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最終選擇了對大清國動武

陸仁蟻1
楼主 (文学城)

    派兵到中國,是英國議會通過激烈的辯論後才通過的,主戰派以非常非常微弱的優勢取得勝利,反戰派主要的反對理由是:首先、由於清國政府已經宣布禁菸的法令,因此進行鴉片貿易是不道德的,英國不應當支持不道德的貿易;第二、英國商人應當像尊重英國法律那樣尊重大清國的法律,從而放棄鴉片貿易。反對派的這兩個觀點的確站到了道德至高點,但他們的觀點並不能完全代表現實中的主流民意。畢竟英國議會不是道德法庭,在議會中佔主導地位的議員們更關心英國的利益和英國商人的利益。別忘了,他們背後的選票來源於英國人民,這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商人們。

    我要強調的是,英國是一個民主社會,存在不同的聲音是一種常態。對大清帝國的戰爭不是某位英明領袖的果斷決策,而是在議會中各種不同的黨派、不同的利益團體爭吵、妥協和權衡的結果。換言之,當年大英帝國對大清國的戰爭決定代表了彼時彼刻英國多數人的意志。當然在英國議會激烈爭吵的背後,我必須承認,不少從事鴉片貿易的英國商人,為了他們自己的私利,花費金錢、雇用說客進行了密集的遊說,甚至編造了不少的謊言,也是事實。他們最終影響了議會的決定。

    在主流的華文圈中,對於當年英國議會的激烈爭吵是極少提及的。起碼我以前一直認為,英國人(當然這裡指的是英國的當權者)聽說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後,便惱羞成怒,隨後擼起袖子,呼哨一聲,就把如狼似虎的英軍派到了廣州。

    另外,從英國議會的激烈爭吵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英國議會中,面對英國商人在遠東地區顯而易見的違法行為,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這間接證明,英國政府的確沒有直接參與對清國的鴉片走私活動。但這並不說明英國政府對英國商人在遠東地區大規模的違法行為無須承擔任何責任。我們這些後人看到的是,“貪婪”最終戰勝了道義。

    誠然,我們不應當因為英國議會有反對的聲音就認為英國發動的戰爭是正義的,因為從現代國際法的角度看,清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清國政府明令禁止鴉片貿易,英國以及英國商人理應遵守當地法律,走私就是犯罪,走私毒品更是嚴重的犯罪。英國政府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常識,那麼英國政府為什麼明知道義上站不住腳,卻依然選擇了戰爭這種極端方式呢?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蠻複雜的:

    首先,在十九世紀,英國是一個“重商主義”盛行的資本主義國家,商業利益是他們最重要的國家利益和至高追求。為了實現這個至高追求,在全世界構建由大英帝國領導的開放並公平的國際貿易體系,成為了英國人實現理想的重要前提。

    在當時,作為率先進入現代文明社會的英國,並沒有徹底擺脫中世紀舊文明的陋習,“勝者為王”的強權政治依然大行其道,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套嶄新的社會制度也存在大量的幼稚和偏頗。英國作為迅速膨脹起來的經濟和軍事第一強國,他們的人民和議員認為,在英國強大的皇家海軍面前,任何國家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平等貿易,要麼被大英帝國征服掠奪。

    第二、在一八四零年之前奉行重商主義的英國人看來,大清國做為一個人口和資源大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簡直就是一塊令人垂涎的寶地。大清國的皇帝和人民,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能接受“平等貿易”似乎是最合理的選擇。因此,英國人數次派出官方代表團前往清國,試圖通過談判,將清國納入英國人構想的國際貿易體系中。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英國人當時的想法,總體上沒有太大的不妥,因為,我們已經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看到了共同發展的結果。然而,在十九世紀的大清國,英國人的那一套“歪理邪說”,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英國人的和平努力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既然“平等貿易”行不通,英國人似乎只能走另一條路了。恰在此時,大清國皇帝派出的欽差林大人在廣州野蠻並暴力的禁煙行動,似乎給後一種選擇提供了令人欣慰的藉口。

    第三、十九世紀的英國與清國擁有完全不同的國家體制,在英國施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國王在現實中不再是國家的擁有者,決定英國應當走向哪裡的不是國王,當然也不是首相或某位官員。在英國,國會控制著政府的預算和財政支出,也就是說英國國會控制著政府的每一個英鎊,因此,無論是國王或首相,要想發動戰爭,都必須得到國會的支持,除非國王或首相自掏腰包對外發動戰爭。

    英國國會又分上下兩院,上院議員由傳統貴族擔任,它們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力。下院則通過全民選舉產生。在法理上國王擁有最終的否決權,但是自十八世紀以後,英國國王便再也沒有使用過這個權力,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下議院議員的權力,來自於每一位選民的授權,當然,這個授權是通過選票實現的。換言之,這些議員並不需要對國王或國家負責,他們必須對自己的選民負責。由此我們知道,當年,英國決定對清國動武,不是某個人的決定,而是當時英國民意的象徵。也就是說,當時多數英國人主張對清國採取武力行動。對於這一點,當年的清國皇帝、清國大臣和清國百姓是完全無法理解的,直到今天,很多生活在東亞大陸的人依然理解不了。

