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毛主席尘封83年的《蝶恋花》被公开,词中的故事催人泪下

千里
楼主 (文学城)
2014年,毛主席尘封83年的《蝶恋花》被公开,词中的故事催人泪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让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传遍中国,人尽皆知。 *****

 

*****

 

长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这首词是毛主席为杨开慧写下的唯一一首悼亡词。不过奇怪的是,杨开慧烈士早在1930年就遇难了,为何毛主席要到二十多年以后才为她填词作祭呢? *****

 

这个谜团直至2014年,官方媒体公布了毛主席在1930年12月年写下的另一首悼亡词,才得以解开。这首词是用毛笔字写在一张10行信笺纸上的,名为《蝶恋花·向板仓》。 *****

 

一、《蝶恋花·向板仓》赏析 *****

 

《蝶恋花·向板仓》 *****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

 

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

 

词作大意: *****

 

你那彩霞的光辉褪去之后,我的心情是多么地凄凉、苦楚啊。这种痛苦,就好比有一万支羽箭,同时射穿了我的心脏。 *****

 

无奈我现在就算是死过一百回,也没有办法赎回我的罪过了。只有等到将来,在九泉之下相见的时候,再惭愧地向你谢罪。 *****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霜风雨雪怎样侵袭、腐蚀着我的骨头,我都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我这一生中所受到的煎熬,除了你又该向谁去倾吐呢? *****

 

一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放声大哭。而我在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是在战场上以悲愤的歌声催动着战鼓,又提起刀枪,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 *****

 

*****

 

许多文学爱好者看过这首词后,都评价说它写得“情真意切”。事实上,这首词里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典故”,也没有任何华丽的修辞手法。 *****

 

就连第一句里面的“霞”,也是出自杨开慧本身的字号。杨开慧字霞,毛主席字润之。他们二人早年书信往来时,常以“霞”、“润”互称。 *****

 

这首悼亡词不以文辞意境取胜,而胜在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让人读之泪如雨下。这种感受大概没有经历过亲人亡故,生离死别的人,很难明白透彻。 *****

 

二、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 *****

 

杨开慧较毛主席小八岁,但是她却是毛主席的初恋爱人。他少年时代在湖南上学时,杨昌济是他的老师。杨昌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他很多帮助。 *****

 

杨昌济带着家人到北大去工作以后,毛主席、蔡和森等几个同学也一起到北京发展。等到了北京,因为没有钱,大家一开始就直接住在杨家。 *****

 

后来搬出去租了房,毛主席也时常与同学们一起到杨家拜访。一群学生还以杨家为据点搞了一个“新民学会”,大家一起畅谈时事政治,议论中国的未来。 *****

 

*****

 

杨昌济的小女儿杨开慧,那个时候也经常会搬着小板凳过来旁听,就这样不知不觉,毛主席和杨开慧二人就产生了感情。 *****

 

其实按照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的说法,在到达北京之前,毛主席曾经和蔡和森等人有过约定,说要为了革命事业“终身不婚”。 *****

 

但是后来毛主席遇到杨开慧,这个想法就彻底发生了转变。本来那一段在北京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很苦的,就像《蝶恋花·向板仓》里写的那样——“无感霜风侵蚀骨”。 *****

 

当时青年毛主席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再到韶山冲看望父母,但是父亲见到他长久没有工作,认为他在外“游手好闲”,为了逼迫他回到家中,竟然断了他的生活费。 *****

 

后来毛主席去到北京时,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和八个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寒冬腊月大家睡在一个通铺上,所有人共用一件大衣。也就是说,谁出门就让谁穿。 *****

 

后来有好些个朋友弄到了钱,终于也买了大衣,但是毛主席始终没有。当时他吃饭也很成问题,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土豆、白菜,绝不吃肉。 *****

 

*****

 

再往后,毛主席的同学大多选择了去法国留学,不想去留学的人最后也回家乡去了,但是他仍然坚持留在北京。 *****

 

