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德州投房举例。地税一下涨了百分之好几十,现在现金流大概率受到了挤压吧。老有人拿德州人口流入说事,那些流入的大部分是高科技公司白领,租房也是短期的。德州这房价,没一两年这些租房的白领就自己买房了。Zillow 上达拉斯这一带的空置待租的 single family 乌泱乌泱的,租不出去就得降价,而降价只会吸引那些资质不高的人来租房,这样面临的各种风险(欠租毁房)。现在德州投资客已经在卖房了,前两年涨价先锋Austin 现在是领跌先锋。德州房价下跌这才开始,更进一步的下跌还在后面。
而股市投资不需要地利,不需要时机,只需要定力,就可以分得财富的一杯羹。只需简单重复一个动作,定投,不用赶租客,不用打官司,不用修马桶,不用招租找不到压力山大等等。By the way, 我家有两个出租房,也和租客打过官司,自己修过东西,和PM 打交道等等。除了赶人没经历过,投房面临的其他方方面面咱也经历过,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咱就拿实例说话,文章最后左边列出的是S&P 500 index 收益率,右边是我和老公现在就业公司的401K 的两人平均收益率。我们现在的401K 可供投资选择里并没有S&P 500 index,我们主要投 美国 large cap fund/index fund, medium/small cap fund/index fund 比较多。
需要说明的是2016和2017年,这两年我的401K 收益不太好,拖了两人平均收益率的后腿。之所以不太好,是因为我踏空了。把一部分资金挪到 international fund, 后来发现还是美国的 equity market 表现最好最强劲。
有感圭妈写的好文“股票和房地产是相辅相成的“。这里不少在房地产赚了不少身家的,大多数都是加州这种地方,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光加州的 prop 13 和庞大的人口, 就比别的地方的地产投资占了先机。
拿德州投房举例。地税一下涨了百分之好几十,现在现金流大概率受到了挤压吧。老有人拿德州人口流入说事,那些流入的大部分是高科技公司白领,租房也是短期的。德州这房价,没一两年这些租房的白领就自己买房了。Zillow 上达拉斯这一带的空置待租的 single family 乌泱乌泱的,租不出去就得降价,而降价只会吸引那些资质不高的人来租房,这样面临的各种风险(欠租毁房)。现在德州投资客已经在卖房了,前两年涨价先锋Austin 现在是领跌先锋。德州房价下跌这才开始,更进一步的下跌还在后面。
中西部投房也不容易,需要长时间和上规模。版上在中西部非常成功的大佬,很牛。但貌似靠开餐馆有的第一桶金,而且餐馆就是个cash cow, 可以持续供给现金,在投房上形成规模效应。这种成功模式对于拿W2 的人,很难复制。
个人认为,拿W2 的在美国大多数地方搞房产投资,都很难有加州人那样的亮眼成绩,因为地利就不行。当然除了地利,还有入场时机。
而股市投资不需要地利,不需要时机,只需要定力,就可以分得财富的一杯羹。只需简单重复一个动作,定投,不用赶租客,不用打官司,不用修马桶,不用招租找不到压力山大等等。By the way, 我家有两个出租房,也和租客打过官司,自己修过东西,和PM 打交道等等。除了赶人没经历过,投房面临的其他方方面面咱也经历过,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的人总把投资股市和一些投机行为混为一谈。凡是那些跟风的,跟风买中概股,跟风买木头姐的破 fund, 跟风买科技网红股的,跟风买特斯拉这样的,赔钱一点不奇怪。这不能怪别人,怪自己没有投资的定力,却有投机的侥幸心理和赌博心理。
咱就拿实例说话,文章最后左边列出的是S&P 500 index 收益率,右边是我和老公现在就业公司的401K 的两人平均收益率。我们现在的401K 可供投资选择里并没有S&P 500 index,我们主要投 美国 large cap fund/index fund, medium/small cap fund/index fund 比较多。
需要说明的是2016和2017年,这两年我的401K 收益不太好,拖了两人平均收益率的后腿。之所以不太好,是因为我踏空了。把一部分资金挪到 international fund, 后来发现还是美国的 equity market 表现最好最强劲。
从下面对比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收益率大多数时候是输给了 S&P 500 index,但我们还是挺很满意的,因为几乎没有花时间精力在上面。目前所有401K 和 IRA账户的 balance 是2011年年底balance 的6.7倍 (2011年以前我没记录),除了收益,当然还有每年的 contribution。Total net asset 里面,目前房子的 equity 只占总值的22%。而2011年在房子上面没有任何 equity。一场金融危机,房价跌得一塌糊涂,那时欠银行的贷款和当时房子的市值差不多。