    英國議會對大清國動武的決定中有商人們的影響嗎?當然有!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商人們雖然會想盡辦法影響國會的決定,但是最終決定戰爭與否的並不全是那些商人,如果沒有民意的支持,英國國會幾乎不可能通過那項決議。在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無論是城市居民、產業工人、農夫,都從工業化中獲得了利益,對外擴張和擴大貿易是多數英國人的選擇。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中文世界所流行的說法是,鴉片戰爭由當時的英國駐清國商務總監義律策劃,並由港腳大商人顛地所鼓動,於是英國政府悍然對清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這些說法並不符合當時英國對外戰爭的基本議事流程,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是在故意扭曲當時英國的民意。之所以有這些說法,是因為,在極權社會,他們的議事流程和戰爭決定就是那個樣子的。具體說,他們認為欽差大臣林則徐能做的事情,貿易總監義律也能做;清國官員坦然接受商人的賄賂,英國官員也必然如此;中文世界對鴉片戰爭中英國的那種描述,正是出於極權理論在英吉利身上的臆想。如果親愛的讀者以前也是這樣想的,那我必須告訴你,用這套極權理論看待現代民主制度或分析現代文明社會往往會有極大的偏差。

    第四、在英國這種民主體制下,幾乎沒有哪件事會出現“萬眾一心”的局面,鴉片戰爭的決定也不例外,國會中依照慣例一定會出現激烈的爭吵,從史料中,大家可以看到當時的場面。反對戰爭的一方指出,鴉片走私是不道德的,是違法的,是令英國蒙羞的。這些觀點應當能讓清國人非常舒適,但是令清國人遺憾的是這些反戰的意見並不是站在清國的視角,他們是從英國利益的角度出發,主張堅持用和平的手段,慢慢感化清國早已僵化的體制。而主戰一方的意見也很清楚,就是英國必須維護自由貿易的原則、必須懲罰對自由貿易發起挑戰的清國、必須保障外國商人在清國的基本權利等。在他們看來,只有武力才能讓破壞平等貿易的一方懂得遵守秩序的必要。在英國國會,這兩種意見旗鼓相當,最後,主戰方以微弱的優勢獲勝。大家應當知道,英國人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好戰或野蠻,他們最終選擇戰爭經過了相當的掙扎。

    當然,英國最終選擇戰爭,並沒有我說的這麼簡單,執政黨與反對黨的爭鬥,國王在其中起到的微妙作用,都會影響英國的最後決定,但是,所有這些決定,都要經過人民的最終考驗,因為英國人民手中的選票不是每個政客所能左右的。

    我在這裡,並不想說英國的決定是對是錯,我更想告訴大家,當年的戰爭決定是如何做出的,以及面對如何看待歷史事件的問題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影響。這樣做,便可以大大減少我們在歷史畫卷面前的很多困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從大清國視角審視鴉片戰爭 英國政府最終選擇了對大清國動武 英國不想做被大清國隨意玩弄的軟柿子 走私鴉片與iPhone手機的比較,讓你想到什麼? 到文學城“滿月”有感
郭大平
该文大有进步,思路比以前清晰多了。“英國必須維護自由貿易的原則”,看来,英国不是为邪恶鸦片而战,而是为正义的自由贸易而战
郭大平
国人文化落后,不能理解其它文化的决策机制,以致以小人之心以度君子之腹,由此而造成应对失据,害自己无穷。文化之弊,可见一斑
陸仁蟻1
謝謝你一再的指正。由於我這些所謂的文章,都出自對我自己書的節選,因此沒辦法保證每篇文章都可以獨立表達完整的邏輯。

我拜讀過你的文章,對於你的指正,我非常感謝。也請諒解。

至於我的觀點是否能得到認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只是一家之言,以一己之力對近代歷史發表一些見解,最主要的目的是打破某些黨或某些人對歷史的話語壟斷,如果大家都能客觀地重新審視歷史,文化之弊遲早會被修正。

