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央机关 来源:国家机关事务局

风铃99
楼主 (文学城)

https://www.ggj.gov.cn/zgjghq/2007newnian/200709/200711/t20071123_17889.htm

 

白振刚

 

1959年到1962年,在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中央领导自减粮食定量,采植野菜补充粮食

1959年春,国家将每个城市人口的口粮定量减到最低限度,要求粮食定量低标准,并以瓜菜代替粮食。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中央最高领导人首先带头勒紧裤腰带,度过难关。

中央最高领导人和机关工作人员开始重新核实定量,先由个人自报再由群众公议评定。身高体阔的毛泽东主席,自报的定量是每月26斤。刘少奇委员长报得最低,只有18斤。周恩来总理报了24斤。朱德副主席和毛泽东主席一样,也是26斤。这一情况,传到各单位党支部和党小组后,大家都认为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定量偏低了,起码应该和绝大多数男性干部一样,定在28斤。但是,中央最高领导人都坚持说够了,已经写过,不要变动了。于是,就这样开始按照他们报的数量发给他们粮票。

1960年1月9日,国管局在粮食部召开中央机关参加的现场会,推广该部食堂采用的“粮食食用增量法”的经验。3月初,根据对52个中央机关101个食堂的调查,有95个食堂适应压缩粮食定量,实行了“粮食食用增量法”。“粮食食用增量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以大米为例,中央机关食堂采用的就有“三蒸做饭法”、“双蒸做饭法”和“泡米蒸饭法”等数种主食增量加工方法。

“粮食食用增量法”是一个不科学的做法,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吃饱饭的问题,而且还破坏了食品的营养。因此,食堂的大师傅们和干部就想出另外一些办法,作为粮食的补充和替代品,他们决定采集一切可以食用的植物,同粮食掺和在一起搭配着吃。

最开始时是采集自然生长的植物,像挖野菜等。将采来的野菜和在面里,使蒸出的馒头个儿大一些。后来自然生长的可食用的植物很快就被摘光了,于是人们开始种植一些野菜,比较普通的是一种叫“扫帚菜”的植物。这种野菜枝蔓多而密,把叶子撸净后,一株就是一把天然的扫帚,其俗称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这种野菜特别好生长,再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得很茂盛。人们把扫帚菜叶和上玉米面,放在笼屉里蒸熟了也不难吃。

自己动手发展机关副食品生产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提出度过难关的方针是,组织中央机关发展副食品生产。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劳动生产办公室,作为实施这一方针的职能机构,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1月6日,国务院批转习仲勋副总理《关于两年来中央国家机关的副食品生产的报告》中说,中央国家机关的副食品生产是从1959年春天,副食品紧张以后才大搞起来的。到目前为止,中央机关51个单位,共建立了271个副食品生产基地。养猪35280多头,鸡鸭10.5万多只,奶牛500多头,耕牛560多头,毛驴700多头,羊1.36万多只,兔8100多只,鱼463万多尾,蜂1280多箱。当年粮食和饲料作物共收获1086万多斤,蔬菜2000余万斤,蜂蜜3.6万多斤。这些农畜产品为机关食堂副食品的供应解决了很大问题。同年9月5日,国务院批转国管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副食品生产工作的报告》提出,争取一两年内,基本实现机关副食品生产自给。

1963年底,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副食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共撤销副食品生产基地171处,退地9.1万亩。将原有副食品生产基地从上半年的333处减少到162处,耕地从上年的21.5万亩减少到12.4万亩。

“三年困难”时期,中央机关各部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政治到食堂,书记下伙房”的号召,组织机关党政领导和干部轮流下食堂,通过参加劳动,改善食堂工作。国管局把实行“政治到食堂,书记下伙房”的工作制度和发展机关副食品生产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组织工作组进行蹲点调查;按照地区设立协作组,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推进工作。当时,冶金部、一机部、煤炭部、石油部、外贸部、粮食部、国家计委、地质部、商业部、新华社、广播局、中直西苑机关、中央党校等部门的“政治到食堂,书记下伙房”工作制度做得比较优秀,受到表彰。

实行对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副食品特需供应的办法

1960年9月9日,国管局向中央国家机关党委汇报《关于对在北京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的情况》。汇报指出,今年初国家经济情况已经十分困难,市场供应相当紧张,中央除多次发出指示紧急调运粮食支援最困难的地区外,还采取降低城市人口粮油定量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8月1日,中央书记处批转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关于对在京的局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指示对在京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特需供应办法分为三类:给予肉、蛋、糖、烟四类副食补助。中央机关的此项工作由国管局负责具体办理。照顾对象是党外司局级以上干部和党内副部长以上干部。8月初,国管局全面展开工作,边审核名单,边发特需供应证,边补助。汇报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发[60]633号通知,已发第二类和第三类供应证2345个,其中党外的1754个(中央机关1080个,北京市674个),党内591个。到10月10日,第二类和第三类供应证已发2462个。当时受到照顾的同志对党的关怀非常感激。

当年10月26日,根据中央发出的《关于整顿对负责干部特需供应,禁止走后门的指示》的具体规定。除党外人士仍按原定额供应,不予降低外,对党员干部实行减半供应,从11月份起实行。这项特需供应到1963年7月,随着市场上副食品供应情况的显著改善,逐步取消了。

风铃99
那时我家养了兔和鸡,也分得一小块地,母亲用红薯叶和面做饼,机关去内蒙打黄羊,感受到了困难,却不知农村饿死那么多人。
4
401.king
当时(事)者迷,不当时(事)者清。。。。。

大姐是这意思吗?

 

走资派还在走
记得有一次全家去餐厅吃饭,有松花蛋,还有一道菜叫,红焖家猫,真好吃。
天堂之令
小县城的杨继绳一天一斤米。。。虽然他爹在啃树皮
竞选
是这样的,大饥荒时,城市、县城饿死人比农村饿死人的政治影响更大,所以粮食供应城市要优先农村。
风铃99
是吗?听说猫肉是酸的,但广东有个菜叫龙虎斗,还挺有名的。
风铃99
那时城市农村处境完全不一样,岂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搞搞大城市的死亡人数来了解全国状况,那是自欺欺人。
风铃99
我只知道那是一段困难的日子,却没体会到人间真正的苦难。转此文也是从中央机关的状况来见证那个时期的一个侧面。
曲伟
杨继绳算出辽宁饿死48.07万,有吗?辽宁人甚至东北人都说他们那里没什么人饿死。
风铃99
辽宁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是多少?
曲伟
辽宁政府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数据?
风铃99
辽宁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在全国排第十三,当然是有统计数据的。
曲伟
哪来的排名?为什么辽宁人甚至东北人都说那里没什么人饿死呢?

你说辽宁有这样的统计数据的根据是什么?

走资派还在走
猫肉特好吃,向毛儿席保证,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