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三)

O
Ohjuice
楼主 (文学城)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

 

(之三)

 

徐家祯

 

 

 

(三)

 

(接上文)要是我们散步从愚园路口往东走,走到静安寺,那么可以买东西、 吃东西的店铺就比中山公园多得多了。

五十年代,江苏路愚园路很冷清,店铺很少。愚园路南北的江苏路 路段上,有几家小杂货铺、小南货店,再有就是褚安浜小菜场了。那是我 们的女佣每天要去买菜的地方。但是,如果要买好一点的东西,就要我母 亲亲自出马,坐车到西摩路小菜场去买了。西摩路就是陕西路以前的叫法。 在陕西路南京西路口,有一个很大的、两层楼的大菜场。好东西就要去那 里买。

江苏路愚园路口还有两家食品店:一家叫东兴,是我小学和初中的 同班同学陈孝忠的父亲开的。东兴门面很大,玻璃门两边有大玻璃橱窗, 橱窗里放着一些盒装的糖果、饼干和洋酒。推进玻璃门去,是瓷砖铺的地, 很考究的样子,但生意不好,店里暗呼呼的。东兴的玻璃门常关着,买东 西要推门进去,于是不想买而只想逛的人就不敢贸贸然推门而入了。东兴 柜子上放着的一排糖瓶里装着的糖果、话梅、干果,看上去陈陈旧旧的, 好像已经几十年不换了,引不起人家购买的欲望。走过这家店门口,我经 常看见陈孝忠的父亲,袖着两手,在店门口无聊地望风景。后来,这家店 很快就打烊、关门了。再后来,听说我的同学也得了不知什么病去世了。

东兴糖果铺对面,就是另一家糖果店,叫美康。美康的店风与东兴 的完全不同。店面很大,在转弯角上,排门终日敞开着,走过的行人都会 顺路弯进去看看店里进了什么新货。店里货架上、玻璃柜里放着的糖果、 饼干琳琅满目,也一目了然。拐角上还放着一个大冰箱,终日听得见冰箱 的马达在哒哒地响。夏天走过,总想买一根冰棍、雪糕,或者买一块小冰 砖、大冰砖甚至紫雪糕带回去。

但是,即使美康,货色也远没有静安寺的老大房全,所以,我们家 要买东西,最近的要到静安寺,再远一点就到陕西路南京西路口的泰康食 品商店,甚至再远,要乘车到南京东路食品公司和大的糖果店及南货店去 了。

静安寺也有一家饭店,叫乐村酒家,就在百乐门的斜对面,华山路 上。他们下午供应点心,也有小笼包、馄饨、汤圆、包子之类的点心。走 得累了,就进去坐下,吃点点心再坐三轮车回家。乐村楼上是饭店,供应 晚饭,但我们很少去那儿吃饭。

我这里要讲的不是乐村的点心,因为这些点心,全上海到处都有, 没什么特别的。我要说的是老大房的鲜肉月饼。

老大房开在华山路上,店面朝东,旁边后来开了一家新华书店,有 两层楼。对面拐角有一家人民银行,很大。老大房是上海的老牌食品商店, 店面很大,有好几间门面宽,店铺门楣上用大字写着“西区老大房”几个楷 书大字。我一直在想:“难道上海还有一个‘东区老大房’吗?”但我从来没 有见过,不知在哪里。

老大房是卖糖果饼干的,但是在靠新华书店那个角落上,却放着一 个大平底煎锅,有专人在卖现做现卖的鲜肉月饼。鲜肉月饼跟苏式月饼 (上海以前月饼分两种:广式和苏式。苏式月饼比广式月饼小很多,也薄 很多。广式的现在还有卖,苏式的已经不多了,因为大家更喜欢吃广式的) 差不多大小,可能略小一点吧。扁扁的,起酥。老大房现烤出来的鲜肉月 饼香气一直飘到拐弯的延安路上去了,老远就能闻到。买来咬一口,肉香 满嘴、唾液顿生、食欲即来,真是诱人的中式点心呀!

老大房还卖一种小一点的肉月饼,叫“眉毛饺”。我问了很多“老上海”, 至今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眉毛饺”是何物!其实,眉毛饺就是鲜肉月饼的 缩小版,味道与鲜肉月饼一模一样,只是只有鲜肉月饼的一半多一点大小。 因为是长条形的,像眉毛,所以取名叫“眉毛饺”。当时记得鲜肉月饼大约 八分还是一毛钱一个,而眉毛饺,则卖五分钱一只。很多人觉得买眉毛饺 不合算,所以买的人很少吧。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店里供应了鲜肉 月饼还要供应眉毛饺?可能眉毛饺吃起来方便吧。嘴巴大的人,眉毛饺一 口就能放进嘴里去了。而买三分钱一个的大饼,嘴再大,也要咬好几口才 能吃完!