陸仁蟻1
鄙人之所以寫這些文章,正是期望能讓國人睜眼看世界,不僅看,還要看清進而看懂。
蒋闻铭
这一篇是陆网友的鸦片战争系列,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文章。赞。
波粒子3
他是看到我说自由贸易才改变对鸦片战争的说法
陸仁蟻1
能得到前輩的稱讚,令我感到十分舒適。謝謝
'
''''''
英国当时有绝对的实力优势,一切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量。什么道义和自由贸易都是幌子而已。
陸仁蟻1
你太自戀了,我的書出版兩年了,這是我兩年前的看法,當然你能和我有共同的觀點,我還是非常高興的。謝謝。
陸仁蟻1
我在文學城發表的一系列文章,都是我自己書中內容的節選,只是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進行了極小的結構修正。
陸仁蟻1
在國人看來,一切都可以用“幌子”來替代,歷史是有規律的,文明的進步也有其必然性。螳臂再雄偉也阻攔不了歷史的步伐。
陸仁蟻1
大多數中國人都相信叢林法則,都知道弱肉強食,這正是中國的現狀。不過那一套並不適用於全世界。
陸仁蟻1
“以小人之心以度君子之腹”談不上了,“文化之弊”才是要害。文化與文明的落後是現實,承認或不承認並不重要,反正要面對。
蒋闻铭
这个伯利兹,写贴挣钱,看家本领是挑起无聊的口舌之争。没必要跟他当真计较。
郭大平
此言有差。如果按照你的逻辑,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益最大化,应该占领香港,进而占领广州,而不是租借一个鼻屎大的香港才对。
'
''''''
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丛林法则,没见过哪个国家是圣母。
郭大平
怎么面对文化的落后呢?有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四个自信。哈哈。
郭大平
不完全是实力和利益问题,也和价值观有一定关系。比如李嘉诚,本可赚十分利,他只取5分。而川普,本来只能干一届,他偏想干两届
郭大平
虽然没有圣母,但也不是“全是恶毒的母亲”,心软的母亲总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陸仁蟻1
你這個說法是誰教給你的?達爾文還是馬克思?
'
''''''
出国后被美国教的。:)
陸仁蟻1
說實話,我更相信你從小從新聞聯播中懂得了那個說法,然後到美國尋找了一堆“證據”,你自認得到了真理。
陸仁蟻1
是“一代偉人”提出的四個自信。他用粗獷的大手,緊緊摀住了億萬人的眼睛,然後在他們的耳邊輕聲說:“我們有四個自信”
陸仁蟻1
寫貼還能賺錢?果真如此,我更要配合了,人家是生意啊,怎能斷其財路?只要他文明賺錢,我便能容忍。
'
''''''
您有点自以为是了。出国前俺几乎不看新闻联播也不关心政治,是美国的作为使人得出此结论,俺的世界再无灯塔。:)
陸仁蟻1
“出国前俺几乎不看新闻联播也不关心政治”。可你逃不開身邊的文化與教育。另外,你是從小白兔身邊逃去了大灰狼身邊。有X奸之嫌
'
''''''
你有病么!别人不能有独立思考吗?一定要跟你统一思想?还小白兔大灰狼,新闻联播看多了吧!就算毛再世也不如你啊。
陸仁蟻1
接受你對我“自以為是”的批評。我原意不是你天天看新聞聯播,而是你深受新聞聯播的影響,操著新聞聯播的口吻。

我也在美國,我從來就沒有把美國當成燈塔。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和社會,美國也不例外,之所以離開中國,是因為那裡距離地獄更近一些。

你所說的叢林法則,是中世紀人類的普遍行為準則,工業革命後,那一套開始改變。

既然你身在美國,應當睜眼看看美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係,看看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有哪些進步之處,如果就是挑毛病,找不足,那可真夠你忙的。有這份閒心,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找找哪裡的毛病和問題,幫助祖國繁榮進步呢?因為,那樣做你會死在祖國的,祖國不許你有絲毫的負能量。

這也正是我這樣的文章只能在這裡存在的原因。不是因為什麼燈塔,而是我在享受最基本的自由。

陸仁蟻1
在美國挑毛病,找不足。有這份閒心,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找找那裡的毛病和問題,幫助祖國繁榮進步呢?會死人嗎?
'
''''''
就你这种做派,还想要启迪民智教人睁眼看世界,还是自娱自乐吧。
陸仁蟻1
你有藥嗎?我幹嘛要統一你的思想?你為什麼那麼敏感?對話不是你一句我一句嗎?要我閉嘴就直說,我從你還不行?
陸仁蟻1
自娛自樂你也反對?你能幫我設計一種作派嗎?溫順、恭謹?人云亦云?實在有點難。
'
''''''
你太自恋,有不同声音就居高临下地嘲讽,是在正常讨论吗?
陸仁蟻1
你有沒有想過,中國在歷史中,對周邊小國始終擁有絕對優勢,所謂的民族融合就是你所說的叢林法則。美國如果也這樣??
'
''''''
不反对你自娱自乐,就别矫情啥别人对你的点评了。说白了,你只想听吹捧罢了。
蒋闻铭
前辈不敢当。写书写文章,同气相求,读到与自己的观念观点相同的文章,是幸事,也是痛快事。
陸仁蟻1
你有這樣的感覺令我感到不安。“居高臨下”、我不配,嘲諷、我不敢。但既然你如此不高興,無論如何請接受我的道歉。
陸仁蟻1
我經常看到你被同樣一群人圍攻,替你感到驕傲。很多時候被罵是很光榮的。多向你學習。
陸仁蟻1
你見到有人吹捧我嗎?我的需求真沒那麼變態。我的文字風格有點不友好,這我知道,別介意,更別扭曲我,咱們繼續討論就好。
波粒子3
你还真相信这个讲文明的胡说八道?他对西方文明是一知半解,错误百出
陸仁蟻1
實話實說,你更像胡說的人。很多話都不著調。
波粒子3
我不是胡说,我是切磋,我在切磋中发现他是一知半解,然后逐渐暴露他的真面目
陸仁蟻1
我個人建議,對事不對人。文章只是觀點而已,觀點都可以討論,但不要對人,類似“真面目”一類的說法就不必了。歡迎你於我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