我 track 我家的开销已经有十几年了,目标是退休后不降低生活质量,不改变 life style。目前为止,我花钱没亏待过自己,以前爱买包和各种东西。爱马仕香奈儿LV 包包近30个,爱马仕丝巾披肩等大大小小七七八八200条,鞋子至少100双(各种名牌都有),每年护肤和护肤品花6-7千,2020-2022 平均每年旅游花了4万(两人)。退休以后购物会少很多(可能还会卖掉一批),因为该有的都有了,旅游的支出会大大增加,争取商务舱自由。这样的话,按照目前我家有限的 net worth, 我做了一个相对保守的 financial projection。结论是,我们恐怕到死钱也花不完,这一两年准备躺平了。
我们非码工,传统行业普通收入,net worth 远远比不上科技新贵和大地主,但钱够花就可以了,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否则最后你的钱不是给儿媳妇买包买首饰花了,就是给洋女婿还了学贷了,自己倒是一辈子没享受什么就抠抠索索过完了。
年份 标普500指数 收益率(%)
2008 -36.6% -42.7%
2009 25.9% 45.0%
2010 14.8% 24.5%
2011 2.1% -5.4%
2012 15.9% 14.3%
2013 32.2% 28.8%
2014 13.5% 7.6%
2015 1.4% -1.9%
2016 11.8% 9.5%
2017 21.6% 16.5%
2018 -4.2% -8.5%
2019 31.2% 26.8%
2020 18.0% 18.0%
2021 28.5% 22.5%
2022 -18.0% -18.4%
2023 14.9% 12.6%
(截止11月13日)
🔥 最新回帖
🛋️ 沙发板凳
在 加州 买一个 没贷款 的 房 了
钱应该来得比较容易。
现在也就花钱买点户外功能性衣物,这一年多点 Arc'teryx 始祖鸟的衣物买了7千了,哈哈
我那些包前些年买的,很多还是在欧洲买的,比美国便宜不少。首饰手表有一些,远没有在爱马仕香奈儿包上花的钱多。反正今年之前的过去十年里,我给自己花了40万吧,我老公花钱很少,汗颜,哈哈。
你感兴趣的话今年可以看看, 不过注意outlet 网购不能退换
人家现在年轻人可是会花钱会享受呢。我好友的儿子儿媳妇飞到旧金山吃个米其林三星,就花一千多。我朋友一辈子了,连米其林三星的门儿朝哪儿开都不知道
我看到大多数华人在经济水平上来以后,享受没跟上,这舍不得那舍不得,甚至恨不得全留给娃。这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自己辛苦一辈子,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这样的人你让他全花完,也不可能。总之,有个平衡最好。
我们每年国际旅行至少2-3次,商务舱你算算多少钱?一趟算5K一个人可能都不够,两个人一年2-3万甚至更多。爱马仕最受欢迎最难买的包,现在一个也就一万多点。我现在把爱马仕包卖了,至少还能拿回不少钱回来。商务舱坐了,你能卖吗?
还有我们的身体情况睡眠情况,坐经济舱影响不大,商务舱的性价比就低一些。当然年纪大了,就要上商务舱了
is beyond being disgusting...
It's stupid...
我为了看特展可以打国际飞的,飞到欧洲专门看个画展飞回来。你这种人估计去美术馆就是一个文盲,一副蠢像,啥也看不懂。
,一副蠢像,啥也看不懂。还自以为是,在这儿矫情,丑态毕露,您老歇了吧
现在又回公司上班,但是人懒了。这不,天冷了,都还没拿出来过。每天始祖鸟的各种夹克一穿就出门了
self-esteem 是快乐的基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认同和自主。
当然爱自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时也不用花什么钱。比如每个月去做个 facial, 按摩啥的,就挺享受放松的
我戴一千多美金一条的爱马仕羊绒披肩上班,也没一个人认识。这样的披肩我有30多条,就是自己喜欢而已。
合算不合算,每个人想法也不一样。千人千面,你不需要理解
每个品牌都有它的特点。
1-year cumulative pre-tax return ,根据投入的金额做个权重吗?
也可以选 display range, 看历史上的 annual return
不关注爱马仕丝巾披肩的,100%我戴了也很少有人看得出来
关于包包,唯一一次被认出来的是,我以前有过一个印度老板,我特意背了一款低调无double C logo 的香奈儿包包去他家做客,结果被他老婆,也是老印,看出来了。老板说他老婆一年买好几个LV。
我就是喜欢他家的工艺和设计,我的第一条爱马仕丝巾是2000年在芝加哥买的,那时完全不知道牌子,就是觉得颜色图案光泽太漂亮了
另外大家都是普通人,没啥身份不身份的。面子身份啥的,在我这里不重要
她的谈吐,打扮和气场。
我很想不通的是很多人乘飞机的时候拎着名牌包包,戴着贵重首饰,是不是只有这个时候可以得瑟一下?:)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是个人爱好,不用想太多。而且我个人现在并不关注别人啥气质,跟我都没关系。
我周围的老美同事上班穿得很随便很普通,但人家可能资产比我多,根本看不出来。
还是一眼很容易辨认的,当然这可能和在这个相关行业也有关系。
都来美国这么久了,那一套把人分类的想法还是放弃吧。说到底,就是一个物件,喜欢又负担的起,就买。哪儿那么复杂的底层逻辑?
时尚的潮流吗?就如你买始祖鸟一样,不也是这几年比较流行吗?为什么不买Patagonia? P 也是户外休闲服装的品牌,不还是始祖鸟比P更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