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毁伤效果无非是4个方面
1,爆轰机械效应;
2,高温灼烧效应;
3,强光照射效应;
4,放射性污染效应
前3个是短时效应,也就是说,损毁只在核暴瞬间完成,核暴一过,不再有持续效应。而且短时效应只能作用于城市、地区等点目标。即使点目标也做不到摧毁所有城市,只能择其要而为之
这部分核暴损害主要是两点:城市破坏、人员杀伤
人员方面,一旦全球核大战已被意识到不可避免,各国都应该早已开始预防,地下掩体、偏远地区疏散等等都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至于城市破坏,哪个民族还不能从重建中走过来?更何况相比于广袤的地表、这些点目标在地图上几乎都是不可见的存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远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一个唐山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也不过如此
比较讨厌的是核暴产生的持续性放射污染,这部分危害应该也分两个方面:一是核暴产生的地表放射性污染,地表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内降雨的冲刷会要么浸润到地表以下、要么冲入地表河流;另一个是放射性烟尘冲入云层污染大气,就是所谓的“核冬天”,它的潜在危害是放射性污染降低大气层的透光性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饥荒。这个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可以持续多久?因为只要地球存在不均匀的地表受热就仍然会导致大气对流、降雨降雪,放射性尘粒在大气中可以滞留多久?
另外,当今世界核武基本上都是聚变核武,聚变产物与裂变相比放射性低、半衰期短,核污染的危害远低于单靠聚变释放能量的核弹。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这些聚变核武中用于引爆的小型裂变装置,而即使是裂变,绝大部分轻核产物的衰变期也在数月之内,半衰期长于数年的裂变产物组成极低。根据世界核武库的总当量,核暴后的放射性产物摩尔数应该是可计算的,这些放射性产物的总量稀释到海洋对盖格读数的改变是否可以探测到都尚未可知
还有一个问题:战争胜负的决定会以什么为标志?
应该可以想象,一旦战略核武对攻开始,美俄之间不会在第一时间砸光所有核弹,应该会是阶段性的,也就是会对上一轮打击效果进行评估,再决定后续动作。那么每一轮的目标选择就必然有优先。比如第1轮,不出意外相互的首选打击目标将是对方的战略核武平台,也可能同时打击其它重要的非核军事目标;然后是重要工业、能源目标;然后轮到民用目标等等,应该会有次序。数轮下来就会因力量差距的逐渐显现逼近胜负点
核战中间阶段会是怎样很难想象,但是也许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了中间阶段后、已经相对简单明了化的末期,也就是终战前阶段,终战前的美俄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各方的井基平台如无意外会在首轮互攻中被清除,然后俄方的潜基平台将会率先失效,因为俄方不会有核潜艇能在美日潜艇优势下长期存活的信心,这种自信的缺乏会使得俄战略核潜更易于采取一种被搜捕之前抢先发射的戒备原则。美国在对敌国潜基核力量的情报搜集上数十年如一日,钱不是白烧的,对俄战略核潜艇的肃清有可能就是核战争中期结束的标志。所以推测俄方后期存活几率较大的应该是机载、车载平台。但是海洋的丧失会让美军的战略与攻击核潜艇从波罗的海、巴伦支海、到北冰洋的沿岸海域逼近,压迫俄方核武平台生存空间。经过前、中期的打击俄方应已无力反潜,但美军长程滞空无人侦察机的优势不会受太大影响,俄机载、车载平台会一步一步被侦知锁定,直到这种力量差距显著化到俄方眼睁睁认识到无力抗衡
全球核大战的结局是否可由美俄之间现存核弹头的均势来忠实反映?也许即使没有二者之间巨大的海军差距、仅看人群承受力答案都可能是“否”。如果美俄核力量本身已有的均势可以推导到战争结局的均势,那么即使抛去水面舰艇,美海军的压倒优势不太可能对这个均势毫无改变。核战之后的世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口、多少城市、多少阳光,但我认为核战不会是被经常描述的那样“没有胜方”,全球核战争之后一定有一个胜利者
另外,核战之前中国一定会被逼站队——如果还有机会被逼的话,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先天智障也不会不知道这个队怎么站吧?
