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元帅贺龙 - 元帅中的人气之王

赵大夫话吧
楼主 (文学城)

提起贺老总无人不知,十大元帅是军迷中长盛不衰的话题。然而在军迷中,由于贺老总打仗比较拉跨,远不及林总、粟大将受欢迎,这是事实。然而军迷毕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小部分。在全体国民中,林总和粟大将的人气则远不及贺老总。

30年代的北方,与红军无缘,绝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红军,因为那个年代“军”太多了,走马灯似的,老百姓没人关心几千里外的事情。但据老人讲,那时国民党的一个标语却是众人皆知,那就是“杀朱拔毛抓贺龙”。可见那时,贺老总已经有了全国影响力。

 

在粉碎四人帮前一年,有一天兄长在听收音机,里面正在讲“长征中贺老总钓鱼”,那是首次听老帅们的故事,至于读徐帅、刘帅的传记,那是6-7年后的事情了。

 

后来“洪湖赤卫队”再次爆红,凡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大概都会哼几句那里面诸如“洪湖水浪打浪”之类的歌词。

 

最不可思议的是“洪湖赤卫队”中竟多次出现“跟着贺龙闹革命”之类的歌词。因为那个年代,除了“毛委员”之外,包括朱老总、周总理,谁敢让这样的歌词出笼,那是“僭越”,是有可能掉脑袋的。贺老总从1959年到1966年能够平平安安,那也是奇迹。

 

后来工作时,有一个病人叫“王天鹏”,是贺老总的第一位特型演员,出演过“曙光”等影视剧。为了能够延长住院时间,记得还惊动了贺大公子的“贺办”。由于离异和儿女不孝,几年后再见这位老总,发现他已经步履蹒跚、周身尿骚味了。

 

文革时,兄长曾至京城,亲眼见过“打倒军阀朱德、土匪贺龙”之类的巨型标语。贺龙是否向张老疙瘩那样,当过土匪?近日借着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贺龙传奇”,重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看来造反派们说得没错,贺老总与其他老帅不同,确实曾是位绿林人物,不但他是,他的两位姐姐、一位妹妹都是。与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类似,老总确实虎啸山林、打家劫舍,后来渐成气候,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军长。绿林好汉,本朝常常称之为“农民军”,但如果说是“土匪”,也不算太冤枉。

 

1.哥老会

 

哥老会是成立于明末清初的民间秘密结社,辛亥革命前西南各省尤其是四川哥老会遍及当地城乡,后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南北各省,其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士兵与游民,是政治上和经济上最受压迫剥削的阶级,历史上曾代表民族利益和群众利益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曾组织参与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是清末民初推翻帝制、参与辛亥革命的重要武装团体,也是中共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对象。

 

邓小平之父邓绍昌就曾任四川广安哥老会首领,中共一批重要将领如贺龙、朱德、民盟主席张澜等人也都曾在哥老会任职。


四川的哥老会,又称汉留,俗称袍哥,相传是清初郑成功领导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的一个分支。“袍哥”之名,相传得于《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句,意指入会者皆是异姓兄弟,同生共死。袍哥又名“汉留”,得名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曹营留旧袍之故事。

 

约在康、雍、乾(1662~1795)年间,随湖广、闽、粤、赣移民传入四川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带有社会互助性质、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清廷因其反满倾向而视之为“会匪”、“会党”,严旨查禁。

 

2.贺龙一家与哥老会

 

贺龙的堂曾祖父贺廷璧,就是湘西哥老会的龙头大爷,咸丰四年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响应太平军的反清战争。后贺廷璧反清失败,被清朝政府斩首示众,但贺廷璧成为哥老会的英雄,被湘西人民口口相传了很多年。

 

家族中有这么一位英雄,贺家在民间的地位、声望或者人脉,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于是哥老会龙头大爷的名分,也就在贺龙家族传了下来。

 

贺龙未成年就出来闯荡江湖,官方资料说是为了谋生才做骡子客、吃大户、暴揍富家少爷等等。

 

