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可以这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程往事皆是幻,春闺何来梦里人。
幻其实本来是真。真其实原本是幻。
。。施主,本来俺想告诉你,你家里失火了,老婆孩子还在里面等你救,但是看你沉迷于大道,吾不忍心打断你悟道。。。
...
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
书中还有两个故事:
1、县官串通和尚以舍身自焚为名,骗取钱财。火起后县官临时起意独吞,堵死逃生暗门,把和尚活活烧死。
2、佛道摆擂争信众,佛家妙龄少女扮尼姑,道家青春美美作道姑。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883564
自佛教从西方传来,逐渐在我国兴盛。由于众生有不同根机,于是释迦如来为万千众生说万千不同法。到隋唐时,诸般法分为八大宗。八大宗中,又属禅宗和净土宗最盛。
一时之间,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若是不能引用几句佛法道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佛法风靡如斯。
禅宗由菩提达摩祖师开创,不拘泥于修行,讲究一个顿悟。达摩祖师下传慧可(二祖),慧可下传僧璨(三祖,话说三祖寺就在我家旁边,欢迎大家来安徽天柱山游玩),僧璨下传道信(四祖),道信下传弘忍,弘忍是为禅宗五祖。
到五祖传钵的时候,五祖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依次来判定众弟子的修行程度。
其余弟子皆根器一般,默默无闻,当时最有潜力的选手当数神秀。神秀作为众弟子的教授师,佛法修为高深莫测。
神秀其人,史书称他“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就是说他不仅修行好,颜值还高。作为众望所归,所作之佛偈果然是境界高明,不同凡响。(话说这个名字一看就是电视里妥妥的男一号主角,要是叫什么“大春”、“阿牛”之类的估计也就没他什么事了)只见神秀上前作偈,风姿卓然,盖压一时。偈语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
话音刚落,众弟子一齐喝彩,纷纷鼓掌称赞。神秀的意思是说,我的身像是菩提树一样(释迦如来曾在菩提树下端坐,发愿若不成佛,誓不离开此地,后终于证道得果),我的心如明镜一般光洁。尽管如此,我还常常地擦拭它,不使我的心沾染半点凡尘俗物。
也难怪乎众弟子纷纷点赞喝彩,佛法讲究一个“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就是说这世间一切都是俗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值得留念的地方。神秀此偈,已经达到了看破一切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境界。众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一切美好事物,在他眼里都是欲界的尘埃。神秀身在凡间,但是他把持了一颗自己的本心,使自己内心清净,莫被凡尘沾染。
果然不愧是全寺和尚的希望,下一届祖师的种子选手。
当时寺里有一位打杂僧人,名曰慧能。慧能长得平平无奇,穿的也朴实无华,名字也普普通通,最关键的是他大字都不识一个。可以说慧能就是放在人堆里最不起眼的那种人,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一个打杂僧人。慧能也作偈一首,并拜托识字的人把它写下。偈语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在场所有众僧,一时鸦雀无声。
场面静悄悄的,连喝彩声也没有。因为这种境界,喝彩都已显得多余。甚至在场众僧能不能理解的了这种境界都是未知。
慧能是什么意思呢——哪有什么菩提树?我也没有啥明镜台。我心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上哪儿惹到什么尘埃呢。
佛法不是说“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吗?神秀刚才还说我的身像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慧能说,菩提树是啥?明镜台又是啥?我眼里什么都没看见,我心里什么都没有。我心里既然什么都没有,我的心怎么可能惹的到尘埃呢?
于是五祖弘忍拍了慧能的脑袋三下,负手背后,走了出去。慧能于是于当夜,从后门入房,与五祖共语三天三夜。五祖为其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是为禅宗六祖。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程往事皆是幻,春闺何来梦里人。
幻其实本来是真。真其实原本是幻。
。。施主,本来俺想告诉你,你家里失火了,老婆孩子还在里面等你救,但是看你沉迷于大道,吾不忍心打断你悟道。。。
...
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
书中还有两个故事:
1、县官串通和尚以舍身自焚为名,骗取钱财。火起后县官临时起意独吞,堵死逃生暗门,把和尚活活烧死。
2、佛道摆擂争信众,佛家妙龄少女扮尼姑,道家青春美美作道姑。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883564
自佛教从西方传来,逐渐在我国兴盛。由于众生有不同根机,于是释迦如来为万千众生说万千不同法。到隋唐时,诸般法分为八大宗。八大宗中,又属禅宗和净土宗最盛。
一时之间,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若是不能引用几句佛法道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佛法风靡如斯。
禅宗由菩提达摩祖师开创,不拘泥于修行,讲究一个顿悟。达摩祖师下传慧可(二祖),慧可下传僧璨(三祖,话说三祖寺就在我家旁边,欢迎大家来安徽天柱山游玩),僧璨下传道信(四祖),道信下传弘忍,弘忍是为禅宗五祖。
到五祖传钵的时候,五祖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依次来判定众弟子的修行程度。
其余弟子皆根器一般,默默无闻,当时最有潜力的选手当数神秀。神秀作为众弟子的教授师,佛法修为高深莫测。
神秀其人,史书称他“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就是说他不仅修行好,颜值还高。作为众望所归,所作之佛偈果然是境界高明,不同凡响。(话说这个名字一看就是电视里妥妥的男一号主角,要是叫什么“大春”、“阿牛”之类的估计也就没他什么事了)只见神秀上前作偈,风姿卓然,盖压一时。偈语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
话音刚落,众弟子一齐喝彩,纷纷鼓掌称赞。神秀的意思是说,我的身像是菩提树一样(释迦如来曾在菩提树下端坐,发愿若不成佛,誓不离开此地,后终于证道得果),我的心如明镜一般光洁。尽管如此,我还常常地擦拭它,不使我的心沾染半点凡尘俗物。
也难怪乎众弟子纷纷点赞喝彩,佛法讲究一个“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就是说这世间一切都是俗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值得留念的地方。神秀此偈,已经达到了看破一切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境界。众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一切美好事物,在他眼里都是欲界的尘埃。神秀身在凡间,但是他把持了一颗自己的本心,使自己内心清净,莫被凡尘沾染。
果然不愧是全寺和尚的希望,下一届祖师的种子选手。
当时寺里有一位打杂僧人,名曰慧能。慧能长得平平无奇,穿的也朴实无华,名字也普普通通,最关键的是他大字都不识一个。可以说慧能就是放在人堆里最不起眼的那种人,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一个打杂僧人。慧能也作偈一首,并拜托识字的人把它写下。偈语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在场所有众僧,一时鸦雀无声。
场面静悄悄的,连喝彩声也没有。因为这种境界,喝彩都已显得多余。甚至在场众僧能不能理解的了这种境界都是未知。
慧能是什么意思呢——哪有什么菩提树?我也没有啥明镜台。我心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上哪儿惹到什么尘埃呢。
佛法不是说“万般皆虚幻,一切唯心造”吗?神秀刚才还说我的身像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慧能说,菩提树是啥?明镜台又是啥?我眼里什么都没看见,我心里什么都没有。我心里既然什么都没有,我的心怎么可能惹的到尘埃呢?
于是五祖弘忍拍了慧能的脑袋三下,负手背后,走了出去。慧能于是于当夜,从后门入房,与五祖共语三天三夜。五祖为其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是为禅宗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