至少可以驻军符拉迪沃斯托克吧。
神一般的存在
再加上地形,岛屿等,直接打击到的可能非常低。
核弹打击的死亡范围,只有4平方公里。而5000颗核弹,每颗能覆盖的最多就是30000平方公里。
不可能陆地没有幸存。实际上,应该是半数以上的人口能幸存。
但是重点打击的地区,比如首都,军事基地,经济中心城市,政府所在地,应该没有幸存。
固定目标,但是在大规模废土化以后,不能说大家就“自由”了,还是有国家或者次国家的强力机构存在,在他们之间会继续战争,直到一方灭掉另外一方。这个时候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无情的执行力,做得好的就胜利。前面说美苏搞核爆条件下的军事演习,还有使用牲畜的科目,可以想见军事上层对核战争的思考。
我常常想,如果今天人类所有现代工业全部被摧毁,只留下人脑子里的记忆,我们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重启现代文明。
我想第一步先得砍树造船,挖运河,建立初步的交通体系,然后再挖煤,炼钢,炼铜,建立电站和轨道交通体系。所以应该先记下那里有煤有铁有铜。
我离大城市2小时,周围是玉米地,但是以俄中两国的准头,估计等于在大城市一样。
应该不缺,只是要改一下吃东西的习惯廖,吃虫据说是很健康环保滴。
但是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很小的一片区域里,东部很多地区人口密度不到0.1%,基本就是无人区。
灭掉俄国欧洲部分不需要那么多热核武器滴。
至于核冬天,无赢家,纯属政客忽悠扯淡。
汤加火山爆发相当于1000枚核弹当量,太平洋沿岸国根本木有见到传说中的海啸,媒体狂欢节惨淡收场。
这个世界早晚要下定决心,彻底扫荡俄罗斯这类反人类的核讹诈国家和民族,即使付出一定代价也在所不惜。
否则,它们就会象是一群畜生那样,毫无节制地杀戮掠夺土地和人口,贪得无厌地破坏人类文明,无休无止,直到彻底消灭这个种族。
核爆毁伤效果无非是4个方面
1,爆轰机械效应;
2,高温灼烧效应;
3,强光照射效应;
4,放射性污染效应
前3个是短时效应,也就是说,损毁只在核暴瞬间完成,核暴一过,不再有持续效应。而且短时效应只能作用于城市、地区等点目标。即使点目标也做不到摧毁所有城市,只能择其要而为之
这部分核暴损害主要是两点:城市破坏、人员杀伤
人员方面,一旦全球核大战已被意识到不可避免,各国都应该早已开始预防,地下掩体、偏远地区疏散等等都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至于城市破坏,哪个民族还不能从重建中走过来?更何况相比于广袤的地表、这些点目标在地图上几乎都是不可见的存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远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一个唐山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也不过如此
比较讨厌的是核暴产生的持续性放射污染,这部分危害应该也分两个方面:一是核暴产生的地表放射性污染,地表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内降雨的冲刷会要么浸润到地表以下、要么冲入地表河流;另一个是放射性烟尘冲入云层污染大气,就是所谓的“核冬天”,它的潜在危害是放射性污染降低大气层的透光性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饥荒。这个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可以持续多久?因为只要地球存在不均匀的地表受热就仍然会导致大气对流、降雨降雪,放射性尘粒在大气中可以滞留多久?
另外,当今世界核武基本上都是聚变核武,聚变产物与裂变相比放射性低、半衰期短,核污染的危害远低于单靠聚变释放能量的核弹。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这些聚变核武中用于引爆的小型裂变装置,而即使是裂变,绝大部分轻核产物的衰变期也在数月之内,半衰期长于数年的裂变产物组成极低。根据世界核武库的总当量,核暴后的放射性产物摩尔数应该是可计算的,这些放射性产物的总量稀释到海洋对盖格读数的改变是否可以探测到都尚未可知
还有一个问题:战争胜负的决定会以什么为标志?
