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五次战役(2)

蒋闻铭
楼主 (文学城)

李奇微:五次战役(2)(ZT)

敌人刚刚明显丧失进攻的势头,第 8 集团军就立即恢复了攻势,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置、补充装备的时机。我们知道,敌人的补给品还在源源不断地由满洲运往铁三角地区。铁三角这一坦荡的平原完全被嶙峋的花岗岩山岭所包围,其顶端是平康,底线则从铁原伸向金化。我们的计划是:如果可能,我们就推回到“堪萨斯线”,威逼铁三角地区,甚至夺占该地区。五月初,我们的坦克巡逻队曾插入“无名防线”以北十二英里的敌纵深地区,在那里袭扰了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突入金浦半岛的许多小股敌部队很快被我肃清,于是,南朝鲜第 1 师奋力朝临津江推进。第 1 骑兵师重新夺回了议政府,封闭了通向汉城的接近路。其他部队则由北部和东部将敌人赶出了汉城。在通往春川的道路上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那里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

在重新夺占春川之前,美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不得不采取近战来肃清该地区的敌人。远处的右翼部队也同时向前推进。所以,有一度情况似乎表明,我们也许可以发动一次攻势,重返“堪萨斯线”。可是,五月的第二周,敌人原先那种零星的抵抗在各处变得顽强起来。据观察员报告:敌人正在修建新的机场,估计其空军的实力大约为一千架飞机。尽管我们进行了空袭,但是敌人运送补给的队伍仍在一步步南下。同时,每天都能发现敌人大部队运动的情况。因此,范弗里特将军决定推迟进攻,加强自己的防御,以抗击敌人这一新的进攻。沿着“无名防线”设置了五百多英里长的铁丝网,埋设了地雷,并在雷场安放了装有汽油和凝固汽油、能够电 发火的圆桶。射界进行了周密的测定,我们准备让敌人好好尝一下在朝鲜战争中还未实施过的密集火力射击的苦头。

中国于五月十五日黄昏之后恢复了进攻。他们动用了大约二十一个师的兵力,在翼侧还有北朝鲜的九个师。进攻的矛头指向防线中央,尤其是美第 10 军和南朝鲜第 3 军的防御地段。在进攻发起后的第二天较晚的时候,防守春川右侧高地的南朝鲜第 5 师和第 7 师在中国人的沉重打击下土崩瓦解,在一片混乱中仓卒撤退。所以,需要进行一番激烈的争夺来封防线上的这一缺口。范弗里特遂将美第 2师和第 1 陆战师调至右翼,以抗击实施突破之敌的西半部分部队,同时令第 9军向右延伸防线,以便把第 2 师和陆战师留下的防御任务也担负起来。他命令两个步兵团进入阵地,阻击敌大规模进攻中位于最前端的敌军,与此同时,命令一个团战斗队和 美第 2 师迅速北上,抗击敌进攻形成的突出部西半部之敌。

这是一次历时二十四小时的极其紧张的战斗,因为中国人大批涌入了突出部,并且企图包围我方阵地。第 2 师的士兵们曾一度在主要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前后方和翼侧与中国人和北朝鲜人顽强战斗。然而,美军第 9 步兵团仍然向北进击;美第 2 师的法国营和荷兰营加上美第 23 和第 38 步兵团,为恢复对主要补给线的控制则向南进击。此后,第 2 师便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朝鲜战争中最强大的炮击行动之一,是第 38 野炮营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发射了一万多发 105毫米炮弹。这次炮击支援步兵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并且使敌人遭受了重大伤亡。

五月十八日,中国发动新攻势的第三天,阿尔蒙德将军命令第 2 师撤至南面约五英里处的一道新的阵地。该师师长克拉克·拉夫纳将军成功地实施了后撤。在三天的战斗中,第 2 师伤亡和失踪者共计九百人,而中国和北朝鲜军队的损失估计为三万五千人。敌军对防守中央防区东段和沿海地区的其他南朝鲜部队形成的强大压力,迫使这些部队远远地撤到“无名防线”以南地区,防守在日中海海岸的南朝鲜第 1 军后撤了大约三十五英里,被赶到了江陵村。

