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部分从中国撤出来,要进入美国,这是趋势
美国制造业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都早已从中国外移了。
https://www.dutchcrafters.com/content/Amish-Furniture-Made-in-America/
请他先去看看国际贸易理论就知道为什么产业外移了。
现在由于WFH,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办公用房,怎么可能商业地产好呢?明年经济不看好,公司不关门就不错了还多租办公用房?当时我没说话,现在看到又说美国制造业要崛起,就忍不住上来说两句。
你只要键入他的ID, 搜一下他的发言就知道了,不用天天盯着论坛
1。去年,我在做硅谷项目时,construction firm明确建议玻璃不要用大陆的,因为质量不可靠,建议用美国或至少墨西哥产的。这点没具体接触美国建造业的不知道,大家一直以为中国如北玻的质量很厉害,因为苹果店就是部分用北玻的
2. 用过illinois tools的修房子工具吗?我当时自己在HD看到它们的工具时惊呆了,太漂亮和实用了
你至少没有股票投资经验,或者做的很浅,是不是这样?
做国际采购整整30年了,广大美国人民家里使用的60%以上的产品我都做过,历经了多次产业转移,你说是我了解制造业还是你了解制造业?是你了解国际贸易还是我了解?
床铺说要把企业吸引回美国, 这条件不具备, 根本没戏, 结果也不出预料。
不少公司搬家离开中国, 搬去了东南亚, 越南和其它地区, 背后也是同一个原因。
美国零售行业不看好中美关系,怕政治原因影响经济利益,所以倡导非中国制造,导致外移,但是东南亚工厂不是所有的工厂都有中国工厂那么大的规模和优质管理,东南亚工厂有交期和品控问题,所以美国零售商也在做取舍。
最主要的是2001中国进入世贸总协定后,到现在并没有完全遵守当时的协定,(这不是只有当代领导者的责任,而是体制的问题,当年老邓都没法解决),这协定有经济的,也有zz方面的。经过这20年,美国明白了中国在这方面没法改变,再加上其他原因,美国两党都对中国采取一样的制裁,这其中民间看到的最明显的是高端芯片制裁。中间拜登政府发布了Chips Act。
这Act是法律,从此,美国一定会自己建造芯片厂,目的是不会把高端的主要产能放在大陆,而是在其他国家,最主要是放在美国。我认为这种转变是30年的,可不是5年的那种短期计划。
大陆经济3架马车,第一和第二是外贸加工出口和地产。大陆的地产周期本来就已经到了,再加上美国的制裁,所以现在到未来5年经济是肯定会非常差的。A和H股市那是更差了。
互相对峙,都想压倒对方,美国不断提高利率一方面是控制通胀,还有一方面是吸取热钱。美国和中国都很清楚都有依赖对方的时候,但是谁都不甘示弱。芯片问题,我们可以坐看最后结果是不是你说的那样:)
地主主要租给蓝领阶层,当然希望蓝领收入稳定才能保证自己的房租收入,但是大趋势早已变化,不是川的一个口号就能回来的,川不过是利用了蓝领的希望制造业回归来拉选票而已。
N多年前去投资的还好一点,这说明企业的生存和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和保护主义很有关系。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86566?utm_id=0
https://m.huxiu.com/article/377834.html?type=text
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汽车加大了对欧洲的出口力度。欧共体对日本汽车的进入一开始就持谨慎态度,对日本车采取了进口配额的方式进行限制。1991年双方达成协议,日本保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每年输入欧共体的汽车数量不超过120万辆。 为了占领欧洲市场,日本车企改变策略,在欧洲各国就地设厂生产和销售,绕过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种种壁垒。
相比于日本车企兢兢业业把每一道生产工艺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压榨到极致的强大执行力,美国企业由于工会的阻碍,执行力简直能用“拉胯”来形容,这直接导致了全国出现了很多汽车城破产,大量汽车工人失业,底特律彻底没落…
美国政府一看,自家不争气的三大厂越斗越败,继续下去美国汽车工业迟早要被脱下泥潭,于是果断挥舞着政策大棒下场干预。 处于国际地位劣势的日本迫不得已,接受了美国提出的一系列配额制度,一旦超过配额后,就不允许继续向美国继续出口日本汽车。 但美国三大车企还没松口气儿,日本的对策就来了。不让进口汽车,在美国本土生产总不限制配额吧?1982年~1983年间,本田、日产、丰田依次在美国建厂,巧妙避开了政策的约束。
制造业部分从中国撤出来,要进入美国,这是趋势
https://www.dutchcrafters.com/content/Amish-Furniture-Made-in-America/
请他先去看看国际贸易理论就知道为什么产业外移了。
现在由于WFH,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办公用房,怎么可能商业地产好呢?明年经济不看好,公司不关门就不错了还多租办公用房?当时我没说话,现在看到又说美国制造业要崛起,就忍不住上来说两句。
你只要键入他的ID, 搜一下他的发言就知道了,不用天天盯着论坛
1。去年,我在做硅谷项目时,construction firm明确建议玻璃不要用大陆的,因为质量不可靠,建议用美国或至少墨西哥产的。这点没具体接触美国建造业的不知道,大家一直以为中国如北玻的质量很厉害,因为苹果店就是部分用北玻的
2. 用过illinois tools的修房子工具吗?我当时自己在HD看到它们的工具时惊呆了,太漂亮和实用了
你至少没有股票投资经验,或者做的很浅,是不是这样?
