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一缕入大漠(三十三)下江南-出川

M
Miken
楼主 (文学城)

下江南 (一)出川

 

轻舟三峡出四川,怪石青幽西陵滩。

回首苍穹望神女,万重已过下江南。

 

说到下江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乾隆皇帝。在地图上,北为上,南为下,乾隆皇帝到江浙一带游玩理所应当称之为下江南。重庆居长江的上游,而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则是长江的下游。抗战期间,凡是从三峡以外到陪都的都被通称为下江人。所以,把沿江而下回九江老家再去江浙一带也叫做 ‘下江南’,虽有抄袭之嫌,但也不为太过吧!

 

在第十五中学当了两年代课老师后,受好友 ‘反革命言论’ 的影响,被告知不再续聘。为此,心情比较郁闷。文革期间一时间也找不到工作。母亲说还不如利用这段人生空档让你这个生在重庆的九江人回老家看看,顺便再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逛逛,长长见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见世面,闯荡一下。重庆虽说也是大城市,毕竟偏安西南,还是比较闭塞的。

 

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想不到文革期间出门是多么的困难和不方便。说走就走根本就是痴人说梦。首先,需要有一个工作单位,也就是要有工作証。其次,还需要单位介绍信,说明因为什么目的去何处。否则,即买不到车票船票,也住不到旅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时属社会青年归街道管。因此到沙坪坝街道办事处开了一封介绍信。内容如下: 某某某是我街道办事处的社会青年,现去老家九江探亲,并在上海等地访友,请各地放行并提供住宿。加盖大红印章一枚。这样,通行证才有了。

 

计划先直接回九江老家,然后再沿江而下。没有打算在武汉换船,所以需要坐去上海的班船。1975年重庆到上海的船是每周一班。而且整个重庆市只有一个售票处,也就是朝天门长江航运局售票处。运气特别好,凭介绍信碰巧买到了四等船票,有了固定的床位。就不必像五等舱旅客要天天晚上在船上找个角落睡觉。

 

十月中的重庆天气已经开始转凉。父亲把我和弟弟( 已在庐山五老峰下星子县大有作为,回渝探亲) 送到了朝天门码头。船靠两江汇嘉陵江边。对面是江北城,现在的重庆大剧院。长航当年有四条以 ‘门’ 命名的客船跑武汉和上海,分别是金门,夔门和其他两个什么门的船。都是二战时期的老船,乘坐的是夔门号。

 

从未乘坐过 ‘大’ 客轮,还是比较兴奋。东看看西望望,几百吨的江轮可比朝天门过河船大多了。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条地地道道的破船。但是在当时,能够跑上海的船已是长江中的翘楚了。

 

四等舱正好在船尾的顶层(共三层)是一个从左舷到右舷的大通舱。有上下铺十到十二张,分为对面两排。同舱有二十人左右。床位在左舷靠门的下铺,空气景色都还不错。

 

五湖四海,要共处一室好几天,免不了要互相询问一番都是干什么的。除了我和弟弟这两个回老家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或者是探亲后回工作单位的。文革期间,外出旅游和打工几乎没有。

 

船过涪陵,鬼城丰都,忠县石宝寨,晚上停靠母亲家乡万县。一路上是浑浊的江水,光秃秃黄黄的山坡。文革期间整个社会都十分压抑,再加上丢掉工作的沮丧使人感不到一丝丝出门的乐趣。还好有弟弟陪伴,不会那么寂寞。

 

船友拿出一个苹果,说是产于汶川县仅有的几棵苹果树,以前是皇帝的供品。苹果带黄色,尝了一下,果然是味道不错。又有一位船友悄悄地说,成都132厂研制了一种新型三角翼的战斗机刚刚试飞。船上反正没事,摆摆龙门阵,传播一下小道消息。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若干年后才知道那所谓的新型战斗机就是歼七。

 