在西部防区,敌人企图沿北汉江向南突击,迂回汉城。但是,美第 25 师和南朝鲜第 6 师经过三天的苦战,将中国人阻止在南朝鲜首都以东约二十英里处的一个村庄磨石隅里的南面。敌人还直接向汉城发动了若干次小规模进攻,但很快即被击退。于是,中国人不得不在距自己所吹嘘的目标很远的情况下再一次停下来喘息。

在东部防区和中央防区,他们得以向南推进,占领了大片地区,为此,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中国人诱歼我军任何部队的企图均末得逞。除了从南朝鲜军队手中夺取大量武器装备外,他们能够炫耀的用鲜血换来的东西仅有大片崎岖不平的但丁《地狱篇》中所描述的那种土地,以及一些遭受猛烈轰炸、几乎是片瓦不留的村庄。

然而,对退却的南朝鲜军队所丢弃的这些武器装备不可等闲视之。这些武器足可装备好几个完整的师。可是,在华盛顿的 报刊上和美国国内其他地方还是出现了许多无稽之谈,对我的司令部与南朝鲜政府之间存在的摩擦表示不满。但是,这些摩擦是由喋喋不休的无稽之谈造成的,而这些无稽之谈又产生于李的办公室。他们说什么南朝鲜现有大量受过训练的兵源,只要美国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武装,就能减少在朝鲜的联合国军的数量。这种前景对美国国内的读者来说自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是,这纯粹是建立在幻觉的基础之上的。除非李能使已经武装起来的南朝鲜军队在战场上打得好一些,或者激烈的战事 能够缓和下来,否则,既不会有多余的人员,也不会有多余的资源能用于为实现那种预想的扩充计划而进行的监督和训练。

五月九日,承莫西奥大使和范弗里特将军的陪同,在除李本人之外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我拜会了南朝鲜总统,并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明需要改善南朝鲜军队的领导状况。我们对南朝鲜陆军参谋长钟将军一直是十分信任的。然而,由于作战要求很高,加之文职当局在政治上对他进行干预,没有全力加以支持,因而,他几乎无法培养出南朝鲜军队所需要的和理应拥有的那种高水平的野战指挥官。

我认为,那天下午我们与那位老斗士所进行的开诚布公的谈话毫无模棱两可之处。我甚至可能过多地向他透露了军事形势方面的问题。可是,他的司令部还是在顽固地制造这类所谓我们拒绝利用取之不尽的兵源的谎言。这件事已成为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了。因此,我要求范弗里特注意,他和他的高级军官们(他的参谋长和三位美军军长),除纯军事问题之外,不要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其他问题的言论。以后一定会有机会把南朝鲜所有的师从战线上撤下来进行训练、使之成为第一流的作战部队。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在我们政治战线这一令人苦恼的问题上火上浇油。
 

 

c
chufang
一当提起“第一骑兵师”,我就想起了这个。

咲媱
我在美国的军事博物馆,看到朝鲜战争中,美国缴获的大量苏联武器。甚至有德国武器,这些都是先被苏联缴获,然后武装中共的。
咲媱
当中不乏很多射程极远的火炮,坦克等,所以说中共的装备落后,其实是错的。中共当时的装备由苏联提供,其实并不差多少。
f
f2022f
李奇微估计敌方的伤亡就像所有美国书上一样,就是瞎估计。一点都不准。
咲媱
当然比起有亩产万斤传统的中共,要准确得多。
咲媱
基本上二战之后苏军缴获的纳粹武器,以及很多苏联自己的先进武器,都给了中共用于朝鲜。
f
f2022f
你要说数量。1952年底上甘岭战役时。美军发射了190万炮弹。另加5000枚炸弹。中国军队只发射了40万发炮弹。0枚炸弹