贺龙的父亲是哥老会龙头大爷,姐夫谷绩廷是哥老会高管,就连未成年的贺龙都是哥老会“闲散大爷”、“十排老幺。”

 

哥老会的内部等级是头排到十排,中间没有二、四、七、八、九排,因为关羽是二爷,四不吉利,排行第七是叛徒,八和九占了杨家将姐妹的称呼,就剩下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和十排。

 

头排大爷也叫龙头大爷,地位最高,负责管理一切事务。

 

十排的地位最低,大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但有一个“凤尾十排”的名号,专门给有潜力的后辈。

 

贺龙因为年轻需要历练,就从“凤尾十排”做起。类似当今董事长的公子,下基层挂职锻炼的。经过多年闯荡江湖,贺龙在桑植县“打”出名头,并且团结起一大批兄弟,成为爱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通吃黑白两道的湘西神人。

 

有这样的江湖地位,贺龙才能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用两把菜刀拉起队伍,在湖南军阀中左右逢源。

 

3.贺龙的人格魅力

 

贺龙作为江湖大哥,身上有两种特质,其一是喜欢打抱不平,其二是非常有人格魅力。就连老大也多次夸奖老总“对敌勇敢、对党忠诚、团结群众”。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各级领导人分批突围。

 

贺龙于11月到达上海,向周恩来报道,周恩来不清楚贺龙的江湖地位,准备安排他在上海休整,然后去苏联学习军事,具体做什么工作,等留苏回来再说。

但贺龙是老江湖了,非常清楚自己的号召力,便和周恩来说:

 

“湘西、云贵、川渝的地形和人情,我都了解。尤其是湘西地区,想拉队伍是没问题的,我还是回去组建红军吧。”

 

周恩来想了几天,最终同意贺龙的请求,并且给他组建了领导班子,包括湘鄂边前委书记周逸群、卢冬生、李良耀等等。

 

1928年初,贺龙和周逸群等人到达湘鄂边,不费吹灰之力拉起一支人马,组建了红四军。

 

这支部队的核心力量,就是姐姐贺英执掌的哥老会家族武装,共计千余人。

 

借助哥老会关系和中共组织,贺龙重新在湘西扎根,陆续创建了湘鄂边苏区、鄂西北苏区、黔东苏区、湘鄂川黔苏区,红四军也发展成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到:

 

“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有上千人冻死在雪山上,更有几千人饿死,或者被南京方面的炸弹炸死。但是贺龙的个人影响力非常大,许多部下宁愿和他共赴生死,也不愿中途离开。”

 

整个红军队伍里,能有这么强的个人魅力,让红军战士和他共生死,除了毛、朱和周以外,接下来就是贺龙了。而单就其在红二方面军的影响力,直追红一方面军的毛了。

 

对于很多红军战士来说,参加红军队伍,其实就是追随贺龙。从这个角度看,“洪湖赤卫队”那句歌词没有错。

 

和其他根据地的红军相比,贺龙部队的战绩不算耀眼,地盘也不是最大,但是生命力最强,他和他的队伍屡败屡战,屡扑屡起。

 

贺龙可以到全国任何一座村庄,向哥老会亮出自己的身份,然后拉起一支武装来,甚至几次将地方哥老会的武装力量,全部收编至红军麾下。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统帅的名字叫贺龙。

 

在湘西,贺龙的老家有很多传说。据说贺龙出生时,有龙卷风将山上庙里的石龙吹至他家门口,加之老总戎马几十载,身上竟无一处伤疤,因而被不少人认为“真龙附体”。

 

但从老总的结局看,他既不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的真龙天子,也不及东北的张老疙瘩。但在中共的众多将帅中,绝对是个人物!

