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之前的欧洲是部落文盲社会--文行先生

美国老师
楼主 (文学城)

按照西方自己的说法,直到所谓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灭亡时,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社会,都是蛮族、野蛮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无处安身。事实上,关于西罗马帝国以及476年蛮族入侵灭亡西罗马等都是伪史,当时整个欧洲处于部落社会状态,还处于前历史、前文明的状态。

 

 

 

 希提说道:“由于太阳光不能直射在他们(按:指欧洲野蛮人)的头上,所以他们的气候是寒冷的,终年在弥漫云雾中过日子。因此,他们的气质变得冷酷,他们的性情变得粗鲁,他们的身体长得高大,他们的皮肤发亮,他们的头发长得老长。而且,他们缺乏机智和洞察力,愚蠢和拙笨在他们中间是普遍的。”(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90,第626页) 

 

 

 

尚劝余在说:“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眼中,欧洲人无异于野蛮人。”(尚劝余,《阿拉伯帝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p264)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罗·奇波拉说:“对阿拉伯人来说……西欧是一个很少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地方,虽然他们的地理知识在公元700年至1000年年间不断提高,但对欧洲的了解一点也没有增加。阿拉伯的地理学家对欧洲不感兴趣,不是因为存在一种敌视的态度,而是因为那时的欧洲是没有能够提供任何产生兴趣的地方。” (《工业革命之前》(英文版),p138)

 

 

 

法国历史学家马可·布洛克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高卢和意大利那些贫穷的城市,根本无法与繁荣的巴格达或科尔多瓦相比。”(《封建社会》) 

 

 

 

伏尔泰说:“如果从法国的历史著作,或者不如说,从有关法兰克国王和他们的宫相的历史著作中,要删去的只是这样一些故事(博按:指虚妄荒诞),那我们还可以勉强一读;但是这些历史著作中赤裸裸的谎言比比皆是,我们怎能接受?这些历史著作中不断说到围攻城市和堡垒,其实这些城市和堡垒并不存在。当时在莱茵河以东只有一些没有城墙、靠木桩和堑壕来防卫的小镇。我们知道,只是在920年捕鸟者亨利时期,日耳曼才有筑有城墙和设防的城市。总之,有关这些时期的细节都是一些无稽之谈,而且都是令人厌恶的无稽之谈。”(伏尔泰,《风俗论》,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次印刷,p226) 

 

 

 

霍布森说道:“尽管穆斯林占领了西欧的许多地区——最突出的就是西班牙和西西里岛——而事实上他们对继续扩张并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西欧十分落后,穆斯林对他们不感兴趣。”(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孙建党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p99) 

 

 

 

“在各个国家里也到处是这种动荡状况:建立起来了,又被推翻;联合起来了,又分裂。它们没有边界,没有政府,没有分得清楚的人民;只有普遍混乱的情况、原则、事实、种族和语言。这就是野蛮的欧洲。”(基佐,《欧洲文明史》,程洪逵、沅芷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9月第1版,第54页)  

 

 

 

“在5至12世纪之间,社会已具备我所描述过的一切。它拥有国王、世俗贵族、教士、市民、劳动平民、宗教和世俗的权力——一言以蔽之,组成国家和政府的一切必要因素。然而那时候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国家。在这个时期内,不存在相似于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严格意义上的民族,或名副其实的政府。”(基佐,《欧洲文明史》,程洪逵、沅芷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9月第1版,第151页)  

 

 

 

歌德跟诗人艾克曼说到《好逑传》时说:“中国人有成千上万的小说,而且远在我们祖先还在森林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优秀的作品了。”(《歌德谈话录》)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500年前(按:1250年),不管是在北欧,在德国,还是在我国,还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写字。”(伏尔泰,《风俗论》,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次印刷,p87)

 

 

 

