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时期的三个最艰危时刻,老蒋决定了最后的存亡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楼主 (文学城)

来源:《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作者:杨天石

抗战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距太大,可以说日本是处于绝对优势,而中国是处于一个绝对的劣势。在整个抗战里,中国曾经有过三个非常艰难危波险的时刻。大使的调停,一面则坚决抵制国民政府的主和派。

抗战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距太大,可以说日本是处于绝对优势,而中国是处于一个绝对的劣势。在整个抗战里,中国曾经有过三个非常艰难危波险的时刻。

▲蒋介石和宋美龄

第一个时刻是淞沪战败,南京沦陷,国民党高层多数主和,蒋介石坚决主战、拒和。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淞沪抗战,中国政府调集了75万军队迎战三个月,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拿出了当时所可能调动的全部力量,从全国各地调了75万军队和日本人在上海战场打了三个月,但是,由于敌强我弱,被迫撤退。又由于决定仓促,指挥无方,形成了溃败。

日军违反军事常例,在血战之后,并不休整,火速进攻南京,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中国的首都沦陷。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有的一个悲剧性的重大事件,中国政府当时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立即通电,声称中国军队退出,绝不至于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的抗日本侵略的原定国策,他唯一意义是使之有更加加强全国抗战之决心。

此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坚决拒和,一面拒绝德国陶德曼大使的调停,一面则坚决抵制国民政府的主和派。

▲日军攻入上海市内。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过迁都拒和的历史。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在1894到1895期间,康有为由于日军打进了山海关,北京处在日军的进攻矛头之下,所以当时康有为曾经给清朝上一份奏折,其中一个就是拒和,就是拒绝和日本人谈和;

第二个主张是迁都,主张把当时清朝的首都从北京迁到西安,第三个要求是变法。

拒和、迁都、变法,但清朝政府没有接受康有为的主张。  

这次南京沦陷,中国面临着非常危险的状况,所以,国民政府蒋介石做的第一就是拒和,不和日本人谈判,第二迁都,把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重庆。

当时国民党内部是什么情况呢?

12月15日,也就是南京沦陷的第二天,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在会上主和、主战,一部分人主张和日本讲和,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斗,意见不一样。

但在这个高级干部的会议上,主和者占多数,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干部主要议和。

汪精卫本来对抗战就信心不足,在这个时候,汪精卫就向蒋介石提出,现在你不行了,还是让我出来,让我出来,以第三者的面目组织一个新的政府,跟日本人谈和。

可见由于南京的沦陷,汪精卫第一个动摇了,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就是既不是国民政府,也不是日本政府,也不是当时的中国一部分亲日派准备成立的所谓维新政府,他要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和日本人谈和。

蒋介石当时就回答他不可以,不可能和日本人谈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图为日本记者实拍南京沦陷时的照片。 

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居正跟蒋介石讲,现在国都都沦陷了,只有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就是跟日本人讲和。

居正跟蒋介石讲,如果你不敢跟日本人谈和,不敢在条约上签字,我居正代表你签字。

当时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他在国民上应该是左派,对日上应该是强硬的。但在国民党的高层会议上,于右任也批评蒋介石说,你怎么到现在还犹豫不决呢?要赶快谈和。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讲

“国民党的革命精神只有为中国要求自由与平等,而不能够向敌人屈服,不能够订立不能接受的条件,订了条件以后,就会增加我们国家民族永远的束缚。现在是一个大的危险的关口,我们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的利益为前提,不能和日本人谈和。和日本人谈和,对外的战争可以停,对内的战争会起来,国家一定会出现大乱的局面。”

蒋介石说今天最危险的之点就在于停战言和。  

南京停战以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表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应该承认,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淞沪大战,中国的75万军队打败了,南京的保卫战,中国的十多万军队也打败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说中国的抗战处在一个非常艰难、危险的关口。

在国民党高层大多数主张跟日本人讲和的条件下,蒋介石坚持拒绝谈判,拒绝了日本人讲和,坚持迁都重庆,这是做长期抗战的准备,这是中国抗战的第一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抗战初期的龙云与蒋介石

中国抗战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  

汪精卫从重庆出逃,日军打下南京以后,在1938年,首先是打下了广州,这样的话,中国政府从香港接受外国援助的通道被堵住了,然后很快广州失陷,中国政府在南京沦陷以后,把主要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搬到武汉,作为迁都重庆的一个准备。

那么广州、武汉的失陷使得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再度丢掉了一个行政军事的指挥机构。

到了重庆以后,汪精卫由于对抗战失去信心,在1938年的年底从重庆出逃,到了昆明。

到了昆明以后,汪精卫又和当时昆明的最高领导者龙云交了底。  

在南京时期,汪精卫曾经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组织一个新的政府,跟日本人谈和。

到了重庆时期,到了汪精卫从重庆出逃的这个时候,汪精卫到了昆明以后,又跟龙云交底,说“我要组织一个第三势力”,也就是联络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各省,以这个为根据地成立一个以汪精卫为首的新政府,也就是说汪精卫继续要想组织第三股力量和日本人谈判。

