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的枪声》1979年上映,票房一亿八千万,男女主角现仍健在zt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楼主 (文学城)

 

成为孤胆英雄,这是很多人心中深藏的梦想。不管能不能成真,都足够让人遐想一番。

要么飞檐走壁,在刀光剑影里尽情挥洒壮志豪情。

要么在枪林弹雨里穿梭,子弹擦着头皮飞过,脚下就是死亡边缘,身旁是把良知都丢得一干二净的恶敌。

谍战剧有个经久不衰的核心线,就是后者。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中国的影视领域里,谍战题材就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的佼佼者是《保密局的枪声》。

1978年的时候,导演常彦满怀着极大的热情,着手筹备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的拍摄工作。然而,打从最开始的阶段起,常彦的拍片热情就险些被扑灭。

常彦所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看到这部片子的拍摄方案,就把这片子当作“小制作”来定位了,还坚决不同意导演想用进口彩色胶片来拍摄的要求。

从筹划一直到开拍,这部片子遭遇了不少冷遇,像被划成非重点类影片,进口彩色胶片不让用了,拍摄成本也被限制了。

所以,在业界基本上没人看好《保密局的枪声》这部片子,都觉得它会惨淡收场。

1979年6月,《保密局的枪声》开始正式上映了。电影制片厂对这部影片的票房没抱多大期望,就想着把它当作给后面要重点制作的片子铺路的片子罢了。

业内人士没想到的是,这部片子从上映第一天起就特别火爆,一个空座都没有,在那个时候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呢,影片热度就靠观众互相传,这样一来,就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吸引进影院了。

只在北京放了没几天,观众的热情一直很高,场次就加到快三千场了,观众有两百多万呢,没几天票房就超过1800万了。

最后,《保密局的枪声》的全国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一亿八千万,就以这个成绩收官了。这部电影成了电影票房总冠军,还把厂里重点栽培的那些所谓大制作给打败了。

那么,这部原本被“瞧不起”的影片是怎么做到逆风翻盘的呢?

最开始申请用最先进的进口彩胶来拍摄,结果被拒绝了。导演常彦对画质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他不愿意凑合着用国产彩色胶片,毕竟国产彩胶的画质比较粗糙。

那就直接用黑白胶片来展现呗!不过当时制片厂的黑白胶片生产线都已经停了,但常彦一直觉得用黑白胶片更能体现出年代感。

最后观众看到的影片就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可画面特别清晰,质感像油画似的,跟五六十年代那种满是麻点、画面糊得像抹了浆糊的黑白片完全不一样。

所以,《保密局的枪声》就成了黑白电影里的典范之作。

这样的成果也是导演常彦在电影制作上精益求精的结果,他不光对拍摄手法要求严格,当初挑剧本的时候也是挑了又挑,电影名也是改了又改。

最开始的时候,常彦原本打算拍的电影不是现在这一部,而是要去拍一部叫《济南战役》的电影呢。可是啊,那部电影的情节没什么热度,所以计划就被终止了。

那就自己去挑剧本,在好多素材里不停地翻啊找啊,可就是很难找到中意的素材。

就在有点灰心的时候,一部小说的名字让导演眼前一亮,这部小说就是作家吕铮写的《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

光看作品的名字,就能体会到情节很惊险,主人公肩负着神圣使命,这个作品既有看头又展现了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

就拍这个作品吧!

剧本经过一稿、二稿、三稿,多次严格修改后,正式确定下来了。

影片的名字改过两次呢。“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这个名字有想象力,也很有力量,不过可能太直白了点,于是就改成了“黎明之前”。可导演又觉得“黎明之前”这个名字太普通了。

最后确定了有点神秘感的片名《保密局的枪声》。

影片一开头没有啰里吧嗦的铺垫,夜里头有个男人急匆匆地走过来。好几双眼睛阴狠地盯着他呢,可他眼睛里还是透着能刺破黑暗的劲儿。

可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他被叛徒出卖了,被押送去那阴森的敌军府宅。

看着敌军头子那凶狠的眼神,他已经不想活了,到死都不愿背叛党组织,敌人还在对他施加残忍的酷刑。

就在不远处,有个长得很英俊的敌方军官正看着这残忍的场景,他眼神里闪过一点异样,但很快就用镇定把焦急给掩盖住了。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好人还是坏人?影片刚开场就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把观众的心都揪住了。

电影情节的节奏很流畅,简单明了。接着,那个叫刘啸尘的军官就离开了行刑的地方,跑向自己的私密之处,之前还面无表情、冷酷无情呢,这会儿就热泪盈眶了。

观众一下子就懂了,他是个正派人物,只不过潜伏在敌军里,戴着个“反派”的面具。

刘啸尘即便装得再冷酷淡定,可眼睁睁瞧着自己的战友被酷刑折磨死,他内心的煎熬和痛苦也只能在隐蔽处释放。

他想报仇,得给战友一个说法。刘啸尘在敌军面前表面上恭顺听话,背地里却一直在找机会,最后看准时机,拿无声手枪打死了杀害他战友的凶手。

还有个叫史秀英的“交际花”,她和刘啸尘接触挺多的。实际上呢,史秀英是个忠诚的地下党员。她和刘啸尘相互配合,特别默契。他俩之间的感情交流没有大篇幅地描写,不过却有一种很淡雅的美。