 

 

c
chufang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就是贺英。不过贺龙那时候作为体委主任,所以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少。
方外居士
贺龙的军队在我老家打过仗,据说是打败了往西去了。村里有人给贺龙牵过马。老人们还传有歌谣”贺龙和贺英,七军与八军…”
r
royalflush
可惜, 这么厉害的人物 文革中也逃避不了一死。
老生常谈12
在红军之前和红军时期贺龙厉害。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功不突出,主要是晋绥地区贫瘠,养活不了多少兵。

方外居士
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f
f2022f
他在湘西那么大影响力,为什么1950年湘西剿匪不派他去? 他一去还不是湘西土匪立刻都投降了。

 

1950年1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四十七军等主力部队和民兵武装在湘西地区展开了剿匪斗争。参加剿匪的主要军事力量有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一四师、第一五八师和湖南军区直属部队、各军分区直属部队共20余万人。刚建立的民兵武装也参加了剿匪斗争。 湘西剿匪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月到3月。即全面进剿阶段。第二阶段,4月至6月,即中心区剿匪阶段。第三阶段,1950年10月,即边缘区剿匪阶段。共消灭匪徒56000余人。 在重点消灭湘西土匪的同时,湘中、湘南等地也继续清剿境内残匪。共缴获各种枪支15万余支,炮400余门,弹药452万余发,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品。 以湘西剿匪为重点的湖南剿匪斗争获得彻底胜利,湖南百年匪患被彻底根除。 [8]
老生常谈12
湘西剿匪,四野是军级规模的,主要是47军。贺龙同时主管川康地区剿匪。
f
f2022f
湘西剿匪好像只提黄克诚,没提贺龙

为褒奖湘西剿匪作战中立功的人员,解放军湘西军区、中共湘西区委、湘西行政公署联名制作“湘西剿匪纪念章”。1951年4月,湘西行署举行颁发“湘西剿匪纪念章”仪式,纪念湘西剿匪的胜利。 [11]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位于沅陵县梧桐山,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为路、道、府官署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辟为中山公园。1949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年余,肃清土匪8万余人,解放湘西22县,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湘西人民为纪念在匪中英勇辆性的烈士,于1951年元月将中山公园改建为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 园门为一座3道孔门的“胜利门”,气势雄伟。园中建有高18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刻“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红色大字。 [9]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呈正方锥形,高16.96米,塔顶缀一红星,塔上方正面刻着“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大字。下方塔台屹立一尊威武雄壮、手持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下嵌铜刻碑文。碑文深情记载了湘西剿匪的经过,洋溢着湘西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感激和对牺牲烈士的怀念之情。 [12]塔的另三面有黄克诚王首道晏福生黄志勇曹里怀等人题词。公园两侧建纪念亭4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05人,以志勋绩,永垂千古。 纪念园于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
老生常谈12
平津战役胜利后,黄克诚任天津市长,没有南下。
f
f2022f
全国解放前夕黄克诚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了建国初期湖南境内的剿匪作战

 全国解放前夕黄克诚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了建国初期湖南境内的剿匪作战、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各项工作。1952年11月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主持建立全军后勤工作的正规制度。

老生常谈12
1949年8月,萧劲光兼湖南军区司令员、湖南军政委员会代主任。10月,在衡宝战役中,萧劲光指挥中路军围歼国民党军4个精锐

师解放湖南大部地区。1949年12月,萧劲光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

明初
"在全体国民中,林总和粟大将的人气则远不及贺老总",在全体国民中?建议将其冠以你个人见解为好否则就有欺世盗名之嫌了。
f
f2022f
大概1949.12萧劲光就离开湖南了。 可能是黄克诚接手的。1950.1 开始湘西剿匪

1950年1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四十七军等主力部队和民兵武装在湘西地区展开了剿匪斗争

=============================================================

9月下旬,中央军委正式决定由47军全权负责“经营湘西”。47军是一支威震敌胆、战功赫赫的主力部队,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长江以南。全军辖139、140、141三个师,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47军接到剿匪命令后,迅速由湖北枝江、宜都等地出动,南下进入常德,开始着手经营湘西的准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当天,47军党委在常德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对挺进湘西、剿灭匪患进行思想动员,并确定了首战大庸的作战部署。  

