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是伴随恒星形成的。根据星云假说,太阳是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际云形成。当星际云受到扰动时,会引发星际云物质的引力汇聚,而最终使得中心部分温度越来越高直至达到核聚变的临界温度时,恒星就形成了。在恒星的形成过程中,重力塌缩与旋转使得星际云逐渐形成圆盘状,于是恒星就被一种叫做原行星盘的结构所包围,其中包含形成未来恒星系统的所有物质。原行星盘整体的自转,也就是绕恒星的公转。这时候,原行星盘和恒星组合在一起看,就象一个荷包蛋。
原行星盘是年轻的恒星系统中行星诞生的摇篮。在太阳系最初的几百万年中,在自转过程中,原行星盘中也会出现因引力造成的汇聚,但这个汇聚过程主要是以原行星盘中的尘埃为核心。微小的尘埃颗粒经由不断的碰撞与黏合,形成越来越大的个体。当个体的直径达到大约1公里时,就可以直接用重力吸引周围的物质,更快地形成月球尺度的原行星,然后成为行星。因汇聚形成的新天体会吸引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尘埃与气体,直到其轨道附近再无物质可以供其成长。这个过程即行星定义中的“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以上行星的形成过程会在原行星盘中不同区域同时发生(宇宙尺度的“同时”,即间隔不超过几十万年),最终在太阳系的原行星盘中孕育出八颗行星与众多晋升行星失败的矮行星、小行星等。由于行星都是在扁平的自转中的原行星盘中形成,所以行星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与近圆性三大特点。所谓共面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是指它们朝同一方向绕太阳逆时针公转;而近圆性是指它们的轨道和圆相当接近。除了以上三个特征,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卫星的运行还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征:一、除金星与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二、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三、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主星赤道面比较接近;四、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主星公转方向相同。
根据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要成为行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必须围绕太阳而不是另一个天体运行;二、必须是一个球体;三、必须清除轨道区域的小天体。冥王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之所以被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排除出行星之外而被归类为矮行星,一方面是因为其质量太小,另一方面后来发现的一些矮行星的大小几可匹敌冥王星。显然,如果冥王星不归类为矮行星的话,那么可以被归类为行星的天体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最轻的氢、氦、锂3种形成于宇宙大爆炸,铍(4号)至铁(26号)等23种主要产生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钴(27号)至铷(37号)等11种主要产生于超新星爆发时的核反应,其余57种主要产生于其他一些天体或宇宙事件(比如中子星合并、高能宇宙射线、巨型恒星风等)。
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层并不那么纯,而是重中有轻(铁、镍矿物下沉时,把二氧化硅等一起带进地核),轻中有重(硅酸盐物质上浮时,也挟带了一些重矿物),这就是今天我们不需要到地球中心,就能开采到铁、镍矿的原因。
行星是伴随恒星形成的。根据星云假说,太阳是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际云形成。当星际云受到扰动时,会引发星际云物质的引力汇聚,而最终使得中心部分温度越来越高直至达到核聚变的临界温度时,恒星就形成了。在恒星的形成过程中,重力塌缩与旋转使得星际云逐渐形成圆盘状,于是恒星就被一种叫做原行星盘的结构所包围,其中包含形成未来恒星系统的所有物质。原行星盘整体的自转,也就是绕恒星的公转。这时候,原行星盘和恒星组合在一起看,就象一个荷包蛋。
原行星盘是年轻的恒星系统中行星诞生的摇篮。在太阳系最初的几百万年中,在自转过程中,原行星盘中也会出现因引力造成的汇聚,但这个汇聚过程主要是以原行星盘中的尘埃为核心。微小的尘埃颗粒经由不断的碰撞与黏合,形成越来越大的个体。当个体的直径达到大约1公里时,就可以直接用重力吸引周围的物质,更快地形成月球尺度的原行星,然后成为行星。因汇聚形成的新天体会吸引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尘埃与气体,直到其轨道附近再无物质可以供其成长。这个过程即行星定义中的“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以上行星的形成过程会在原行星盘中不同区域同时发生(宇宙尺度的“同时”,即间隔不超过几十万年),最终在太阳系的原行星盘中孕育出八颗行星与众多晋升行星失败的矮行星、小行星等。由于行星都是在扁平的自转中的原行星盘中形成,所以行星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与近圆性三大特点。所谓共面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是指它们朝同一方向绕太阳逆时针公转;而近圆性是指它们的轨道和圆相当接近。除了以上三个特征,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卫星的运行还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征:一、除金星与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二、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三、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主星赤道面比较接近;四、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主星公转方向相同。
根据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要成为行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必须围绕太阳而不是另一个天体运行;二、必须是一个球体;三、必须清除轨道区域的小天体。冥王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之所以被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排除出行星之外而被归类为矮行星,一方面是因为其质量太小,另一方面后来发现的一些矮行星的大小几可匹敌冥王星。显然,如果冥王星不归类为矮行星的话,那么可以被归类为行星的天体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最轻的氢、氦、锂3种形成于宇宙大爆炸,铍(4号)至铁(26号)等23种主要产生于恒星内部的核反应,钴(27号)至铷(37号)等11种主要产生于超新星爆发时的核反应,其余57种主要产生于其他一些天体或宇宙事件(比如中子星合并、高能宇宙射线、巨型恒星风等)。
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层并不那么纯,而是重中有轻(铁、镍矿物下沉时,把二氧化硅等一起带进地核),轻中有重(硅酸盐物质上浮时,也挟带了一些重矿物),这就是今天我们不需要到地球中心,就能开采到铁、镍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