断了他的这个想法。
绝对匿名
风云初起的当时就觉得造势过早。一直认为老邓的核心想法在于中国走向文明的节奏要按中国政治及环境容许的条件进行。为此才用独裁

铁腕掌控,否则过慢过猛都会翻车。胡耀邦赵紫阳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但对老邓这深层想法未见得理解,过于操切,没看到左派与中国传统的巨大力量一直在视机而动,更可能以比其更激进的方式从反面让他们翻车。与邓由于形式所迫而闹掰是最大悲剧。赵的确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但恰是这点性格让他少了些谋略,在事件后在邓试图让他重新出山时仍坚守固有的条框(相信戴晴所述为实),不肯为大方向曲身一下,这是事件后中国又痛失的一个机会。

申芝堂主
走资分化为慢走和快走。邓慢走训斥快走,儿子女婿白手套还没捞够急啥。主要还是国际深层看不起也不信任邓。
c
chufang
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
郭大平
嘿嘿,你这个看法,挺高明。没想到,你也有思想深刻的时候!中国许多政治犯,其实就是比主政者走得快了那么几小步而已。
郭大平
我为什么挺欣赏邓公的宽容,不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是因为,那些主政者的政敌,其实只是思想快了一点点,其实和主政者差别不大
蒋闻铭
孔子说必也正名。六四事件,就是六四事件,在自由民主的世界里,没必要改名字吧?
郭大平
如果老邓真像你所说的那么开明,他应该能够看到,六四是一个机会。邓公没有看到六四是机会,说明邓公没你所说的那么美好。
蒋闻铭
邓的底线,还是维护一党独大的共产党政权。
郭大平
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就是需要强权管理才能管好。邓公很可能也有这种思想,所以,他不相信民主,不相信老百姓自生自灭能管好自己。
方外居士
他们那一代人经历过北洋和国民政府和汪伪时期,知道国家失去控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方外居士
而这一点正是戈尔巴乔夫这种没有经历过战乱的人所缺乏的。
郭大平
国家失去控制,你说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无非就是俄罗斯出了一个普京,乌克兰出了一个泽林斯基嘛。很可怕吗?天塌下来了吗?
郭大平
你说的这个,正是我所尊重的邓公的思维的缺陷!
方外居士
这不就打起来了吗?原来是亲兄弟,现在操家伙往死里干。你说两边的人民真有那么大的仇吗?
绝对匿名
事件除由激进力量促成,也有左和反改革的卷入。如果是机会,对他们也是
绝对匿名
如果记忆正确,按戴晴说,邓后来想让赵再度出来时已打算放弃四个基本原则,这基本就否定该说法
绝对匿名
邓是实干者,相信自由民主与否应该谈不上。等他明白自由民主与文明兴旺有等号时他的何选择,谁也说不准。或许他子女晓得
绝对匿名
正的力量在促进加快速度,反的力量在促进改革翻车,以回到过去
郭大平
两边往死里干,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有时候真理的寻找,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双方矛盾,各自认为自己正确,怎么办?那就干。
江天云月
打起来固然不好,但比斯大林万岁时代乌克兰几百万饿死如何?而且, 剧变后绝大多数东欧国家都过得比以前更好,为何不说?
绝对匿名
考虑到当时邓对己年岁已高病魔缠身的判断,这该是邓最后的孤注一掷,哪怕老共下台也在所不惜。可惜赵为自己气节不肯买帐
金笔
这个事,快五月底时,我就知道不好收拾了,必定要会流血。
金笔
每年六四前后,我都不发声的,权作静默纪念。
方外居士
东欧各国并没有失控。
方外居士
这就是承认说打仗是合法的解决纷争的手段了。
郭大平
你在五月底的时候,就怎么知道会流血?我在五月底的时候,正盼望着邓公出来说:行,新闻自由,可以试点搞一搞。
郭大平
老毛的抗日战争,你不认为是合法的手段?
方外居士
当然是的。救亡图存
方外居士
戴晴的书应该挣了不少钱。
绝对匿名
访谈中她觉得有义务讲出的历史真相。至于她哪书中有无书写还不知道
方外居士
邓经历过国家失去权力中心而战乱不已的年代,民主这些口号扺不过他对国家政权实质的洞察。
绝对匿名
邓当初倡导的稳定是改开中社会有序转变过渡的需求,与后来并无改开却继续的维稳可以是两回事
方外居士
人的思想也会在实践中变化的。六四后邓已年迈,除了92南巡之外,其它已无精力顾及:这时他只能做有把握的事了。
w
weed123
好的,已经改正,谢谢。
方外居士
经济改革他是有把握的,政治改革因为64让他反而覺得沒把握了。
w
weed123
以前很多年是这样, 但现的感觉,如果大家都不发声,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少。
h
hongshankou
五月底六月初,俺嫂嫂(已出国)来电话让全家小心,说要开枪了,俺哥说不会的。。。
绝对匿名
这点同意。92年南巡是90年让赵出山后被拒的事了。而90年清算风头正旺政治肃杀一片,邓在此大势下要反其道行,算是破釜沉舟
绝对匿名
绝命一博政改,无奈赵不接招。92年才退求其次,只能保住经改。此时老邓大势已去了。
方外居士
还好,他把朱镕基提上来也是相当有眼光的。
方外居士
你是军队大院的,难道没有一点内部消息?那时军队大院居民是什么态度?
方外居士
海湾战争和苏联崩溃让邓感觉到了阵阵寒意:中国那时离亡囯的距离并不遥远,必须作出改变才行。
绝对匿名
谈不上亡国,顶多老共和平下台而已。放弃四项原则说明老邓已经为此做好准备。苏东坡对邓的影响如何,未知。
h
hongshankou
没有消息,俺爸已离休(还是海外更有消息,不然,俺嫂嫂也不会那说)。开枪前,院里院外从支持到不热衷了。俺个人感觉都是这

