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坛第一帖:爸爸妈妈和一枚银元

最西边的岛上
楼主 (文学城)


我爸爸是个很聪明的书呆子,不善言谈没有多少体育和艺术细胞;我妈妈是个特善良的“傻”妈妈,在没有我们之前爱唱爱跳爱打篮球和集邮。爸爸结婚比较晚,妈妈比他小很多。在上大学之前,爸爸在妈妈上学的小学做过一年的数学老师,他们是在那里认识的。

爸爸生长在鱼米之乡的湖北农村,是家里男孩子里的老幺,小时候是个放牛娃,一边帮家里做农活一边读一点儿私塾,直到14岁才有机会进了“洋学堂”的小学5年纪,然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妈妈祖籍天津出生在武昌,是家里女孩子里的老幺,他们姐弟四人很小就成了孤儿,由做铁路工人的叔父收养长大。妈妈8岁多上小学时,入学口试被问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指头,她坚持说是8个。

聪明的呆爸爸和善良的傻妈妈成家以后在北京生女育儿。爸爸在大学里教书,妈妈在大学里工作,直到那个十年大劫开始。我家和那时很多家一样被抄了家,窗户被砸,我和弟弟被别的孩子们殴打欺负。后来爸爸被赶到了乡下劳动改造,每次爸爸从乡下回来探亲我们都特别高兴。

但是有一次爸爸回来好像很生气,责备妈妈不该没问他就把一个小铁炉子给了别人用。妈妈辩解说那个年轻阿姨同事刚结婚,需要炉子做饭。爸爸让妈妈尽早把炉子要回来。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发火也不敢问。一年后那个小炉子被还回来了,记得爸爸把炉子全部拆开了,然后一声不吭地坐在椅子上一根儿接一根儿地抽烟。晚上又听见爸爸和妈妈发了脾气。

很多年以后,爸爸才给我讲了这件事儿:奶奶一辈子辛辛苦苦地省吃减用,陆陆续续地给了爸爸十枚银元。爸爸在被抄家之前把这些银元藏在了小炉子的泥壁里。但他谁也没告诉,所以妈妈借炉子出去的时候并不知道。炉子被还来时,炉壁已被重新装过,那十枚银元也没了踪影。妈妈后来去问了那个借炉子的阿姨,但不敢明说,只是问她换炉壁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了什么,阿姨说是她的丈夫换的,没听说有什么。

那个丈夫当年是很红的人士,所以我这才明白了爸爸那时会那么使劲儿地抽烟,因为他不仅不能去要银元,还怕有人会因此来进一步整我们家。

奶奶是在那个时候去世的,爸爸在被审查不许他奔丧。这十枚银元是奶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

