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疆 的 诱 惑
4. 可可苏里和可可托海
距离富蕴县城23公里的可可苏里是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一颗可可苏里湖 (又称野鸭湖)。她是由地震断陷形成的湖泊,湖中有大小浮岛20多个,水生植物丰富。最为奇特的是,水中的芦苇是 直接长在水上没有根的,随风漂游,可谓是风一场景一场 。 难怪可可苏里被称之为北国江南。
1. 不一样的金秋在可可苏里
2. 天鹅的家园
3. 天鹅和它们的群友
4. 金银相嵌
5. 北国江南
6. 金光小道
7. 葵民们
8. 祥和的可可苏里
9. 山这边
10. 傍晚,在可可托海
11. 当年地震挤开的岩石?
12. 又一村
13. 额尔齐斯河
14. 河里流淌着玉浆
15. 神钟山下
16. 再来张神钟山的正面照
17. 静静的流水
18.
19. 牛忙
20. 赫赫有名的 “三号矿坑”, 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她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 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据说当年中国用这里的矿产还了苏联债务52亿元40%!
21. 奔向太阳。 [flickr images are scripted by http://yourflickr.daliphotography.de/wxc.php]
谢 谢 分 享!
上集回顾: 1. 禾木村
2. 喀纳斯之三湾
3. 喀纳斯湖
下集预告: 五彩滩,鬼城等地
这个问题是:如何掌控大场面。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时间里可以解决的问题。所有的风光爱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对于风光爱家来说,是个需要翻过去的坎。很多人花若干年的时间都翻不过去,拍出来的片子让人觉得小气,拘束,缺少震撼,缺少豪迈的感觉。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图的处理,和景物的取舍上。 一个大场面,要的是什么?除了前景之外,几乎就是线条,层次,色彩之类,这类似于一个骨架。而那些细节的东西,诸如河流,树林,弯曲的道路,雪峰之类,不过是这个骨架上的肉和血,为丰富这个骨架服务的。这个关系在风光摄影中是应该搞清楚轻重缓急的,不可以本末倒置。很多人拍风光的时候就是忘记了这个大的骨架,而过于注重这些作为血与肉的细节了,所以出来的大场面没有气势。 最好的学习的办法,是多看一些别人的作品,同一个地方的,看看别人怎么拍,为什么要这么拍。同时,我建议你去看荷兰的风景画,从那里学习经典的文艺复兴时期风光构图方式和景物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提出来参考。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深入讨论都可以。
北 疆 的 诱 惑
4. 可可苏里和可可托海
位于新疆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的可可托海是中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的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而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 加上独特的阿尔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和富蕴大地震遗迹,使它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具有世界罕见的珍稀价值。构成了新疆环准噶尔神秘旅游线上耀眼的一道风景线 。
距离富蕴县城23公里的可可苏里是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一颗可可苏里湖 (又称野鸭湖)。她是由地震断陷形成的湖泊,湖中有大小浮岛20多个,水生植物丰富。最为奇特的是,水中的芦苇是
直接长在水上没有根的,随风漂游,可谓是风一场景一场 。 难怪可可苏里被称之为北国江南。
1. 不一样的金秋在可可苏里

2. 天鹅的家园

3. 天鹅和它们的群友

4. 金银相嵌

5. 北国江南

6. 金光小道

7. 葵民们

8. 祥和的可可苏里

9. 山这边

10. 傍晚,在可可托海

11. 当年地震挤开的岩石?

12. 又一村

13. 额尔齐斯河

14. 河里流淌着玉浆

15. 神钟山下

16. 再来张神钟山的正面照

17. 静静的流水

18.

19. 牛忙

20. 赫赫有名的 “三号矿坑”, 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她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

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据说当年中国用这里的矿产还了苏联债务52亿元40%!
21. 奔向太阳。

[flickr images are scripted by http://yourflickr.daliphotography.de/wxc.php]
谢 谢 分 享!
上集回顾: 1. 禾木村
2. 喀纳斯之三湾
3. 喀纳斯湖
下集预告: 五彩滩,鬼城等地
这个问题是:如何掌控大场面。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时间里可以解决的问题。所有的风光爱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对于风光爱家来说,是个需要翻过去的坎。很多人花若干年的时间都翻不过去,拍出来的片子让人觉得小气,拘束,缺少震撼,缺少豪迈的感觉。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图的处理,和景物的取舍上。
一个大场面,要的是什么?除了前景之外,几乎就是线条,层次,色彩之类,这类似于一个骨架。而那些细节的东西,诸如河流,树林,弯曲的道路,雪峰之类,不过是这个骨架上的肉和血,为丰富这个骨架服务的。这个关系在风光摄影中是应该搞清楚轻重缓急的,不可以本末倒置。很多人拍风光的时候就是忘记了这个大的骨架,而过于注重这些作为血与肉的细节了,所以出来的大场面没有气势。
最好的学习的办法,是多看一些别人的作品,同一个地方的,看看别人怎么拍,为什么要这么拍。同时,我建议你去看荷兰的风景画,从那里学习经典的文艺复兴时期风光构图方式和景物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提出来参考。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深入讨论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