应该可以想象,一旦战略核武对攻开始,美俄之间不会在第一时间砸光所有核弹,应该会是阶段性的,也就是会对上一轮打击效果进行评估,再决定后续动作。那么每一轮的目标选择就必然有优先。比如第1轮,不出意外相互的首选打击目标将是对方的战略核武平台,也可能同时打击其它重要的非核军事目标;然后是重要工业、能源目标;然后轮到民用目标等等,应该会有次序。数轮下来就会因力量差距的逐渐显现逼近胜负点
核战中间阶段会是怎样很难想象,但是也许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了中间阶段后、已经相对简单明了化的末期,也就是终战前阶段,终战前的美俄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各方的井基平台如无意外会在首轮互攻中被清除,然后俄方的潜基平台将会率先失效,因为俄方不会有核潜艇能在美日潜艇优势下长期存活的信心,这种自信的缺乏会使得俄战略核潜更易于采取一种被搜捕之前抢先发射的戒备原则。美国在对敌国潜基核力量的情报搜集上数十年如一日,钱不是白烧的,对俄战略核潜艇的肃清有可能就是核战争中期结束的标志。所以推测俄方后期存活几率较大的应该是机载、车载平台。但是海洋的丧失会让美军的战略与攻击核潜艇从波罗的海、巴伦支海、到北冰洋的沿岸海域逼近,压迫俄方核武平台生存空间。经过前、中期的打击俄方应已无力反潜,但美军长程滞空无人侦察机的优势不会受太大影响,俄机载、车载平台会一步一步被侦知锁定,直到这种力量差距显著化到俄方眼睁睁认识到无力抗衡
全球核大战的结局是否可由美俄之间现存核弹头的均势来忠实反映?也许即使没有二者之间巨大的海军差距、仅看人群承受力答案都可能是“否”。如果美俄核力量本身已有的均势可以推导到战争结局的均势,那么即使抛去水面舰艇,美海军的压倒优势不太可能对这个均势毫无改变。核战之后的世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口、多少城市、多少阳光,但我认为核战不会是被经常描述的那样“没有胜方”,全球核战争之后一定有一个胜利者
另外,核战之前中国一定会被逼站队——如果还有机会被逼的话,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先天智障也不会不知道这个队怎么站吧?
至少可以驻军符拉迪沃斯托克吧。
神一般的存在
再加上地形,岛屿等,直接打击到的可能非常低。
核弹打击的死亡范围,只有4平方公里。而5000颗核弹,每颗能覆盖的最多就是30000平方公里。
不可能陆地没有幸存。实际上,应该是半数以上的人口能幸存。
但是重点打击的地区,比如首都,军事基地,经济中心城市,政府所在地,应该没有幸存。
固定目标,但是在大规模废土化以后,不能说大家就“自由”了,还是有国家或者次国家的强力机构存在,在他们之间会继续战争,直到一方灭掉另外一方。这个时候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无情的执行力,做得好的就胜利。前面说美苏搞核爆条件下的军事演习,还有使用牲畜的科目,可以想见军事上层对核战争的思考。
我常常想,如果今天人类所有现代工业全部被摧毁,只留下人脑子里的记忆,我们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重启现代文明。
我想第一步先得砍树造船,挖运河,建立初步的交通体系,然后再挖煤,炼钢,炼铜,建立电站和轨道交通体系。所以应该先记下那里有煤有铁有铜。
我离大城市2小时,周围是玉米地,但是以俄中两国的准头,估计等于在大城市一样。
应该不缺,只是要改一下吃东西的习惯廖,吃虫据说是很健康环保滴。
但是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很小的一片区域里,东部很多地区人口密度不到0.1%,基本就是无人区。
灭掉俄国欧洲部分不需要那么多热核武器滴。
至于核冬天,无赢家,纯属政客忽悠扯淡。
汤加火山爆发相当于1000枚核弹当量,太平洋沿岸国根本木有见到传说中的海啸,媒体狂欢节惨淡收场。
这个世界早晚要下定决心,彻底扫荡俄罗斯这类反人类的核讹诈国家和民族,即使付出一定代价也在所不惜。
否则,它们就会象是一群畜生那样,毫无节制地杀戮掠夺土地和人口,贪得无厌地破坏人类文明,无休无止,直到彻底消灭这个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