眺望两岸,与船友们天南地北。时间过的也快。晚上船靠万县,上去一马路和二马路闲逛了一下。其实没有什么逛头。文革期间,政治第一,生产靠边。物质极其缺乏。即没有买的,也没有吃的。只是孙大圣到此一游。也算是到过了母亲的家乡。

 

一觉醒来,已经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已经进了夔门。古人云,瞿塘雄,巫峡幽,西陵多险滩。船友中不乏老司机。指着江中一块大石说这就是有名的 ‘对我来’。据说船头必须对着大石使去,要碰到大石前再突然一撑杆方能化险为夷。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玩的就是心跳。

 

哪里有 ‘兵书宝剑’?哪里有 ‘牛肝马肺’ ?瞿塘峡中怪石嶙峋,形状各异。看什么像什么,就看你的想象力了。经船友点拨才知道看景点时角度最重要,否则一片茫然。瞿塘峡中怪石林立数不胜数。就像张问陶(清)所述的那样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船进巫峡,顷刻少了怪石多了不少青幽。最重要的是巫山神女在那里呀?怎么看不到呀?其实还是角度问题。只有转到某一个角度神女才显真容。要是错过了,那就遗憾终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与神女相交也是要讲缘分的。

 

满目青幽让人流连往返,沉醉于历史的底蕴和大自然的美好中。暂时忘掉了一切烦恼。莫色苍茫,‘轻舟已过万重山’。船出西陵峡,江面豁然开阔,真还是 ‘极目楚天舒’。

 

第三天的旅途中没有了黄黄的山坡,青青的峡谷。满目皆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落霞之时,船抵九省通衡的武汉。船靠武汉关汉口码头已是华灯初上。船上通知只在码头停靠两小时。上下客装完货马上启航。因此不敢上岸游玩,只能在船上眺望汉口那万家灯火。

 

船已鸣笛,即将离岸。只见一人飞奔上船,直接来到舱房。打开手帕,里面是汉口六渡桥汤包,武汉最有名的小吃。还是热腾腾的,大家赶快享用。真是难得有这么一位热心肠的船友。次日清晨,夔门号抵达九江码头,老家我回来寻根了。

 

 

 

十具
我也非常怀念当年的长江水道。长航现在只做旅游和货运了,客轮消失了。给你助兴,分享一段现代化蜀道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RhGvMJHkA&t=315s

 

 

风铃99
串联时得到从重庆到上海的船票,领略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船在九江停了很久,有不少人还登了庐山。
M
Miken
命也太好了。码头离庐山远着呢。
信笔由墨
曾有部电影关于长江航运员工的事。苏步青教授看过该片后还写了两首七律,可惜只记得其一了。……

滿山紅葉正清秋,風雨歸來失舊儔。無情最是三峽水,年年流恨上心頭。

苏老那一代理工人才大多文理双佳,惜今再难见了。

 

b
borisg
very nice movie.
信笔由墨
确实,几十山里路,没车,当天打不了来回。不过,改开后,景区尽皆沦落成铜臭坑,已失清幽雅致。
小百脸
我是从九江坐慢车到沙河铺,再沿一条之字形小山道爬上去(途径仙人洞)的。大约3个小时就到牯岭街了。一点也不累。
小百脸
据说老蒋和宋美龄也是坐轿子从那条路上的山。
c
chufang
多年前我也是从那条路上山的,路上还在一颗树上刻了名字。
信笔由墨
我是出差,课题组配备的北京212。住九江南湖宾馆,当时《敌营十八年》摄制组也住那儿。
h
hkzs
我90年代坐长江客轮从重庆直达南京。登船处应该就是楼主那个码头吧。

那时葛洲坝已经建成,三峡正在建,长江还没截流,有幸领略了三峡和小三峡自然风光。看到一些已经建成的为三峡截流后建造的大桥,高悬空中,也能让我等想象一下三峡蓄水后的水位在哪里。

M
Miken
zu
M
Miken
住地委大院,就在南湖宾馆旁边
M
Miken
75年最后一天,由表弟陪同,从好汉坡登山,一片白色,都是冰凌。牯岭上一片萧条,十分压逸。连忙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