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朝鲜战争的事实 1。杜鲁门总统的指令修改。这道指令修改将整个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权力由白宫和五角大楼交到联合国军司令部,也就是麦克阿瑟的手里。指令修改旨在让麦克阿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摧毁北朝鲜军队,如果遇到中国军队,只要你认为有胜利的可能,就继续行动吧。这也就是为什么麦克阿瑟说自己是依照命令行动。 2.美军跨过38线的目的就是要占领全朝鲜。李奇微在其回忆录说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情,即当仁川登陆的胜利使我们处于可以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的有利态势时,我们最初的目标(抗击侵略,将侵略者赶出南朝鲜并恢复南朝鲜的和平)曾发生过急剧的变化。我们当时悄悄地将自己的任务改变成占领和统一整个朝鲜。中国的参战迫使我们对目标又进行了修改,以至到最后我们再次决定,只要能使南朝鲜保持独立,不受共产党的控制就算达到了目的。 3。停战是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李奇微在其回忆录说到,至于停战本身,我坚信(正如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版的一期《新闻周刊》杂志所记载的那样),共产党领导人实际上很希望停战,而且五角大楼也同意我的这种看法。地面战争从六月份开始就处于一种相持状态。双方都以远远超出军事需要的代价沿静止不变的战线保持着庞大的军队集团。双方都面临一种很简单的选择:或者决心扩大战争,或者设法停战。我已经谈过本人的如下看法,即向鸭绿江发动进攻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而军事上却又得不到多少好处。中国人无意把战争扩大到其他地区,也不希望他们自己的国土遭受我空、海军的轰炸、炮击。很明显,停战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 4。最后的协定线,虽然北朝鲜少量点陆地面积,但更多了海洋面积。 5.胜负。有两部专著,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发表专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国家安全和军事研究专家Robert Farley《不要这样做:朝鲜战争证明与中国的冲突将是一场噩梦》。 那位没脸没皮的hkzs,连杜鲁门的指令修改都敢明目张胆胡编乱造,时不时就贩卖早就被网友们批臭的东西,被网友讥讽为月经贴。
所以,停战线在三八线附近中国能够接受,中国达到了不让美军进驻家门口的战略目的。
杜鲁门命令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不出兵的前提下,美军才可越过38线。
是美军自己要回去的。
重要的是,联合国军越过38线之前,联合国军专门讨论了要不要过线的问题,美国政府的命令就是,只有在中国不出兵的前提下,联合国军才可越过38线。
朝鲜战争大事记指出:联合国军在10月7日越过了38线,此时中国并没有出兵。
有关朝鲜战争的事实
1。杜鲁门总统的指令修改。这道指令修改将整个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权力由白宫和五角大楼交到联合国军司令部,也就是麦克阿瑟的手里。指令修改旨在让麦克阿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摧毁北朝鲜军队,如果遇到中国军队,只要你认为有胜利的可能,就继续行动吧。这也就是为什么麦克阿瑟说自己是依照命令行动。
2.美军跨过38线的目的就是要占领全朝鲜。李奇微在其回忆录说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情,即当仁川登陆的胜利使我们处于可以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的有利态势时,我们最初的目标(抗击侵略,将侵略者赶出南朝鲜并恢复南朝鲜的和平)曾发生过急剧的变化。我们当时悄悄地将自己的任务改变成占领和统一整个朝鲜。中国的参战迫使我们对目标又进行了修改,以至到最后我们再次决定,只要能使南朝鲜保持独立,不受共产党的控制就算达到了目的。
3。停战是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李奇微在其回忆录说到,至于停战本身,我坚信(正如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版的一期《新闻周刊》杂志所记载的那样),共产党领导人实际上很希望停战,而且五角大楼也同意我的这种看法。地面战争从六月份开始就处于一种相持状态。双方都以远远超出军事需要的代价沿静止不变的战线保持着庞大的军队集团。双方都面临一种很简单的选择:或者决心扩大战争,或者设法停战。我已经谈过本人的如下看法,即向鸭绿江发动进攻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而军事上却又得不到多少好处。中国人无意把战争扩大到其他地区,也不希望他们自己的国土遭受我空、海军的轰炸、炮击。很明显,停战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
4。最后的协定线,虽然北朝鲜少量点陆地面积,但更多了海洋面积。
5.胜负。有两部专著,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发表专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国家安全和军事研究专家Robert Farley《不要这样做:朝鲜战争证明与中国的冲突将是一场噩梦》。
那位没脸没皮的hkzs,连杜鲁门的指令修改都敢明目张胆胡编乱造,时不时就贩卖早就被网友们批臭的东西,被网友讥讽为月经贴。
所以,停战线在三八线附近中国能够接受,中国达到了不让美军进驻家门口的战略目的。
杜鲁门命令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不出兵的前提下,美军才可越过38线。
是美军自己要回去的。
重要的是,联合国军越过38线之前,联合国军专门讨论了要不要过线的问题,美国政府的命令就是,只有在中国不出兵的前提下,联合国军才可越过38线。
朝鲜战争大事记指出:联合国军在10月7日越过了38线,此时中国并没有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