更别说这是1950年的5次战役。中国军队的武器就更差了。

f
f2022f
亩产万斤是刘少奇,邓小平宣传的。美国书上估计敌方伤亡大概与刘,邓的误差差不多。
咲媱
刘邓和老毛吹牛的功夫比起来,毛都不算。
咲媱
中共的武器和弹药并不比美军少,但是中共的人命贱,还不如炮弹值钱。所以美国用炮弹拼,中共用人命填。
咲媱
结果用人命省下来的武器弹药都被美军俘虏了。要不然我也看不到美国的博物馆里面,那么多韩战俘获的苏制,德制改苏制武器。
蒋闻铭
您又来了,说刘说的七分人祸,是刘邓惹下的。让你去了解一下七千人大会的结果,您可能没去。大会后毛泽东交权退居二线,让陈云和
蒋闻铭
刘邓收拾烂摊子。不是他惹的祸,他会交权?
f
f2022f
毛从来不吹牛。毛一向是很保守的保守派。
蒋闻铭
他前面讲砥平里,说战斗刚结束,他就飞过去了,美军打扫战场没结束,他亲眼看到了几百具志愿军的尸体。
f
f2022f
你水平太低,错的离谱。当年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钢产量是中国的几百倍,是苏联的3倍。

中国的武器和弹药比美军少的多,而且由于美空军封锁,运不上来。可是两边的总伤亡差不太多。说明毛的军队军事水平很高。在空军,海军那么弱的情况下还能打的那么好。
咲媱
你水平太低,错的离谱。苏联提供的都是二战缴获的武器和苏制武器,和钢产量无关。志愿军都能上去,弹药武器上不去?扯什么犊子。
咲媱
上不去,那美军在韩战缴获的大量苏制德制武器,是在哪里缴获的?总不会跑到东北来缴获吧。
f
f2022f
我虽然没去,但我知道毛是好领导自己揽了责任。要是其他人完全可以撤了刘,换一个人主管经济。
f
f2022f
说你水平低,你还不高兴。你好好看看关于美空军的空中绞杀战,和中国军队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书。
f
f2022f
别“大量” “小量” 给个数量。什么武器?
咲媱
说你水平低,你还不高兴。你看的那些书,都是土共自己的宣传。美国档案里面,博物馆里面的实物,可不是你们洗脑的书那样说。
蒋闻铭
准不准凭您这个毛*左一句话?搞笑。
c
chufang
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饿死那三千万人。然后再搞上十年的文革才算数。
咲媱
火炮,坦克,火箭炮,全部都有。美国的军事博物馆里面,有这些武器的各种技术数据。如果你能进美国的军事基地自己去看就知道了。
蒋闻铭
七千人会议后面,接着的是西楼会议,谁主持谁主导?学点真正的历史吧。即使在墙内,薄一波的回忆录总可以读到的。
c
chufang
59年庐山会议,猛开火力打倒了反对冒进的彭德怀,更进一步把中国带入了深渊。
方外居士
说话不过脑子!一个博物馆再大能放多少武器?
咲媱
你才说话不过脑子!博物馆当然是放一个样品,同样的东西放几十个有啥意义?但是有说明的啊。比如这种火炮,缴获八百门等等。。
s
sheandI
一战时基本还是这样的……

咲媱
而且博物馆的大型武器,都是在一个很大的场地露天摆放,只有精密武器,小型武器和服装旗帜等是放在室内的。
咲媱
博物馆是在美国的军事基地里面,出入都是要检查通行证的,现场还有监控,外面露天放置的大型武器估计也没人敢偷。
f
f2022f
你看你问的这问题是不是水平低?

志愿军都能上去,弹药武器上不去?

