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人生》讨论贴, 比较新的角度

l
linda2
楼主 (文学城)
划重点:

表面上看菽红是主线,实际上呢,所谓的“主线”就是男人的辅助。哪个男人需要重点呈现了,就把菽红“许配”给哪个男人。要展现吴天白的革命激情了,就让菽红爱上他;要展现梁乡的落后封建了,就让菽红被他q;要展现杨凯之的勇气浪漫了,就让菽红和他走到一起(貌似后面是这样的吧?)。

============== 说说这部剧为什么让我觉得恶心    Cccc 2025-05-18 23:23:59 已编辑 河北

先说了,我只看到15集,然后一想到自己已经看了14集了就觉得吃了我是花了一个周末吃了14只苍蝇。

我不是不能接受男主是反派,也不是不能接受男主有缺点,但15集,以及之前的每一集,最大的问题就是,镜头里没有对任何一个角色的批判,甚至对梁乡、吴天白、杨一帆这些角色充满赞赏。

梁乡,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有义的宗室子弟。吴天白杨一帆,伟大的革命家先驱者。所有的情节、所有的镜头都在呈现这些,而菽红,只是他们伟大人生、远大理想的点缀。

吴天白骗菽红参与刺杀、让菽红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跟他去日本、然后吃菽红的用菽红的,但剧里在突出表现什么?——他帮菽红裁衣服了。先不说这个行为符不符合这个角色的逻辑吧,但确实让很多人美美吻上他了。就问你搞笑不搞笑。

梁乡就更不用说了。前十几集看完貌似是个正常人吧,还能说出“芳子可怜”这样的话,结果转头就做了那样的事。但无论是事后的笑,还是后来又去找菽红的情节,都令人非常不适。因为导演就是把他拍成了一个阳光纯情大男孩。大男孩一时误解了同学的话,一时误解了女生的意思,冲动了一下,整个情节不就是这么个逻辑吗?所以才会有人探讨菽红到底喜不喜欢梁乡。我真纳闷了,这个问题重要吗?就算菽红喜欢梁乡他的行为就能被赋予合理性了吗??

杨一帆,还没看到有人骂,貌似是个革命家了。但就理直气壮地让菽红掏出一半的积蓄替他们拉拢革命青年,真给我气笑了,那是你的钱吗?问过菽红的意思了吗?妻子的妹妹被别的男的拉上贼船,假意劝一劝就顺水推舟了,你内心深处是不是也觉得菽红适合作为你们革命的工具呢?

这部剧演到现在,表面上看菽红是主线,实际上呢,所谓的“主线”就是男人的辅助。哪个男人需要重点呈现了,就把菽红“许配”给哪个男人。要展现吴天白的革命激情了,就让菽红爱上他;要展现梁乡的落后封建了,就让菽红被他q;要展现杨凯之的勇气浪漫了,就让菽红和他走到一起(貌似后面是这样的吧?)。

就这还好意思说菽红是这部戏的主角,真挺搞笑的。

还有人说梁乡的行为是为了展现清政府的腐朽。那我就直说了,展现梁乡的腐朽有很多种方式,让他纳妾行不行?让他抽大烟行不行?让他骄奢淫逸行不行?让他体罚下属行不行?为什么非要选择现在这种方式?菽红的工具属性还不够明显吗?

还有人说菽红隐喻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家。我真笑了。国家悲惨的时候你们想起来用女性来隐喻了,国家一强大就转眼变成男的了。更不用说我们的“祖国母亲”全程都是靠几个男角色来拯救。一边说着“是不是每个男人都想当这个国家的爹”,一边还真让每个男人都当上了这个国家的爹,真算是言出必行梦想成真了哈。

也不用来说什么“客观呈现”了。镜头、叙事、配乐、剪辑,编剧和导演一定是有立场的,但他们呈现出的立场是什么呢。看看有多少人美美吻上几个男角色就知道了。

这部剧放在几年前没准真的会叫好声一片,因为那个时候就是有很多人意识不到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客体化,但放在现在,只能说它活该被骂。

l
linda2
这个跟帖也很有意思, 俺个人非常讨厌这种戏码
l
linda2
别说还真有,<狮城山海>里的男主就是被女人在不清醒时上床生了孩子。当然,俺也不喜欢这类
J
Jessy99
还没看,看过之前放出来的几集,值不值得看?
l
linda2
如果你认为是原来宣传的那样的历史正剧,就别看,免得失望。如果不在乎改编拼凑悬浮,就可以看~
路过2013
那个时代不尊重女性是事实呀?别说那个时候,现在仍然是而不自知的多了去了

这世界完全恶人和完全的好人本来就是少数派。

况且吴连夜裁衣服并不一定代表是对秋红如何如何,也可以是自恋的自我满足,做一件自己喜欢能施展某项才能的事情。

为什么世界一定要非黑即白?