样。北京百姓也疲惫了,已经影响到一些正常生活,最明显的就是公交车,本来就挤,又那么些外地学生,还不用买票。问他们来北京干啥来了?答坐火车来北京玩不花钱,有吃有住。。。北京老北京老百姓很善良。。。那时,照相馆接到通知,曝光所有来冲卷的,照相馆全给冲洗好交卷,没有印照片。

运动已经虎头蛇尾了,不开枪就好了。。。

蒋闻铭
+1.
方外居士
免费去北京玩一玩是当时很多人的心态。那年暑假时我回老家,长途汽车站遇到一个初中同学,那时他己当农民多年,问他才知道也是去

省城玩看热闹的。

有言
21世纪了啊,本来应避免。-:)
有言
放弃四项……哪里得知??-:)
方外居士
中国现行宪法中各省自治区的权力是相当大的,靠党的系统才能使政令畅通。若共下台,中央政令能否统一就是问题,各自治区主席又是
方外居士
少数民族,对分离运动难免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放任。离分裂亡国就不远了。
绝对匿名
看来你这位先生老误解,不久前才解释了理解上的错误,现在又犯索引错误。前面不是交代清楚了吗?
绝对匿名
不反对现在老共下台或许就会分裂的看法。但当时可能性小,何况那时国家还有措施可以提前预防。
有言
哈哈,先生您“(相信戴晴所述为实)”,是从这里来的吧。90年让紫阳回来,这太幼稚可笑的想法了吧?-:)
绝对匿名
你在问我从哪里得的信息,还是在问我该不该相信这个信息,亦或代说过这样话没,这是几个不同的问题,对吧。到底问啥?
方外居士
提前准备没那么简单。转换权力中心在中国一向是极其危险的动作。
绝对匿名
分裂的核心驱动力是过大的差异性。这在当时的各个地区之间并不明显。但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了。
绝对匿名
提前准备不简单,但老邓摸石头过河策略实际在讲摸不着石头就退回,在理论上其实就是措施要能容错,不至于掉下淹死
w
weed123
"北京百姓也疲惫了" 是不是从一个方面说明这次运动正在走向低潮, 尾声...
w
weed123
这书国内不能发行,国外会有很多人买吗? 对“能赚大钱”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