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家族,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因为先祖徐经和唐伯虎的科举作弊案,无心仕途,纵情山水,家道中落,成为贫困家庭。
徐霞客家族,其实还是积极向上的好家庭。只是徐霞客更像是家里被宠爱的小儿子,出去游玩是他的事情,家庭的前途是大哥家的事情。
他的大哥家也很争气,侄儿徐亮工,在崇祯六年中举,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进士。授陕西延安府吴堡县知县。
只不过这个徐亮工有点倒霉,在崇祯的最后三年,跑到李自成的陕西延安当知县,下场可想而知。县城被李自成占领,徐县令一个书生,贪生怕死逃跑是当然的,于是被问罪免职回家。
三年后,徐霞客已经死了四年。前县令,当过官的侄儿徐亮工,是家主。
这个时候,在徐霞客的家乡,发生了一件大事。
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抵抗。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又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伤七万五千余人。
徐霞客家,不在江阴城里面,在乡下。
当江阴围城前的七月,大量的士大夫家族,带着家里面能打的人,都进入江阴城帮助抗清。江阴城外的乡下,成为治安真空地带。
这个时候,徐家的家奴,和城外想抢劫大户的暴民配合,血洗徐家。
经过这场祸难,徐家几乎全家覆没,长子徐屺、侄子,前县令徐亮工一家5口、侄子徐亮采一家16口全部惨遭屠戮,多数家眷随着徐家大宅“晴山堂”葬身火海,连尸骨都化成了灰,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徐霞客的手稿也毁于这一场大难。
徐家只有寥寥三四人得以侥幸存活下来,这其中就有徐霞客流落在外的最小儿子李寄。
李寄的母亲是徐霞客的妾,在怀了他的时候,被主母赶出家门,被迫嫁给李家。贫穷的李姓丈夫本来就是将死之人,很快这对母子就陷入赤贫。
徐霞客这个渣男,出外游玩回来后,这对生活清贫的母子也没有任何的照顾,就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少年李寄穷到只有一条裤子,客人来了看见他趴在石头上不起来,一问才知道,裤子晒在树上,光屁民起不来。
当清军高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包围江阴城,江阴义民在陈明遇、阎应元等率领下抗清时,青年李寄在城东积极组织援助,配合江阴守城,在敔山湾防乡。反而逃过了徐家的灭门惨案。
后来,李寄晚年收集徐霞客游记的抄本残篇,重新编订,这才有了现在的徐霞客游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江阴欲勤王福王之立也,江阴白眼狂生李介立名寄者,欲进中兴三策。时登妯娌山,观星象,痛哭而返,知天意已难回矣。
徐霞客家族,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因为先祖徐经和唐伯虎的科举作弊案,无心仕途,纵情山水,家道中落,成为贫困家庭。
徐霞客家族,其实还是积极向上的好家庭。只是徐霞客更像是家里被宠爱的小儿子,出去游玩是他的事情,家庭的前途是大哥家的事情。
他的大哥家也很争气,侄儿徐亮工,在崇祯六年中举,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进士。授陕西延安府吴堡县知县。
只不过这个徐亮工有点倒霉,在崇祯的最后三年,跑到李自成的陕西延安当知县,下场可想而知。县城被李自成占领,徐县令一个书生,贪生怕死逃跑是当然的,于是被问罪免职回家。
三年后,徐霞客已经死了四年。前县令,当过官的侄儿徐亮工,是家主。
这个时候,在徐霞客的家乡,发生了一件大事。
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抵抗。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又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伤七万五千余人。
徐霞客家,不在江阴城里面,在乡下。
当江阴围城前的七月,大量的士大夫家族,带着家里面能打的人,都进入江阴城帮助抗清。江阴城外的乡下,成为治安真空地带。
这个时候,徐家的家奴,和城外想抢劫大户的暴民配合,血洗徐家。
经过这场祸难,徐家几乎全家覆没,长子徐屺、侄子,前县令徐亮工一家5口、侄子徐亮采一家16口全部惨遭屠戮,多数家眷随着徐家大宅“晴山堂”葬身火海,连尸骨都化成了灰,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徐霞客的手稿也毁于这一场大难。
徐家只有寥寥三四人得以侥幸存活下来,这其中就有徐霞客流落在外的最小儿子李寄。
李寄的母亲是徐霞客的妾,在怀了他的时候,被主母赶出家门,被迫嫁给李家。贫穷的李姓丈夫本来就是将死之人,很快这对母子就陷入赤贫。
徐霞客这个渣男,出外游玩回来后,这对生活清贫的母子也没有任何的照顾,就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少年李寄穷到只有一条裤子,客人来了看见他趴在石头上不起来,一问才知道,裤子晒在树上,光屁民起不来。
当清军高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包围江阴城,江阴义民在陈明遇、阎应元等率领下抗清时,青年李寄在城东积极组织援助,配合江阴守城,在敔山湾防乡。反而逃过了徐家的灭门惨案。
后来,李寄晚年收集徐霞客游记的抄本残篇,重新编订,这才有了现在的徐霞客游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江阴欲勤王福王之立也,江阴白眼狂生李介立名寄者,欲进中兴三策。时登妯娌山,观星象,痛哭而返,知天意已难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