最后,通过杨昌济的帮助,毛主席才到北大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就这样,他的生活状况才慢慢好了起来。 *****

 

一九一九年的冬天,毛主席和杨开慧确定了恋爱关系。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 *****

 

因为有了爱情的滋润,所以毛主席觉得这个冬天也变得不再寒冷了,也有心情到北海去欣赏风景,看冰晶倒挂在梅花、杨树上的美妙奇观。 *****

 

后来在毛主席的诗词作品里,梅花与杨柳自然而然就成了杨开慧的化身。一九二〇年他和杨开慧结婚,一年后他因公离家外出。 *****

 

因为思念杨开慧,毛主席写下了一首《西江月·枕上》,其中提到自己因为半夜想念杨开慧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最后只能爬上屋顶去数星星,数着数着还流泪了。 *****

 

*****

 

这首词真是把一个缠绵小儿女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以至于三十多年后李淑一向毛主席索要这首词时,他不再好意思拿出来,于是又重写了那一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

 

毛主席和杨开慧二人的感情很好,因为他们都有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且志趣相投。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湖南办报,提倡妇女革命。 *****

 

同时,毛主席还写了不少文章抨击旧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并歌颂敢于反叛礼教的女子。杨开慧性格十分刚烈,就敢公然剪短头发去女校上课,结果差点被学校开除。 *****

 

在人生中不得意的时光里,毛主席心头的千言万语找不到旁人述说,他只能对杨开慧讲。可想而知杨开慧的存在,对他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一九二八年,他派人到杨开慧的老家板仓打听她和几个孩子的下落。 *****

 

当时因为国民党“回乡团”打来,地方上的人为了保护杨开慧母子,假传她的死讯。毛主席惊闻噩耗心如死灰,但是当时他正身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根本没有办法亲自前往实地调查。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一九三〇年,杨开慧被捕入狱,当年十一月国民党的媒体传出了她的死讯。那时毛主席正在江西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于是他就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

 

结语 *****

 

记不清是托尔斯泰还是谁曾经说过,他为了写好小说,曾经在亲人去世的时候,暗中琢磨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描述自己那种感受。但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 *****

 

毛主席一直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细腻的人,所以当他听到爱人死讯的时候,除了悲痛欲绝之外,他根本没有办法去思考、去琢磨,应该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去传达这种感情。 *****

 

本来这种词作,毛主席大可以在创作以后,等到伤痛平复再来润色。但是从这首词的表现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终稿”,很可能就是它的“初稿”了。 *****

 

毛主席生平创作的大部分诗词,都有过反复修改的经历,有一部分修改润色的过程甚至横跨数十年,从抗战时期一直持续到了五、六十年代。 *****

 

*****

 

但是毛主席偏偏没有对这首悼亡词作过多的修改,恐怕就是因为这首词中的感情,已经真实地还原了他当年的感受。 *****

 

诗言志,词言情。情真意切才是词作难能可贵的地方,再在上面添油加醋,刻意地运用一些华丽的修辞手法,就是多余的了。
信笔由墨
有血有肉,文辞不错。
a
akc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风铃99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给李立三信:“。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从福建长汀给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信:“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引自《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290—291页。《寻踪毛泽民》第124页刊印的毛泽东此信手迹,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毛泽东上井冈山27年10月,28年5月与贺子珍结婚。

s
speedingticket
虽然写的不错,但是伪作的可能性在80%以上
w
weed123
讀著這優美的詩詞,再讀讀开慧對毛的"八字评语",叫人情何已堪。
a
akc
“我失骄杨君失柳” 是骄杨而非娇杨。
t
tibuko
毛为了夺彭德怀的军权,二打长沙,搞死杨开慧,也正好跟贺子珍正式
申芝堂主
再看看老蒋日记,昨夜又与洁如缠扰。。。叫人情何以堪。
信笔由墨
只论文辞,不及其余。
a
akc
是的。不符合毛泽东当时所写其他几首“蝶恋花”的格律。
郭大平
娶了二老婆,可也挂念大老婆,这事也不是不行!