做国际采购整整30年了,广大美国人民家里使用的60%以上的产品我都做过,历经了多次产业转移,你说是我了解制造业还是你了解制造业?是你了解国际贸易还是我了解?
床铺说要把企业吸引回美国, 这条件不具备, 根本没戏, 结果也不出预料。
不少公司搬家离开中国, 搬去了东南亚, 越南和其它地区, 背后也是同一个原因。
美国零售行业不看好中美关系,怕政治原因影响经济利益,所以倡导非中国制造,导致外移,但是东南亚工厂不是所有的工厂都有中国工厂那么大的规模和优质管理,东南亚工厂有交期和品控问题,所以美国零售商也在做取舍。
最主要的是2001中国进入世贸总协定后,到现在并没有完全遵守当时的协定,(这不是只有当代领导者的责任,而是体制的问题,当年老邓都没法解决),这协定有经济的,也有zz方面的。经过这20年,美国明白了中国在这方面没法改变,再加上其他原因,美国两党都对中国采取一样的制裁,这其中民间看到的最明显的是高端芯片制裁。中间拜登政府发布了Chips Act。
这Act是法律,从此,美国一定会自己建造芯片厂,目的是不会把高端的主要产能放在大陆,而是在其他国家,最主要是放在美国。我认为这种转变是30年的,可不是5年的那种短期计划。
大陆经济3架马车,第一和第二是外贸加工出口和地产。大陆的地产周期本来就已经到了,再加上美国的制裁,所以现在到未来5年经济是肯定会非常差的。A和H股市那是更差了。
互相对峙,都想压倒对方,美国不断提高利率一方面是控制通胀,还有一方面是吸取热钱。美国和中国都很清楚都有依赖对方的时候,但是谁都不甘示弱。芯片问题,我们可以坐看最后结果是不是你说的那样:)
地主主要租给蓝领阶层,当然希望蓝领收入稳定才能保证自己的房租收入,但是大趋势早已变化,不是川的一个口号就能回来的,川不过是利用了蓝领的希望制造业回归来拉选票而已。
N多年前去投资的还好一点,这说明企业的生存和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和保护主义很有关系。
一个政策限制汽车进口就行了。如果真让资本自由操作,三大汽车厂早倒闭了。 政策和经济手段可以干预的,加进口税什么的
结果。按照资本自由流动说法,这些厂一开始就不会设在美国。所以资本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可以把制造业移到便宜地方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86566?utm_id=0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86566?utm_id=0
https://m.huxiu.com/article/377834.html?type=text
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汽车加大了对欧洲的出口力度。欧共体对日本汽车的进入一开始就持谨慎态度,对日本车采取了进口配额的方式进行限制。1991年双方达成协议,日本保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每年输入欧共体的汽车数量不超过120万辆。 为了占领欧洲市场,日本车企改变策略,在欧洲各国就地设厂生产和销售,绕过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种种壁垒。
相比于日本车企兢兢业业把每一道生产工艺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压榨到极致的强大执行力,美国企业由于工会的阻碍,执行力简直能用“拉胯”来形容,这直接导致了全国出现了很多汽车城破产,大量汽车工人失业,底特律彻底没落…
美国政府一看,自家不争气的三大厂越斗越败,继续下去美国汽车工业迟早要被脱下泥潭,于是果断挥舞着政策大棒下场干预。 处于国际地位劣势的日本迫不得已,接受了美国提出的一系列配额制度,一旦超过配额后,就不允许继续向美国继续出口日本汽车。 但美国三大车企还没松口气儿,日本的对策就来了。不让进口汽车,在美国本土生产总不限制配额吧?1982年~1983年间,本田、日产、丰田依次在美国建厂,巧妙避开了政策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