数与形
我现在有些晕,觉得情节和人物的表现前后不大连贯,有些扭曲和断裂。再看了几段剧本,发现

我看到的故事和剧本写的故事相去甚远,搞得我好纠结难受。只好等等看后面的故事能不能解开我心里的疑团。

数与形
大阪那段他落魄至极,基本上全靠菽红苦干养活他。此时他能做成一件小事(裁衣)都是对自尊心的莫大安慰。

在那种困境里,谁都得尽力求生,他发挥特长帮帮菽红是理所应该的,谈不上爱。若是甩手啥都不做只等着吃软饭,这剧就真没法看了

l
linda2
同觉得有点混乱, 不知道是导的锅,演的锅,还是剪的锅,或者都有
大兔子张三
你看看这个

https://weibo.com/5659359643/5169132350998260

今天一直在品鉴这个人生若如初见,下定决心捡起来后,发现去掉15集有大众争议的部分,其实真的都特别好看,感觉我看的不是剧,而是历史的厚度,历史的兴衰在清末民初这个时候最为有感触,通过几个人物代表各方势力的角逐,无论是代表袁世凯势力的李人骏,还是代表宗亲贵胄大清皇室的梁乡,还是代表革命激进派的吴天白,还是在多方势力中周旋的革命推进派杨凯之,都是历史的缩影。

为此我特意看了原剧本,发现改得更加温和和贴近现实价值了,去掉了很多糟粕的情节,只不过有些地方略微衔接不上,导致人物动机没有很好地阐明出来,感觉我还是很喜欢看这种剧,虽然痛,但是真实、有温度,虽然不完美,但正是有瑕疵的人物才是常见的存在,不爱看伟光正,哪有什么伟光正呢?

菽红在里面是特别的存在,是的,她是一名女性,她是天生的革命者,看到后面感觉更像是用女性力量去对抗这个充满暴力武力和登味的世界,“倘使这条街上,最终只剩下一个革命者,那一定,是一名女性。”
不得不拍案叫绝这种妙,妙在以柔克刚,坚韧才是菽红的底色,她比谁都顽强,是一朵芬芳的花,是一株坚强的草,总之她可以是万物,生生不息,代表了希望。

大家的角色呈现都做得不错,爱情反而成了里面最无关紧要的了,这里面我是菽红独身主义。红白更像相扶持多年的革命战友搭伙过日子,但其实她一个人就可以把生活过得很精彩。周游将李人骏那种市侩痞气演得淋漓尽致,读书时的义薄云天和进了官场变得现实形成了一种充满讽刺的对比。李现把梁乡那种作为宗亲贵胄骨子里的傲气和微小谨慎也呈现得很好,不卑不亢,心里有家国理想,仍对大清有一丝幻想这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数与形
“她是天生的革命者” 这一点我真没看出来,至今为止,她一直在被动地参与革命,没看出她有革命的动力和激情。

等着看后面14集如何展现她革命的天性。

数与形
不知第一次被下架后剪掉了多少。演员和导演好像是按照剧本走的,但最后剧播放出来的东西不连贯,可能主要是剪辑的祸
乐作浮生
这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割裂感,人物塑造得没有合理性,不是不能接受有瑕疵的人物,有合理性的反面人物观众也是接受和喜欢的
夜半_听雨
“大家的角色呈现都做得不错,爱情反而成了里面最无关紧要的了”,认同,跟看《觉醒年代》一样的感觉,展现了时代变迁中各种势力

的存在、变迁和角逐,伴随的是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观念。

夜半_听雨
不一定,我在查了《觉醒年代》里那些名流的生平后很多角色都觉得别扭,道貌岸然了,以现在的观念看那个年代的人的思想、行为就会

觉得割裂,不合常理,有没有可能只是不合现代人的“理”。

乐作浮生
如果能拍出人物的各种怪诞行为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局限性也是一种合理化,现在的理解和合理化好像大部分靠观众在戏外的解读和研究

当然我看这个世界剧不仔细,说的不一定对哈

7
7Sle
不能脱离限定条件来评判事情。牛顿定律在爱因斯坦那里就不对了。又如,战场上人人都是杀人犯。而且角度不同,大象是扇子绳子柱子

把下面的例子提上来,

乱世中,某革命元老和革命女同志颠鸾倒凤,他俩生的孩子和日常生活是一墙之隔的农村原配正妻照顾的。

从现代伦理看,渣男小三。

从原配角度看,难过憋屈。

从革命角度看,脑袋都朝不保夕,做大事不拘小节。

夜半_听雨
这部剧其实拍得挺打破常规的,对观众的理解和接受有很大冲击。这么理解吧,新旧交替、混乱(秩序混乱、道德混乱)的年代,

按现代人的眼光那是即出枭雄也出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