在昆明的时候,汪精卫向龙云交了底。而且当时汪精卫也联络了一些人,例如云南的龙云,例如西康的刘文辉,还例如一些广西的首领、广东的军事首领,例如像张发奎等一大批军事将领。

也就是说汪精卫出逃不仅仅是作为国民党副总裁的背叛,而且他还想用他的背叛带动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这五个省都投降日本人,应该说这时候是中国抗战的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龙云虽然是云南省主席,虽然当时是抗战阵营里,但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和日本日谈和的计划。

除了龙云之外,四川的刘文辉也是汪精卫的支持者。大家想,如果龙云跟着汪精卫跑了,如果刘文辉、张发奎他们都跟汪精卫跑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根据地一个是四川,一个是云南,在华北就是山西,山西的阎锡山这时候也在动摇,阎锡山也派了他的部下秘密和日本人谈判,想要跟日本人谈和。

所以,我说1938年的年底到1939年的年初,由于汪精卫的出逃,由于广州、武汉的失陷,中国的抗战面临着第二个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  

▲汪精卫(右)逃离重庆前往昆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右二)在机场迎接。

中国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44年日军进攻贵州的独山。  

1944年,日本人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

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人先打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中国的军队也都失败了,所以我们把这个称之为一溃千里,就是一下子中国成千公里的国土丢了,离重庆就不远了。

在日本打到贵州的底下,当时美国的魏德迈将军问蒋介石,说日军打到独山怎么办?

魏德迈将军的建议就是再迁都,从重庆迁到昆明,蒋介石说我不准备再走了,准备和重庆共存亡,一步也不能离开重庆。

蒋介石的这个话让魏德曼很感动,魏德曼向蒋介石表示,那么我一步也不离开你,愿意和你一起守卫重庆。

蒋介石当时很镇定,但驻守重庆的各个大使馆都很紧张。

首先,苏联大使馆准备撤侨,准备把侨民撤离重庆,另外英国和美国都准备撤侨,准备把自己的侨民从重庆撤离。

如果英国、美国、苏联的大使馆都要下令自己的侨民离开重庆的话,这个会造成空前未有的紧张、慌乱的局面。

蒋介石自己不愿意离开重庆,表示再也不迁都,同时向英国、美国、苏联的大使馆提出来,希望你们镇定、稳重,动员自己的侨民不要离开重庆。

同时蒋介石调集了军队,包括从河南前线把汤恩伯的部队调回重庆,准备以乌江为防线保卫重庆,这是重庆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这是中国的三个艰难危险时刻。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

这三个艰难危险时刻,南京沦陷,多数国民党主和;

广东、武汉沦陷,汪精卫出逃,在这个情况下,是第二个危险时刻;

第三个危险时刻是日军打到重庆,英、美、苏都很慌乱,准备彻底撤侨的情况下,蒋介石表示一定要死守重庆,和重庆共存亡。

这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由于蒋介石的镇定,由于蒋介石的坚决,中国的抗战度过了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邓公:我不要他们回来!听到这句话,泪流满面 中国抗战时期的三个最艰危时刻,老蒋决定了最后的存亡 我的父亲袁世凯:从总统到皇帝梦的幻灭 “一篇忽悠了几代人的课文!” 那些过气的高干子弟的人生反转
郭大平
蒋介石在大节上,还是有担当的。但在具体战役指挥上,不行。
竞选
毛希望日军打到重庆:“我的意思是最好打到重庆、西安去”,“公开拥护蒋介石抗日,反对顽固派,实际希望最好把蒋委员长也打死”
方外居士
那只是说的气话。事实是八路在后方根据地扎下了根使日本人无法利用占领区的全部资源进攻蒋,还要分兵守卫后方。
蒋闻铭
一边洗地一边编功劳。日本人没了资源打老蒋,打美国去了。真是想到哪里编到哪里。
j
jinjiaodw
毛公开7次感激日本侵略,说是伟人的幽默,360度无死角洗地
方外居士
在当时世界大战还远,若议和则不堪设想。
方外居士
若没有八路拖住后腿,华北将成为第二大满州国,华东也如此。其资源将被充分用来打蒋,蒋能不能守住重庆就是很大的问号。
方外居士
日本人对满卅的经营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满州的人力物力资源被大量运用于关内战场。
方外居士
若他们也这样利用华北华东,那还得了?
蒋闻铭
这不正好如了伟大领袖的愿吗?功劳就是用这些凭想象的什么严重后果编出来的哈。您自己相信就好。:)
方外居士
伟大领袖仍然需要蒋在正面挡着。若正面垮了,日军反过头来八路也不好受,因为囯军会全部变为伪军。伟大领袖在这里只是说,即使蒋

即使蒋垮了,他也能打败日本。

方外居士
即使蒋垮了,他也能打败日本。伟大领袖显然是在吹牛。
蒋闻铭
都别吹了。打败打败,打败个鬼。日本人是被美国人打败的。:)
方外居士
在這里不能贬低中國人的貢獻。
蒋闻铭
什么叫贬低中国的贡献。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言
第一个可以算。后面两个是凑数了。并且反而让人不得不发问:老蒋的领导能力是不是不行?-:)
方外居士
你是說中国不需要抗战,等待美國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