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收集电子情报的天线,现代科技已没必要作这么大天线的。 它是如假包换的光学侦查卫星的。
军迷都知道,静止轨道光学侦察卫星才能保持高时效性和持续监视侦察能力。低轨卫星做不到这点的,跟踪不了航母的。
高轨光学卫星的难点在于光学系统。如果将分辨率为0.1米的低轨道光学侦察卫星调到静止轨道,其理论分辨率将会降到50米以上。所看到的3百米长的航母,就是6个像素,根本识别不出什么船的。
扩大光学系统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途径,相对于低轨侦查卫星,要得到同等分辨率,静止高轨卫星的口径需要比低轨卫星的口径大将近100倍。这不仅在物镜光学加工上有极大的难度,而且卫星庞大的体积重量量也会使目前的火箭根本无法运载。这是物理光学决定,没办法改变的。
而此次发射的卫星, 采用了衍射光学薄膜成像阵列技术,说白了就是一种巨型折叠太空望远镜,研发历经10年。 2015年发射了一个原型验证系统, 卫星入轨后展开直径为20米的衍射光学薄膜,卫星的凝视视场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分辨率可达1.5米。 这次据说直径达到了百米,具体数据我没有,分辨率应该高于0.2米的。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最新制造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口径6.5米,已是世界最大太空望远镜了。
大型水面舰艇(Lg ship)目标需要至少图像判读等级(NIIRS)-3才能发现
发现:4.5-9米的分辨率 识别:2.5-4.5米的分辨率 确定: 0.4-2.5米的分辨率
而对于弹道导弹移动发射装置(TEL suppt vehs)
发现:2.5-4.5米的分辨率 识别:0.75-1.2米的分辨率 确定: 0.1-0.2米的分辨率
所以你自己推测这东东是干什么用的。模样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五角大楼对中国军事事务的专家认为,中国拥有反卫星导弹,激光武器,卫星干扰器等反卫星武器,基于快舟-1机动空间运载火箭的动能-3导弹大小接近东风-31导弹,有能攻击在18640英里高度同步轨道的美国卫星,而大部分美国卫星存在于186到620高度
哈勃刚发射上太空的时候,因为反射球型镜面打磨的不够平滑或曲率不准确,结果聚焦能力差,图像模糊,无非成像进行观察,在太空漂了好几年。后来又发射了一块重新打磨过的反射镜片替换下了旧的,才获得清晰的图面。
项目的主承包商在2104年完成5米口径的地面试验之后,就再也没有透露任何项目进展了。
能在轨道上展开几千平米估计是金属镀膜天线,还是用来收集地面无线电信号的。也有可能是由一组小天线组成的阵列,用来对移动目标进行微波成像。很可能卫星带有光学成像系统,但是要把几千平米的的薄膜做成光学镜片,听起来有点像是外星科技。
不是收集电子情报的天线,现代科技已没必要作这么大天线的。 它是如假包换的光学侦查卫星的。
军迷都知道,静止轨道光学侦察卫星才能保持高时效性和持续监视侦察能力。低轨卫星做不到这点的,跟踪不了航母的。
高轨光学卫星的难点在于光学系统。如果将分辨率为0.1米的低轨道光学侦察卫星调到静止轨道,其理论分辨率将会降到50米以上。所看到的3百米长的航母,就是6个像素,根本识别不出什么船的。
扩大光学系统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途径,相对于低轨侦查卫星,要得到同等分辨率,静止高轨卫星的口径需要比低轨卫星的口径大将近100倍。这不仅在物镜光学加工上有极大的难度,而且卫星庞大的体积重量量也会使目前的火箭根本无法运载。这是物理光学决定,没办法改变的。
而此次发射的卫星, 采用了衍射光学薄膜成像阵列技术,说白了就是一种巨型折叠太空望远镜,研发历经10年。 2015年发射了一个原型验证系统, 卫星入轨后展开直径为20米的衍射光学薄膜,卫星的凝视视场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分辨率可达1.5米。 这次据说直径达到了百米,具体数据我没有,分辨率应该高于0.2米的。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最新制造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口径6.5米,已是世界最大太空望远镜了。
大型水面舰艇(Lg ship)目标需要至少图像判读等级(NIIRS)-3才能发现
发现:4.5-9米的分辨率
识别:2.5-4.5米的分辨率
确定: 0.4-2.5米的分辨率
而对于弹道导弹移动发射装置(TEL suppt vehs)
发现:2.5-4.5米的分辨率
识别:0.75-1.2米的分辨率
确定: 0.1-0.2米的分辨率
所以你自己推测这东东是干什么用的。模样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建议版主删除所有这类口水,我们要看有价值的文章,抛开立场不论,这才叫言论自由.
现在这就象个菜市场......
版主要严厉些.
(或者专开一骂坛,中的,洋的,荤的,素的,多脏都不准删)
五角大楼对中国军事事务的专家认为,中国拥有反卫星导弹,激光武器,卫星干扰器等反卫星武器,基于快舟-1机动空间运载火箭的动能-3导弹大小接近东风-31导弹,有能攻击在18640英里高度同步轨道的美国卫星,而大部分美国卫星存在于186到620高度
哈勃刚发射上太空的时候,因为反射球型镜面打磨的不够平滑或曲率不准确,结果聚焦能力差,图像模糊,无非成像进行观察,在太空漂了好几年。后来又发射了一块重新打磨过的反射镜片替换下了旧的,才获得清晰的图面。
项目的主承包商在2104年完成5米口径的地面试验之后,就再也没有透露任何项目进展了。
能在轨道上展开几千平米估计是金属镀膜天线,还是用来收集地面无线电信号的。也有可能是由一组小天线组成的阵列,用来对移动目标进行微波成像。很可能卫星带有光学成像系统,但是要把几千平米的的薄膜做成光学镜片,听起来有点像是外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