剧情发展到这儿,“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这个主题就凸显出来了,观众的心也跟着主人公刘啸尘一起跳动,一起共进退。

这部电影现在看的话,画面还是像油画一样好,情节讲得顺溜不拖拉,人物形象也很鲜活。

要是说有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有些演员肢体语言表现得有点夸张,不过气韵和说话方式跟角色形象特别匹配。

一部电影要想成功,不能光靠主角光辉正面的形象,反派人物要是演绎得生动,更能挑动观众情绪,让影片更紧张刺激。

《保密局枪声》中的反派形形色色,性格做派没有重复的。

电影刚开场,那个杀掉地下党员的反派特务头子冷铁新一出现在镜头里,观众就能看出来他是个“大坏蛋”,他满脸狰狞,眼睛里透着凶光。

还有一个反派人物,敌军阵营里的小官杨玉林,他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他就像生活在职场中的人一样,会埋怨领导,会担心自己的前途,看到同事被领导赏识还会嫉妒呢。他这人既狡诈又狠毒,当然也有挣扎和无奈的时候,最后被自己同党开枪打死了。

影片里从头至尾都有个头号反派,这人就是敌军头子张仲年。他脸上没写着“恶”字,但特别狡诈,手段狠毒,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

而叛徒黄显才呢,看着一脸猥琐相,一点气节、骨气都没有。

反派人物性格各不相同,这让情节充满了火药味和悬念。他们高兴,观众就悲伤;他们悲伤,观众就高兴。他们的一举一动就和主角一样,都能牵动观众的心。

《保密局的枪声》一放映,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工作空闲时谈论的话题。从剧情到演员的表演、长相,大家都议论个不停,就连里面的两段台词也成了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经典。

“站着进去,躺着出来”,这么狠的话就是电影里的大反派张仲年说的。

正派男主刘啸尘击毙叛徒黄显才的场面特别让人解气。他那句“我代表人民判你死刑!”说得特别有力量,让人印象深刻,很难忘掉。

观众怎么也想不到,电影里那句“我代表人民判你死刑!”的声音竟然是叛徒黄显才发出来的!

这是咋回事儿呢?

影片原来是后期配音的。演黄显才的陈汝斌,在生活里可不是叛徒那样,人家是个很棒的配音演员呢。

陈汝斌饰演的人物形象猥琐、奸诈又懦弱,可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还发音标准。导演就相中他给正派男主配音了,这样就有了陈汝斌“自己打自己”那种有趣的场面。

在现在有些观众眼里,《保密局的枪声》没什么特别的。它的情节设置很常见,像主角深入敌人内部,碰到危险,然后又化险为夷这种,在很多现在的谍战片里都能找到,好像没什么优势。

不过,反过来想想,为啥现在的谍战剧情节套路都跟《保密局枪声》差不多呢?

这不就是照着《保密局的枪声》做模板吗?

这不正好说明这部老电影很经典嘛。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像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男主刘啸尘被老奸巨猾的张仲年看穿了,张仲年比刘啸尘先一步把枪举起来了,刘啸尘的命就快没了。

情节反转得出人意料,真的很精彩。

不过整体看这部电影,在到结尾之前,“老三”常亮差不多没给观众留下多深的印象,演的戏份特别少,都有点衔接不上了。

要是能把“老三”之前反派的样子弄得更突出,让这和他后来正义的举动有特别大的反差,那这样产生的效果肯定更有戏剧性。

当然了,开拓者嘛,走的路肯定是最不好走的。从策划剧情一直到拍摄,不光是导演、编剧、演员得用心,就连剧里的服装、化妆、道具也都得精心准备。

《保密局的枪声》在没有参照、没有模仿的情况下,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可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影片少,靠的还是真本事。

几十年过去了,《保密局的枪声》到现在还是一部回看率特别高的谍战片呢,戏里主创现在是什么状态,大家也都很关心。

在电影里有个特别重要的反派叫张仲年,演这个角色的正华本名叫倪正华,他是倪大红的爸爸,倪大红可是很有名的演员呢。倪正华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不过他演的“张仲年”却留在观众的记忆里,怎么也忘不掉。

正华演的特务组长张仲年这个角色没太多脸谱化的感觉,他自然地说话、发怒、发笑的时候,把张仲年那种笑里藏刀的狠毒展现得特别到位。

正华在戏里坏得透顶,这也是他不计较角色善恶,认认真真拍戏的结果。

演男主角刘啸尘的陈少泽,拍这个片子的时候31岁。31岁这个年纪,既年轻又成熟稳重。他形象周正,长得又高大又帅气。陈少泽以前演过话剧,演的角色都是充满浩然正气的。

有这些不错的综合因素在,导演常彦就打算让陈少泽来演智勇双全的刘啸尘。

陈少泽这人特别敬业,导演交给他的重任他可没辜负。虽然表演的时候有点话剧舞台的那种感觉,但是主角眉眼里的正气和睿智,他诠释得刚刚好。

现在陈少泽都75岁了,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呢。戏里戏外,他都是一身正气。他和自己的结发妻子恩恩爱爱了48年,一直相伴到老。