1949年10月中旬,47军以神速动作奔袭大庸。解放军采取一个师正面强攻,一个师阻敌增援,一个师断敌退路的战术,迂回穿插,猛打猛冲,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宋希濂部122军4000余人,解放了大庸城,打开了通往湘西的门户。之后,47军挟初战告捷之余威,迫使敌暂一军12000余人投诚,争取了“湘西王”陈渠珍起义。这一时期,湘西各地土匪慑于我二野、四野大军过境的强大兵威,或逃匿深山,或蛰伏不出,或主动与解放军接洽,表示愿意“归顺”。企图暂避锋芒,以便东山再起。   1949年11月初,47军139、141师随二野大军入川,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只留下140师和军直机关等少数部队驻守湘西守护沿线公路。各路土匪见留守湘西的解放军兵力较薄弱,认为“时机已到”,蠢蠢欲动。原已投诚或正在接洽谈判的土匪也纷纷反水。他们制造谣言,洗劫村镇,杀人放火,毁坏交通设施,阻挠征粮支前,甚至攻打县城,袭击解放军。   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根除湘西百年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湖南省委、省军区决定发起大规模剿匪作战。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黄克诚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解决土匪问题,则任何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都无从谈起。”1950年1月,47军主力奉命返湘剿匪。2月1日,湘西军区和47军联合发出剿匪政治动员令,大规模剿匪作战开始。 [5] 
枪迷球迷
谈贺龙和洪湖苏区别忘了被处决的一万革命同志

包括跟随贺龙闹革命的师长王炳南,红三军原政委后任参谋的唐赤英、红三军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还有用锈刀砍死的段德昌。

还有毛诗“我失骄杨君失柳”那个柳直荀。

方外居士
段德昌打仗很厉害的。
方外居士
但凡造反的人都是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在道德品行上基本肯定是会有问题的。
走资派还在走
用曾在庄里网友的话说,那是他倒霉
山乡不仕老了
我家老爷子从陕北就跟这黄克诚。一直到湘西,广西。

后来去了武汉,接管军工。

老生常谈12
跟对了人
山乡不仕老了
黄比较厚道
少壮军人
父親13嵗一當兵就在賀龍的120師,到了1945年父親讀軍校,校長就是賀龍,軍旅生涯自始至終都在賀龍的起家部隊第一集軍,

對賀校長賀師長直至賀龍元帥感情很深。賀龍在解放軍中地位很高,應該稱謂解放軍之父,沒有八一南昌起義,歷史還不知道是什麽結果。南昌起義時毛沒有參與,朱德當時只是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的副軍長帶領一個團參加起義,而賀龍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手下的三個師,共7500人參加起義,賀龍是起義縂指揮。

   南昌起義是火種,起義中產生解放軍六個元帥,三個大將、五位上將、七位中將、六位少將。不過文革之初賀龍,許光達被打倒,武漢軍區唯一的一個軍,賀龍的嫡系部隊一軍也遭冷眼,為防止意外發生,中央軍委調入廣州軍區的43軍(林彪的四野),昆明軍區的54軍(林彪的四野),加上重新組建17軍,以及空降15軍,明面是防蘇聯,其實還有看住一軍的意思。當時一軍許多人都這麽認爲。甚至還聽説要裁撤一軍,林彪事件以後,反而把剛剛組建不到五年的17軍裁撤。一軍從此揚眉吐氣,特別是鄧公任總參謀長期間,直接把一軍換防到浙江,開始了一軍最光輝的時刻,同時一軍出來任縂參謀長的就有傅全有,梁光烈、陳炳德,副總參謀長就更多,尤其軍改以後,一軍成爲東部戰區72集團軍,而曾經的43軍早在八十年代就被裁撤,大名鼎鼎的百傑之旅與一軍換防到河南的20軍在幾年前軍改被裁撤。這也許是賀老總在保佑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