 “比特里曾记述了1901年伦敦大学历史研究会一次讨论艺术史教学问题的会议:‘研究会的认识水平从下面这件事可见一斑,有人竟提出历史应该从公元1500年开始。我指出,1500年之后的历史,我们除了照抄以外别无它事可作。会场上鸦雀无声,后人有个人提议从1400年开始。’”(格林·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黄其煦译,文物出版社,2009,第174页) 

 

 

 

安德烈·贡德·弗兰克说:“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2008年第2版,p36.37.261) 

 

 

综上所述,13世纪之前,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西欧人的状态非常原始、野蛮、愚昧,在繁盛的东方全球化经济中处于边缘地位。而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拉丁人因为与阿拉伯交往,所以比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西欧人开化得略早一些。因此,截止13世纪,根本不存在一个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黑暗的中世纪,而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是“黑暗”的部落社会、文盲社会,处于前文明、前历史状态。一句话,13世纪之前,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是原始的部落社会,跟美洲印第安人、澳洲土著、南太平洋土著差不多。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各种各样大部头的历史著作就是由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欧洲人书写完成的,这其中又以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人为要。由于开化非常晚,欧洲人的历史感极差,甚至没有历史感,同时又由于非同文同种,难以真正理解非欧洲的传说和文献,就是对欧洲自身的历史,也存在严重的“幻觉”。因此,欧洲的历史“研究”不可避免地错漏百出,时空错乱比比皆是,虚构瞎编汗牛充栋。

无名-1963
这只是一家之说,以此贬低别人没意义!中国除少数准备走科举做官的人(少数成功的,多数落第),绝大多数也不识字!

欧洲北部的日耳曼部族,可以迅速在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可见并不怎么落后。在自己没发明文字前,用别族文字,古时并不少见(中世纪很长时间里,西欧上层都用拉丁语或古法语;东欧、小亚细亚使用古希腊语)。比如匈奴,自己无文字,但单于仍可以写信给吕后嘲弄她!

文明的标志是建立政权,不使用文字如何号令臣民?夏朝没文字,如何建立君臣等级,号令部族?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开始都是使用汉文的。

无名-1963
西方言论相对自由,说什么的都有。取某一说法能证明什么?
w
weed123
本文是说希腊的建筑,雕塑,悲剧,喜剧,诗歌艺术,奥运会及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等大师都是虚构的吗?

西方文明的发源简化一下,就是古希腊的文化 + 古罗马的法律

 

新手庚
那时候的欧洲如何,建议大家去看看《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应该说得不错。
无名-1963
马可波罗外号叫“百万马克”意为吹牛大王!那时欧洲人都说自己是“虔诚的基督徒”,就像中国人都说自己是“孝子”一样!
无名-1963
多数人都认为马可波罗本人从未到过中国,鄙人也是其中之一!

试问,一个对汉语一窍不通的人是怎么做扬州父母官的?在西方影响中国之前,中国的地方官员都是兼任法官的,不识字如何看状子?中国的任何书籍都不曾提到过此人,但此人说自己不但见过忽必烈,还深受元世祖的赏识!

新手庚
我就知道你得攻击他。这个和欧洲当时的主旋律一样。吹牛的地方是有,但他是真的来过。你要是真的考证过,绝对不会这么说。
新手庚
不是多数人。这个是必须的。中国(元朝)怎么能比欧洲好呢?
无名-1963
你考证过,怎么考证的?
无名-1963
马克波罗称元帝国“契丹”,这时的“契丹”已灭亡近二百年了!既没提蒙古也没提大元!我手头就有《马可波罗游记》
新手庚
怎么考证?比如1272年蒙古迁都。马可是1271年去的元上都。再晚就不对了。这要是没亲身经历,肯定不知道。
新手庚
马可是(威尼斯人),在监狱里口述,他的狱友(比萨人)写的。监狱里没有参考书,也不能上网,更不能穿越。元史更看不到。
方外居士
这是很好的证据。如果游记能自圆其说,那是很难在狱中编造岀来的。
s
supercs88
说到这儿,肯定是无名兄搞错了,那个时候有些地方把中国称为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