他年轻时是话剧演员,后来退居幕后当了上海青年话剧团团长,他一心培养年轻的话剧演员,就这么放弃了不少影视拍摄的机会。

别人问他后不后悔,毕竟当演员更风光、更惹人注目。陈少泽却淡淡地摇了摇头,说每个人对事业成功的理解不一样,他觉得为社会培育人才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向梅在接拍《保密局的枪声》的时候饰演女主角史秀英,当时她都41岁了。不过呢,她是摄制组里唯一一个有拍电影经验的演员,观众对她评价特别好,所以导演常彦觉得她能把剧中那个睿智的女主角演好。

果不其然,在全剧里,除了张仲年之外,向梅在言行台词方面的表现是最自然的。观众看到她的时候,就会忘掉她的年龄,只记住她的风采和魅力了。

之后向梅在演艺界很活跃,她演的《西游记》里乌鸡国皇后这个角色,也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之后,向梅在好几部现代剧里成功塑造了许多性格各不相同的母亲形象,这些形象都特别深入人心。

向梅如今85岁了,不再演戏了。

但还是乐观开朗,心境豁达。

《保密局的枪声》的总导演常彦都90岁了,还惦记着对年轻演员谆谆教诲呢。

年轻一代的演员要是困惑,不知道咋演坏人时,常彦就会告诉他们,头一个要做的不是去想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得想到这个角色是一个人,要用做人的常态去诠释。

常彦说过,当年他拍《保密局的枪声》的时候可是下了大功夫的。他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去创作,和主创人员一起努力,这才弄出了一部永远的经典,不会被时间给淘汰掉。

华府采菊人
李谷一手拿话筒唱歌都被诟病的时候,这部电影当然会火爆
明初
当代腐朽低俗的所谓港台文艺社会观之下的垃圾解说。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票房价值以及不被业界看好等等市俗文艺观念之下的此等术语。
王武
还有一部描写林立果刺毛的惊险片《瞬间》,该片被禁了
有言
赞!“ 不过却有一种很淡雅的美。”北朝鲜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金琴英刚刚不久前荣获亚锦赛冠军!-:)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没禁,公映过,网上现在还能看,梁波罗主演的
竞选
被8个样板戏、阶级斗争的电影倒了胃口的国人对一个“特工”新题材电影吸引是自然的,后来看多了这类题材的电影,也照样倒胃口
r
rmny
这种特工片也是一种换装的才子佳人戏而已

其新意其实还不如艳阳天和青松岭呢

竞选
文革后,爱情电影例如《庐山恋》也火过,然后伤痕电影例如《泪痕》《天云山传奇》《渴望》也火过,看多了类似题材的也会倒胃口
王武
公映了一星期被禁了,女主角黄梅莹主演《苦恋》,又被禁了,所以没能红起来
r
rmny
里面空军勾心斗角互相残杀。空军抱怨当年的飞行员征召工作都受影响了
竞选
整个文革10年绝对没有爱情电影,旧的爱情电影被打成毒草影片,文革结束后突然来一部爱情电影当然吸引人,看多了也会倒胃口
王武
电视剧《渴望》是九零年的,另一个时代了。《渴望》也就文革那段能看,后来就瞎扳了
王武
《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都是经典,现在无法超越。

当然,对国民党有一点丑化,算是艺术加工:)

王武
当年确是解禁了好好电影,可惜我太小,看不懂:)
王武
后来再翻出来看,确实经典
王武
才一个星期,就这么大的影响:)
r
rmny
舞剧白毛女稍微沾了点边至少有了男女双人舞不同于红色娘子军吴清华和老四好人坏人的双人舞
r
rmny
经典不是不能超越而是超越了也比不上经典了
r
rmny
好电影也是上海出的多。长春也凑合,战争片拍的最差的反而是军队的八一厂
王武
好像导演演员都可以借调,没觉得差多少。
立竿见影-1
“老三”去了台湾,那时看电影还有人寄希望老三做内应解放台湾
灵动的双子
那是学校在市少年宫办活动请来陈少泽和我们坐在一起谈,本人非常木讷。
S
Scientist66
那时候电影票最贵的也不过两毛钱。
方外居士
确实是经典,完全没有后来电影中各类令人恶心的娇柔造作!
华府采菊人
那时上海的电影票分早场甚至早早场,是上午的,一毛或一毛五; 中午开始到大约六点,两毛; 夜场, 八点甚至十点,就要三毛

还得分首轮二轮电影院,价格也有差异,大光明最贵

野彪
一代人的回忆。我没有看过,但看过这部电影的小人书无数遍,名字都背下来了。
大阪书生
81年在长春看的,东北师大外面的电影院。日本人的老师看了觉得没法理解,中国人何必为难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