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著名街头小吃之一,越式三明治(Bahn Mi)的文化混血历史

十具
楼主 (文学城)

我喜欢的越式三明治(Bahn Mi)不仅是东南亚最常见的街头小吃,也风靡西方大都市。我过去只知道,越战结束后,逃难到欧美的越南人将这一特色美食带到了西方。刚刚看了美食与历史频道OTR的一期关于东南亚三明治的节目(附下),对 bahn mi 的文化混血的历史颇有一点回味。

越南的地理和气候,决定了她是丰饶的鱼米之乡。法国殖民者爱上了当地丰富的物产,却苦于没有做面包的小麦。于是,他们从1850s起开始不远万里从法国运面粉到西贡。运输时间长达半年,自然是豆腐盘成了肉价。出于面粉的高价格和法国人小有名气的烹饪沙文主义,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实施了面粉隔离政策,不让越南人吃面食。法国殖民者之间还爱来一句自负的顺口溜:吃面包和肉的强,吃米饭和鱼的弱(以现代营养学的主流认知,多少有点偏差)。

                                                                一战中欧洲战场上的越军。

时间来到WWI,法国征招了10万越南人(5万工人,5万士兵)赴欧作战。这些越南人在法国长了见识,也强烈意识到了越南人所处的不平等地位。他们回国后,当然会挑战过去不能吃面食的规定,开始本土化法国的文化符号baguette(法棍)。首先,他们在面粉里加了米粉,做出了外皮更加酥脆,内里多空穴松软的法式越南面包,大大改善了法棍干硬的口感。再后来,不断尝试在越式法棍里夹入越南风格烹制的各种熟肉,越式泡菜和生鲜蔬菜,淋上秘制的越南酱汁。到了1920s,bahn mi 就在西贡基本定型了。

说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一下,胡志明做过法式面包师,邓小平爱吃牛角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Weber–Fechner 定理和以讹传讹了70多年的一个关于大陆和台湾的认知误区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这本书试图答“李约瑟之问” 关于印欧语系起源的最新假说 先秦就出了老子的文明,为什么没有“0” 把culture翻译成“文化”是不准确的。野蛮人有杀戮的culture,文什么文?
走资派还在走
还有一著名街头小吃,油炸臭豆腐。大夏天的晚上,在农科院外面路边儿上,那味儿,那叫一个窜。
o
obama_北美101
Bahn mi 有对应汉字吗?
o
obama_北美101
快查了一下, 汉字为“餅麵”
十具
谢谢,还从没想过去探究越南语bahn mi对应的汉字。法国佬成功地实现了越南文字的拉丁化。
o
obama_北美101
是是, 不过拉丁化没有改变越南是汉字文化圈的事实。“九阴白骨爪”以越音读出, 越南会彻底领会五个字当中的全部文化信息,

汉字圈以外的国家做不到。

十具
视频制作者很欣赏越南人“你说我不配吃的,我就偏要吃”的态度。对比之下,朱自清教授不吃民国政府在恶性通胀时为高知配给的美国
十具
韩国也多少是这样。在首尔地铁车厢的屏幕上,报站显示的是韩语。但你能从语音中蒙出对应的汉字来,“江南”,“东大门”之类的。
h
hhtt
这个周末刚刚去家越南餐馆吃过,好吃!
o
obama_北美101
越南货币单位译为“盾”, 这是很奇怪的。如果直接用原来的汉字“铜”, 更make sense.
信笔由墨
首善之区也有油炸臭干啊。
w
weed123
搜狐网: 朱自清去世并非因贫困产生疾病或饿死,而是由于常年胃病恶化导致

 

朱自清拒绝美国救济粮,导致被活活饿死吗?他去世的真正原因是啥 

https://www.sohu.com/a/466439234_436131

朱自清先生去世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贫困产生了疾病或者饿死的,而是由于常年的胃病恶化导致的。

w
weed123
以前这里中国店附近有家小铺子卖,常买来吃,价廉物美。
十具
朱有严重的胃病,非得吃细粮不可。吴晗让他签了抵制美国面粉的承诺书,交出了特供证。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我可以

对非吃细粮不可这件事,我是亲身经历过的。我在10岁时就得了胃溃疡,病理科的医生都说这么小年龄的案例非常罕见。我一吃玉米或红薯就反酸,非常痛苦。

十具
准确地说,结论还是毛泽东给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十具
有意思的是,这东西在中国火不起来。美式的潜水艇店倒是不少。可能是中国人知道和能制作法棍的少。
走资派还在走
如入鲍鱼之肆
无法弄
好故事,越南面包非常有名,不过我觉得有点皮,还是喜欢正八经的baguette, 松脆可口
硬码工
也许和西班牙的棍子面包差不多。不过还是喜欢法国面包做的
十具
也许是你尝的是不同风格的 bahn mi。下面有一个美国长大的华裔女生拍她在河内对 bahn mi 的体验,她特别强调的

口感就是松脆。

关于 bahn mi 请跳到 9:38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