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最接近太阳的人
楼主 (文学城)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方外居士
湖岸灰沾树,随光入镜台。任凭波浪洗,难净叶尘埃。
新手庚
这是小时候的;贴里的是成年以后的。
常山子龙
慧能法师的经典
最接近太阳的人
同一个题材,三首诗各说各话。
咲媱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说到底,贴面是破幻前,贴里是破幻后。

前程往事皆是幻,春闺何来梦里人。

幻其实本来是真。真其实原本是幻。

。。施主,本来俺想告诉你,你家里失火了,老婆孩子还在里面等你救,但是看你沉迷于大道,吾不忍心打断你悟道。。。

蒋闻铭
这是中国的佛教禅宗,最有名的故事。:)
w
weed123
来自于禅宗五祖弘忍选拨接班人的故事。最后五祖凭偈在神秀(贴面)和慧能(贴里)之间,选择了后者

...

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

w
weed123
不同的境界。贴里的诗普遍被认为是“开悟”后的境界
信笔由墨
标题是神秀所作,贴里是慧能所作。两人,非年岁。
信笔由墨
帖内慧能所作最得佛教的空虚之道。
信笔由墨
两人所作,非一人破幻前后。
信笔由墨
弘忍本意就在慧能,而非两选一。
咲媱
这两人,一人是处在破幻前,一人在处在破幻后。对于观看的人,却等于是一个人。这就是明镜非台。
信笔由墨
这个故事是1965年读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时看到的。……

书中还有两个故事:

1、县官串通和尚以舍身自焚为名,骗取钱财。火起后县官临时起意独吞,堵死逃生暗门,把和尚活活烧死。

2、佛道摆擂争信众,佛家妙龄少女扮尼姑,道家青春美美作道姑。

信笔由墨
神秀交揭后并未破幻,慧能颂揭前已经破幻。
咲媱
。。施主,本来俺想告诉你,你家里失火了,老婆孩子还在里面等你救,但是看你沉迷于大道,吾不忍心打断你悟道破幻。。。
咲媱
神秀说,你这个,就是幻。出家人哪里来的妻儿?我已经破幻!而慧能如同聋子,完全没有反应。
w
weed123
可否这样理解, 弘忍本意在慧能, 但对外得有个说法才能服众? 网上找到篇文章讲了这个完整的故事,似乎大致准确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883564

自佛教从西方传来,逐渐在我国兴盛。由于众生有不同根机,于是释迦如来为万千众生说万千不同法。到隋唐时,诸般法分为八大宗。八大宗中,又属禅宗和净土宗最盛。


一时之间,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若是不能引用几句佛法道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佛法风靡如斯。


禅宗由菩提达摩祖师开创,不拘泥于修行,讲究一个顿悟。达摩祖师下传慧可(二祖),慧可下传僧璨(三祖,话说三祖寺就在我家旁边,欢迎大家来安徽天柱山游玩),僧璨下传道信(四祖),道信下传弘忍,弘忍是为禅宗五祖。

 

到五祖传钵的时候,五祖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依次来判定众弟子的修行程度。


其余弟子皆根器一般,默默无闻,当时最有潜力的选手当数神秀。神秀作为众弟子的教授师,佛法修为高深莫测。

神秀其人,史书称他“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就是说他不仅修行好,颜值还高。作为众望所归,所作之佛偈果然是境界高明,不同凡响。(话说这个名字一看就是电视里妥妥的男一号主角,要是叫什么“大春”、“阿牛”之类的估计也就没他什么事了)只见神秀上前作偈,风姿卓然,盖压一时。偈语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


话音刚落,众弟子一齐喝彩,纷纷鼓掌称赞。神秀的意思是说,我的身像是菩提树一样(释迦如来曾在菩提树下端坐,发愿若不成佛,誓不离开此地,后终于证道得果),我的心如明镜一般光洁。尽管如此,我还常常地擦拭它,不使我的心沾染半点凡尘俗物。


也难怪乎众弟子纷纷点赞喝彩,佛法讲究一个“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就是说这世间一切都是俗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值得留念的地方。神秀此偈,已经达到了看破一切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境界。众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一切美好事物,在他眼里都是欲界的尘埃。神秀身在凡间,但是他把持了一颗自己的本心,使自己内心清净,莫被凡尘沾染。

果然不愧是全寺和尚的希望,下一届祖师的种子选手。

当时寺里有一位打杂僧人,名曰慧能。慧能长得平平无奇,穿的也朴实无华,名字也普普通通,最关键的是他大字都不识一个。可以说慧能就是放在人堆里最不起眼的那种人,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一个打杂僧人。慧能也作偈一首,并拜托识字的人把它写下。偈语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在场所有众僧,一时鸦雀无声。


场面静悄悄的,连喝彩声也没有。因为这种境界,喝彩都已显得多余。甚至在场众僧能不能理解的了这种境界都是未知。


慧能是什么意思呢——哪有什么菩提树?我也没有啥明镜台。我心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上哪儿惹到什么尘埃呢。


佛法不是说“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吗?神秀刚才还说我的身像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慧能说,菩提树是啥?明镜台又是啥?我眼里什么都没看见,我心里什么都没有。我心里既然什么都没有,我的心怎么可能惹的到尘埃呢?


于是五祖弘忍拍了慧能的脑袋三下,负手背后,走了出去。慧能于是于当夜,从后门入房,与五祖共语三天三夜。五祖为其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是为禅宗六祖。

 

新手庚
哈哈,我的意思是说人的思想。小时候受外界影响大,即可以被擦拭。成年了,除非有极大的变故,否则改变很难,擦拭就不管用了。
新手庚
佛家传入中国后,由达摩祖师建立了禅宗。在日本也开花散叶。这都是老故事了,我记得是小学或初一的时候就知道了。
新手庚
我为什么用人来比喻呢,就像咱们坛子里的网友,大家想说服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都是成年人了。只是让其他人看看谁有道理罢了
新手庚
我家里母亲就信佛,虽然不是禅宗派的。佛教从大里分类,有大乘和小乘之分。
j
jinjiaodw
一人顿悟,一人渐悟,是修行的两种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