前几年,我住的澳洲阿德莱德有人在网上卖“老大房鲜肉月饼”,还 宣称,他母亲是老大房的退休工人,所以做的是地道的老大房鲜肉月饼。 我们到他家去买过几次。月饼的肉馅倒调得是很好,的确有老大房的味道, 但是外形一点也不像:虽也起酥,但高高拱起,不像苏州月饼是扁平状的。 看来,淮南的桔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吧。

后来,大概在家里卖月饼不过瘾吧,就在唐人街开起了一家专卖小 笼包、荠菜馄饨、菜肉小馄饨、生煎包等上海点心的点心店,也卖鲜肉月饼,但月饼要限量供应。我不知道为什么。开了几年,听说,现在已经关 门了。不知道是不是与 Covid 19 有关。

六、七年前,我回上海,住弟弟家。一次去静安寺逛逛,发现西区 老大房搬家了:搬到静安寺梵航渡路口去了,门面也缩小了很多,只剩一 开间的门面了。店里冷冷清清的。我进去想看看有没有鲜肉月饼卖,一看, 居然墙上牌子上写着各式各样的肉月饼有十几种:有鲜肉月饼、火腿肉月 饼、榨菜肉月饼、干贝肉月饼、虾米肉月饼 ......,真是品种繁多。于是各 种选了两个,买了二十四个肉月饼带回弟弟家吃。月饼是冷的,要在微波 炉里转热了才能吃。肉馅的味道还是不错,但是哪里能跟现烤出来的鲜肉 月饼的味道相比呢!  (未完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三)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二) 画饼充饥 —— 回想以前在上海吃过的几样食品(之一) 我记忆中的上海西餐馆(九) 我记忆中的上海西餐馆(八)
最西边的岛上
哈哈哈,鲜肉月饼果然来了哈 (我再也不敢提“西岛月饼”了;-)!我突然觉得您不止是在写美食,也是在写乡情!!!!
最西边的岛上
大家的讨论也和乡情有关系!!!衷心地感谢您!
O
Ohjuice
美食当然与乡情、亲情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分不开。
最西边的岛上
真是滴!所以会有信兄给的 ”涎泪共下” (“成语有:涕泪横飞;你这来个“涎泪共下”。新鲜。 - 信笔由墨 - “)
b
borisg
有一次母亲回上海省亲,回来带了些鲜肉月饼给孩子们,旅程长,月饼坏了吃了拉肚子。。
O
Ohjuice
澳洲肉类不准进口,所以无法带鲜肉月饼回澳。
金笔
记得当时买鲜肉月饼需要排队的,一般都排队超过十五路车站,大约二三十人,店里装一个牛皮纸袋,这个香味飘满整个车厢。
有言
“ 再后来,听说我的同学也得了不知什么病去世了。” 感觉有笔误,去世的是您同学的老爸吧?-:)
g
goingplace
你说的美食,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老大房的鲜肉月饼了,我父母就在附近上班,下班常带回来的,还有肉饺。

遗憾的是,我并不喜欢这些,包括甜的蟹壳黄,都不喜欢。

从小就不喜欢咸的零食,葱油桃酥,万年青饼干都不喜欢。

 

O
Ohjuice
没有错。是我同学得病去世了。谢谢仔细阅读!
O
Ohjuice
对,对!“肉饺”就是我说的“眉毛饺”,也叫鲜肉饺。
有言
不客气。感觉上是很年轻,一下子没转过弯。冒昧了。
闲杂人员
很喜欢您写的美食帖子,谢谢分享!我小时候在上海,但那时很小,您说的这些美食那时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是

小时候不爱吃饭,爱吃零食。倒是后来再回上海时,才吃到那些美食,非常喜欢。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喜欢买功德林的烤麸以及沈大城的糕点。所以我对上海的糕点情有独钟。那时我读的小学叫华山路二小,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时喜欢吃奶油话梅,桃板,敲扁橄榄,盐金枣等零食。放学的路上有一家小店,我喜欢买一包盐金枣吃,五分钱一包。那里还有卖大雪糕,一毛二一个,特别好吃。还记得上海人喜欢买了东西,就拿着纸包在路上吃。后来到了北京,貌似北京人觉得在路上拿着吃东西是一件不雅的事。还记得上海的精白面包也很好吃。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我家离武康大楼不远,常去那里买东西。也没觉得怎么样,现在那里成了名胜。现在很理解李敖先生为什么不想回大陆。有的时候,家乡,已经不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样子,她在记忆中。故此您的回忆十分的珍贵。

吾道悠悠
静安寺现变化很大,我能认出的大概只有百乐门。

现我还依稀记得当年的百乐门商场。

那家新华书店我也记得,门面不大,但里面不小,书籍也较多。

O
Ohjuice
你讲的盐金枣,上海小孩个个都吃过。我不知道你在上海是什么时候,现在的确已经大变。谢谢你的阅读。
g
goingplace
我跟你一样,小时候根本不好好吃饭,就想着吃零食。现在还是不喜欢吃饭,只是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