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竟然来自日本! (ZT)

蒋闻铭
楼主 (文学城)
这些词竟然来自日本! (ZT)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指汉语由日语引入的借词。是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一部分。汉语从日本借用辞汇发生在近代,主要以汉字为媒介。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很大一部分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小编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以下尝试分门别类选出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政治

政治/政府/政策/行政/自治/方针/司法/制度/主权/宪法/改革/革命/解放/干部/政党/左翼/右翼/选举/内阁/(政治上的)运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主/共和/阶级

经济

经济/企业/团体/组织/工业/商业/金融/财政/财务/财产/收支/均衡/计画/劳动/生产/保险/银行/会计/物价/市场/证券/纳税/消费/竞争/景气

社会

社会/民族/民生/公众/人口/人权/国籍/家庭/公共/纪律/法律/诉讼/义务/权利/秩序/服务/事业/议论/交通/委员/医疗/手术/警察/污染

教育

教育/学校/学生/教师/教授/课程/教科书/图书/地图/实验/研究/科学/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哲学/历史/地理/心理学/美术/宗教/技术/美学/艺术/文化/文艺/文法/文献/知识/常识/见习/素材/版权/出版社

生活

生活/新闻/广告/电子/电话/电灯/电报/住所/列车/电器/机器/设备/报社/经理/顾客/漫画/动画/绘画/作家/记者/日记/邮政/备忘录/食物/脂肪/色彩/公园/风景/旅行/季节/气候/天气/模型/工具/世界/宇宙/地球/银河/时间/空间

(以下的词语难以分类,姑且以词性区分)

抽象名词

生命/自由/自然/真相/真实/理论/理想/基础/原则/水准/概念/内容/健康/状况/背景/时代/世纪/年度/体系/目标/情报/资料/基准/规模/环境/效率/责任/场面/创意/关系/恋爱/感觉/感情/爱情/友情/意识/传奇/遗传/辐射/进化/进度/潮流/现代/焦点/透明/腐败/典型/项目/对象/意见/立场/可爱/福祉/先进/先端/协议/言语/特征/范围/系统

抽象动词

认识/成立/发生/发明/发展/创造/构造/实现/实践/解决/解释/解剖/改善/检讨/对应/申请/支持/支援/信赖/着手/监视/诞生/保障/保存/追究/开发/裁判/适应/辩护/反对/说明/证明/比较/分析/假设/存在/肯定/否定/否决/否认/质疑/反映/创作/制作/操作/修正/发挥/达成/担当/掌握/管理/处理/混合/淘汰/翻译/影响/批判/计算/调查/禁止

除以上之外,日语的「黏性」特点也深深影响汉语的构词结构,例如形容词的构造形式「…的」(如美丽的、时髦的)、名词的构造形式「…性」(如可能性、创造性)、动词的构造形式「…化」(如电脑化、现代化),这些构词的方式都是出自日语的。

这是原文链接:

汉学||这些词竟然来自日本!_日语

v
viBravo5
大量引入日语词汇是北洋政府时期,太多留日学生,十来年间就形成了现代汉语。
j
jinjiaodw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也试图重新造词,比方说用“格致”代替日语“物理”,但和日语翻译比,有差距,终究没能流行
o
obama_北美101
语言之间互相交流是常态。今天中国人几乎不说“再见”, 都说“拜拜” , 节目嘉宾说“哈罗大家好”也就最近二十年间的变化。
新手庚
没错。主要是梁启超,鲁迅,严复等学术大家的推进。
A
Amita
格物致知….不过看中国人翻译的那些医学化学词汇,明显就是想往难里翻译,不想让老百姓学得轻松
方外居士
作为分析语,汉语本来是没有粘性词尾变化以拓展词义的,但从日语中引入了粘性词尾,极大地丰富了词汇????生能力。
新手庚
民国前后,除了公派,私费留学的国人去东洋的最多,欧洲次之,美国最少。日本离得最近且费用也低,文化上也最接近。
走资派还在走
火葬场就不许说再见
v
viBravo5
如果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直接引入日语词,那中华民国可能会被称为中华共和国
j
jinjiaodw
当然,后来也有成功的,比方说白/红细胞,代替了白/红血球;霍乱代替了虎列拉,语言本来就是活的
j
jinjiaodw
有可能,以后中国走向民主,两岸统一,这个国号就不错
哪一枝杏花
可怕的是,如果中文去掉这些词,国人思考什么,讨论什么,治理什么
r
rmny
可以叫契丹共和国(Republic of Cathay)
走资派还在走
还有幽默
M
Meiyangren
看清末的家书,曾叔公曾向高祖要求去日本留学。去日本留学要400担粮食的钱,去欧洲需要1000担。家穷,没去成。
j
jinjiaodw
甲午战争后,中日有一段蜜月期,认为留日路近,费省,文同,日本方面也欢迎中国留学生。一直到济南惨案后关系才恶化
挺不错的
中国人其实说的是日语。
S
SabrinaD
记得鲁迅一直喜欢写绍介而不是介绍,应该当时还没有规范化。
郭大平
看来,我们这一代,应该大量引入英语词汇,以改造我们的思想。我们现在还没有当代梁启超鲁迅和严复,说明我们这一代,还很差劲。
蒋闻铭
因为日本人用的是汉字,所以中国从日本人那里学习现代西方文化,少了一道再翻译的手续。
蒋闻铭
这个事情日本人做了一次便宜的二手贩子。:)
'
''''''
引入外来语是因为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述,当然最好也能信达雅,所以引用日语有明显的便利。英语怎么都是要翻译的,无此优势。
n
nnndayd
激光就是一个神翻译。比什么镭射好多了。
蒋闻铭
现代西方文化,从科学到政治经济,潜移默化,无所不在。
郭大平
比如,我们今后说到金钱的时候,全部用money代替,说到再见的时候,全用bye-bye,可乎?
郭大平
不说我去银行存钱,而说我去bank存money。
'
''''''
哈哈,这只是在双语环境下生活的习惯罢了,怎么听都有点假洋鬼子的味道。:)
新手庚
民国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政府,包括北洋,都注重教育。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王国维)的月薪均为400大洋
新手庚
400大洋什么概念,两个月工资就可以买下一个北京城里的四合院了。
波粒子3
日语词汇被中国接受,因为这些词汇是日本西化的结果,日本需要用,中国迟迟不能接受西方文化,只好使用日语词汇

日语词汇是翻译西方文化,都很接近,中国翻译西方文化常常依照语音,譬如laser台湾翻译成镭射,大陆翻译成激光,激光就比镭射好的多。

波粒子3
日语词汇是翻译西方文字,因为了解意思翻译的当然正确
方外居士
谈不上正确。与翻译佛经一样,用得多了一个新词就有约定俗成的意思了。
波粒子3
科学一词就很耐人寻味,中国人至今还不懂科学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