以后爸爸回去探亲时,给他的哥哥们讲了这件痛心的事儿。于是哥哥们从自己手里的奶奶银元中拿出了四枚给了爸爸。在我2017年回国探亲时,爸爸给了我这枚银元。

现在妈妈爸爸都已经去了天堂 。。。 。。。

这枚银元上有奶奶的手印,有大伯们的手印,有爸爸的手印,有我的手印,以后还会有我儿子的手印 。。。 。。。


附图:这枚银元

李健的“异乡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冒牌儿画家 新春素食:乱炖素辣汤 辞旧迎新 — 友谊地久天长 很有意思的庄子哲理(和诗) 爸爸妈妈和一枚银元
蒋闻铭
西岛好文。不过这个事,怎么也怪不着您母亲,是您父亲的错。
最西边的岛上
同意,不是妈妈的错,也不是爸爸的错,是那个时代的错误吧? 我爸爸的嘴不如他的笔(我继承了这个缺点);妈妈是个很直的傻妈妈
最西边的岛上
(我也继承了这个性格)。爸爸大概是怕(容易相信人的)妈妈不小心和别人说了吧? 唉 。。。
申芝堂主
祖上有点底子啊。我们家有几张金圆券夹在书里当书签。90年代才买了一枚收藏。
西
西北东南
和你一样,现在喜欢看亲历亲闻的真实故事。不过,青少年时代曾经非常喜欢看小说。
最西边的岛上
爸爸自传里说家里不富裕:爷爷50岁去世后,奶奶和两位大伯做小作坊生意为生(爸爸上中学拿的粮食奖学金),过得非常节省。
最西边的岛上
银元是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吧。
最西边的岛上
握手!除了小说外,我小时候还爱看小人儿书 :-)
申芝堂主
我祖父1938年47岁倒在党国抢运物资的岗位上,之后家里困难。外婆家在苏南开茶馆,1948年收进大量金圆券。那个年代啊
冰星
我家也有二块银元。
最西边的岛上
大哥好!是吧?每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啊。
最西边的岛上
刚查了一下,原来金圆卷就是传说里用麻袋装着去买米的货币。
看客2010
邻居很缺德。看到最后鼻子酸酸的,几近落泪。写得很好:)
最西边的岛上
谢谢您理解我!我写的时候是流了泪的。
冯墟
老乡好文!您将这枚袁大头保管好了,意义非凡。十年艰辛探索?习近平的探索没完没了,已经不止十年了。
最西边的岛上
好,会保存好。我出来很早本来已经不再想过去,是这次那边对新冠疫情无科学无人情处理又激起了愤怒和回忆。谢谢理解。
走资派还在走
原先有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里头那地主叫李三刀,主人公的姐姐被李三刀灌了水银,给李三刀他妈陪葬了。
最西边的岛上
没看过这本儿,希望和高玉宝的半夜鸡叫一样是虚构的故事,不然听着太可怜了。
深海潜水綎
看过这本小人儿书的都应该有一定年龄了,小人儿书封面好像就是姐姐坐在莲花座上。小时候看感觉很害怕。
有言
这种恶习解放前是有的!一般是大地主,恶霸类的大地主干的!!!
蒋闻铭
妥妥的共产党煽动阶级仇恨编的故事。周扒皮,刘文彩,再加上这一个。不过这个故事好像没什么名气。
蒋闻铭
是是是,恶霸地主刘文彩。阶级仇,深仇大恨,了不得。
哪一枝杏花
你妈妈得有多么愧疚。但是藏东西呀,真的不能这样藏
最西边的岛上
我那时太小不懂事,后来也从来没问过妈妈。现在想想,你说得很对,她一定是很后悔的。是那个时代逼人藏不该藏得东西。
最西边的岛上
不光是书呆子爸爸不会藏,傻妈妈把一副麻将藏在了鸡窝里(不敢扔),结果抄家的人走了,又来了一拨抄鸡窝找电台的人,
最西边的岛上
爸爸大学毕业时被派做过四年苏联专家专业翻译,文革时被说是苏联特务。他们在鸡窝里没找到电台,找到了麻将。把鸡们气得满院子跑
走资派还在走
《通天河》里有,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
走资派还在走
《破晓记》里也有,用童男童女祭砖窑的情节。
y
yixuan603
一块银元 我看过
常态
银元应该已经烧化了,可能谁也怨不着。
最西边的岛上
谢谢前辈跟错帖。我的帖子标题是:一枚银元。肯定不是您看见的那块银元 :-)要不您自己另发帖也讲讲吧。
最西边的岛上
走兄, 我的帖子是:一枚银元。不是您说的一块银元(此银元非彼银元!)。请您另开一贴讲您要说的事吧。谢谢啦!
最西边的岛上
走兄, 我的帖子是:一枚银元。不是您说的一块银元(此银元非彼银元)。请您另开一贴讲您要说的事吧。谢谢啦!
最西边的岛上
您查了银子的熔点吗?好像是: 961.8 °C :-))
走资派还在走
好,删了
走资派还在走
好,删了
最西边的岛上
走兄把和主帖不相干的跟帖清了。那您跟他的这个清了的帖就无(厘)头了,也更不相干了哈。
最西边的岛上
如果您也清了您的帖子,我会喊蒋老师删他跟你的帖。谢谢您了。
最西边的岛上
够哥们儿,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