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网友说的,八十年代,反正共产党请客。。。不光八十年代,现在还有,毛儿席保证,还有。

走资派还在走
楼主 (文学城)

前几年回国,有一天去中关村的海淀图书城,看了一阵子书,又买了几本。刚一出图书城,一个老头就凑过来问我,您那小票儿(来细头)给我吧?那小票儿拿着也没用,就给那老头了,老头连连道谢。

过了几天去苏州街那稻香村,买了些点心,买的什么忘了,绿豆糕,萨其玛,酥皮儿,桃酥,牛舌头饼都有可能。我拎着点心刚解稻香村出来,一个老太太马上凑过来问我,您那小票儿给我行吗?我就给老太太了,老太太直道谢。我问老太太,您要它干什么?老太太说,有人买。我不明白了,买它干什么?老太太告我,有的单位每个月能凭小票儿报销多少钱,所以就有人来买小票,买回去拿单位报销,人很多,有多少就能卖多少。

我明白了。

至于按什么价格出售,我没问。还有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还是二者兼有我也没问。所以到底是谁请客就知不道了。

以上

蒋闻铭
这种事八十年代很多,单位的采购员出差捡路上的公共汽车票,是常态。不过真没想到现在还有。
郭大平
80年代有什么特点?国有企业多啊。现在什么特点?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啊。可见,国有企业,怎么搞得好?
郭大平
以前生产队产量低,而邓公一搞包产到户,产量立马提高3倍。我问我爸:这到底是为什么?我爸答:公有=没有。
b
borisg
很好的现身说法。
申芝堂主
请讲一下是你们湖南益阳哪个生产队。全国农业的数据是80到84年增长年7%, 84年后粮食每年仅増1.3%。
郭大平
记得我们那里搞包产到户,是在82年左右,不是84年后。时间上落后于安徽,四川。
郭大平
还记得,搞包产到户,阻力是很大的,生产队开了好几个晚上的会议,大家吵得厉害。当时农民的思想,还非常顽固,被老毛洗脑很严重
郭大平
邓公不搞一刀切。包产到户的方针已经定了,但各生产队什么时候搞,可以自己定。单这一点,邓公就比毛高一个数量级!
c
coach1960
看到了吧,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有多么的扯淡
郭大平
人民公社,理论上就是抢农民的财产。公私合营,理论上就是抢资本家的财产。共产党抢财产,找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社会主义公有化
新手庚
90年代我们出差,一般是飞机。但有时为了方便会坐火车。出火车站时经常有人问,“要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