==================================

人哪里都能走,可趟水过河。武器需要公路,铁路,要过桥,容易遭到飞机轰炸。看来是真没看过书。只看过美国的军事博物馆。

咲媱
说你水平低还不信。还淌水走,你背几十斤的武器,淌水走走看,看你能走多远。士兵全部是用车运送的,这都不懂。
f
f2022f
你多读点书吧。读读维基百科也好。别只看美国的军事博物馆。那是骗小孩的地方。

绞杀战的名称来自联合国空军部队所规划的战场阻绝作战Operation Strangle(这一个作战名称来自二战时期的义大利战区)。这一场作战发生的时间包含在联军第二阶段(1950年11月25日到1951年7月10日)和第三阶段(1951年7月10日到1953年7月27日)的战场阻绝作战期间[5]。由于作战效果不佳,在经过检讨之后,于第三阶段改变作战方式。

中方称为“反‘绞杀战’”,中方包含的时间起自联军Operation Strangle到第三阶段联军对地阻绝作战的中期。当时担任美国第八军司令的李奇微(Mathew Ridgway)认为“如果终止空中封锁交通线的活动,或者缩小这种活动的规模”,就会使中朝方军队“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积聚起足够的补给品,从而有能力发动一次持续的、大规模的攻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全部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使之“铁路运输陷于完全停顿的地步”[8]。当时志愿军空军指挥官为刘亚楼,负责后勤指挥的是洪学智

“绞杀战”第一阶段发生在1951年8月中旬—月底,联合国空军趁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以轰炸铁路为主,日夜逐段轰炸铁路路基和反复轰炸铁路、桥梁,及轰炸维修队伍,并在重要桥梁、路线投掷定时炸弹、一触即爆的蝴蝶弹四爪钉,阻碍车辆通行。18日轰炸全面展开。中朝方约8200多人在2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昼夜监视联合国军飞机活动做预警,同时加强疏散、伪装,设立假目标,真真假假,迷惑对方。在当月即将1100多车皮约合34000吨物资抢运到前线,中国官方宣称初步改善了当时短缺供应的状况,“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运输任务”[8]

第二阶段于9月—12月,联合国空军改以集中轰炸朝鲜北部咽喉部位交通线,即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西浦价川间铁路“三角地区”。并逐步再缩小轰炸范围,最后压缩到肃川万城间铁路线上的里程桩“317”—“318”一公里地段及龙源里泉洞间“29”公里处之一点上。九月下旬志愿军空军陆续投入战争,其威力很快迫使联合国空军的活动空域撤至清川江以南,并迫使B-29战略轰炸机从十月份起转入夜间活动。使中朝方军队地面部队针锋相对集中力量重点维护,加固、加宽、新修公路。在不能通的铁路段利用汽车、马车人力车协运。创造性采取活动桥梁,白天移走,晚上移回。随炸随修,白天被炸晚上修复[8]

美军对战果表示不满:“凡是炸断了的铁路,很少是在二十四小时内未能修复的”,“对铁路实行‘绞杀作战’的效果是令人失望的”。在此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中朝方抢运过封锁区的作战物资达15,400多车皮。中朝方公路汽车运输能力较4月至8月提高75%以上,使前线开始有了粮弹储备[8]

1952年1月—6月,联合国空军改为重点和机动相结合,轰炸中朝鲜方铁路两头,封锁作战物资的来路和去路。中朝方采取以“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方针,4月,联合国空军被迫只轰炸清川江以北一头。汽车运输能力比1951年下半年提高了70%左右。汽车损坏率在第一季度降到2.3%,第二季度降至1.7%[8]

6月,联合国空军放弃“绞杀战”,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称:“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绞杀战”后联合国空军集中力量破坏中朝方水电站、中朝方阵地前沿至纵深80公里地幅内厂矿、城镇和军队的仓库及指挥机关[8]

f
f2022f
你都把我逗乐了。你真是小孩吗?

咲媱
扯,这是下车之后的最后一段路。绝不可能是这么从中国走过来的,你计算一下人走路的速度和路程距离,别丢人了。
咲媱
实物是骗小孩的,谁都能乱写的网上的虚言当作是真的,你真敢说。
f
f2022f
这张著名的照片是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你连这都不知道吗?丢不丢人?
咲媱
扯,用点脑子,鸭绿江到战场的距离,比如上甘岭,几百公里,他们这么走,一天最多10公里,走到都半年了。这是摆拍,然后又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